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名古屋议定书》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对传统生物防治研究的影响与对策 被引量:2
1
作者 唐睿 Philip WEYL +2 位作者 Hariet HINZ 张峰 David SMITH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54-1161,共8页
为了保证公平和公正地分享利用遗传资源所产生的惠益,研究和开发中使用的遗传资源必须按照《名古屋议定书》中规定的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进行收集和利用。截至2020年7月,该议定书的缔约方中已有67个国家制定了相关立法,另有57个国家正在... 为了保证公平和公正地分享利用遗传资源所产生的惠益,研究和开发中使用的遗传资源必须按照《名古屋议定书》中规定的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进行收集和利用。截至2020年7月,该议定书的缔约方中已有67个国家制定了相关立法,另有57个国家正在制定法律,行政或政策措施。传统生物防治通常是从有害生物的原产地或自然分布区引进天敌资源,用于可持续防治外来入侵有害生物。本文基于履约现状与挑战,分析了获取与惠益分享制度对于传统生物防治研究的影响,并以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为例介绍了获取与惠益分享政策和最佳做法以及履约实践与对策,以期为我国从事传统生物防治研究的机构和科研人员遵守并执行《名古屋议定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公约 获取与惠益分享 法规 最佳做法 生物防治作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脊竹蝗在中国的发生及防控技术 被引量:9
2
作者 李红梅 王珺雅 +4 位作者 卓富彦 朱景全 涂雄兵 张国财 BELINDA Luke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31-536,共6页
黄脊竹蝗为重大林业害虫,多在竹林造成为害。2020年黄脊竹蝗从老挝、越南等地跨境进入中国云南省并在农区造成了严重为害。本文主要综述了黄脊竹蝗在我国发生的历史与现状、暴发的原因以及主要的防治措施,归纳了黄脊竹蝗不同发育阶段的... 黄脊竹蝗为重大林业害虫,多在竹林造成为害。2020年黄脊竹蝗从老挝、越南等地跨境进入中国云南省并在农区造成了严重为害。本文主要综述了黄脊竹蝗在我国发生的历史与现状、暴发的原因以及主要的防治措施,归纳了黄脊竹蝗不同发育阶段的有效防治措施,重点总结了利用生防天敌和生物农药防治黄脊竹蝗的研究进展,为黄脊竹蝗综合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脊竹蝗 跨境 生物防治 天敌 生物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警惕南方黏虫传入我国
3
作者 李红梅 王美鸷 +3 位作者 李天娇 阴珂珂 谷昊婧 张峰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9-394,共6页
原产于美洲热带的南方黏虫Spodoptera eridania(Stoll)是一种多食性的农业害虫。2016年南方黏虫入侵到非洲4个国家,对木薯和番茄等作物造成了严重危害,目前在我国尚未发现该害虫及相关报道。本文综述了南方黏虫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 原产于美洲热带的南方黏虫Spodoptera eridania(Stoll)是一种多食性的农业害虫。2016年南方黏虫入侵到非洲4个国家,对木薯和番茄等作物造成了严重危害,目前在我国尚未发现该害虫及相关报道。本文综述了南方黏虫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以及防治措施,为我国今后南方黏虫的检测、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从适生性度看,南方黏虫的寄主植物在我国广泛分布;我国也存在气候环境与该虫生存条件相似的地区,且寄主植物所在区域的气候条件同样适于南方黏虫的生长发育。伴随着国际贸易和其自身强大的迁飞能力,南方黏虫具有入侵我国的可能性。因此,有必要对其入侵我国的威胁提出预警,加强边境口岸检疫是防范该虫入侵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黏虫 入侵 形态特征 木薯 检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为害对大豆植株“症青”发生及产量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26
4
作者 李文敬 高宇 +4 位作者 胡英露 李昇 毕锐 张金平 史树森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6-122,共7页
为明确点蜂缘蝽为害对大豆植株"症青"发生及产量损失的影响,采用人工罩网接虫法,设置6个密度处理,分别为每株0,0.5,1.0,1.5,2.0,2.5头,分别于盛花期(R2)、盛荚期(R4)和满粒期(R6)接点蜂缘蝽成虫,收获期系统观察大豆株高等主... 为明确点蜂缘蝽为害对大豆植株"症青"发生及产量损失的影响,采用人工罩网接虫法,设置6个密度处理,分别为每株0,0.5,1.0,1.5,2.0,2.5头,分别于盛花期(R2)、盛荚期(R4)和满粒期(R6)接点蜂缘蝽成虫,收获期系统观察大豆株高等主要农艺性状、"症青"症状(持绿叶片数)、主要产量性状及产量指标,分析接虫时期、接虫密度与上述各指标的相关性及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各时期接虫处理对大豆植株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程度均呈随接虫密度增加而加重趋势。其中,R2期株高增加不显著,且均无"症青"植株发生;R4和R6期株高、节间距和"症青"等指标均随接虫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单株有效荚数、粒数、产量等均随接虫密度增加而显著下降,各产量性状及产量损失率与接虫密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植株持绿叶片数与接虫密度之间亦呈显著正相关,即接虫密度越大"症青"现象越明显。相同密度不同时期接虫处理结果显示,R4期大豆植株"症青"和产量损失等受害程度显著高于R2和R6。同时,大豆植株"症青"发生程度与单株产量损失率之间亦呈显著正相关,即植株"症青"越重其产量损失率越高。可见,点蜂缘蝽为害对大豆"症青"现象及产量的影响不仅与点蜂缘蝽密度有关,还与其为害时期密切相关,R4期是防控其为害的关键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蜂缘蝽 大豆 症青 农艺性状 产量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食心虫成虫性比对寿命和生殖力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文敬 李新畅 +4 位作者 李旋 崔娟 徐伟 张金平 史树森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1-457,共7页
为明确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Mats)成虫在田间自然条件下雌雄比例及其动态,在大豆食心虫成虫发生期,采用田间随机网捕法系统调查其成虫性比。在室内测定雌雄比例变化对其繁殖及寿命的影响,系统观察记录成虫寿命及雌虫... 为明确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Mats)成虫在田间自然条件下雌雄比例及其动态,在大豆食心虫成虫发生期,采用田间随机网捕法系统调查其成虫性比。在室内测定雌雄比例变化对其繁殖及寿命的影响,系统观察记录成虫寿命及雌虫的产卵量,并对成虫性比与其寿命和生殖力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豆食心虫田间自然种群雌雄性比随成虫发生时期延续而逐渐增大,其动态规律符合指数函数模型y=0.032 1 exp(0.207 6 x),且雄虫羽化早于雌虫。室内试验结果显示:大豆食心虫性比的变化显著影响成虫寿命、产卵期、产卵前期及产卵量。大豆食心虫成虫性比为1∶1时成虫寿命最长,雌虫、雄虫寿命分别为15.6和15.7 d。成虫寿命随着性比的增加或减少呈显著缩短的趋势,表现出明显的性比失衡寿命消耗现象。性比为1∶1时产卵持续期最长为8.1 d,随着某性别所占比例的增加,其产卵期逐渐缩短。性比小于1时雌虫的产卵前期和产卵量均显著长于和高于性比大于等于1时,且当性比为1∶4时产卵量最高,为82.4粒。大豆食心虫雌雄比与雌虫产卵量之间关系符合指数函数模型y=101.740 7 exp(-0.174 2 x)(R2=0.934 8;F=71.694 7;P=0.000 4)。上述研究结果能够为进一步开展该害虫预测预报和评价性诱剂防治效果等绿色综合防控技术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食心虫 性比 产卵前期 产卵期 产卵量 成虫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