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棉花枯、黄萎病病原菌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石磊岩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92-294,共3页
介绍我国棉花枯萎镰刀菌和黄萎轮枝菌研究进展,概述两种病原菌“种”的确定,病菌生理类型分化,致病毒素分析与致害机制。并指出加强病原菌分子生物学探索,以进一步揭示病菌造成侵害的实质。
关键词 棉花 枯萎菌 黄萎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线虫剂的减效因素和科学使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品三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01年第4期36-39,共4页
本文论述了影响杀线虫剂药效的多方面因素 ,特别介绍了在施入土壤防治线虫病害时发生这些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和在防治植物线虫病害的科学使用。
关键词 杀线虫剂 活性 影响因子 科学使用 减效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植棉区棉花黄萎病菌生理分化类型研究 被引量:54
3
作者 石磊岩 冯洁 +1 位作者 王莉梅 简桂良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73-280,共8页
通过对采自北方植棉区落叶和非落叶病株的51个棉花黄萎病菌系致病力分化测定结果,确定我国北方植棉区存在落叶类强致病力菌系;混合类中度致病力菌系及非落叶类弱致病力菌系的3个致病类型,并分别占测试菌的41.51%、35.8... 通过对采自北方植棉区落叶和非落叶病株的51个棉花黄萎病菌系致病力分化测定结果,确定我国北方植棉区存在落叶类强致病力菌系;混合类中度致病力菌系及非落叶类弱致病力菌系的3个致病类型,并分别占测试菌的41.51%、35.85%和22.64%,其中9个强致病菌系致害棉苗出现落叶程度与对照菌的落叶程度相当或略重,表明河北、山东、河南植棉区重病田有落叶型黄萎菌系。病菌培养性状研究,得出3个培养型,即黑色菌落型、灰白色菌落型与白色菌落型。明确了黄萎病菌生长最佳温度为25℃,这一结果同田间黄萎病大发生要求的温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菌 生理分化 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周期对粘虫生殖与飞翔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曹雅忠 李光博 胡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02-406,共5页
在室内恒温条件下,测定了粘虫在短光照(LD8∶16)、中等光照(LD12∶12)、长光照(LD16∶8)、光照逐日由长变短(LD16∶8→12∶12)和逐日由短变长(LD8∶16→12∶12)等不同光周期条件下的发育... 在室内恒温条件下,测定了粘虫在短光照(LD8∶16)、中等光照(LD12∶12)、长光照(LD16∶8)、光照逐日由长变短(LD16∶8→12∶12)和逐日由短变长(LD8∶16→12∶12)等不同光周期条件下的发育进度、生殖力和飞翔能力。结果表明,光照由长变短使幼虫发育进度比其它处理平均缩短1d以上,短光照、长变短、长换短、中等光照等条件下的成虫产卵前期均比长光照、短换长和短变长等处理蛾显著延长,逐日变光处理的雌蛾总产卵量比恒定光照处理蛾为高,光照由长变短对成虫的飞翔能力有明显地促进作用。说明光周期是影响粘虫发育、生殖和飞翔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结合各项试验结果,对粘虫迁飞的进化及其对环境的适应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 光周期 生殖 飞翔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品系对棉蚜、棉铃虫的抗性鉴定 被引量:14
5
作者 方昌源 张慧英 +2 位作者 梁世珍 董双林 马丽华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77-84,共8页
对棉花抗虫育种协作组提供的20多份棉花品系,进行了对棉蚜、棉铃虫的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高抗苗蚜的10份,占40.0%;高抗伏蚜的1份.占5.6%;高抗棉铃虫的4份,占17.4%。对14份品系进行主分量分析的结果表明:参试品系间差异主要表现在对... 对棉花抗虫育种协作组提供的20多份棉花品系,进行了对棉蚜、棉铃虫的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高抗苗蚜的10份,占40.0%;高抗伏蚜的1份.占5.6%;高抗棉铃虫的4份,占17.4%。对14份品系进行主分量分析的结果表明:参试品系间差异主要表现在对棉蚜的抗性上,其次为对棉蚜和棉铃虫的兼抗性、抗蚜性与抗棉铃虫性互斥,呈负的连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品系 棉蚜 棉铃虫 抗虫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铃病发生关键因子及预报的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石磊岩 王波 +5 位作者 李长兴 曹桂艳 叶景凯 姚大瑞 杨可胜 程福如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75-178,共4页
本研究通过在不同生态棉区定点系统调查和定株观察表明,棉花铃病发生的关键因子是8月份降雨量,当月雨量180mm以上,其中连续5天日平均雨量达到或超过10mm,铃病发生严重、并出现明显的烂铃高峰,其病铃一般占总烂铃60%... 本研究通过在不同生态棉区定点系统调查和定株观察表明,棉花铃病发生的关键因子是8月份降雨量,当月雨量180mm以上,其中连续5天日平均雨量达到或超过10mm,铃病发生严重、并出现明显的烂铃高峰,其病铃一般占总烂铃60%以上。综合南北棉区4个试验点的1980~1993年历年棉铃发病率与当年7、8、9三个月降雨量、雨日、温湿度等气象因素的相关性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出烂铃病发病程度的预测模型,即Y=0.08971x+5.2797(x为8月份雨量),应用这一模型,根据当年8月份的天气预报及结合本地棉花长势,可以预报当年棉花铃病发生轻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烂铃 气象要素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不同寄主植物种群间的微卫星引物扩增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少丽 徐广 +2 位作者 杨效文 马继盛 盛承发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9-82,共4页
用微卫星引物PCR扩增方法,对河南棉花、烟草和番茄上的棉铃虫种群进行DNA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所选三条引物对研究的棉铃虫种群扩增的DNA多态性明显;棉铃虫在寄主植物烟草和番茄上的种群亲缘关系很近,二者与寄主植物棉花上的种群的亲... 用微卫星引物PCR扩增方法,对河南棉花、烟草和番茄上的棉铃虫种群进行DNA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所选三条引物对研究的棉铃虫种群扩增的DNA多态性明显;棉铃虫在寄主植物烟草和番茄上的种群亲缘关系很近,二者与寄主植物棉花上的种群的亲缘关系较远。最后从棉铃虫与其寄主植物的关系方面探讨了棉铃虫防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寄主植物 微卫星 PCR DNA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矮花叶病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 被引量:11
8
作者 马占鸿 李怀方 周广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3-36,共4页
玉米矮花叶病是禾谷类作物的重要病毒病害之一。1963年美国俄亥俄州大发生,十几个县4048hm2玉米田的50%受害,损失惨重。1965年Wiliams等明确由玉米矮花叶病毒(Maizedwarfmosaicvirus... 玉米矮花叶病是禾谷类作物的重要病毒病害之一。1963年美国俄亥俄州大发生,十几个县4048hm2玉米田的50%受害,损失惨重。1965年Wiliams等明确由玉米矮花叶病毒(Maizedwarfmosaicvirus,简称MDMV)侵染所致[1]。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矮花叶病 研究进展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核活性细菌与植物霜冻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29
9
作者 孙福在 何礼远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1-43,共3页
长期以来认为植物霜害是零度以下低温(-2—-5℃)和霜敏感植物生理特性所引起的冻害。近年来,国外研究证明,植物体上广泛存在的具冰核活性的细菌(简称INA)是植物发生霜害的关键因素,这类细菌可在-2—-5℃诱发植物细胞水结冰而发生霜冻;... 长期以来认为植物霜害是零度以下低温(-2—-5℃)和霜敏感植物生理特性所引起的冻害。近年来,国外研究证明,植物体上广泛存在的具冰核活性的细菌(简称INA)是植物发生霜害的关键因素,这类细菌可在-2—-5℃诱发植物细胞水结冰而发生霜冻;也有研究证明,由于细胞水具过冷却作用(supercooling),在没有冰核细菌存在的条件下,能耐-7—-8℃低温而不发生霜冻。这些新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核活性 细菌 植物霜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品三 彭德良 文学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37-38,共2页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即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近有称Bidera avenae)是当今对小麦生产最有威协性的线虫,1874年在德国东部最初报道,1908年英国首次在小麦上发现,1975年在美国俄勒冈(Oregon)报道,现已遍及世界各温度带、各土质禾...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即燕麦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近有称Bidera avenae)是当今对小麦生产最有威协性的线虫,1874年在德国东部最初报道,1908年英国首次在小麦上发现,1975年在美国俄勒冈(Oregon)报道,现已遍及世界各温度带、各土质禾谷生长区的32个国家,以澳大利亚、印度、俄罗斯发生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孢囊线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肉样品在制备过程中不同温度对其反差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郝宏京 毛同林 李克斌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30-831,共2页
关键词 肌肉 温度 反差 透射电镜 样品制备 超微结构 昆虫 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黄萎病菌落叶型菌系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石磊岩 王波 文学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89-92,共4页
通过对我国棉花黄萎病菌 V_B 与已知的美国落叶型黄萎病菌 T_9以及我国非落叶型黄萎病菌 V_6、V_10进行对照比较研究,所得结果表明,菌系 V_B 为强致病力,病株落叶成光杆,在6个抗感不同的棉花寄主上致病,平均病情指数达54.6;对不同温度... 通过对我国棉花黄萎病菌 V_B 与已知的美国落叶型黄萎病菌 T_9以及我国非落叶型黄萎病菌 V_6、V_10进行对照比较研究,所得结果表明,菌系 V_B 为强致病力,病株落叶成光杆,在6个抗感不同的棉花寄主上致病,平均病情指数达54.6;对不同温度反应显示偏耐高温,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最佳温度25℃;在 PDA 培养基上菌落白色,微菌核不明显,呈束状膨胀菌丝团等生理特性方面,均和美国落叶型黄萎菌 T_9表现趋于一致,而与非落叶型黄萎菌系差异明显。从而证实江苏常熟徐市的棉花黄萎菌系 V_B 是落叶型的病原菌。为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落叶型 黄萎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麦黄矮病毒(BYDV-GPV)的循回传播机理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云峰 李毅 +3 位作者 魏宁生 成卓敏 周广和 杜志强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1-14,共4页
对植物组织中蚜虫口针分泌的胶状唾液染色观察发现,蚜虫刺探时口针穿行在细胞间隙,仅在吸食时下颚口针进入细胞内。禾谷缢蚜饲毒12h时RT-PCR方法在后肠、血淋巴液和附唾液腺中检测到GPV;而非介体麦长管蚜在GPV毒源上... 对植物组织中蚜虫口针分泌的胶状唾液染色观察发现,蚜虫刺探时口针穿行在细胞间隙,仅在吸食时下颚口针进入细胞内。禾谷缢蚜饲毒12h时RT-PCR方法在后肠、血淋巴液和附唾液腺中检测到GPV;而非介体麦长管蚜在GPV毒源上吸食24h时,仅在后肠组织中检测到GPV;当继续取食48h时,在后肠及血淋巴液中也发现了GPV,但仍无能力进入附唾液腺,说明蚜虫后肠和附唾液腺对病毒均有专化选择作用,禾谷缢管蚜传播BYDV-GPV时存在吸食、获毒和传毒三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黄矮病毒 麦蚜传播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淡紫拟青霉防治南方根结线虫1号生理小种和花生北方根结线虫试验初报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品三 彭德良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45-48,共4页
在实验室内的凹玻片测试结果表明:接种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后,使南方根结线虫1号生理小种卵的孵化率明显降低,接种5天后的孵化率比对照降低一半,接种11天后卵寄生率达58.20%;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每40平方米1.5公斤、... 在实验室内的凹玻片测试结果表明:接种淡紫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后,使南方根结线虫1号生理小种卵的孵化率明显降低,接种5天后的孵化率比对照降低一半,接种11天后卵寄生率达58.20%;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每40平方米1.5公斤、3.0公斤用量下,当季对花生北方根结线虫的卵寄生率达62.09%。53.99%;相同用量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前期卵寄生率分别为18.72%—63.08%、22.92—32.76%,后期卵寄生率分别为19.42%,21.13%,防治效果分别为5.13%—22.45%,23.04%—25.50%,说明淡紫拟青霉对南方根结线虫1号生理种、花生北方根结线虫确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根结线虫 拟青霉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小麦农家品种白老芒麦的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代君丽 牛永春 +1 位作者 井金学 李振岐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21-122,共2页
以感病材料铭贤169作母本,白老芒麦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获得杂种F1代种子;F1代植株自交获得F2代种子,以F1代作为父本与铭贤169回交获得BC1代种子。对亲本、F1代、F2代和BC1代植株接种鉴定,根据F1代、BC1代的抗性表现和F2代的抗感分离情... 以感病材料铭贤169作母本,白老芒麦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获得杂种F1代种子;F1代植株自交获得F2代种子,以F1代作为父本与铭贤169回交获得BC1代种子。对亲本、F1代、F2代和BC1代植株接种鉴定,根据F1代、BC1代的抗性表现和F2代的抗感分离情况推知白老芒麦(甘地806)对CYSu-XI的抗病性是由一对显性基因和两对隐性基因的互补作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农家品种 抗病性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国小麦品种的抗条锈和抗白粉性及其利用刍议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剑雄 张清海 郭秀婵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74-178,共5页
供试的24个Maris 和TJB 英国小麦系列品种分别含有抗我国小麦条锈病菌已知生理小种的Yr1,Yr2,Yr3a,Yr3b,Yr4a,Yr4b,Yr6,Yr13,Yr14和Yr16中的若干个基因。有的品种含Yr基因数仅有2个,有的多达5个。此外,还含有抗白粉病Pm_2或Pm_2Pm_6基... 供试的24个Maris 和TJB 英国小麦系列品种分别含有抗我国小麦条锈病菌已知生理小种的Yr1,Yr2,Yr3a,Yr3b,Yr4a,Yr4b,Yr6,Yr13,Yr14和Yr16中的若干个基因。有的品种含Yr基因数仅有2个,有的多达5个。此外,还含有抗白粉病Pm_2或Pm_2Pm_6基因。这是当前我国黄淮海麦区条锈病和白粉病较为理想的抗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白粉病 抗性 冬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在青海发生分布状况调查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爱玲 侯生英 +3 位作者 彭德良 张贵 黄文坤 姚强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3231-13233,共3页
对青海省7个地区24个县(市)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的发生分布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青海省不同海拔、不同生态区均有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的发生分布,平均孢囊样品发生率为72.67%。海拔3501~3900m的青稞种植区孢囊样品发生率最高,达到了... 对青海省7个地区24个县(市)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的发生分布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青海省不同海拔、不同生态区均有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的发生分布,平均孢囊样品发生率为72.67%。海拔3501~3900m的青稞种植区孢囊样品发生率最高,达到了100%,2501~3500m海拔区段单位孢囊数最高,200g土样内平均孢囊数达到36.11~35.07个。不同生态区调查显示浅山地区单位孢囊数较高,脑山次之,浅、脑山地区单位孢囊数均明显大于川水地区。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的主要危害寄主为小麦和青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 发生分布 寄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药剂型专利发展状况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骞 王冕 谭晓伟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0年第7期21-23,共3页
针对近几年的农药主要剂型专利申请数量,分析其数据特点、发展规律,总结原因并预测农药剂型的发展方向,为从事农药剂型研发的我国技术人员提供数据指导。
关键词 农药剂型 专利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棉花黄萎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19
作者 石磊岩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43-245,251,共4页
本文主要综述了我国70年代以来,在棉花黄萎病发生与防治、病害消长动态规律、病原菌“种”和致病类型分化、落叶型黄萎病菌的确定及病菌致病机理、抗病性机制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取得的新进展。并提出了加强对黄萎病防治研究与继续... 本文主要综述了我国70年代以来,在棉花黄萎病发生与防治、病害消长动态规律、病原菌“种”和致病类型分化、落叶型黄萎病菌的确定及病菌致病机理、抗病性机制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取得的新进展。并提出了加强对黄萎病防治研究与继续深入探讨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研究 新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螨酯在苹果、山楂上的残留动态及土壤中残留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姚建仁 钱益新 +1 位作者 焦淑贞 郑永权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1990年第1期6-9,共4页
本试验用50%溴螨酯1000倍液(500ppm),500倍液(1000ppm)试验处理苹果,山楂,结果表明:溴螨酯在苹果上半衰期2.8天,在山楂上半衰期约4天;在推荐使用剂量(500ppm)和次数(二次)情况下,在苹果,山植中最终残留量不超过5 mg/kg,在土壤中有一定... 本试验用50%溴螨酯1000倍液(500ppm),500倍液(1000ppm)试验处理苹果,山楂,结果表明:溴螨酯在苹果上半衰期2.8天,在山楂上半衰期约4天;在推荐使用剂量(500ppm)和次数(二次)情况下,在苹果,山植中最终残留量不超过5 mg/kg,在土壤中有一定量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螨酯 苹果 山楂 土壤 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