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料作物种子中神经酸含量提升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晓悦 王盼娣 +2 位作者 熊小娟 吴刚 刘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74,共11页
神经酸(NA)是一种超长链单不饱和脂肪酸,为大脑神经纤维髓鞘的核心成分,具有修复受损大脑神经纤维、促进神经细胞再生等功能。因此,NA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关注。目前NA主要依赖于从天然物种中提取,难以满足市场需要,限制其进一步发展... 神经酸(NA)是一种超长链单不饱和脂肪酸,为大脑神经纤维髓鞘的核心成分,具有修复受损大脑神经纤维、促进神经细胞再生等功能。因此,NA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关注。目前NA主要依赖于从天然物种中提取,难以满足市场需要,限制其进一步发展和应用。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以及合成生物学的发展,通过多基因策略,在现有物种中构建NA代谢路径,可经济且可持续地获得NA,以满足营养、制药和化学工业等领域的需求。本文综述了NA的生物功能、生物来源、合成途径,并比较了基因工程生产NA各底盘的优劣,进一步探讨了十字花科油料作物底盘生产富含NA种子油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将来通过转基因技术和分子育种调控NA的生产,获得可再生的NA资源提供一定的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酸 基因工程 底盘 转基因 分子育种 十字花科油料作物 种子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安全法》实施背景下对合成生物学的监管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盼娣 熊小娟 +2 位作者 付萍 吴刚 刘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31-245,共15页
2020年10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简称《生物安全法》)并自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生物安全法》是我国第一部生物安全领域的带有基础性、全局性的框架法,只规定基本的原则和要求。生物技术的研究与... 2020年10月1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简称《生物安全法》)并自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生物安全法》是我国第一部生物安全领域的带有基础性、全局性的框架法,只规定基本的原则和要求。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安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防范生物恐怖及生物武器威胁是《生物安全法》所涉及的8个方面生物安全风险中的3个主要内容,而合成生物学又与这3个方面紧密相关。合成生物学作为近几年全球的研究热点和颠覆性的前沿生物技术,可以应用于人工合成病毒或细菌,存在制造生物恐怖和生物武器的风险及威胁,其监管也备受关注。本文首先阐述了《生物安全法》的实施对生物技术安全发展的意义,然后介绍了合成生物学的定义和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合成生物学面临的生态安全、生物防御和生物伦理三大风险,综述了合成生物学在各国的监管现状,指出《生物安全法》的出台为我国合成生物学的管理制定了框架,最后,提出在法律层面和技术层面如何更好地加强合成生物学风险的预防及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法 合成生物学 生物技术 风险 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安全法》实施背景下基因编辑技术的安全评价与监管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盼娣 熊小娟 +2 位作者 付萍 吴刚 刘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5-21,共7页
2020年10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以下简称《生物安全法》)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议,自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安全是《生物安全法》涉及的主要内容之一,基因编辑作为近几年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 2020年10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以下简称《生物安全法》)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议,自2021年4月15日起施行。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安全是《生物安全法》涉及的主要内容之一,基因编辑作为近几年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安全性评价和监管备受关注。本文概述了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现状,比较了不同国家对基因编辑技术的监管制度,探讨了我国《生物安全法》的出台对基因编辑技术安全评价与监管的重要意义,最后就如何在基因编辑生物安全领域更好地推进和落实《生物安全法》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安全法 基因编辑 评价 监管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逆大豆IND-ØØ41Ø-5转化体特异性定性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标准化 被引量:1
4
作者 肖芳 李允静 +5 位作者 武玉花 李俊 高鸿飞 翟杉杉 吴刚 梁晋刚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48-1156,共9页
抗逆大豆IND-ØØ41Ø-5已经批准获得我国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安全证书,含有外源HaHB4基因和bar标记基因。本研究根据抗逆大豆IND-ØØ41Ø-5转化体5′端和3′端插入位点旁侧序列信息,设计19对引物,结合罗萨里... 抗逆大豆IND-ØØ41Ø-5已经批准获得我国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安全证书,含有外源HaHB4基因和bar标记基因。本研究根据抗逆大豆IND-ØØ41Ø-5转化体5′端和3′端插入位点旁侧序列信息,设计19对引物,结合罗萨里奥农业生物技术学院公司的1对引物,针对20对引物组合利用定性PCR技术进行引物特异性筛选,结果显示5′端的14号引物特异性良好,优化后获得最佳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经测试,该引物特异性好、稳定性高,检出限达0.1%,扩增片段大小248 bp。经8家有资质实验室对本方法的特异性、检出限、重复性和再现性进行验证,各项参数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抗逆大豆IND-ØØ41Ø-5转化体定性PCR检测方法,为IND-ØØ41Ø-5转化体在国内的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 抗逆大豆IND-ØØ41Ø-5 转化体特异性 定性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