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蓝型杂交油菜亲本的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35
1
作者 王汉中 王新发 +2 位作者 刘贵华 郑元本 杨庆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共4页
通过对42份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不同基因型材料的小孢子培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材料的小孢子产胚率存在明显差异,但pol-CMS的恢复系与保持系之间的胚状体产量差异不显著,恢复或保持基因不影响小孢子成胚率,说明通过小孢子培... 通过对42份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不同基因型材料的小孢子培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材料的小孢子产胚率存在明显差异,但pol-CMS的恢复系与保持系之间的胚状体产量差异不显著,恢复或保持基因不影响小孢子成胚率,说明通过小孢子培养快速纯合pol-CMS杂交亲本是可行的。胚状体直接成苗率与培养基中琼脂浓度、培养温度及供体材料基因型有关,胚状体经低温诱导及适当增大培养基中琼脂浓度可有效提高胚状体直接成苗率。4℃低温处理10d和培养基琼脂浓度高于1.2%均可提高胚状体的直接成苗率,并以1.5%琼脂浓度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恢复系 保持系 小孢子培养 胚状体 低温处理 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5份湖南省白菜型油菜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陈碧云 伍晓明 +2 位作者 许鲲 王汉中 李响枝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14,共5页
用20个随机引物对55份来自湖南白菜型油菜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获得322个RAPD标记位点,其中220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率达68.3%。利用322个标记位点,用UPMGA法建立了湖南省55份白菜型油菜的亲缘关系聚类图,结果显示,总体上亲缘关系较... 用20个随机引物对55份来自湖南白菜型油菜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获得322个RAPD标记位点,其中220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率达68.3%。利用322个标记位点,用UPMGA法建立了湖南省55份白菜型油菜的亲缘关系聚类图,结果显示,总体上亲缘关系较近的品种在地理分布上靠得较近,聚类将55个品种分为Ⅰ、Ⅱ、Ⅲ簇,第Ⅰ簇49个品种,第Ⅱ簇2个品种,第Ⅲ簇4个品种。来自泸溪县的泸溪甜油菜和溆浦县的溆浦油菜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0.0398),亲缘关系最近。用SPSS统计软件对农艺性状聚类,结果分为A、B两个大簇,分别由27和28个品种组成。对来自同一县的多个品种的RAPD结果进行了遗传多样性指数分析,除汉寿县白菜型油菜的Shannon指数小于Simpson指数外,其他13个县的白菜型油菜Shannon指数均大于Simpson指数;新晃县白菜型油菜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为最高,洞口县白菜型油菜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为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白菜型油菜 遗传多样性 RAPD标记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的繁育特性与试管繁殖 被引量:8
3
作者 卢长明 肖玲 +2 位作者 张斌 加藤正弘 沈明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10,共6页
通过甘蓝品种(2n=18,CC)与白菜品种(2n=20,AA)杂交并借助胚珠培养和染色体加倍,获得一系列人工甘蓝型油菜新品系。对18个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新品系的花粉育性、自交结实性、异交结实性等研究表明,人工油菜品系花期自交不结实或结实率很... 通过甘蓝品种(2n=18,CC)与白菜品种(2n=20,AA)杂交并借助胚珠培养和染色体加倍,获得一系列人工甘蓝型油菜新品系。对18个人工合成甘蓝型油菜新品系的花粉育性、自交结实性、异交结实性等研究表明,人工油菜品系花期自交不结实或结实率很低,蕾期自交一朵花平均获3.6粒种子,平均结角率为19.7%。但是,人工甘蓝型油菜无论作父本还是作母本与天然甘蓝型油菜杂交的结实率都较高。以人工油菜作父本与天然油菜杂交,42个组合平均杂交一朵花获得10.3粒杂交种子;以人工油菜作母本与天然油菜杂交,15个组合平均杂交一朵花获得8.5粒杂交种子。分析结果表明,本试验的人工油菜品系具有很强的自交不亲和性,蕾期自交结实率也较低,但对异交结实影响不大,因此可以直接用于杂种生产。试验对自交结实特别困难的5个人工甘蓝型油菜新品系进行了试管繁殖,采取子叶、下胚轴和茎尖联合培养方式,22株无菌苗经过2个月快繁,获得260株苗,平均繁殖系数为12.4。不同基因型繁殖系数差异较大,变幅为3.3-2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 甘蓝型油菜 繁育特性 试管繁殖 育性 自交不亲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