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9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科技的发展方向 被引量:80
1
作者 吴孔明 《农学学报》 2018年第1期44-47,共4页
中国是世界上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常年发生1700余种。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经济一体化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农作物病虫害问题趋于严重。化学农药是目前中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最主要手段,农药的大... 中国是世界上农作物病虫害发生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常年发生1700余种。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经济一体化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农作物病虫害问题趋于严重。化学农药是目前中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最主要手段,农药的大量使用在控制有害生物的同时,也带来了农药残留超标、环境污染、害虫抗药性与再猖獗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发展绿色防控科技,大幅度降低化学农药的用量是中国植物保护科研工作的核心任务,其重点发展方向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对重大病虫害种群演替规律的影响,基于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的植保新理论、新方法与新产品,绿色防治关键技术与产品,化学农药精准施药和残留检测追溯技术,智能化植物保护装备,以及区域性病虫害绿色可持续控制模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病虫害 化学农药 绿色防控 科技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作交流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的重要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陈东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55-258,共4页
"开放、流动、联合、竞争"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新型运行机制。通过合作交流,进一步拓宽国内外合作交流渠道,丰富合作交流的内容和形式。以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介绍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交流的形式和内容,分析... "开放、流动、联合、竞争"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新型运行机制。通过合作交流,进一步拓宽国内外合作交流渠道,丰富合作交流的内容和形式。以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介绍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交流的形式和内容,分析了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聘请国际高端人才作为客座教授、国内外访问与交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开展国际合作和设立开放课题等取得的成效,阐述了合作交流对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为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开放交流工作并促进实验室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虫害国家重点实验室 合作交流 植物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干扰技术在植物线虫基因功能研究及虫害防治方面的应用
3
作者 王高峰 冯欣 +1 位作者 彭德良 孙建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75-80,共6页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介导的同源mRNA特异降解的过程,具有高效性、非绝对特异性和表型可遗传性。其在遗传育种、基因功能研究、药物研发等各方面具有广泛的运用前景。近年已应用到植物...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介导的同源mRNA特异降解的过程,具有高效性、非绝对特异性和表型可遗传性。其在遗传育种、基因功能研究、药物研发等各方面具有广泛的运用前景。近年已应用到植物线虫基因功能的研究中。随着对植物线虫基因组及基因功能研究的不断深入,RNAi技术在植物线虫防治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植物寄生线虫 取食位点 基因功能 线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入侵物种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1
4
作者 王福莲 李传仁 +1 位作者 刘万学 万方浩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7-142,共6页
悬铃木方翅网蝽为新近入侵我国的物种,严重危害悬铃木等园林植物,已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城市呈现暴发态势。介绍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寄主、分布和危害特点,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扩散速度与方式、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阻止其扩散... 悬铃木方翅网蝽为新近入侵我国的物种,严重危害悬铃木等园林植物,已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城市呈现暴发态势。介绍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寄主、分布和危害特点,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扩散速度与方式、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阻止其扩散和危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铃木方翅网蝽 入侵 生物学特性 防治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杀菌剂和杀虫剂复配制剂对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效果评价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玉卿 肖春 +3 位作者 曹雅忠 尹姣 曹煜 李克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57-160,164,共5页
对室内筛选出来的2种三唑类杀菌剂与吡虫啉的复配剂及其组分单剂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复配剂A对小麦叶锈病、白粉病和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18%、91.21%和99.06%;复配剂B对上述小麦病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58%、92.... 对室内筛选出来的2种三唑类杀菌剂与吡虫啉的复配剂及其组分单剂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复配剂A对小麦叶锈病、白粉病和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18%、91.21%和99.06%;复配剂B对上述小麦病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58%、92.47%和98.71%。复配剂的防治效果优于三唑酮和戊唑醇田间推荐浓度下对小麦叶锈病(84.89%、88.68%)和小麦白粉病(90.24%、90.54%)的防治效果,低于烯唑醇田间推荐浓度下对小麦两病的防治效果90.59%、92.31%;复配剂与吡虫啉在田间推荐浓度下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97.55%持平。试验结果表明复配剂A与复配剂B在田间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以作进一步的试验,以期得到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配剂 三唑酮 戊唑醇 烯唑醇 吡虫啉 小麦病虫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虫害诱导植物间接防御机制 被引量:21
6
作者 许冬 张永军 +1 位作者 陈洋 郭予元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21,共9页
自然界中的植食性昆虫本身都具有一定的隐蔽保护性,这为害虫防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寄生性天敌(寄生蜂等)能够利用嗅觉感受来自寄主和植物的化学通讯来搜索、定位、发现和寄生目标害虫。本文着重综述了植物与害虫协同进化所形成的防御策... 自然界中的植食性昆虫本身都具有一定的隐蔽保护性,这为害虫防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寄生性天敌(寄生蜂等)能够利用嗅觉感受来自寄主和植物的化学通讯来搜索、定位、发现和寄生目标害虫。本文着重综述了植物与害虫协同进化所形成的防御策略,以及害虫诱导的植物挥发信息物质在植物、昆虫及天敌三级营养关系中的生态功能,并对挥发物的诱导信号分子、基本特性、占主要成分的萜烯类化合物释放的分子调控机制、植物组织中时空表达特异性和多样性等代谢特征以及其应用前景都进行了详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间接防御 化学通信 萜烯化合物 分子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玉米病虫害发生现状、趋势与防控对策 被引量:168
7
作者 王振营 王晓鸣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共11页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耕作栽培方式的转变,玉米品种选育加快,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玉米病虫害发生一直呈加重趋势,一些次要病虫害在全国范围或局部地区为害不断加重,上升为主要病虫害,生产上还出现了一些新发病虫害,对玉米...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耕作栽培方式的转变,玉米品种选育加快,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玉米病虫害发生一直呈加重趋势,一些次要病虫害在全国范围或局部地区为害不断加重,上升为主要病虫害,生产上还出现了一些新发病虫害,对玉米安全生产构成了威胁。本文总结了我国玉米重要病虫害的发生现状,并对发生趋势进行了分析,目前生产上的重要病虫害如亚洲玉米螟、桃蛀螟、棉铃虫以及黏虫为害加重并将持续发生;土传病害玉米茎腐病、穗腐病等危害将持续加重;风险性叶斑病玉米大斑病、南方锈病等仍在流行,未来不可忽视;还需关注未来危害性具有上升趋势的病虫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病虫害 发生 现状 趋势 防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入侵生物学学科的构建与发展 被引量:23
8
作者 万方浩 严盈 +1 位作者 王瑞 杨国庆 《生物安全学报》 2011年第1期1-19,共19页
自英国生态学家查尔斯.艾尔顿1958年撰写的《动植物的入侵生态学》出版至今,半个世纪已经过去,这部著作被公认为是生物入侵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开端。这期间生物入侵研究经历了萌芽期(20世纪80年代之前)、成长期(20世纪80年代)和快速发展期... 自英国生态学家查尔斯.艾尔顿1958年撰写的《动植物的入侵生态学》出版至今,半个世纪已经过去,这部著作被公认为是生物入侵在科学研究方面的开端。这期间生物入侵研究经历了萌芽期(20世纪80年代之前)、成长期(20世纪80年代)和快速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今)。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概念、假说、方法和技术被提出和整合到生物入侵研究之中,由此催生了一门生态学领域的新兴学科——入侵生物学。本文在对近50年来生物入侵专著和论文的统计分析基础上,介绍了国际生物入侵研究的发展脉络和现状。同时综述了中国入侵生物学在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相关进展,着重阐述了主要科学问题("入侵潜力与成功入侵的关系"、"入侵种种群的扩张与扩散"、"入侵种的生态适应性与进化"及"本地生态系统对入侵的响应及可入侵性")和预防与控制的技术体系(风险评估与早期预警、检测与监测、狙击与灭除、生物防治、生态修复与干扰调控),并进一步介绍了中国入侵生物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和框架,提出入侵生物学是研究外来物种的入侵性与生态系统的可入侵性,以及外来物种预防与控制的科学,是一门多领域交叉的学科。最后展望和讨论了中国入侵生物学学科发展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入侵 入侵生物学 学科构建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科学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坪虫害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9
作者 吴桂胜 徐尔尼 +1 位作者 宋福平 胡鸢雷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6期95-100,共6页
草坪害虫对草坪的建植危害很大,特别是地下害虫的危害可造成草坪的大面积死亡。鉴于化学防治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因而生物防治技术被日益提上议事日程。为此概述了草坪主要害虫种类及其危害,以及近年来利用微生物、植物等杀虫剂对草坪害... 草坪害虫对草坪的建植危害很大,特别是地下害虫的危害可造成草坪的大面积死亡。鉴于化学防治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因而生物防治技术被日益提上议事日程。为此概述了草坪主要害虫种类及其危害,以及近年来利用微生物、植物等杀虫剂对草坪害虫的防治,重点讨论了草坪抗虫基因工程所取得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 生物防治 抗虫基因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陵水县螺旋粉虱寄主植物及发生动态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曹凤勤 刘万学 +2 位作者 陈攀 郝慧华 程立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996-2999,共4页
2007~2008年,对螺旋粉虱的重要入侵地带陵水地区螺旋粉虱寄主植物及为害情况进行调查,记录并鉴定的寄主植物达35科68属74种,包括行道树、农作物、园艺作物、杂草、果树、蔬菜等,其中行道树以印度紫檀和榄仁树受害最为严重;果树以番石... 2007~2008年,对螺旋粉虱的重要入侵地带陵水地区螺旋粉虱寄主植物及为害情况进行调查,记录并鉴定的寄主植物达35科68属74种,包括行道树、农作物、园艺作物、杂草、果树、蔬菜等,其中行道树以印度紫檀和榄仁树受害最为严重;果树以番石榴和番荔枝受害最为严重。螺旋粉虱集中在寄主植物中、下部叶片为害,上部叶片受害较轻。6~7月和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中旬是全年发生的高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粉虱 寄主植物 受害程度 种群消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AMF)对外来植物入侵反馈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1
作者 于文清 周文 +1 位作者 万方浩 刘万学 《生物安全学报》 2012年第1期1-8,共8页
丛枝菌根真菌(AMF)在植物群落竞争演替、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及群落空间分布格局、植物群落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中均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同样也能影响外来植物与本地植物的互作,影响外来植物入侵过程中植物群落演替进程,甚至决定入侵的成败。... 丛枝菌根真菌(AMF)在植物群落竞争演替、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及群落空间分布格局、植物群落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中均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同样也能影响外来植物与本地植物的互作,影响外来植物入侵过程中植物群落演替进程,甚至决定入侵的成败。因此,AMF与外来植物共生及其对外来植物入侵的反馈已成为国际上外来植物入侵机制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基于外来植物的入侵过程,从AMF对外来植物生长、外来植物与本地植物竞争关系的影响,以及外来植物入侵对AMF的影响及AMF对入侵的反馈3个方面综述了AMF对外来植物入侵的反馈机制。外来植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改变土著AMF的群落结构和功能,而土著AMF也能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甚至逆转外来植物与入侵地植物的互作关系。未来的研究不仅需要考虑AMF与外来植物共生的菌根特性和对竞争关系的影响,还需要通过大尺度条件下的野外试验及室内补充试验深入探究影响AMF在外来植物与本地植物竞争演替中的作用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以全面解释AMF影响外来植物入侵的反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外来植物 入侵机制 互利共生 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胡晓婷 宋福平 +2 位作者 冯书亮 杜立新 宋健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10期6-9,共4页
简要描述了苏云金芽孢杆菌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情况,重点阐述了cry基因鉴定方法。另外分析了目前转基因植物与基因工程菌的研究,并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苏云金芽孢杆菌 分子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在内的土壤真菌对入侵植物紫茎泽兰的正反馈:证据来自野外实验(英文) 被引量:4
13
作者 于文清 刘万学 +3 位作者 刘文志 任玉晶 万方浩 张利莉 《生物安全学报》 2014年第1期4-12,共9页
【背景】包括紫茎泽兰在内的许多外来植物都能够与新入侵生境的丛枝菌根真菌(AMF)形成互利共生,因此菌根真菌如何调节外来植物种的入侵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问题。【方法】测定了紫茎泽兰入侵不同阶段(紫茎泽兰呈零星丛状分布于本地植物群落... 【背景】包括紫茎泽兰在内的许多外来植物都能够与新入侵生境的丛枝菌根真菌(AMF)形成互利共生,因此菌根真菌如何调节外来植物种的入侵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问题。【方法】测定了紫茎泽兰入侵不同阶段(紫茎泽兰呈零星丛状分布于本地植物群落中[部分入侵生境]及紫茎泽兰单优群落形成期[入侵生境])的土壤化学性状,而后通过野外试验,采用杀真菌剂处理,研究了包括AMF在内的土壤真菌对紫茎泽兰入侵的反馈作用。【结果】紫茎泽兰入侵改变了土壤化学性状。施用杀真菌剂降低了紫茎泽兰叶面积、叶片碳、氮、磷、和δ13C含量。【结论与意义】综合分析发现,在紫茎泽兰与本地植物混生群落中,土壤真菌能够增加紫茎泽兰叶片碳和δ13C含量,但是不能提高紫茎泽兰的光合作用,表明碳和δ13C含量的提高,不是光合作用的结果,而是通过其他机制实现的。因此可以得出,在部分入侵生境中,碳从土壤或临近植物经由菌丝网向紫茎泽兰转移。紫茎泽兰入侵不同阶段土壤养分的变化利于紫茎泽兰种群建立,同时利于紫茎泽兰借助真菌(尤其是AMF)从土壤或临近植物转移碳,促进种群扩散,这可能是紫茎泽兰入侵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丛枝菌根真菌 碳稳定同位素 入侵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与病原物互作中植物激素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4
作者 旷永洁 柳浪 +5 位作者 严芳 任斌 闫大琦 张大伟 林宏辉 周焕斌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4-86,共13页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国民经济和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水稻的周年生产中,病虫害的控制最为关键。因此,了解水稻与病虫害的互作机理,对水稻的育种和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植物激素是在植物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调控植物生长...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在国民经济和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水稻的周年生产中,病虫害的控制最为关键。因此,了解水稻与病虫害的互作机理,对水稻的育种和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植物激素是在植物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衰老等主要生理过程的一类有机分子。近年来,大量实验证据表明,在植物与病原物互作过程中,植物内源激素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水稻抗病和感病的机理解析越来越多,有关植物激素所扮演的重要功能角色也愈发清晰。其中,水杨酸、茉莉酸和乙烯研究最为广泛,它们之间的相互拮抗或协同效应决定了植物对病原物的防御反应强度。其它激素如:油菜素内酯、赤霉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等,单独或者通过调控水杨酸、茉莉酸和乙烯信号分子转导网络也参与植物与病原物互作过程。本研究综述了各大植物激素在水稻抗病或感病中作用,并对其未来研究进行展望,以便为水稻病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植物激素 抗病反应 调控机制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抗病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志静 易图永 冯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5342-5343,5417,共3页
综合介绍近年来国内外植物抗病基因的研究成果,对植物抗病基因进行归纳、分类,包括抗病基因的克隆方法及分类、抗病基因的结构特点、功能及其进化,并探讨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 植物抗病基因 克隆 R基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主植物对土耳其斯坦叶螨实验种群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牙森.沙力 吴孔明 玉山江.吐尼亚子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9-102,共4页
土耳其斯坦叶螨是新疆农作物生产的重大害虫(螨)之一,本文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其在大豆、四季豆、茄子、番茄和玉米等作物上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参数。结果表明,土耳其斯坦叶螨在玉米和番茄上不能完成生活史,在大豆、四季豆和茄子上... 土耳其斯坦叶螨是新疆农作物生产的重大害虫(螨)之一,本文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其在大豆、四季豆、茄子、番茄和玉米等作物上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参数。结果表明,土耳其斯坦叶螨在玉米和番茄上不能完成生活史,在大豆、四季豆和茄子上实验种群内禀增长率(rm)和世代平均周期(T)分别为0.224 11、5.9 d,0.177 61、7.1 d,0.176 32、4.0 d。在其稳定年龄分布中,未成熟期分别占总量的86.842 8%8、2.500 8%和85.625 7%,对致死率为99%的不良环境的反应时间皆小于30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主植物 土耳其斯坦叶螨 内禀增长能力 年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根瘤蚜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吕军 王忠跃 +1 位作者 王振营 廖晓兰 《江西植保》 2008年第2期51-56,共6页
本文对葡萄根瘤蚜Daktulosphaira vitifoliae(Fitch.)在世界范围的分布、危害历史、为害症状、生活史及发生规律等生物学特性、根瘤蚜的为害机制、国外防治根瘤蚜的研究思路和主要措施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葡萄根瘤蚜综合防治技术需改进... 本文对葡萄根瘤蚜Daktulosphaira vitifoliae(Fitch.)在世界范围的分布、危害历史、为害症状、生活史及发生规律等生物学特性、根瘤蚜的为害机制、国外防治根瘤蚜的研究思路和主要措施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葡萄根瘤蚜综合防治技术需改进和注意的有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根瘤蚜 为害症状 生物学特性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在植物害虫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郭庆 王忠跃 +1 位作者 孔繁芳 武艳霞 《江西植保》 2011年第2期47-53,共7页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以快速、准确定量、便捷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各个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随着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发展和深入,大大提高了植物害虫的研究水平。本文结合了最近几年来应用于鉴定...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技术,以快速、准确定量、便捷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各个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随着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的发展和深入,大大提高了植物害虫的研究水平。本文结合了最近几年来应用于鉴定和研究植物害虫的情况,同时也介绍了在植物病原线虫和害螨研究中的应用,综合论述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植物害虫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PCR CT 植物害虫 荧光阈值 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原物诱导型植物启动子的研究方法
19
作者 马睿 陈华民 +2 位作者 吴茂森 吴祖建 何晨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2-37,共6页
植物启动子是控制基因转录的DNA序列之一,按其表达方法可分为组成型(或非特异性)表达和诱导型(或特异性)表达启动子两种类型。当受到病原物侵染时,植物通常通过诱导型启动子中的W-box、RAV1 AAT和WRKY等元件/位点、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 植物启动子是控制基因转录的DNA序列之一,按其表达方法可分为组成型(或非特异性)表达和诱导型(或特异性)表达启动子两种类型。当受到病原物侵染时,植物通常通过诱导型启动子中的W-box、RAV1 AAT和WRKY等元件/位点、调控下游基因的表达,作出相应的应答反应。近年来,通过计算机预测与试验测定方法的有效结合,发掘和鉴定出了一些病原物诱导型启动子,并进行了调控功能的解析。此外,在通过转基因方法改良植物抗病性的途径中,利用病原物诱导型启动子可以实现对抗病功能相关基因表达的精准控制,避免由组成型启动子持续驱动基因表达、对植株本身带来的负效应。结合本室对水稻启动子OsBTF3-p的研究结果,重点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病原物诱导型启动子及其调控元件/位点的研究方法和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型启动子 调控元件 转基因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持久抗病性分子水平研究进展
20
作者 孙涛 简桂良 +2 位作者 卢美光 林凤 李锋 《辽宁农业科学》 2006年第2期49-52,共4页
在农作物育种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植物抗病基因被应用,但是大多数基因的抗性不能持久。因此,确定影响抗性持久性的各种因子,形成育种策略以增加抗性的持久性成为近50年来植物病理学研究的首要目的。本文回顾了持久抗性概念的提出及发展,... 在农作物育种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植物抗病基因被应用,但是大多数基因的抗性不能持久。因此,确定影响抗性持久性的各种因子,形成育种策略以增加抗性的持久性成为近50年来植物病理学研究的首要目的。本文回顾了持久抗性概念的提出及发展,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在持久抗病基因分子标记、持久抗性的遗传特点及其分子机制等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基因 持久抗性 抗病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