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半干旱热带地区作物研究所花生微核心种质含油量及脂肪酸分析与鉴定 被引量:8
1
作者 吕建伟 姜慧芳 +4 位作者 任小平 黄家权 雷永 王圣玉 廖伯寿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5-559,共5页
以国际半干旱热带地区作物研究所(ICRISAT)花生微核心种质为材料,系统分析测试含油量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ICRISAT花生微核心种质的含油量平均为51.67%,变异范围49.16%-55.44%,珍珠豆型资源的含油量高于其他类型,发掘出高油种... 以国际半干旱热带地区作物研究所(ICRISAT)花生微核心种质为材料,系统分析测试含油量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ICRISAT花生微核心种质的含油量平均为51.67%,变异范围49.16%-55.44%,珍珠豆型资源的含油量高于其他类型,发掘出高油种质1份。在主要脂肪酸中,棕榈酸平均含量10.74%,变异范围7.9%-13.5%;硬脂酸2.85%,变异范围1.8%-3.9%;油酸46.36%,变异范围37.0%-64.7%;亚油酸32.86%,变异范围18.0%-40.4%;饱和脂肪酸含量19.21%,变异范围15.2%-22.1%。普通型花生的油酸含量高于其他类型,而亚油酸和棕榈酸含量低于其他类型。发掘出高油酸种质4份,低棕榈酸种质19份,低饱和脂肪酸种质7份。通过脂肪酸组成的分析,高油酸种质和低饱和脂肪酸种质均同时具备低棕榈酸的优良特性。SSR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种质的遗传差异相对较大。根据5对SSR引物的扩增结果,绘制了20份资源的分子指纹图谱,为这些优质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半干旱热带地区作物研究所 花生微核心种质 含油量 脂肪酸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特种油料种质资源保存概况 被引量:40
2
作者 谭美莲 严明芳 +2 位作者 汪磊 王力军 严兴初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9-345,共7页
为加强特种油料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更好地为育种研究利用提供服务,本文阐述了特种油料种质资源在我国及世界上重点国家的保存情况。美国、印度、欧盟、中国等13个国家共保存向日葵、红花、亚麻(含纤用)、蓖麻及苏子等特种油料种质资源... 为加强特种油料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更好地为育种研究利用提供服务,本文阐述了特种油料种质资源在我国及世界上重点国家的保存情况。美国、印度、欧盟、中国等13个国家共保存向日葵、红花、亚麻(含纤用)、蓖麻及苏子等特种油料种质资源约9万份,其中亚麻30000多份,向日葵21800多份,红花15000多份,蓖麻约5000多份,苏子近900份。欧盟、美国、俄罗斯和加拿大是亚麻资源的主要保存国家(地区);向日葵资源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和中国;红花种质主要分布在印度、美国、中国和俄罗斯;蓖麻种质以中国、美国和印度居多。比较这些国家所拥有的特种油料种质资源数量,美国位居第一,保存数量最多,超过22000份;印度其次;欧盟、中国和俄罗斯居中。中国保存特油作物种质资源(蓖麻、向日葵、红花、苏子)8400余份,其中21%为国外种质,国内种质主要来源于湖北省、华北、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本文为我国特种油料种质资源的引进、收集保存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保存 向日葵 红花 蓖麻 亚麻 苏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物收获前黄曲霉毒素污染与控制措施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后苗 廖伯寿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共9页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是曲霉属真菌产生的一大类生物毒素,是危及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主要物质之一。农产品收获前黄曲霉毒素污染是热带、亚热带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中在玉米、花生、棉籽、辣椒籽和一些木本坚果及其产品中尤为...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是曲霉属真菌产生的一大类生物毒素,是危及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主要物质之一。农产品收获前黄曲霉毒素污染是热带、亚热带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其中在玉米、花生、棉籽、辣椒籽和一些木本坚果及其产品中尤为严重。国内外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多种因素可影响作物收获前黄曲霉毒素污染,其中干旱和高温的综合胁迫是最主要的环境因素。作物抗性对降低毒素污染具有重要作用。综合运用分子生物学及常规育种技术改良作物品种对黄曲霉菌侵染或产毒的抗性以及对其他病虫害及干旱的抗(耐)性,是解决黄曲霉毒素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作物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和合理的田间管理是作物收获前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有效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收获前黄曲霉毒素污染 防控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花生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8
4
作者 姜慧芳 任小平 +3 位作者 陈玉宁 张晓杰 黄家权 廖伯寿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51-1559,共9页
以中国花生小核心种质中涉及来源于中国本土的145份地方品种和67份育成品种为材料,应用SSR技术从206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5对扩增效果好的多态性引物进行检测,并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各具有特... 以中国花生小核心种质中涉及来源于中国本土的145份地方品种和67份育成品种为材料,应用SSR技术从206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5对扩增效果好的多态性引物进行检测,并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各具有特殊带型及各自独特的遗传特性。相似系数和多态性信息量均表明,地方品种的多样性比育成品种丰富,其中:地方品种之间的相似系数为0.57~0.99,平均0.795,多态性信息量0.530 0;育成品种之间的相似系数0.63~0.99,平均0.810,多态性信息量0.463 3。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之间的平均相似系数为0.794,变异范围0.56~0.99。(2)对不同生态区来源的分析表明,除黄河流域外其他各生态区地方品种的观测等位基因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740 7~3.518 5和0.816 4~0.879 4)均比育成品种的对应值(分别为1.701 2~2.145 6和0.482 9~0.802 2)大,并以长江流域生态区地方品种的观测等位基因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分别为3.518 5和0.879 4。(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花生核心种质中,中国本土资源分为3个品种群,即地方品种密枝亚种群、地方品种疏枝亚种群和育成品种群,与花生的亚种分类一致。(4)通过遗传多样性分析,鉴定出一批遗传差异较大的材料,其中zhh1398与zhh0041的遗传差异最大,相似系数为0.56,为花生品种的遗传改良及作图群体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小核心种质 地方品种 育成品种 SSR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hFAD2A等位基因在中国花生小核心种质中的分布及其与种子油酸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雷永 姜慧芳 +3 位作者 文奇根 黄家权 晏立英 廖伯寿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64-1869,共6页
在中国小核心花生种质中发掘出油酰PC脱氢酶的2个等位基因(ahFAD2A-wt和ahFAD2A-m)。研究结果表明:(1)突变型等位基因(ahFAD2A-m)与野生型等位基因(ahFAD2A-wt)在编码区442bp的SNP(448bpG>A)可导致编码氨基酸的替换(D150N);(2)突变... 在中国小核心花生种质中发掘出油酰PC脱氢酶的2个等位基因(ahFAD2A-wt和ahFAD2A-m)。研究结果表明:(1)突变型等位基因(ahFAD2A-m)与野生型等位基因(ahFAD2A-wt)在编码区442bp的SNP(448bpG>A)可导致编码氨基酸的替换(D150N);(2)突变型基因ahFAD2A-m在中国花生小核心种质中广泛存在,出现的频率为53.1%,野生型基因ahFAD2A-wt出现的频率为46.9%;(3)突变型基因ahFAD2A-m在密枝亚种(普通型和龙生型变种)中出现的频率(82.8%)显著高于其在疏枝亚种(珍珠豆型和多粒型变种)材料中出现的频率(15.4%),卡方测验结果表明,核心种质的油酸含量与其携带的等位基因类型密切相关(χ2=98.71,χ20.01,3=11.34,P<0.01),携带突变型基因(ahFAD2A-m)材料的油酸平均值显著高于野生型基因的材料(t=18.48>t0.01=2.62,P<0.01);(4)ahFAD2A等位基因的存在与种子油酸含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小核心种质 ahFAD2A 等位基因 油酸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花生小核心种质与ICRISAT微核心种质的SSR遗传多样性比较 被引量:20
6
作者 姜慧芳 任小平 +6 位作者 张晓杰 黄家权 雷永 晏立英 廖伯寿 Hari D UPADHYAYA Corley C HOLBROOK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84-1091,共8页
明确花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布规律,对于发掘优良种质资源,选配优良亲本,拓宽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核心种质为种质资源的研究、评价和鉴定带来了方便。本研究从206对SSR引物中筛选26对引物对我国花生小核心种质和ICRI... 明确花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布规律,对于发掘优良种质资源,选配优良亲本,拓宽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核心种质为种质资源的研究、评价和鉴定带来了方便。本研究从206对SSR引物中筛选26对引物对我国花生小核心种质和ICRISAT微核心种质共466份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相似系数为0.49~0.99,鉴定出遗传差异最大的种质L2刚果(中国花生资源)与ICG12625(ICRISAT资源),相似系数为0.49。分析结果表明,多粒型花生的多态性信息量(0.761)和遗传多样性指数(0.97~1.11)均最大(平均相似系数最小,0.73~0.76),其次是普通型花生。中国花生种质资源与ICRISAT资源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ICRISAT的赤道型材料ICG12625,与中国花生资源的差异最大。相似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分析结果均表明,我国花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比ICRISAT资源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核心种质 SSR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DZ在花生离体扩繁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月婷 桂大萍 +2 位作者 叶小文 雷永 廖伯寿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5-68,共4页
利用TDZ(thidiazuron)处理不同基因型花生,研究其在花生丛生芽诱导与扩繁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中花8号在种子萌发阶段用6 mg/L TDZ、诱导和扩繁阶段用4 mg/L TDZ,丛生芽扩繁效率最高。而保21在种子萌发阶段用2 mg/L TDZ、诱导和扩繁阶段... 利用TDZ(thidiazuron)处理不同基因型花生,研究其在花生丛生芽诱导与扩繁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中花8号在种子萌发阶段用6 mg/L TDZ、诱导和扩繁阶段用4 mg/L TDZ,丛生芽扩繁效率最高。而保21在种子萌发阶段用2 mg/L TDZ、诱导和扩繁阶段用4 mg/L TDZ,丛生芽扩繁效率最高。不同基因型差异明显,四粒红的丛生芽扩繁效率最高,而中花8号明显低于其他品种。另将四粒红丛生芽块进行了农杆菌侵染转化,GUS的阳性率为15.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子叶节 丛生芽 扩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花生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Ⅳ.农户花生施肥状况 被引量:8
8
作者 余常兵 李银水 +4 位作者 谢立华 胡小加 廖伯寿 陈防 廖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4354-4356,共3页
对2007~2008年湖北省农户花生施肥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湖北省农户花生平均产量为2 968.1 kg/hm2,平均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为114.7、60.7和25.2 kg/hm2。肥料类型主要有复合(混)肥、碳酸氢铵、过磷酸钙、尿素和农家肥等,以一次... 对2007~2008年湖北省农户花生施肥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湖北省农户花生平均产量为2 968.1 kg/hm2,平均氮、磷、钾肥用量分别为114.7、60.7和25.2 kg/hm2。肥料类型主要有复合(混)肥、碳酸氢铵、过磷酸钙、尿素和农家肥等,以一次性基施为主,一次基肥加一次追肥次之。氮肥58.78%用于基肥,10.81%用于追肥,30.41%既作基肥也作追肥,磷、钾肥主要作基肥。分析认为湖北省农户花生氮肥用量偏高、磷肥用量较适宜,钾肥用量明显不足,有机肥料施用少,肥料类型、施用方式有待调整。建议根据花生的营养特性、目标产量、区域土壤养分特征等施肥,同时考虑养分周年统筹,轻简增施有机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农户施肥 调查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子含油量研究进展与高油棉花育种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赵永国 郭瑞星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4-188,共5页
本文综述了棉子含油量的遗传特性、棉子含油量与棉纤维产量和品质性状间的关系,讨论了我国开展高油棉花育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开展高油棉花种质资源筛选与创新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棉子 含油量 高油棉花 相关分析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花生平衡施肥技术研究Ⅴ.花生养分积累分配规律 被引量:5
10
作者 余常兵 李银水 +4 位作者 谢立华 胡小加 廖伯寿 陈防 廖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6-237,242,共3页
分析了花生的养分积累及分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花生总干物质量、养分积累量除钙、镁在荚果膨大期最大外其余均随生育进程而增加,至收获期达到最大。每生产100 kg荚果,花生带走氮3.63 kg,磷0.47kg,钾1.45 kg,钙0.90 kg,镁1.00 kg,铁1.3... 分析了花生的养分积累及分配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花生总干物质量、养分积累量除钙、镁在荚果膨大期最大外其余均随生育进程而增加,至收获期达到最大。每生产100 kg荚果,花生带走氮3.63 kg,磷0.47kg,钾1.45 kg,钙0.90 kg,镁1.00 kg,铁1.38 kg,铜0.02 kg,锌0.26 kg,硼0.05 kg。开花下针期是花生养分积累的关键时期。开花下针期后,花生除钙、镁外的营养元素主要从叶片和茎向荚果逐渐转移,根系分配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养分 积累 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花生平衡施肥技术研究Ⅵ.花生氮肥用量 被引量:5
11
作者 余常兵 李银水 +4 位作者 谢立华 胡小加 廖伯寿 陈防 廖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77-678,684,共3页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花生产量和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安低氮土壤上,施氮使花生产量和氮积累量显著增加,但固氮比例快速降低;在蔡甸高氮土壤上,施氮对花生产量和氮积累量影响不明显,固氮比例变化不大。建议生产上应根...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对花生产量和固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红安低氮土壤上,施氮使花生产量和氮积累量显著增加,但固氮比例快速降低;在蔡甸高氮土壤上,施氮对花生产量和氮积累量影响不明显,固氮比例变化不大。建议生产上应根据土壤条件确定施氮策略,即低氮土壤上优先考虑增加花生产量来施氮,在高氮土壤上优先考虑发挥花生固氮能力来施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生物固氮 氮肥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花生平衡施肥技术研究Ⅲ.平衡施肥对花生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余常兵 李志玉 +3 位作者 廖伯寿 陈防 胡小加 廖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724-2726,共3页
2006~2007年在湖北省花生主产区安排田间试验,研究了平衡施肥对油用花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平衡施肥增加花生含油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平衡施肥增加了油酸/亚油酸比值,改善了花生品质;平衡施肥提高了单位面积的花生油产量。
关键词 花生 平衡施肥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花生平衡施肥技术研究Ⅶ.叶片黄化防治及覆膜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余常兵 李银水 +4 位作者 谢立华 胡小加 廖伯寿 陈防 廖星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3274-3276,3293,共4页
对花生叶片黄化可能存在的营养问题及地膜覆盖对花生生产及平衡施肥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红安花生叶片黄化,营养元素缺乏不是主要影响因素,生产上可以通过降低地下水位、覆膜、施用石灰和有机肥等方式进行防治。地膜覆盖能... 对花生叶片黄化可能存在的营养问题及地膜覆盖对花生生产及平衡施肥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红安花生叶片黄化,营养元素缺乏不是主要影响因素,生产上可以通过降低地下水位、覆膜、施用石灰和有机肥等方式进行防治。地膜覆盖能够通过提高花生出苗和成苗率,增加分枝数和饱果数从而提高花生产量,并有利于平衡施肥效果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叶片黄化 地膜覆盖 平衡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盛花期油菜绿肥还田对土壤微生物和后茬花生的影响 被引量:30
14
作者 韩配配 胡小加 +5 位作者 廖祥生 谢立华 李银水 顾炽明 秦璐 廖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38-642,共5页
为明确油菜作为绿肥对土壤微生物和后茬花生生长的影响,选用种子硫苷含量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盛花期地上部作为绿肥,以盆栽方式模拟绿肥归田。结果表明:相比低硫苷甘蓝型油菜,高硫苷的芥菜型油菜不同生育期植株硫苷含量相对较... 为明确油菜作为绿肥对土壤微生物和后茬花生生长的影响,选用种子硫苷含量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盛花期地上部作为绿肥,以盆栽方式模拟绿肥归田。结果表明:相比低硫苷甘蓝型油菜,高硫苷的芥菜型油菜不同生育期植株硫苷含量相对较高,花期植株硫苷含量差异显著。模拟还田后30d内,两类油菜植株体内硫苷的降解产物异硫氰酸酯(ITC),均在20d时出现最高峰值。芥菜型油菜硫苷含量高,作为绿肥用其抑制细菌和真菌的能力较强,而低硫苷甘蓝型油菜肥用,对真菌无抑菌能力。芥菜型油菜还田能促进后茬花生生长,花生有效根瘤数和单株干重分别比对照增加11.4%和7.1%,均达到了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芥菜型油菜 花生 土壤 绿肥 微生物 异硫氰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稀植栽培的产量形成及投入/产出效益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运成 杨雪 +4 位作者 李必钦 陈畅 李俊 马霓 张春雷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0-45,100,共7页
为探究山区油菜稀植栽培的推广价值,在湖北省西南部的恩施州设计实验,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油杂12和阳光2009为材料,比较了油菜稀植移栽(D1,1. 2万株/hm^2)和常规移栽(D2,12万株/hm^2)、密植直播(D2,37. 5万株/hm^2)三种不同种植方式对产... 为探究山区油菜稀植栽培的推广价值,在湖北省西南部的恩施州设计实验,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油杂12和阳光2009为材料,比较了油菜稀植移栽(D1,1. 2万株/hm^2)和常规移栽(D2,12万株/hm^2)、密植直播(D2,37. 5万株/hm^2)三种不同种植方式对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D1处理显著提高有效分枝数的数量,提高了株高,增加了茎粗,这些因素构成了产量提高的生物学基础。产量构成因素以单株角果数差异最为显著,D1单株角果数在3 000个以上,而D2为250~285个,D3为130~150个,同时,D1产量分别比D2、D3提高31. 27%、26. 63%,平均产量在3 000 kg/hm^2以上。试验结果还表明,D1所需人工投入较少,分别比D2、D3降低39. 5工/hm^2、42. 5工/hm^2,从而使经济效益分别增加7 543. 55元/hm^2、5 535. 73元/hm^2,可显著提高投入产出比。因此,在湖北省的山区条件下,稀植移栽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稀植 产量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胁迫过程中白菜型油菜种子DNA的甲基化 被引量:22
16
作者 高桂珍 应菲 +5 位作者 陈碧云 李浩 吕晓丹 闫贵欣 许鲲 伍晓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97-1604,共8页
过高的环境温度对植物造成热胁迫和热损伤,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种子的寿命。以白菜型油菜耐热品种庆元本地油菜和不耐热品种绍兴矮大秆油菜新收获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处理对油菜种子活力以及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和状态的影... 过高的环境温度对植物造成热胁迫和热损伤,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以及种子的寿命。以白菜型油菜耐热品种庆元本地油菜和不耐热品种绍兴矮大秆油菜新收获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处理对油菜种子活力以及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和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经37℃和4℃处理2h,发芽率和活力指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经70℃处理2h后,耐热和不耐热品种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均明显降低,37℃热诱导后再进行70℃热胁迫处理,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均高于直接70℃处理的种子,表明热诱导可以显著提高种子的耐热性。甲基化MSAP分析结果表明,种子热胁迫过程中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降低,同时有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现象发生,并以去甲基化现象为主。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种子发芽势、发芽率、下胚轴长和活力指数与双链DNA内部发生甲基化的条带数呈负相关,而与双链DNA外部发生甲基化的条带数呈正相关。更为重要的是耐热与不耐热性材料在热胁迫中表现完全相反的甲基化变异模式,耐热品种去甲基化的条带数多于不耐热品种,但甲基化的条带数目则相反,显示DNA甲基化与种子耐热性有重要关系。在热胁迫过程中,种子可能通过DNA甲基化变化调控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应对高温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油菜 热诱导 热胁迫 DNA甲基化 活力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IL群体创造抗黄曲霉兼抗青枯病的高油花生新种质 被引量:21
17
作者 廖伯寿 雷永 +5 位作者 李栋 王圣玉 黄家权 任小平 姜慧芳 晏立英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96-1301,共6页
协同提高抗青枯病花生品种的黄曲霉抗性及含油量是我国花生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利用远杂9102×中花5号杂交后代衍生的重组近交系群体(RIL),通过黄曲霉抗性、青枯病抗性鉴定及含油量测试,表明黄曲霉抗性受2对连锁并具累加作用主基因... 协同提高抗青枯病花生品种的黄曲霉抗性及含油量是我国花生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利用远杂9102×中花5号杂交后代衍生的重组近交系群体(RIL),通过黄曲霉抗性、青枯病抗性鉴定及含油量测试,表明黄曲霉抗性受2对连锁并具累加作用主基因+加性多基因控制,含油量受2对具抑制作用主基因+加性多基因控制,RIL群体的黄曲霉抗性和含油量变异远远超过双亲的差异,表明它们均具有通过互补产生超亲性状的潜力。获得了抗黄曲霉或抗青枯病的高油后代家系18份,其中抗黄曲霉兼抗青枯病高油新种质1份(J091)。农艺性状和SSR分析结果表明,18份后代材料具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农艺性状优良,具有重要育种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种质 抗黄曲霉 抗青枯病 高含油量 RIL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RIL群体和自然群体检测与花生含油量相关的SSR标记 被引量:18
18
作者 黄莉 赵新燕 +5 位作者 张文华 樊志明 任小平 廖伯寿 姜慧芳 陈玉宁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67-1974,共8页
以远杂9102×中花5号杂交后代衍生的重组近交系F8代家系为材料,在含油量测试的基础上,选用10份低油材料(平均含油量52.91%)、12份高油材料(平均含油量58.85%)以及亲本进行SSR引物筛选,通过631对SSR引物扩增,筛选出来源于7对引物的1... 以远杂9102×中花5号杂交后代衍生的重组近交系F8代家系为材料,在含油量测试的基础上,选用10份低油材料(平均含油量52.91%)、12份高油材料(平均含油量58.85%)以及亲本进行SSR引物筛选,通过631对SSR引物扩增,筛选出来源于7对引物的13个有显著差异的片段可以有效区分低油材料和高油材料。以这7对差异引物在F8RIL群体中扩增,对20份低油家系材料(含油量<55%)和45份高油家系材料(含油量>56%)进行统计分析,获得1个与花生含油量相关的分子标记2A5-250/240,其中,标记2A5-250为低油材料(含油量<55%)所拥有,相符率为95.0%,标记2A5-240为高油材料(含油量>56%)所拥有,相符率为88.9%。用SSR标记2A5-250/240检测11份高油(平均含油量为55.93%)栽培种花生和11份低油(平均含油量为48.41%)栽培种花生,结果表明,标记2A5-240与高油栽培种花生的符合率为63.6%,2A5-250与低油栽培种花生的符合率为90.9%。在19份高油(平均含油量为58.60%)野生花生中,10份野生花生能检测到标记2A5-240。综合分析RIL群体和自然群体的研究结果表明,标记2A5-250/240可用于花生含油量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含油量 SSR 分子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种质资源叶型和荚粒性状的关系及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伍宝朵 陈海峰 +10 位作者 郭丹丹 沙爱华 单志慧 张晓娟 杨中路 邱德珍 陈水莲 朱晓玲 张婵娟 周蓉 周新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96-1204,共9页
选用167份国内外大豆品种资源材料,依据叶长/宽比值将其划分为宽叶型和窄叶型,分析叶型相关性状与荚粒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叶宽、叶长/宽比均与每荚粒数显著相关(r=-0.69和0.64,P<0.001)。选用均匀分布于大豆20条连锁群上的65个SS... 选用167份国内外大豆品种资源材料,依据叶长/宽比值将其划分为宽叶型和窄叶型,分析叶型相关性状与荚粒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叶宽、叶长/宽比均与每荚粒数显著相关(r=-0.69和0.64,P<0.001)。选用均匀分布于大豆20条连锁群上的65个SSR标记分析资源材料的群体结构,并用目标区间内13个SSR标记与叶型相关性状和荚粒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标记20-285与每荚粒数显著关联,推测控制每荚粒数的基因可能位于标记20-285附近;标记20-26和20-45间的标记几乎都与叶长/宽比存在显著的关联性,推测控制叶型的基因位于标记20-26和20-45之间。相关分析和关联分析证实大豆叶型与荚粒性状存在密切关系,并缩小了每荚粒数和叶型候选基因的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叶型 荚粒性状 相关性分析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芝麻核心种质芝麻素和芝麻酚林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蕾 黎冬华 +6 位作者 齐小琼 张艳欣 丁霞 王林海 危文亮 高媛 张秀荣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37,共6页
选用来源我国黄河流域至长江流域8省215份芝麻核心种质材料,对其种子中芝麻素(sesamin)和芝麻酚林(sesamolin)含量进行测定,芝麻素平均值5.24mg/g,变异范围为0.88~11.05mg/g,变异系数38.56%,芝麻酚林平均值3.30mg/g... 选用来源我国黄河流域至长江流域8省215份芝麻核心种质材料,对其种子中芝麻素(sesamin)和芝麻酚林(sesamolin)含量进行测定,芝麻素平均值5.24mg/g,变异范围为0.88~11.05mg/g,变异系数38.56%,芝麻酚林平均值3.30mg/g,变异范围为0.93—6.96mg/g,变异系数22.68%,二者均符合正态分布,且相关分析表明两者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采用标记一性状关联分析法,进行芝麻素和芝麻酚林与SSR、SRAP、AFLP标记的关联分析。利用GLM模型共检测到33个标记与芝麻素和芝麻酚林极显著(P〈0.01)关联,同时与两种成分显著关联的有4个;利用MLM模型共检测到8个显著关联的标记,与两种成分显著关联的分别有4个;其中SSR标记SSll82-3在两种模型中同时极显著关联到芝麻素和芝麻酚林,且解释率较高。该研究将为芝麻功能性成分遗传改良和分子标记研究奠定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芝麻素 芝麻酚林 变异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