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流域冬油菜品种产量构成及育种策略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黄郢 赵培森 +4 位作者 谢伶俐 徐劲松 程勇 张学昆 许本波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8,共6页
为提高长江流域油菜育种效率,根据2018-2020国家冬油菜品种试验结果,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长江流域油菜农艺性状、产量的构成差异,以探讨我国长江流域油菜育种策略。结果发现,长江上游组中密度、株高、每角粒... 为提高长江流域油菜育种效率,根据2018-2020国家冬油菜品种试验结果,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长江流域油菜农艺性状、产量的构成差异,以探讨我国长江流域油菜育种策略。结果发现,长江上游组中密度、株高、每角粒数、苗期长势以及抗倒性与油菜产量显著正相关,病情指数与产量显著负相关,单株有效角果数对产量直接通径系数最大,为0.665;长江中游组株高、每角粒数、千粒重、抗倒性和苗期长势与油菜产量显著正相关,病情指数和全生育期与产量显著负相关,单株有效角果数对产量直接作用最大,为0.529;长江下游地区产量与株高、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千粒重、生育期和苗期长势显著正相关;密度、病情指数与产量负相关,对长江下游地区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千粒重,直接通径系数为0.694。综合考虑,在育种策略上应加强群体选择;其中,长江上游和中游地区在常规选择基础上,要加强角粒数和抗倒性选择;长江下游地区应该在保障单株有效角果数前提下注重籽粒千粒重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产量构成 育种策略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枯剂敌草快对油菜脱水效率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2
作者 唐浩蓝 张金盔 +5 位作者 丁晓雨 孙科 程勇 徐劲松 许本波 张学昆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2,共8页
我国油菜品种抗裂角能力较差,联合机收损失高达20%左右,对油菜收获产量和效率影响严重,已成为当前油菜单产提升的重要障碍。成熟期催枯,可以促进作物成熟一致,以快速收割、减少损失。本研究针对当前获得农业农村部农药登记的2种敌草快... 我国油菜品种抗裂角能力较差,联合机收损失高达20%左右,对油菜收获产量和效率影响严重,已成为当前油菜单产提升的重要障碍。成熟期催枯,可以促进作物成熟一致,以快速收割、减少损失。本研究针对当前获得农业农村部农药登记的2种敌草快类油菜催枯生长调节剂立收谷和立农收,以中熟半冬性常规油菜品种阳光2009为材料,研究催枯后油菜角果和茎秆的脱水效率以及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成熟对照组相比,经立收谷和立农收处理后,角果和茎秆含水量均显著下降。喷施后第5天,角果含水量从45%左右分别下降到9.58%和16.05%,茎秆含水量从55%左右分别下降到37.14%和45.02%,其中立收谷的脱水效率更高且稳定。催枯生长调节剂的喷施适宜时期为成熟中期,在该时期分别喷施立收谷和立农收催枯,比自然成熟后直接联合机械收获的产量分别提高9.69%和4.15%。与人工割晒方式相比,喷施立收谷和立农收后联合机械收获的损失率分别为4.63%和9.45%。但如喷施延迟到成熟晚期,则会导致收获损失率大幅提高,分别达到13.80%和15.87%。两种制剂浓度试验表明,9~45 g/hm2立收谷均不会对子代产量造成显著影响,2种高浓度(36 g/hm2和45 g/hm2)立农收会导致子代产量分别显著下降5.76%和8.69%。不同浓度处理后,收获种子品质性状芥酸、油酸、硫苷、水分、发芽势和发芽率等指标变化不显著。鉴于敌草快作为生长调节剂已经获得我国农业农村部和其他国家的农药登记,已有研究也表明其具备较好的安全性,建议生产上可利用敌草快促进油菜成熟期脱水,减少机收损失,提高油菜联合机械收获效率,进一步提高我国油菜单产和生产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产量 敌草快 脱水 机收减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效率油菜苗期根系形态及养分累积差异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建强 韩配配 +2 位作者 李银水 廖星 秦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58-764,共7页
为了解低氮胁迫下氮效率差异油菜在根系形态及养分吸收累积方面的差异,以一对氮效率差异油菜种质为材料,通过水培研究在低氮胁迫下苗期根系形态和养分累积的变化及差异。结果表明,在不同氮浓度处理下,两个材料根系和养分累积量都存在显... 为了解低氮胁迫下氮效率差异油菜在根系形态及养分吸收累积方面的差异,以一对氮效率差异油菜种质为材料,通过水培研究在低氮胁迫下苗期根系形态和养分累积的变化及差异。结果表明,在不同氮浓度处理下,两个材料根系和养分累积量都存在显著差异(P<0.01)。低氮胁迫下(N浓度为0.38mmol/L),油菜主根长和侧根长显著增加,根系木质化程度降低,养分累积量显著下降。与氮低效油菜种质相比,氮高效油菜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侧根数及主根长,分别高出30.96%、22.02%、24.13%、28.20%和40.62%,且植株氮、磷、钾累积量分别是氮低效油菜的2.02、1.89、3.37倍。此外,氮高效油菜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数目增加,伸长区细胞长度增加,可能导致了油菜主根的伸长生长。综上所述,与氮低效油菜相比,氮高效油菜对低氮胁迫耐受力更强,根系较为发达、养分累积量降低幅度小。因此,氮高效油菜种质可能通过更发达的根系和更多的养分累积来应对低氮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低氮胁迫 根系形态 养分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微生物肥料对我国玉米产量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甘元炜 冯小杰 +2 位作者 李永华 杨璐 宁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47-2257,共11页
【目的】施用微生物肥料能促进玉米生长而提高产量,但其增产效应受到气候、土壤、栽培与水肥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定量分析微生物肥料施用对我国玉米产量的综合效应及其关键影响因素,为微生物肥料合理施用提供重要理... 【目的】施用微生物肥料能促进玉米生长而提高产量,但其增产效应受到气候、土壤、栽培与水肥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定量分析微生物肥料施用对我国玉米产量的综合效应及其关键影响因素,为微生物肥料合理施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搜集2000年1月至2022年5月已发表的文献共38篇(244对产量数据),通过Meta分析量化施用微生物肥料对玉米的增产效应,以及在不同气候类型、土壤养分状况和种植管理条件下的产量效应差异;采用随机森林方法量化各因素对微生物肥料增产效果影响的重要性。【结果】施用微生物肥料使我国玉米平均增产13%,且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增产效应(20%)优于单一菌剂产品。复合微生物肥料中,含有芽孢杆菌或木霉菌的肥料处理玉米增产幅度达22%~29%;归属于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的菌剂增产效应达到17%以上。温度较高或降雨较少时施用微生物肥料的玉米增产效应高于气温较低或降雨较多时,一般在年平均气温≤10℃和>10℃的区域,增产幅度分别为12%和15%;在年降雨量≤600 mm和>600 mm的区域,增产幅度分别为20%和11%。低产田玉米施用微生物肥料处理较对照可增产30%,而中产田和高产田增幅分别只有10%和9%。当施氮(N)量<100 kg/hm^(2)、磷(P_(2)O_(5))或钾(K2O)投入<50 kg/hm^(2)时,施用微生物肥料的玉米增产幅度为16%~28%,而养分充足供应条件下的产量增幅仅为9%~10%。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施用微生物肥料的增产效果也相应提高,在种植密度≥80000株/hm^(2)时玉米增产77%,显著高于低密条件下的增幅9%~10%。随机森林结果显示,年均温度、种植密度、土壤pH、年均降雨量、施氮量、施磷量、土壤全氮、土壤速效钾、有机质等是影响微生物肥料增产效应的关键因素,其中年均温度则是影响微生物肥料增产效果的最重要因素。【结论】施用微生物肥料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特别在玉米受到逆境胁迫时的增产效应更明显。在不同生态区域,选择含有芽孢杆菌或木霉菌复合菌剂的微生物肥料,适当提高玉米种植密度,可以充分挖掘微生物肥料的增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肥料 META分析 玉米 产量 中低产田 逆境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低氮胁迫下油菜苗期氮吸收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灵 韩配配 +6 位作者 童佳峰 顾炽明 李银水 代晶 谢立华 秦璐 廖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5-333,共9页
为提升油菜耐低氮胁迫能力,本研究探讨外源施用褪黑素(melatonine,MT)对低氮胁迫下苗期油菜生长及氮吸收转运的影响。通过砂培试验,研究不同氮处理下外源施用不同浓度MT对油菜苗期生物量、养分累积量和氮吸收转运相关基因(BnNRT2和BnAMT... 为提升油菜耐低氮胁迫能力,本研究探讨外源施用褪黑素(melatonine,MT)对低氮胁迫下苗期油菜生长及氮吸收转运的影响。通过砂培试验,研究不同氮处理下外源施用不同浓度MT对油菜苗期生物量、养分累积量和氮吸收转运相关基因(BnNRT2和BnAMT)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氮胁迫下外源喷施MT显著提高油菜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MT浓度为100μmol/L时,油菜干物质积累量的提升效果最佳;低氮胁迫下外源喷施MT增加油菜地上部和根系的氮累积量。进一步分析发现,当MT浓度为100μmol/L时,BnNRT2.1基因成员(除BnNRT2.1a)、BnNRT2.2a和BnNRT2.4b在根部的表达上调并达到最高,当MT浓度为50μmol/L时,BnNRT2.7和BnNRT2.5在新叶和老叶中的表达上调并达到最高;同时,外源施加MT后,BnAMT1.1a、BnAMT1.3b、BnAMT1.3c、BnAMT2.2a和BnAMT2.2c在新叶、老叶及根部的表达均显著上调,BnAMT1.4a、BnAMT1.4b、BnAMT2.1b、BnAMT2.2a和BnAMT2.2b在新叶和老叶的表达也显著上调,且除BnAMT1.3b和BnAMT1.3c外,上述基因均在MT 50μmol/L处理下表达最高。综上,外源喷施MT可能通过增强BnNRT2和BnAMT家族部分基因的表达,来提高低氮胁迫下油菜根系对氮的吸收,同时促进油菜根系有限的氮向地上部转运。因此,外源施用MT可以促进油菜对氮的吸收利用,缓解低氮胁迫,提升油菜耐低氮胁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低氮胁迫 褪黑素 氮吸收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