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甘蓝型油菜杂种优势及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 |
沈金雄
傅廷栋
杨光圣
马朝芝
涂金星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41
|
|
2
|
中国花生核心种质的主成分分析及相关分析 |
张晓杰
姜慧芳
任小平
廖伯寿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52
|
|
3
|
体细胞杂交在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创建和改良中的应用 |
胡琼
李云昌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6
|
|
4
|
与甘蓝型油菜重要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及相关基因的图谱定位研究进展 |
梅德圣
王汉中
李云昌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5
|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影响因素研究及再生苗早期倍性鉴定 |
米哲
李云昌
梅德圣
李英德
徐育松
陈玉峰
胡琼
|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8
|
|
6
|
选育高含油量双低油菜品种的理论与实践 |
李云昌
胡琼
梅德圣
李英德
徐育松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76
|
|
7
|
通过分子标记估算遗传距离预测甘蓝型油菜的杂种优势 |
谭祖猛
李云昌
胡琼
梅德圣
李英德
徐育松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35
|
|
8
|
磷对甘蓝型油菜产量及矿质营养吸收与积累的影响 |
沈金雄
李志玉
廖星
郭庆元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36
|
|
9
|
油菜抗裂角性鉴定方法的改进及试验 |
彭鹏飞
李云昌
梅德圣
刘道敏
付丽
王会
桑世飞
陈玉峰
胡琼
|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20
|
|
10
|
甘蓝型油菜矮秆突变材料99CDAM的发现及遗传分析 |
梅德圣
王汉中
李云昌
胡琼
李英德
徐育松
|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31
|
|
11
|
抗菌核病双低油菜新品种中双9号的选育 |
王汉中
刘贵华
郑元本
王新发
杨庆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21
|
|
12
|
不同氮水平对双低油菜中双9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李志玉
郭庆元
廖星
秦亚平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93
|
|
13
|
甘蓝型油菜的抗裂角性鉴定及品种筛选 |
彭鹏飞
李云昌
胡琼
刘凤兰
李英德
徐育松
梅德圣
|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29
|
|
14
|
油用型优质花生新品种中花5号的选育与应用 |
廖伯寿
唐桂英
王玉莹
李栋
雷永
刘增林
崔富华
杨国保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9
|
|
15
|
油菜野芥NSa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特异性分子鉴定 |
程计华
李云昌
胡琼
梅德圣
李英德
徐育松
王巍敏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9
|
|
16
|
油菜小孢子培养影响因素及黄籽油菜双单倍体群体的构建 |
梅德圣
王汉中
李云昌
胡琼
李英德
徐育松
|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1
|
|
17
|
多亲本复合杂交提高油菜杂交种的产量 |
李云昌
胡琼
梅德圣
李英德
徐育松
谭祖猛
李晓琴
余有桥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3
|
|
18
|
甘蓝型油菜裂角相关性状的遗传与相关分析 |
崔嘉成
刘佳
梅德圣
李云昌
付丽
彭鹏飞
王军
胡琼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3
|
|
19
|
甘蓝型油菜NCa雄性不育系不育类型及育性遗传 |
刘贵华
王汉中
郑元本
王新发
杨庆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3 |
5
|
|
20
|
高产优质油菜新品种大地199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
王会
胡琼
李云昌
王新发
汪文祥
付丽
梅德圣
|
《种子》
北大核心
|
2017 |
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