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作物低植酸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赵建军 许泽永 方小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4-98,共5页
植酸富含磷,广泛存在于作物种子中,但由于单胃动物缺少能分解植酸磷的酶而不能有效利用,同时粪便排泄出的磷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培育作物低植酸品系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已经获得了玉米、大麦、水稻和大豆低植酸(lowphyticac... 植酸富含磷,广泛存在于作物种子中,但由于单胃动物缺少能分解植酸磷的酶而不能有效利用,同时粪便排泄出的磷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培育作物低植酸品系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已经获得了玉米、大麦、水稻和大豆低植酸(lowphyticacid,lpa)突变系,种子植酸含量减少了50%以上,显著改善了磷的有效利用。针对植酸的生物学和生化合成,综述了作物低植酸性状的遗传育种研究现状以及其产生的内在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低植酸育种 品质育种 植酸磷 植酸 生化合成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夏大豆种质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周蓉 王贤智 +3 位作者 张小娟 沙爱华 涂赣英 周新安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44-549,共6页
利用SSR标记和系统聚类分析,对92个湖北夏大豆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8个SSR位点检测到134个等位变异,每个SSR位点的等位变异范围为2~9个,平均4.78个。鄂西南山区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和等位变异数最高,其次为江汉平原区... 利用SSR标记和系统聚类分析,对92个湖北夏大豆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8个SSR位点检测到134个等位变异,每个SSR位点的等位变异范围为2~9个,平均4.78个。鄂西南山区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和等位变异数最高,其次为江汉平原区。83.6%以上的遗传差异是由于地区差异引起,表现较高程度的地理分化。系统聚类将92个大豆品种分为3个类群,Ⅰ类和Ⅲ类分别以鄂西南山区品种和江汉平原区品种为主。鄂西南山区和江汉平原区的大豆地方品种表现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大豆 遗传多样性 SSR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的植物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邹智 卢长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9,共9页
农杆菌介导法是植物遗传转化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植物遗传因子是决定农杆菌遗传转化效率的重要因素,它们至少影响了转化过程的如下5个方面:1)受伤植物释放的酚类物质和糖分子等介导农杆菌的趋化运动和毒性基因vir... 农杆菌介导法是植物遗传转化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植物遗传因子是决定农杆菌遗传转化效率的重要因素,它们至少影响了转化过程的如下5个方面:1)受伤植物释放的酚类物质和糖分子等介导农杆菌的趋化运动和毒性基因vir的诱导表达;2)农杆菌吸附到植物表面;3)T-DNA和毒性蛋白通过由VirB和VirD4蛋白组成的IV型分泌系统从细菌转移到植物细胞质;4)T-复合体利用细胞质ACTIN骨架和输入蛋白进行核定位和核输入;5)T-DNA利用植物的修复装置整合进宿主基因组。就以上5个方面涉及的植物因子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杆菌 遗传转化 转化效率 遗传因素 植物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US基因和NPTII基因在转基因花生后代的遗传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方小平 许泽永 +6 位作者 张宗义 晏立英 陈坤荣 罗莉霞 陈金香 R.G.Birch R.G.Dietzgen 《花生学报》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241-245,共5页
对β- 葡糖苷酸酶(GUS)基因在转基因花生T1- T3 代植株中的活性测定和NPT II基因在T3 代植株中的活性和PCR检测表明:T1 代的GUS基因为1 ∶1、3∶1 等分离, T2 和T3 代GUS基因符合3 : 1 单基... 对β- 葡糖苷酸酶(GUS)基因在转基因花生T1- T3 代植株中的活性测定和NPT II基因在T3 代植株中的活性和PCR检测表明:T1 代的GUS基因为1 ∶1、3∶1 等分离, T2 和T3 代GUS基因符合3 : 1 单基因显性遗传规律的植株数增加,1 : 1 分离单株比例逐渐减少。从T3 代中就可选择到GUS基因纯合的单株,得到了4 株遗传性稳定的单株,说明GUS基因在转基因花生植株后代的遗传应属于单基因显性遗传规律。实验证明,位于同一质粒上的GUS和新霉素磷酸转移酶(NPT II)基因,在转基因花生植株中表现为连锁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花生 GUS基因 NPTII基因 外源基因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大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周蓉 张小娟 +3 位作者 王贤智 沙爱华 周新安 涂赣英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12-217,共6页
利用SSR标记和UPGMA聚类分析,对64份湖北省大豆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7对SSR引物扩增出166条多态性带,SSR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布范围,Simpson指数为0.2406-0.9037,平均值0.6960;Shannon—weaver指数为0.4800-2... 利用SSR标记和UPGMA聚类分析,对64份湖北省大豆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7对SSR引物扩增出166条多态性带,SSR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布范围,Simpson指数为0.2406-0.9037,平均值0.6960;Shannon—weaver指数为0.4800-2.4684,平均值1.4538。聚类分析将湖北省地方大豆品种分为3个类群,包括鄂中南江汉平原大豆类群,鄂西北大豆类群以及鄂东、鄂南和鄂西混合类群。江汉平原大豆地方品种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SSR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性与育性恢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6
作者 危文亮 王汉中 刘贵华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51-658,共8页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性与育性恢复的分子机理一直是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文章综述了近10年来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1、线粒体不育相关区域的确定及其特点;2、不育相关区域的表达谱;3、产生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可能机理;4、恢复基因的可能...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性与育性恢复的分子机理一直是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文章综述了近10年来的主要研究进展。包括:1、线粒体不育相关区域的确定及其特点;2、不育相关区域的表达谱;3、产生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可能机理;4、恢复基因的可能调控方式;5、恢复基因的遗传、定位及其特征等。拟南芥、水稻等模式植物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工作已经完成,其有关生物学信息及后续研究将极大地推动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取得更快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质雄性不育 育性恢复 分子机理 线粒体基因组 恢复基因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以植酸磷为唯一磷源生长的转基因甘蓝型油菜 被引量:10
7
作者 方小平 王转 +5 位作者 陈茹梅 李均 范云六 罗莉霞 陈坤荣 任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8-232,共5页
由于难溶性矿物磷酸盐和有机磷的大量存在,土壤总磷虽高,但多数土壤缺乏有效磷,这是世界范围内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土壤中有机磷的存在形式主要是植酸,为了提高土壤有效磷供给,利用根癌农杆菌菌株LBA4404,通过两步再生... 由于难溶性矿物磷酸盐和有机磷的大量存在,土壤总磷虽高,但多数土壤缺乏有效磷,这是世界范围内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土壤中有机磷的存在形式主要是植酸,为了提高土壤有效磷供给,利用根癌农杆菌菌株LBA4404,通过两步再生方法将植物表达载体pBINPR-phyI中含有的带胞外分泌信号肽序列的植酸酶基因转入油菜品种中双6号中,并获得转基因油菜56株,转化效率0.16%~9.20%。分子检测和酶活性检验表明,植酸酶基因已导人中双6号,转基因植株能有效表达植酸酶基因并向根外分泌植酸酶,转基因植株能以植酸为唯一磷源正常生长,非转基因植株则不能。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根系分泌大量高活性植酸酶有助于土壤中有机磷释放出有效磷供植物利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植物对土壤闭蓄态有机磷利用效率的前景是可期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植酸酶 转基因 胞外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Ganoderma lucidum)漆酶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张银波 江木兰 +2 位作者 胡小加 张桂敏 马立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00-704,共5页
The oxidizing enzyme laccase produced by many fungi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active in the biodegradation of lignin, a major plant cell wall component highly resistant to microbial attack. Using degenerate primer... The oxidizing enzyme laccase produced by many fungi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o be active in the biodegradation of lignin, a major plant cell wall component highly resistant to microbial attack. Using degenerate primers and molecular techniques such as genome-walking and RT-PCR, a laccase gene and its corresponding cDNA were cloned from Ganoderma lucidum. The coding region of the genomic laccase sequence, which is preceded by the eukaryotic promoter elements TATA and CAAT, spans more than 2107 bp. The corresponding laccase cDNA was identical to the genomic sequence except for 9 introns that were 51-78 bp long. Sequenc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G. lucidum lccGl product has 10 potential N-glycosylation sites (Asn-Xxx-Ser/Thr) and four conserved fungi laccase amino acids signature sequences. The G. lucidum laccase sequence is most similar to the sequence of the laccase from Flammulina velutipes (similarity 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漆酶基因 基因克隆 基因序列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源内含子对GUS基因表达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邹智 吴刚 +4 位作者 肖玲 武玉花 聂淑晶 肖娜 卢长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6期78-82,共5页
采用报告基因的瞬间表达来优化转化体系是提高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效率的重要手段,GUS以稳定、易于定性定量分析等独特优点成为瞬间表达体系的首选。pCaMV 35S启动下的GUS基因可在农杆菌中表达,另外还首次报道该嵌合基因同时也可在大肠杆... 采用报告基因的瞬间表达来优化转化体系是提高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效率的重要手段,GUS以稳定、易于定性定量分析等独特优点成为瞬间表达体系的首选。pCaMV 35S启动下的GUS基因可在农杆菌中表达,另外还首次报道该嵌合基因同时也可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为避免GUS基因在农杆菌中的表达对瞬间表达体系的影响,一拟南芥蛋白基因的内含子被插入到GUS基因的编码区,进而构建了含内含子的GUS植物表达载体pBI121-GUSint。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GUSint在农杆菌中没有表达,而在接种3d的油菜中可高效瞬间表达,其中在子叶柄(带子叶)中瞬间表达率高达100%,这一方面证实载体构建成功,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优化油菜及其它芸薹属植物转化体系及在油菜中快速研究目的基因的功能和表达调控模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US 内含子 表达模式 根癌农杆菌 甘蓝型油菜 瞬间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NCa胞质不育系的不育胞质类型鉴定 被引量:6
10
作者 危文亮 王汉中 刘贵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3-17,共5页
用恢保关系测定法和线粒体DNA RFLP分析法对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NCa的不育胞质类型进行了鉴定。以104个来源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测交种,分别与NCa、pol、nap、ogura等4种不育系进行恢保关系测定。其中,77%(80个)的测交种能恢... 用恢保关系测定法和线粒体DNA RFLP分析法对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NCa的不育胞质类型进行了鉴定。以104个来源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测交种,分别与NCa、pol、nap、ogura等4种不育系进行恢保关系测定。其中,77%(80个)的测交种能恢复NCa不育系的育性,且主要(80%)分布于国内和欧洲甘蓝型油菜品种中,仅有8个材料可以保持其不育性;80%(83个)的测交种可以保持pol不育系的不育性、95%(99个)的测交种可以恢复nap不育系的育性;而对Ogura不育系,仅有1个材料可以恢复育性,其余103个测交种都保持其不育性。NCa不育系与nap、pol、ogura不育系在104个测交种间表现不同育性的组合分别占25%、89%、92%。NCa不育系与nap、pol、ogura不育系具有明显不同的恢保关系。用RFLP方法初步分析了NCa、pol、nap、ogura等4种不育系的线粒体DNA多态性,发现它们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从而在分子水平上证明NCa不育系是不同于nap、pol、ogura不育系的新型不育胞质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 不育类型 恢保关系 RFLP线粒体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NCa CMS育性相关候选线粒体基因及其恢复基因的转录调控 被引量:5
11
作者 危文亮 王汉中 刘贵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2-106,共5页
用10个线粒体基因为探针,对NCa不育系、保持系和可育F1幼蕾的线粒体RNA进行了Northern检测。结果表明,atp6、atp1、cox1c、ox2、cobr、rn5S和rrn26S等7个线粒体基因探针在不育系、保持系、可育F1中的转录没有差异,只有orf222、orf139和a... 用10个线粒体基因为探针,对NCa不育系、保持系和可育F1幼蕾的线粒体RNA进行了Northern检测。结果表明,atp6、atp1、cox1c、ox2、cobr、rn5S和rrn26S等7个线粒体基因探针在不育系、保持系、可育F1中的转录没有差异,只有orf222、orf139和atp9等3个探针检测到转录本的差异。orf222和orf139分别在不育系和可育F1中产生相同大小和丰度的转录本,但是在保持系中没有检测到转录本;orf222检测到的3条转录本分别为1.1、0.9和0.6 kb,orf139检测到0.8和0.6 kb 2条带。atp9探针在不育系和保持系中都检测到1条0.6 kb转录本,而在可育F1中检测到0.6和1.2 kb的转录本。NCaCMS不育的形成可能与orf222、orf139和atp9基因的表达有关。讨论了恢复基因在F1育性恢复过程中对育性相关候选基因的可能调控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细胞质雄性不育 线粒体基因表达 恢复基因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不同贮藏时间对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圣玉 雷永 +2 位作者 李栋 肖达人 廖伯寿 《花生学报》 2003年第B11期390-393,共4页
通过对在常温条件下分别贮藏1-4年的10个抗黄曲霉菌产毒的花生材料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研究,初步探讨了花生种子贮藏时间对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多年连续选择的抗产毒花生种质材料在人工接种条件下黄曲霉毒素含量普... 通过对在常温条件下分别贮藏1-4年的10个抗黄曲霉菌产毒的花生材料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研究,初步探讨了花生种子贮藏时间对黄曲霉菌侵染和产毒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多年连续选择的抗产毒花生种质材料在人工接种条件下黄曲霉毒素含量普遍低于高产毒对照品种。随着种子贮藏时间的增加,黄曲霉菌对花生的侵染和产生分生孢子所需的时间缩短。贮藏2-4年的产毒量显著高于贮藏不足1年的种子,而且贮藏环境的湿度对种子活性和黄曲霉产毒影响。不同抗性种质在耐贮能力和抗性的持久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贮藏时间 黄曲霉菌侵染 产毒量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农杆菌转化效率的植物因子H2A1基因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其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4
13
作者 邹智 吴刚 卢长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83-87,共5页
拟南芥组蛋白H2A1是影响农杆菌T-DNA整合到宿主基因组的关键因素之一。与其它H2A组蛋白一样,它含有1个保守的H2A结构域。本研究利用PCP技术从拟南芥中成功扩增到H2A1基因组序列的全长。产物纯化后克隆到pBI121(Kmr),从而构建了H2A1的植... 拟南芥组蛋白H2A1是影响农杆菌T-DNA整合到宿主基因组的关键因素之一。与其它H2A组蛋白一样,它含有1个保守的H2A结构域。本研究利用PCP技术从拟南芥中成功扩增到H2A1基因组序列的全长。产物纯化后克隆到pBI121(Kmr),从而构建了H2A1的植物表达载体pBI121-H2A1。PCR和DNA测序证实载体构建成功。最后用电击法将该重组质粒导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菌株中形成工程菌。此表达载体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H2A1的功能和提高外源基因在植物中稳定表达水平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A1植物因子 根癌农杆菌 遗传转化 植物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