期刊文献+
共找到3,628篇文章
< 1 2 1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方特色浆果资源评价与利用科技创新团队
1
作者 李忠宽 李红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18年第1期2-2,共1页
团队简介北方特色浆果资源评价与利用科技创新团队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野生果树研究室,创建于2014年。团队前身是野生果树研究室,具有60多年的研究历史。团队现有固定科研人员16名,团队人员结构合理、梯队完善,包括研究员2人... 团队简介北方特色浆果资源评价与利用科技创新团队依托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野生果树研究室,创建于2014年。团队前身是野生果树研究室,具有60多年的研究历史。团队现有固定科研人员16名,团队人员结构合理、梯队完善,包括研究员2人、副研究员2人、助理研究员12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14人,博士学位4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科技创新 资源评价 利用 浆果 北方 野生果树 研究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蔬菜进出口形势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孔汇鑫 孙伟 +2 位作者 许世泉 赵仁杰 孔繁涛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共7页
在建设贸易强国的背景下,整合了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中国海关等多平台数据,分析了近年来中国蔬菜产销情况,从出口量、出口品种及主要出口国家等方面探究了进出口趋势及贸易特点。根据当前进出口贸易形式,从突发事件、出口关税、绿... 在建设贸易强国的背景下,整合了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中国海关等多平台数据,分析了近年来中国蔬菜产销情况,从出口量、出口品种及主要出口国家等方面探究了进出口趋势及贸易特点。根据当前进出口贸易形式,从突发事件、出口关税、绿色壁垒和极端天气方面探讨了影响中国蔬菜国际贸易的主要因素。从蔬菜品种优化、出口基地及布局、技术瓶颈突破创新和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四方面提出了扩大出口贸易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进出口 形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平贝母生物碱、多糖含量与生态因子相关性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馨翊 乔永飞 +1 位作者 温锦丽 李亚丽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3-303,共11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平贝母中生物碱和多糖含量与生态因子的关系,并评估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选取了来自6个不同产地的平贝母作为样本,分析其生物碱和多糖含量,同时测量了土壤肥力及相关生态因子。此外,研究采用了DPPH自由基清除法、超氧... 本研究旨在探讨平贝母中生物碱和多糖含量与生态因子的关系,并评估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选取了来自6个不同产地的平贝母作为样本,分析其生物碱和多糖含量,同时测量了土壤肥力及相关生态因子。此外,研究采用了DPPH自由基清除法、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法和总还原力法测试其抗氧化效果。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平贝母中生物碱(0.10%~0.81%)和多糖(5.24%~19.21%)含量差异显著,且年均温、年降水量、日照时数、土壤中的全钾和全磷与这些成分的含量密切相关。生物碱在DPPH自由基清除及总还原力方面表现出显著作用,DPPH清除率最高可达82.53%,总还原力最高可达1.032,而多糖则对超氧阴离子清除效果较好,但对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不明显。研究认为,选择适宜的生态环境和增加磷、钾肥的施用可促进平贝母有效成分的积累,且其生物碱和多糖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潜力,本研究可为平贝母的科学种植和抗氧化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贝母 生物碱 多糖 生态因子 抗氧化 相关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反刍兽疫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石豪 张忠湛 +2 位作者 刘笑扬 印春生 赵传芳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25年第4期42-46,共5页
小反刍兽疫(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一种以发热、口炎、肠炎为特征,严重危害家养和野生小型反刍动物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目前,我国的PPR疫情整体平稳,但由周边国家传入疫情的风险持续存在。快速、准确的诊断技术对于及时... 小反刍兽疫(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引起的一种以发热、口炎、肠炎为特征,严重危害家养和野生小型反刍动物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目前,我国的PPR疫情整体平稳,但由周边国家传入疫情的风险持续存在。快速、准确的诊断技术对于及时发现并阻断疫情传播至关重要。目前广泛使用的小反刍兽疫诊断方法可分为病原学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病原学检测主要包括病毒分离、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重组聚合酶扩增(RT-RPA)、重组酶介导的扩增技术(RT-RAA)等。其中病毒分离培养是检测PPRV的金标准,qRT-PCR被认为是PPRV核酸检测的金标准,RT-LAMP、RT-RPA和RT-RAA等恒温扩增技术适用于现场快速诊断。血清学检测包括病毒中和试验(VN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层析试纸条、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CLIA)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等。其中,VNT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认可的抗体检测金标准;免疫层析试纸条操作简单、检测迅速,适合PPRV的快速检测。此外,RT-PCR、qRT-PCR和竞争ELISA是《小反刍兽疫诊断技术》(GB/T 27982-2011)推荐的主要检测方法。不同检测技术各有优缺点,检测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诊断技术。根据基层人员的临床需要和疫情监测的需求,未来PPR诊断技术或将朝着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结果可视化的目标以及更高效率、高灵敏度、强特异性和高通量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反刍兽疫 诊断 病原学 血清学 反转录荧光定量PCR 环介导等温扩增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性育成期梅花鹿蛋白质和能量维持需要量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鲍坤 刘可园 李光玉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0-1209,共10页
本试验旨在通过探讨限制饲喂水平对能量代谢、碳-氮平衡和甲烷排放的影响,并使用碳-氮平衡法确定雄性育成期梅花鹿能量和蛋白质的维持需求量。试验选择16头体重[(63.25±2.42)kg]相近的2岁雄性育成期梅花鹿,分为4组,每组4头鹿,每组... 本试验旨在通过探讨限制饲喂水平对能量代谢、碳-氮平衡和甲烷排放的影响,并使用碳-氮平衡法确定雄性育成期梅花鹿能量和蛋白质的维持需求量。试验选择16头体重[(63.25±2.42)kg]相近的2岁雄性育成期梅花鹿,分为4组,每组4头鹿,每组饲喂水平分别为推荐量(干物质标准)的100%(基础饲粮)、80%、60%和40%。试验分4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持续12 d。为减少因鹿身体状况造成的测试数据误差,每个阶段结束后,鹿休息5 d,期间饲喂基础饲粮。试验进行了碳-氮平衡试验、消化代谢试验、能量平衡试验。结果表明:饲喂水平对干物质摄入量有显著影响(P<0.05)。饲喂水平显著影响梅花鹿的体重(P<0.05)。梅花鹿甲烷和二氧化碳产生量均随着饲喂水平的降低而显著减少(P<0.05);粪碳、尿碳和沉积碳受饲喂水平显著影响(P<0.05),呈下降趋势;随着饲喂水平的降低,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沉积能量和产热量随着饲喂水平的减少而显著降低(P<0.05),以蛋白质形式沉积能量和以脂肪形式沉积能量亦显著降低(P<0.05)。每日氮摄入量、粪氮、尿氮、沉积氮和蛋白质沉积也随着饲喂水平的降低而显著降低(P<0.05),但氮表观消化率在不同的饲喂水平下差异不显著(P>0.05)。根据每日产热量和代谢能摄入量之间的对数回归,2岁雄性育成期梅花鹿的维持净能和维持代谢能值分别估算为223.62和251.17 kJ/(kg BW 0.75·d)。基于每日氮摄入与沉积氮的线性回归关系,估算出2岁雄性育成期梅花鹿的维持净氮需求量和维持净蛋白质需求量分别为251.8 mg/(kg BW 0.75·d)和1.57 g/(kg BW 0.75·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 蛋白质 能量 维持需要量 育成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细小病毒BJ1606株对幼犬致病性的研究
6
作者 王诗研 印春生 +8 位作者 张石豪 张嘉雯 倪静颖 焦文杰 赵丹楠 杜吉革 王团结 吴华伟 罗玉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83-690,共8页
为研究犬细小病毒(CPV)BJ1606株对犬的致病性,本研究将9只未免疫的比格犬随机分为3组,分别经皮下各注射和灌服3×10~5TCID50、3×10~4TCID50及3×10~3TCID50的病毒液,1只犬经皮下注射及灌服5 mL DMEM。逐日观察幼犬感染后... 为研究犬细小病毒(CPV)BJ1606株对犬的致病性,本研究将9只未免疫的比格犬随机分为3组,分别经皮下各注射和灌服3×10~5TCID50、3×10~4TCID50及3×10~3TCID50的病毒液,1只犬经皮下注射及灌服5 mL DMEM。逐日观察幼犬感染后的临床症状,根据评分标准对各组犬的临床症状评分;采集感染前和感染后2 d、4 d、6 d、8 d抗凝血及血清,检测血清磷(P)、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的含量及血液白细胞数(WBC);采集感染前及感染后24 h各组犬的抗凝血,采用犬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试剂盒分离抗凝血内淋巴细胞,采用qPCR检测各组犬淋巴细胞中IL-1B、TNF-α、IL-12A、IFN-γ、IL-6、IL-4和IL-22等7种细胞因子转录水平的变化;感染后14 d剖检死亡/存活的犬,取肠、心、肝、脾、肺与肾,制作各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其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试验(IHC)检测病毒的抗原信号。结果显示,感染犬均出现便血等典型的临床症状,且均在感染后6 d综合评分达到或接近5分;高中低剂量组犬的死亡率依次为66.6%、66.6%、100%,总死亡率达77.7%,但各组间犬的死亡率均无显著差异;感染犬血液中的P含量及WBC均呈前期升高、后期下降的趋势,ALP含量上升至200 U/L,ALB含量均大幅度下降至25 g/L左右;血液淋巴细胞中IL-12A、IFN-γ、TNF-α的转录水平与感染前相比显著上升(P<0.05),提示诱发了以体液免疫为主的犬的全身性免疫反应;各脏器剖检病变及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显示,感染组犬肠道、肝脏、肺脏和脾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及炎性病变;IHC结果显示病毒主要存在于肠道隐窝及绒毛细胞,部分犬肝脏中也可检测到,心、脾和肾组织未发现抗原阳性信号。对照组犬血液生理生化指标、WBC、临床症状均正常,无显著变化,病理切片及IHC无病变和阳性信号,上述结果表明,该病毒株对2月龄幼犬具有100%的致病性,且具有典型的CPV致病特性,主要定植于犬的肝及小肠、诱导犬的全身性体液免疫反应。本研究从多方面研究了CPV BJ1606株的致病性,为犬作为CPV感染的动物模型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CPV疫苗效果的评估提供了候选病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细小病毒 感染 致病性 临床症状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现代农业转型:智慧农业发展的思考与展望 被引量:1
7
作者 孔繁涛 赵仁杰 +2 位作者 张鑫蕊 刘振虎 曹姗姗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5年第2期155-160,共6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正逐渐成为推动我国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智慧农业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探讨了其在我国的具体实践情况和发展趋势。文章指出,智慧农业不仅能够提升农业...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慧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正逐渐成为推动我国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智慧农业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探讨了其在我国的具体实践情况和发展趋势。文章指出,智慧农业不仅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为解决传统农业面临的诸多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在技术层面,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过程更加智能化和精准化;而在管理方面,则强调通过构建综合服务平台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效能。此外,政策支持对于智慧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应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投入,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以保障数据安全。同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智慧农业建设中来,形成多方协同的良好局面。最后,本文提出了未来智慧农业需要重点关注的几个方向:一是深化技术研发,二是加强跨领域合作,三是注重实践经验总结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农业 技术创新 政策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纺锤体组装机制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颖 唐毓 +2 位作者 杨镒峰 薛海龙 许保增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8-277,共10页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纺锤体的正常组装是确保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精确分离的关键。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将一整套染色体传递给子细胞对发育和组织稳态至关重要。双极纺锤体的组装异常通常会引起染色体错误分离,染色体分离错误又极容易导... 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纺锤体的正常组装是确保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精确分离的关键。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将一整套染色体传递给子细胞对发育和组织稳态至关重要。双极纺锤体的组装异常通常会引起染色体错误分离,染色体分离错误又极容易导致自然流产以及染色体出生缺陷。因此,探究纺锤体组装机制对了解减数分裂进程是必需的。在体细胞中,有丝分裂纺锤体组装是由中心体充当微管组织中心介导。而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中缺乏典型的中心体,依靠微管组织中心等其他途径来组装纺锤体。尽管有助于纺锤体组装的组分和途径有很多描述,但关于无中心体纺锤体的组装和功能机制仍有待完善。作者介绍了哺乳动物卵母细胞中无中心体纺锤体组装的过程,着重讲述了微管成核、纺锤体的双极化与伸长和染色体排列与分离涉及的分子机制,以及纺锤体检验点(SAC)在纺锤体组装中的作用机制。此外,还讨论了染色体与微丝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参与纺锤体组装作用机制,旨在为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双极纺锤体组装及染色体分离机制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数分裂 纺锤体组装 染色体分离 非中心体微管组织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鹿源藿香假丝酵母菌DZ018的分离鉴定及其体外益生特性研究
9
作者 黄姚 么乃全 +3 位作者 袁伟涛 毛爱鹏 张婷 徐超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9-399,共11页
[目的]从梅花鹿瘤胃液中分离和鉴定出具有益生菌潜能的酵母菌,并对其体外益生功能进行评价,为其在动物营养与饲料中应用以及鹿源益生菌制剂的研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YPD固体培养基从健康雄性梅花鹿瘤胃液中分离出酵母菌菌株,对分离株... [目的]从梅花鹿瘤胃液中分离和鉴定出具有益生菌潜能的酵母菌,并对其体外益生功能进行评价,为其在动物营养与饲料中应用以及鹿源益生菌制剂的研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YPD固体培养基从健康雄性梅花鹿瘤胃液中分离出酵母菌菌株,对分离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测定其生长性能及产酸性能,并绘制生长曲线;探究其在不同pH、不同浓度胆盐及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耐受性;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菌株的药物敏感性,并对菌株进行小鼠安全性试验。[结果]从梅花鹿瘤胃液中分离到1株优势酵母菌,并将其命名为DZ018,其菌落菌体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ITS rRNA序列均与藿香假丝酵母菌(Candida rugosa)的特征相符。生长性能测定结果显示,分离株在YPD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迅速,培养2 h时进入对数生长期,且具有一定的产酸能力。耐受性评价结果显示,分离株对低pH有较好的耐受性,在pH为2.5~6.5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最适生长pH为4.5;对胆盐耐受性较强,在0.3%和1.0%胆盐中存活率均>100%,在2.0%胆盐中存活率可达74.27%;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存活率分别为31.64%和64.8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氟胞嘧啶、氟康唑和酮康唑表现敏感,对两性霉素B耐药。小鼠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小鼠生长性能和脏器系数均无不良影响。[结论]本研究从梅花鹿瘤胃液中分离获得1株具有一定益生潜力的藿香假丝酵母菌DZ018,其耐受性强、安全性好。试验结果为鹿源益生菌在鹿科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及微生态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藿香假丝酵母菌 梅花鹿 分离鉴定 益生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土壤有益微生物种类及应用研究进展
10
作者 崔艳美 龙泓桔 +4 位作者 邵财 朱家鹏 张国家 张亚玉 孙海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81-792,共12页
盐碱地是国家耕地后备资源,但是盐碱胁迫会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微生物是土壤中数量最庞大的生物,在土壤养分循环转化、净化环境污染、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植物促生微生物能够通过分泌有机酸、植物激素、植酸酶等途... 盐碱地是国家耕地后备资源,但是盐碱胁迫会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微生物是土壤中数量最庞大的生物,在土壤养分循环转化、净化环境污染、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植物促生微生物能够通过分泌有机酸、植物激素、植酸酶等途径提高土壤养分供给、改善土壤环境条件,促进植物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和利用,特别是在盐碱胁迫下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增强抗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从耐盐植物促生微生物的分类与功能、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筛选鉴定方法和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等角度系统综述了盐碱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改良和利用盐碱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植物促生微生物 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葡萄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11
作者 胡晶 李亚男 +5 位作者 李金英 王颖 杜乐 安秀敏 吴林 路文鹏 《中国果树》 2025年第8期38-51,共14页
基于文献计量学,以中国知网(CNKI)、Web of Science(WOS)2个数据库中山葡萄研究相关学术论文(CNKI 1959—2024年、WOS 1977—2024年)为研究对象,使用Excel、CiteSpace、VOSviewer等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对山葡萄的... 基于文献计量学,以中国知网(CNKI)、Web of Science(WOS)2个数据库中山葡萄研究相关学术论文(CNKI 1959—2024年、WOS 1977—2024年)为研究对象,使用Excel、CiteSpace、VOSviewer等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对山葡萄的年度发文量,发文国家、机构、作者,载文期刊,高被引文献,高频关键词,关键词聚类等做了知识图谱分析。结果表明:山葡萄中文文献和英文文献分别是1079篇和439篇;年度中文发文量持续升高,在2014年达到峰值后开始降低,英文发文量持续上升并于2019年超过中文;发文量排名前5位的国家分别是中国、俄罗斯、韩国、美国和德国;最主要发文的中、英文期刊分别是《特产研究》和《Vitis》;国内外期刊核心作者分别是中国的宋润刚、路文鹏、沈育杰和俄罗斯的Aleynova O A、Kiselev K V、Dubrovina A S;我国是山葡萄研究最多的国家,发文量最多的作者和机构主要来自吉林省,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是最突出的研究机构,其次为吉林农业大学;热点关键词中文文献包括山葡萄、抗寒性、山葡萄酒、品种、产量等,英文文献包括Vitis amurensis、resveratrol、expression、grape、grapevine、Arabidopsis等,中文关键词偏重于栽培、酿酒和品种,而英文关键词偏重于酿酒和生物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葡萄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中国知网 Web of Science(WOS) CiteSpace VOSview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尿酸血症与生殖障碍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彭飞宇 张燠诗 许保增 《生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8-394,共7页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是因尿酸在体内过度蓄积造成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大量研究表明,HUA与多种生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如勃起功能障碍、多囊卵巢综合征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HUA与生殖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重...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是因尿酸在体内过度蓄积造成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大量研究表明,HUA与多种生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如勃起功能障碍、多囊卵巢综合征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HUA与生殖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内皮功能障碍和肠道菌群等生物学机制在生殖功能紊乱中的潜在作用,旨在为深入探究高尿酸血症引发生殖疾病的机制以及制定相应的治疗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生殖障碍 肠道菌群 勃起功能 多囊卵巢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体高尿酸血症对妊娠的影响及其表观遗传机制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燠诗 范冰峰 +1 位作者 张颖 许保增 《生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8,共8页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是血液中尿酸水平过高的病理状态,能通过改变子宫和卵巢的功能影响雌性生殖健康。表观遗传修饰主要受环境作用,能在不改变基因序列的前提下调控基因表达进而影响个体代谢,并通过表观遗传标记传递给后代。...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是血液中尿酸水平过高的病理状态,能通过改变子宫和卵巢的功能影响雌性生殖健康。表观遗传修饰主要受环境作用,能在不改变基因序列的前提下调控基因表达进而影响个体代谢,并通过表观遗传标记传递给后代。HUA的发生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其背后的表观遗传机制,对于有效防治HUA及其并发症有重要意义。本文详细讨论了母体患有HUA时,对妊娠并发症、妊娠期代谢综合征以及后代健康的影响,并总结了HUA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旨在阐明HUA分子水平的发病机理,为降低母体妊娠风险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妊娠 代谢综合征 表观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动物细小病毒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4
作者 赵志刚 郭晓芹 +3 位作者 赵传芳 吕文雪 于小亚 吕爽 《特产研究》 2025年第2期194-199,共6页
细小病毒能够引起多种动物发生烈性的传染病,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是一种新兴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因其成本低廉、灵敏度和特异性良好,在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病... 细小病毒能够引起多种动物发生烈性的传染病,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是一种新兴的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因其成本低廉、灵敏度和特异性良好,在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病原检测和疾病监测等方面广受青睐。本文介绍了LAMP技术及其在动物细小病毒检测中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可为该技术在细小病毒检测中的充分运用提供可靠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细小病毒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市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
15
作者 陈大光 温鑫 +5 位作者 周帆 娄琦 丁冠中 张力丹 张悦 刘宁 《特产研究》 2025年第5期236-240,245,共6页
本文探讨了吉林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现状、优势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中药材产业是吉林市重要的传统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如何利用吉林市资源优势实现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关键。本文分析了外部环境、市场前景... 本文探讨了吉林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现状、优势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中药材产业是吉林市重要的传统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如何利用吉林市资源优势实现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关键。本文分析了外部环境、市场前景及农业政策对吉林市中药材产业的积极影响,解析了吉林市在中药材种植、加工产品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同时指出资源破坏、生产规模不足和经营模式落后等问题。本研究建议重视种质繁育、采用合理的种植模式、推进规范化生产并建立专门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及相关配套设施,以提升吉林市中药材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其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市 中药材产业 高质量发展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麻醉方案在台湾梅花鹿中的对比研究
16
作者 张玉稳 邢秀梅 《特产研究》 2025年第1期41-44,共4页
为获得台湾梅花鹿麻醉良好效果,减少动物麻醉后遗症,本试验通过单独或复合麻醉方法应用于台湾梅花鹿,以麻醉诱导时间长短、麻醉深度、麻醉后遗症为评判标准。结果表明,多咪静和盐酸氯胺酮的复合麻醉,赛拉嗪为主要成分的陆眠宁单独麻醉,... 为获得台湾梅花鹿麻醉良好效果,减少动物麻醉后遗症,本试验通过单独或复合麻醉方法应用于台湾梅花鹿,以麻醉诱导时间长短、麻醉深度、麻醉后遗症为评判标准。结果表明,多咪静和盐酸氯胺酮的复合麻醉,赛拉嗪为主要成分的陆眠宁单独麻醉,两种形式麻醉效果一般;赛拉嗪和盐酸氯胺酮的复合麻醉效果最为理想。本研究旨在为台湾梅花鹿麻醉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梅花鹿 麻醉 赛拉嗪 盐酸氯胺酮 多咪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桔梗根尖染色体制片技术优化及倍性鉴定研究
17
作者 朴向民 毕长安 +1 位作者 闫艳 宋娟 《广东蚕业》 2025年第2期57-59,共3页
文章以桔梗根尖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的取样时间、预处理时间、解离液及解离时间对桔梗根尖染色体制片效果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桔梗根尖染色体制片技术,并对不同材料进行倍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取样时根长为0.5~1.0 cm,取样时间为上午8... 文章以桔梗根尖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的取样时间、预处理时间、解离液及解离时间对桔梗根尖染色体制片效果的影响,以确定适宜的桔梗根尖染色体制片技术,并对不同材料进行倍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取样时根长为0.5~1.0 cm,取样时间为上午8:00—10:00,剪取0.2~0.3 cm的根尖置于2 mmol/L的8-羟基喹啉溶液中预处理2~3 h,用质量分数为1%的果胶酶和1%的纤维素酶混合液解离60~90 min,采用卡宝品红染液染色10 min后镜检,最终桔梗根尖染色体制片效果最好。优化后的桔梗根尖染色体制片技术可用于对二倍体及四倍体桔梗进行鉴别,进一步为今后开展桔梗资源倍性鉴定、不同倍性资源的杂交后代鉴定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 根尖 染色体制片 倍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鹿类动物分类及系统进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汇涛 董依萌 +3 位作者 王磊 周永娜 邢秀梅 杨福合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4-523,共10页
中国的鹿类资源十分丰富。过去国内外学者对鹿类动物的分类主要通过生物学特征和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分子进化理论的快速发展,应用基因组(核、线粒体)对鹿类动物的研究逐渐开展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 中国的鹿类资源十分丰富。过去国内外学者对鹿类动物的分类主要通过生物学特征和染色体核型进行研究。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分子进化理论的快速发展,应用基因组(核、线粒体)对鹿类动物的研究逐渐开展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分类进行了修正和补充。由于传统分类易受主观和各种客观因素的限制(如难以获得足够数量和种类的标本),不同学者利用分子生物学分类使用的基因各不相同,因此,目前鹿类动物的分类和系统进化研究还存在着一些争议和不同的意见,如麝、狍、毛冠鹿等的归属仍没有统一定论,有关麝科、鹿科中亚科之间的系统进化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阐明。本文对中国鹿类动物分类和系统进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展望,旨在为中国鹿类动物的分类及系统进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 分类 进化 系统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环颈雉屠宰性能和肌内脂肪含量及A-FABP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吴琼 邢秀梅 +1 位作者 荣敏 杨福合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9-11,共3页
为研究中国环颈雉的屠宰性能、肌内脂肪含量及A-FABP基因mRNA表达情况,对240只成年中国环颈雉(公母各半)进行屠宰。结果表明:公、母雉屠宰率分别为90.28%、88.23%,公雉活重、屠宰率和腿肌率显著高于母雉,差异显著(P<0.05);肌内脂肪... 为研究中国环颈雉的屠宰性能、肌内脂肪含量及A-FABP基因mRNA表达情况,对240只成年中国环颈雉(公母各半)进行屠宰。结果表明:公、母雉屠宰率分别为90.28%、88.23%,公雉活重、屠宰率和腿肌率显著高于母雉,差异显著(P<0.05);肌内脂肪含量公雉低于母雉,但差异不显著(P>0.05);A-FABP基因表达存在组织和性别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环颈雉 屠宰性能 肌内脂肪 A—FABP MRNA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酵母菌对酿造‘北冰红’干红葡萄酒品质影响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宝香 李昌禹 +3 位作者 曹炜玉 秦红艳 刘迎雪 路文鹏 《特产研究》 2024年第2期77-84,共8页
为探究不同酵母菌对酿造‘北冰红’干红葡萄酒品质影响,分别选用7种酵母菌CEC01、BV818、ViC、ADT、RV171、MST和‘左山二’酵母菌株发酵制备北冰红干红葡萄酒,并对7种干酒中总糖、总酸、花色苷和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进行测试分析,以此... 为探究不同酵母菌对酿造‘北冰红’干红葡萄酒品质影响,分别选用7种酵母菌CEC01、BV818、ViC、ADT、RV171、MST和‘左山二’酵母菌株发酵制备北冰红干红葡萄酒,并对7种干酒中总糖、总酸、花色苷和挥发性香气物质含量进行测试分析,以此判定不同酵母菌种对‘北冰红’干酒品质影响。结果表明:‘左山二’酵母菌株酿造干酒总糖最低,其次是ADT、RV171和MST;安琪酵母CEC01酿造干酒总酸最低,其次是‘左山二’酵母菌株、安琪酵母RV171、VIC;安琪酵母VIC酿造干酒花色苷含量最高,其次是RV171、BV818和MST;通过GC-IMS法在7种干酒中均检测到54种挥发性香气成分,香气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安琪酵母ADT酿造干酒酯类最高,甲醇、乙酸最低,RV171酿造干酒乙醇最高,酯类含量略低于ADT酿造的干酒。综合数据分析:以‘左山二’酵母菌株酿造的‘北冰红’干酒酒质最佳,其次为安琪酵母RV171> CEC01> ADT> BV818> MST,依此作为‘北冰红’干酒酿造优势菌株选择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北冰红’干酒 葡萄酒酿造 葡萄酒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