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1种茎叶处理除草剂对刺萼龙葵的生物活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少逸 魏守辉 +5 位作者 李香菊 史致国 黄红娟 曹新明 王金信 张朝贤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77-1081,1106,共6页
为筛选防治刺萼龙葵的安全、高效除草剂,采用温室盆栽法评价21种苗后阔叶除草剂对刺萼龙葵的防治效果,并对防效较好的药剂进行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在田间推荐剂量下,有7种药剂对刺萼龙葵的防效较好,鲜质量抑制率>90.0%,其中辛酰... 为筛选防治刺萼龙葵的安全、高效除草剂,采用温室盆栽法评价21种苗后阔叶除草剂对刺萼龙葵的防治效果,并对防效较好的药剂进行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在田间推荐剂量下,有7种药剂对刺萼龙葵的防效较好,鲜质量抑制率>90.0%,其中辛酰溴苯腈对刺萼龙葵的活性最高,ED90为67.31 g/hm2(有效成分);氟磺胺草醚最低,ED90为795.47 g/hm2(有效成分)。7种除草剂ED90由高到低的依次为辛酰溴苯腈、氯氟吡氧乙酸、百草枯、三氯吡氧乙酸、氨氯吡啶酸、草甘膦、氟磺胺草醚。综合考虑药剂活性及其推荐剂量,辛酰溴苯腈、氯氟吡氧乙酸、百草枯、三氯吡氧乙酸、氨氯吡啶酸和草甘膦均可在低于推荐剂量下用于防除刺萼龙葵,但使用氟磺胺草醚时应适当增加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萼龙葵 除草剂 防效 室内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源农药防治草坪蛴螬效果研究1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存焕 郭静怡 +5 位作者 张心 农向群 曹明章 李广泽 孔建 刘志刚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0-33,共4页
红脚绿丽金龟子(Anomala cupripes Hope)幼虫蛴螬是高尔夫草坪的主要地下害虫,其为害直接影响球场草坪质量以及运动性能.目前高尔夫球场防治草坪蛴螬一般多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本实验选用5%氟氯氰菊酯乳油... 红脚绿丽金龟子(Anomala cupripes Hope)幼虫蛴螬是高尔夫草坪的主要地下害虫,其为害直接影响球场草坪质量以及运动性能.目前高尔夫球场防治草坪蛴螬一般多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本实验选用5%氟氯氰菊酯乳油、3%甲氨基阿维菌素悬浮剂、25%七氟菊酯-啶虫脒微乳3种生物源无公害农药和常用化学农药30%毒死蜱水乳剂,在深圳市3间高尔夫球场进行了小区和大区试验.结果表明,4种农药都可以有效防治草坪蛴螬.其中,5%氟氯氰菊酯乳油的及时防效最好,小区试验虫口平均减退率达到74.7%,防治效果为80.3%,开发和应用价值高;25%七氟菊酯-啶虫脒微乳剂和3%甲氨基阿维菌素悬浮剂的杀虫效果与常用化学农药30%毒死蜱水乳剂接近,可以在防治草坪蛴螬时替代化学农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 蛴螬 生物源农药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物防治学科资助情况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查静 邹亚飞 +2 位作者 谭新球 张礼生 郑传临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1-158,共8页
本文以2010-2016年间生物防治学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了生物防治学科资助项目在植物保护学中的地位、所属研究方向受资助情况及取得的成效等,并针对本学科申请科学基金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期为生物... 本文以2010-2016年间生物防治学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了生物防治学科资助项目在植物保护学中的地位、所属研究方向受资助情况及取得的成效等,并针对本学科申请科学基金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期为生物防治科研工作者申请科学基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生物防治 资助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伯氏嗜线虫致病杆菌蛋白酶抑制剂Xbpi-1对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 Harris生物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金丹娟 薛仁风 +2 位作者 张河庆 曾凡荣 董双林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8-513,共6页
蛋白酶抑制剂是一类能够抑制蛋白水解酶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在昆虫肠道内通过抑制蛋白酶的活性,可以干扰昆虫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本文利用体外重组表达的蛋白酶抑制剂Xbpi-1,研究了Xbpi-1对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 Harris的杀虫活性... 蛋白酶抑制剂是一类能够抑制蛋白水解酶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在昆虫肠道内通过抑制蛋白酶的活性,可以干扰昆虫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本文利用体外重组表达的蛋白酶抑制剂Xbpi-1,研究了Xbpi-1对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 Harris的杀虫活性及其生化机制。结果表明,取食含蛋白酶抑制剂Xbpi-1浓度为50、200、400、800μg.mL 1人工饲料的豌豆蚜,96 h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2.1%、9.4%、19.7%和50.9%,虫重分别减少12.3%、20.3%、25.7%和33.7%。生化测定结果表明,4种浓度处理的豌豆蚜体内总蛋白酶、氨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的活性均有显著降低,浓度为800μg.mL 1时,其酶活性分别降低了29.6%、26.1%、23.5%和23.8%。本研究结果说明,蛋白酶抑制剂Xbpi-1对豌豆蚜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为进一步开发应用于豌豆蚜等刺吸式害虫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氏嗜线虫致病杆菌 蛋白酶抑制剂 豌豆蚜 杀虫活性 蛋白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扩繁烟蚜茧蜂的蚜类寄主筛选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张洁 张礼生 +2 位作者 陈红印 李玉艳 刘遥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37,共6页
烟蚜茧蜂是蚜类害虫的优势寄生性天敌,室内大规模扩繁条件下,开展了烟蚜茧蜂对7种寄主蚜虫的寄生率与子代发育特征研究,比较了以不同寄主繁育的烟蚜茧蜂在体型大小、回接寄生率、羽化率和性比等重要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烟蚜... 烟蚜茧蜂是蚜类害虫的优势寄生性天敌,室内大规模扩繁条件下,开展了烟蚜茧蜂对7种寄主蚜虫的寄生率与子代发育特征研究,比较了以不同寄主繁育的烟蚜茧蜂在体型大小、回接寄生率、羽化率和性比等重要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烟蚜茧蜂对棉蚜和禾谷缢管蚜的寄生率极低,分别为0.5%和0;对烟蚜和麦二叉蚜的寄生率较高,分别为53.13%和51.83%,且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利用麦二叉蚜繁育的烟蚜茧蜂羽化率为90.34%,雌蜂发育历期为11.47 d,雌性比例为61.08%,与利用烟蚜繁育的烟蚜茧蜂无显著差异,且其对烟蚜亦有较高寄生率。结合考虑扩繁周期、成本、时-空利用率等因素,麦二叉蚜有望作为扩繁寄主应用于烟蚜茧蜂的规模化繁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蚜茧蜂 麦二叉蚜 烟蚜 寄主 大规模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林园艺作物土传病害发生和防治现状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89
6
作者 李世东 缪作清 高卫东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3-440,共8页
土传病害正日趋成为限制我国农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农林植物土传病害加重的原因,概述了我国农林植物土传病害的发生状况,总结了土传病害发生和为害的特点,总结分析了现有各类土传病害防治措施的优点和弊端... 土传病害正日趋成为限制我国农林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农林植物土传病害加重的原因,概述了我国农林植物土传病害的发生状况,总结了土传病害发生和为害的特点,总结分析了现有各类土传病害防治措施的优点和弊端,提出了今后研究中应予加强的课题和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传病害 发生 防治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隆与粉红螺旋聚孢霉67-1协同防治黄瓜枯萎病的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田甜 孙漫红 李世东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3-510,共8页
本文通过温室大棚试验,开展了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熏蒸剂棉隆与生防真菌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 67-1协同防治黄瓜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FOC)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棉隆熏蒸土壤(1‰,W:W)结合生防菌剂拌土... 本文通过温室大棚试验,开展了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熏蒸剂棉隆与生防真菌粉红螺旋聚孢霉Clonostachys rosea 67-1协同防治黄瓜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FOC)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棉隆熏蒸土壤(1‰,W:W)结合生防菌剂拌土(106孢子/g土),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枯萎病菌对直播黄瓜种子和幼苗的侵染,30 d黄瓜死苗率为0,而单一使用棉隆或菌株67-1菌剂,死苗率分别为13.3%和44.5%。田间大棚试验表明,采用25 g/m2剂量的棉隆熏蒸土壤,并在移苗时穴施107孢子/穴生防菌液,对黄瓜枯萎病防效达到98.5%,显著高于单独使用棉隆(88.8%)和菌株67-1菌剂(62.2%),黄瓜产量增加48.5%。布里斯模型分析表明,棉隆与菌株67-1菌剂结合使用具有增效作用。对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监测表明,二者联合处理可有效降低土壤中尖孢镰刀菌种群数量,提高生防菌在根际的定殖水平,并且有利于被病原菌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本研究为土传病害的有效防治和生防菌剂的高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熏蒸 生物防治 协同效应 粉红螺旋聚孢霉 黄瓜枯萎病 土壤微生物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昆虫源人工饲料对异色瓢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张屾 毛建军 曾凡荣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40,共6页
为明确一种非昆虫源人工饲料对异色瓢虫的饲养效果,以豌豆蚜为对照,研究了该人工饲料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人工饲料的异色瓢虫从卵到成虫的累计存活率达到82.2%,饲喂蚜虫的对照组为71.1%;与对照组相比,取... 为明确一种非昆虫源人工饲料对异色瓢虫的饲养效果,以豌豆蚜为对照,研究了该人工饲料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人工饲料的异色瓢虫从卵到成虫的累计存活率达到82.2%,饲喂蚜虫的对照组为71.1%;与对照组相比,取食人工饲料的异色瓢虫幼虫总历期延长(人工饲料16.24 d,对照12.47 d),蛹重减轻(人工饲料27.74 mg,对照33.93 mg),成虫寿命延长(人工饲料雌虫103.6 d,雄虫82.9 d;对照雌虫85.7 d,雄虫77.1 d),10 d累计产卵23.5粒,约为对照组的5%,但人工饲料对异色瓢虫的羽化率和后代卵的孵化率无显著影响;幼虫期饲喂人工饲料、成虫期改喂蚜虫的异色瓢虫10 d产卵量352.1粒,约为对照组的80%。本研究所用人工饲料能提高异色瓢虫幼虫存活率和成虫寿命,且幼虫期取食人工饲料对成虫期产卵量影响较小,因此适于作为异色瓢虫人工饲养中幼虫阶段的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色瓢虫 人工饲料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病原真菌的生态适应性及其生物防治应用策略 被引量:14
9
作者 农向群 张泽华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3-141,共9页
昆虫病原真菌被研究用于农林害虫生物防治,其田间生态适应性直接关系到防治效果和防效稳定性。为了获得良好防效,除了需要菌株具有对靶标害虫的高度致病力,还需要具有适应田间环境的生存能力。本文从昆虫病原真菌种类和分布多样性、与... 昆虫病原真菌被研究用于农林害虫生物防治,其田间生态适应性直接关系到防治效果和防效稳定性。为了获得良好防效,除了需要菌株具有对靶标害虫的高度致病力,还需要具有适应田间环境的生存能力。本文从昆虫病原真菌种类和分布多样性、与昆虫及植物的生态关系、田间种群动态等方面综述分析其生态适应性,希望有助于从生态学角度理解昆虫病原真菌的生物防治综合作用,并有助于根据生态种群特点制定未来的生物防治应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病原真菌 生态适应性 种群动态 真菌-昆虫-植物关系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捕食性蝽类昆虫人工饲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丰姣 曾凡荣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4-300,共7页
捕食性蝽是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其中有很多种类可以用于生物防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捕食性蝽类的人工饲料研究,从人工饲料主要成分、饲料添加剂、饲料加工剂型和人工饲料评价四个部分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目前捕食性蝽类人工饲... 捕食性蝽是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其中有很多种类可以用于生物防治,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捕食性蝽类的人工饲料研究,从人工饲料主要成分、饲料添加剂、饲料加工剂型和人工饲料评价四个部分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目前捕食性蝽类人工饲料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性蝽 人工饲料 饲料剂型 人工饲料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菌素产生菌CK-15中转录调控因子wysR3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彦彦 葛蓓孛 +2 位作者 孙蕾 王家旺 张克诚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3-552,共10页
wys R3是武夷菌素产生菌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 var.wuyiensis CK-15中可能的调控因子。为了验证wys R3是否参与武夷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的转录调节,构建了用于过表达wys R3的基因重组质粒p SETC-R,并通过接合转移的方法转化至武夷... wys R3是武夷菌素产生菌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 var.wuyiensis CK-15中可能的调控因子。为了验证wys R3是否参与武夷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的转录调节,构建了用于过表达wys R3的基因重组质粒p SETC-R,并通过接合转移的方法转化至武夷菌素产生菌S.wuyiensis CK-15中,构建过表达菌株。过表达菌株生长速度明显缓慢;通过摇瓶发酵和HPLC检测分析发现,武夷菌素产量与野生型菌株相比没有发生明显变化;DNS法测定发酵液中糖含量也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说明该基因与武夷菌素的产量和糖含量在该种条件下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影响菌株表型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菌素 基因功能 产量 表型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分析的哈茨木霉thga3基因功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丁洁 蒋细良 +2 位作者 梅杰 孙青 李梅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4-132,共9页
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Th-33的Ⅲ型Gα亚基Thga3可能参与调控木霉菌的生长、产孢、几丁质酶活性、疏水性等生物学过程。为进一步明确其功能,本研究采用Hiseq2500(Illumina)测序平台,对野生菌Th-33和thga3基因敲除突变株Δthga... 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Th-33的Ⅲ型Gα亚基Thga3可能参与调控木霉菌的生长、产孢、几丁质酶活性、疏水性等生物学过程。为进一步明确其功能,本研究采用Hiseq2500(Illumina)测序平台,对野生菌Th-33和thga3基因敲除突变株Δthga3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其G蛋白信号系统、细胞壁降解酶类和产孢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与野生菌相比,Δthga3有3个G蛋白偶联受体基因发生下调表达,3个几丁质酶基因以及产孢调控基因brlA下调表达,1个G蛋白信号调控蛋白RGS1上调表达。推测thga3可能通过调控brlA的表达正调控产孢;通过调控疏水蛋白基因Tha_09745的表达调控菌丝疏水性。此外,通过调控几丁质酶基因的表达、G蛋白信号网络中其他蛋白的表达,影响菌株的拮抗和重寄生能力以及其他生物学特性。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G蛋白信号途径调控木霉菌生防特性及其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Thga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夷菌素生物合成调控基因wysPⅢ的功能
13
作者 刘炳花 葛蓓孛 +3 位作者 赵文珺 韦秋合 Abid Ali Khan 张克诚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5-264,共10页
为了深入研究武夷菌素生物合成调控机理,通过筛选对武夷菌素产量有影响的基因,明确基因的功能,利用分子育种技术来获得武夷菌素高产菌株。本研究通过基因敲除和过表达技术,获得了wysPⅢ基因的缺失突变株、互补菌株和过表达菌株,验证了... 为了深入研究武夷菌素生物合成调控机理,通过筛选对武夷菌素产量有影响的基因,明确基因的功能,利用分子育种技术来获得武夷菌素高产菌株。本研究通过基因敲除和过表达技术,获得了wysPⅢ基因的缺失突变株、互补菌株和过表达菌株,验证了该基因在武夷菌素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功能和武夷菌素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wysPⅢ基因的过表达菌株生长速率加快,产孢时间提前,而缺失突变株较野生菌株生长变慢,产孢量下降,孢子颜色由正常的深灰色变为灰白色,菌丝变稀疏,但是构建好的菌株与野生型菌株相比,武夷菌素产量没有显著变化。由此可知:wysPⅢ基因调节菌株的生长和产孢特征,而不影响武夷菌素的产量,过表达菌株生长速率加快可缩短武夷菌素发酵时间,降低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菌素 调控 wysPⅢ 基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B006对黄瓜枯萎病菌和辣椒疫霉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抗菌组分分析 被引量:33
14
作者 杨琦瑶 索雅丽 +2 位作者 郭荣君 李世东 许修宏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35-242,共8页
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006发酵液的甲醇提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cumerinum菌丝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菌丝的抑制作用;但对P. capsici游动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对黄瓜枯萎病菌孢... 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006发酵液的甲醇提取物对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cumerinum菌丝的抑制作用大于对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菌丝的抑制作用;但对P. capsici游动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明显大于对黄瓜枯萎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提取物原液在5 min内可使辣椒疫霉的游动孢子全部崩解。提取物经60、90和120℃加热处理10 min后仍保持抑菌活性,其盐酸水解液在TLC层析板显现橙红色斑点,说明提取物具有环肽结构。HPLC-ESI-MS分析可得到m/z为995、1009、1023、1037、1051和1436、1450、1478和1492的质谱峰,与抗菌物质surfactin和fengycin的分子量大小一致。以终浓度为106 cfu·g-1的接种量将B006菌剂施入无菌育苗基质中,在黄瓜和辣椒4~6片叶期时用固相萃取法提取根际的抗菌物质,并进行HPLC-ESI-MS分析,可从根际检测到surfactin和fengycin,但未从对照处理根上检测到脂肽类抗生素。本研究对理解枯草芽孢杆菌在田间状况下的防病机理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肽类抗生素 黄瓜枯萎病菌 辣椒疫霉病菌 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紫紫孢菌YES和粉红螺旋聚孢霉67-1组合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防效评价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家家 李世东 +3 位作者 郭荣君 彭毅 孙漫红 缪作清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87-794,共8页
为了提高生防菌的防病效果及其稳定性,本研究以黄瓜根结线虫病为靶标病害,对淡紫紫孢菌(原名为淡紫拟青霉)YES与粉红螺旋聚孢霉67-1混和使用的防病效果进行了评价。平板对峙实验表明两菌株相容性较好,在马铃薯和黄瓜根际分泌物培养基上... 为了提高生防菌的防病效果及其稳定性,本研究以黄瓜根结线虫病为靶标病害,对淡紫紫孢菌(原名为淡紫拟青霉)YES与粉红螺旋聚孢霉67-1混和使用的防病效果进行了评价。平板对峙实验表明两菌株相容性较好,在马铃薯和黄瓜根际分泌物培养基上无拮抗作用;通过测定两菌株对根结线虫的卵寄生性及其无菌发酵滤液对2龄幼虫致死作用,确定YES菌株孢子悬浮液(2×106孢子/m L)对根结线虫的卵寄生作用(51.0%)显著高于菌株67-1(44.0%);而菌株67-1代谢产物48 h后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致死率(100%)高于菌株YES(77.4%)。土壤中2龄幼虫接种量为1000线虫/100 g土时,将菌剂YES和67-1单独或混和加入育苗基质中(终浓度为106孢子/g基质)并在移栽时穴施50 g菌剂(106孢子/g),结果表明两菌株单独使用和混和使用的防治效果接近,在20%~30%左右;根据blissing independence模型,两菌株之间表现为拮抗作用。土壤中线虫卵密度为398卵/100 g干土时,菌剂YES和67-1混和使用可显著抑制黄瓜根系上根结的形成,防病效果为63.7%,显著高于两菌剂单独使用的防效33.0%和41.3%。两菌株之间表现为累加效应。上述结果表明,两个主要作用机理不同的生防菌混和使用可以延缓根结线虫的侵染,提高防病效果。但土壤中线虫虫态和密度影响依据blissing independence模型判定生防菌之间的相容性。该结果对杀线虫复合生防菌剂的研制及使用技术改进具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结线虫 淡紫紫孢菌 粉红螺旋聚孢霉 生物防治 blissing independenc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州新小绥螨对朱砂叶螨不同螨态的捕食选择性及与拟长毛钝绥螨功能反应比较 被引量:17
16
作者 蒋洪丽 王恩东 +2 位作者 吕佳乐 王伯明 徐学农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3,27,共7页
加州新小绥螨是世界商品化品种,近年在国内首次发现。本文在25℃,RH(80±5)%,光周期16L:8D的条件下研究了加州新小绥螨雌成螨对朱砂叶螨3种螨态(卵、幼螨及若螨)的捕食喜好性,并与拟长毛钝绥螨对朱砂叶螨的功能反应进行了比较。结... 加州新小绥螨是世界商品化品种,近年在国内首次发现。本文在25℃,RH(80±5)%,光周期16L:8D的条件下研究了加州新小绥螨雌成螨对朱砂叶螨3种螨态(卵、幼螨及若螨)的捕食喜好性,并与拟长毛钝绥螨对朱砂叶螨的功能反应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相对于朱砂叶螨卵(Ci为-0.09)与幼螨(Ci为-0.07),加州新小绥螨更喜食若螨(Ci为0.06)。当朱砂叶螨卵密度高于20粒时或若螨密度高于15头时,加州新小绥螨的捕食量显著高于拟长毛钝绥螨。两种捕食螨对朱砂叶螨3种螨态的功能反应均为HollingⅡ型,加州新小绥螨对朱砂叶螨3种螨态控制能力(a'/Th值)均强于拟长毛钝绥螨。加州新小绥螨对朱砂叶螨卵、若螨的理论最大捕食量分别比拟长毛钝绥螨的高出35.0%、37.1%;对幼螨的理论最大捕食量仅比拟长毛钝绥螨低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州新小绥螨 拟长毛钝绥螨 朱砂叶螨 捕食喜好性 功能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糖类物质对蠋蝽取食行为选择和繁殖力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郭义 王曼姿 +6 位作者 张长华 易忠经 杨在友 刘晨曦 张礼生 王孟卿 陈红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1-337,共7页
蠋蝽是一种适应能力强、捕食范围广的天敌昆虫,糖类物质是昆虫必需的营养物质,也是人工饲料中重要的营养成分和促食因子。本研究通过在蠋蝽产卵期内补充6种糖溶液,测定其繁殖力参数,并比较蠋蝽对6种糖溶液的取食行为选择,筛选出其中对... 蠋蝽是一种适应能力强、捕食范围广的天敌昆虫,糖类物质是昆虫必需的营养物质,也是人工饲料中重要的营养成分和促食因子。本研究通过在蠋蝽产卵期内补充6种糖溶液,测定其繁殖力参数,并比较蠋蝽对6种糖溶液的取食行为选择,筛选出其中对蠋蝽最具吸引、促食作用最强的糖类。结果表明,糖的相对甜度大小与蠋蝽繁殖力高低无显著相关性,与行为选择有关,蠋蝽对6种糖类取食行为选择的喜好程度为蔗糖>果糖>麦芽糖>海藻糖>葡萄糖>肌醇,且都明显高于蒸馏水,表现为偏向选择甜度较高的糖类;补充6种糖类对蠋蝽繁殖力的影响为:补充麦芽糖或海藻糖溶液能显著地增加蠋蝽的繁殖力,其中补充麦芽糖的蠋蝽产卵量为323.85粒,每日每雌产卵量为6.81粒;补充海藻糖蠋蝽的产卵量为271.13粒,每日每雌产卵量为8.14粒;补充肌醇蠋蝽的繁殖力各项指标最低;补充果糖或蔗糖不能明显提高蠋蝽的繁殖力,但这两种糖类相对甜度较高,对蠋蝽的吸引作用较强,且成本也较低,可作为促食剂加入饲料中或在产卵期补充营养。本研究结果为改良人工饲料中的糖类物质促食因子和提高蠋蝽繁殖力提供了参考,也为深入研究蠋蝽人工饲料中其他种类促食因子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蠋蝽 糖类 取食行为 繁殖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物与淡紫紫孢霉对番茄根结线虫病的协同防治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振 李世东 +2 位作者 缪作清 郭荣君 孙漫红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0-138,共9页
通过对盆栽条件下鸡粪、牛粪和玉米秸秆等不同有机添加物与淡紫紫孢霉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组合使用后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效测定,结果表明鸡粪、牛粪和玉米秸秆协同淡紫紫孢霉处理均能显著降低番茄根结指数,防病效果分别为78.3%、5... 通过对盆栽条件下鸡粪、牛粪和玉米秸秆等不同有机添加物与淡紫紫孢霉Purpureocillium lilacinum组合使用后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效测定,结果表明鸡粪、牛粪和玉米秸秆协同淡紫紫孢霉处理均能显著降低番茄根结指数,防病效果分别为78.3%、59.7%和61.3%,显著高于淡紫紫孢霉单独使用的防效41.9%。并能有效增加植株茎粗、株高和地上部鲜重,其中以鸡粪协同淡紫紫孢霉处理的效果最好。在上述试验基础上,设计了以鸡粪为主要成分的有机组合物(配方5主要成分,鸡粪:牛粪:蟹壳粉=10:4:1),田间数据分析表明,配方5协同淡紫紫孢霉处理可显著降低根结指数,防病效果最高为84.0%,显著高于淡紫紫孢霉和配方5单独使用的防效50.2%和9.1%。通过对移栽后0~50 d的根结线虫病害发展曲线下面积(AUDPC)计算,配方5协同淡紫紫孢霉处理的AUDPC值为957.2,显著低于配方5处理(2144.4)、淡紫紫孢霉处理(1547.7)和空白对照(2822.4)。配方5协同淡紫紫孢霉处理后,在番茄生长中后期可以有效提高植株的茎粗和地上部鲜重,促进植株开花和坐果,显著提高开花和坐果数量,单株产量可增加7.7%;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中根结线虫2龄幼虫数量,最高可比对照降低38.1%;可显著提高土壤中淡紫紫孢霉含量,比淡紫紫孢霉单独处理提高49.8%。上述结果表明有机添加物与生防菌组合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根结线虫的侵染,对开发生防菌的新制剂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添加物 淡紫紫孢霉 番茄根结线虫 协同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胁迫下的哈茨木霉Th-33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丽荣 蒋细良 +5 位作者 Estifanos Tsegaye 丁洁 马景 陈孝利 李昕玥 李梅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3-113,共11页
采用Hiseq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完成了铜胁迫和对照条件下哈茨木霉Th-33的转录组测序,共检测出差异表达基因891条,其中上调表达基因570条,下调表达基因321条。GO富集分析显示,共有438个差异表达基因参与到673个不同的功能亚类中;KEGG代谢... 采用Hiseq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完成了铜胁迫和对照条件下哈茨木霉Th-33的转录组测序,共检测出差异表达基因891条,其中上调表达基因570条,下调表达基因321条。GO富集分析显示,共有438个差异表达基因参与到673个不同的功能亚类中;KEGG代谢途径分析显示,共有254个差异表达基因归到167个代谢通路中,其中涉及基因最多的是对氨基苯甲酸甲酯降解和氯烷烃、烯烷烃降解通路。通过对差异表达基因和代谢通路分析,推导出菌株Th-33细胞内可能的铜胁迫应答途径。铜胁迫下,Cu^(2+)还原为Cu^+、铜转运蛋白(copper transporter,Ctr)的转运途径受到抑制,铜离子可能一部分通过吞饮的作用进入哈茨木霉Th-33细胞,可能通过与谷胱甘肽(GST)结合,或通过P-type ATP酶的外排作用将铜离子向质膜外运输以减少对细胞的毒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胁迫 转录组测序 哈茨木霉 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茨木霉Th-33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孙青 蒋细良 +2 位作者 庞莉 王丽荣 李梅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5-214,共10页
利用Hiseq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哈茨木霉Th-33全基因组进行序列测定,获得196个scaffolds,共预测了10849个基因,平均长度为1776 bp(Gen Bank登录号:PRJNA272949)。以GO(gene ontology)数据库对预测出的基因做基因注释,共注释基因6238个;... 利用Hiseq2500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哈茨木霉Th-33全基因组进行序列测定,获得196个scaffolds,共预测了10849个基因,平均长度为1776 bp(Gen Bank登录号:PRJNA272949)。以GO(gene ontology)数据库对预测出的基因做基因注释,共注释基因6238个;以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pathway database)数据库对预测出的基因做基因注释,有6789个基因注释到279条KEGG代谢途径。KEGG富集分析显示,对氨基苯甲酸甲酯降解代谢通路涉及基因最多,有232个基因;其次是双酚降解代谢通路,有206个基因。利用Rfam数据库对基因组序列进行RNA分类预测,共分为25个类别,包含7123个基因,其中涉及基因最多的为转录后修饰、蛋白质翻转和分子伴侣一类。比较了哈茨木霉、深绿木霉、绿木霉以及里氏木霉基因组中重寄生相关的碳水化合物活性酶、蛋白酶及次生代谢相关基因。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木霉菌的生防机制、推动木霉菌功能基因的挖掘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茨木霉 基因组 基因注释 代谢通路 重寄生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