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棉花早熟芽黄突变体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田明爽 宋美珍 +2 位作者 范术丽 庞朝友 喻树迅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4-421,共8页
以中棉所58及其航天诱变芽黄突变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测定和JIP-test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晴天条件下野生型(Wild type,WT)和突变体5个叶位叶片(倒1叶至倒5叶)的原初光化学反应的变化。结果表明,突变体倒2叶最大... 以中棉所58及其航天诱变芽黄突变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测定和JIP-test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晴天条件下野生型(Wild type,WT)和突变体5个叶位叶片(倒1叶至倒5叶)的原初光化学反应的变化。结果表明,突变体倒2叶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最低,至倒5叶时恢复正常。突变体叶片较高的K点的相对可变荧光值(Wk)表明放氧复合体受到损害。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新生叶片的O-J-I-P荧光诱导曲线的初始斜率(Mo)升高,标准化后的O-J-I-P荧光诱导曲线、最大荧光强度及y轴之间的面积(Sm)、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o)、反应中心捕获的激子中用来推动电子传递到电子传递链中超过QA-的其它电子受体的激子占用来推动QA-还原激子的比率(ψo)值降低,表明叶片发育早期PSⅡ受体侧的QA-大量积累,电子传递链受阻。通过分析突变体光合机构的比活性参数发现,在叶片发育的早期,突变体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较多的能量以热和荧光的形式被耗散掉。突变体新叶发育前期黄化、后期变绿,推测早期叶绿素合成受阻,造成光系统损伤、光合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芽黄突变体 叶绿素荧光 光系统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棉花荧光原位杂交的DNA纤维高效制备技术 被引量:5
2
作者 彭仁海 宋国立 +5 位作者 刘方 黎绍惠 王春英 张香娣 王玉红 王坤波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2-417,共6页
棉花富含酚类和多糖等高分子次生化合物,细胞质浓厚,且染色体形态小、数目多、制片困难,至今还未见棉花DNA纤维制备方面的报道。本研究用"刀切引流法",在含有Triton X-100和PVP40的冰冷细胞核提取缓冲液中,用锋利的刀片切割... 棉花富含酚类和多糖等高分子次生化合物,细胞质浓厚,且染色体形态小、数目多、制片困难,至今还未见棉花DNA纤维制备方面的报道。本研究用"刀切引流法",在含有Triton X-100和PVP40的冰冷细胞核提取缓冲液中,用锋利的刀片切割发育一周的棉花黄化子叶以释放棉花细胞核,所得细胞核干净完整杂质少,不需要研磨和巯基乙醇等处理,方便快捷无毒害,成功率达到100%。细胞核在室温下经温和碱裂解去除染色质上的蛋白质后,以前端导引裂解液铺展载玻片,即"引流法"拉伸制备DNA纤维,避免了液体表面张力的影响,消除了因载玻片推抹用力不均而导致的DNA纤维堆积和断裂,所制备的DNA纤维平直完整、伸展程度均匀、背景清晰。用基因组和45S rDNA分别标记探针进行杂交,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棉花DNA纤维适用于荧光原位杂交。本研究探索出一套简单、高效、快捷、无毒害的适宜于棉花荧光原位杂交的DNA纤维制备技术,必将为棉花基因组研究和全基因组序列的最终完成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荧光原位杂交 DNA纤维 高效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陆地棉与优质品系杂交铃重、衣分的遗传及其F1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俊文 刘爱英 +5 位作者 石玉真 龚举武 王涛 商海红 巩万奎 袁有禄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3-168,共6页
利用7个陆地棉抗虫常规品种(品系)为母本,5个优质不抗虫品系为父本,按NCII设计配制了35个组合,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对亲本及F1两年的铃重、衣分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铃重的遗传主要受到显性效... 利用7个陆地棉抗虫常规品种(品系)为母本,5个优质不抗虫品系为父本,按NCII设计配制了35个组合,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A-D模型")对亲本及F1两年的铃重、衣分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铃重的遗传主要受到显性效应的控制,衣分主要受到加性效应的控制,显性效应对衣分也有重要影响。F1的铃重具有极显著的正向群体平均优势和正向超亲优势,而衣分则具有极显著的正向群体平均优势和负向群体超亲优势。铃重狭义遗传率为0,进行杂交育种时不宜在早代进行选择,但因其具有较高的杂种优势,可通过杂种优势利用途径提高棉花的铃重;衣分具有较高的狭义遗传率,适宜在早中世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双列杂交 遗传分析 杂种优势 铃重 衣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褐棉45S rDNA的FISH定位及核型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吴琼 宋国立 +6 位作者 刘三宏 王春英 刘方 黎绍惠 张香娣 王玉红 王坤波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39-442,F0003,共5页
黄褐棉是棉属5个四倍体棉种之一,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将45S rDNA定位在黄褐棉2、4、9号染色体,2号染色体上的45S rDNA特别大,信号位于随体并覆盖了染色体的短臂,比二倍体和四倍体棉种的45S rDNA都要大得多;另外的2对信号很小,形状与陆... 黄褐棉是棉属5个四倍体棉种之一,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将45S rDNA定位在黄褐棉2、4、9号染色体,2号染色体上的45S rDNA特别大,信号位于随体并覆盖了染色体的短臂,比二倍体和四倍体棉种的45S rDNA都要大得多;另外的2对信号很小,形状与陆地棉中的弱信号类似。黄褐棉的核型公式为:2n=4x=52=50m(2SAT)+2sm,属于2B类型,第2对染色体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其余都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黄褐棉的核型、随体数、45S rDNA与其他四倍体棉种区别很大,黄褐棉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四倍体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褐棉 45S RDNA FISH 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岛棉pepc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和表达分析(英文)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德龙 于霁雯 +4 位作者 喻树迅 翟红红 范术丽 宋美珍 张金发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0-89,共10页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对植物生理功能行使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根据NCBI已公布的EST序列利用RACE和genome walking技术从海岛棉品种7124中克隆了一个新的pepc基因,命名为Gb.pepc3。该序列全长3259...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lase)对植物生理功能行使重要的调节作用。本研究根据NCBI已公布的EST序列利用RACE和genome walking技术从海岛棉品种7124中克隆了一个新的pepc基因,命名为Gb.pepc3。该序列全长3259 bp,含有一个291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969个氨基酸,推测分子量为110.7 kd,等电点为6.08 I。对Gb.pepc3蛋白的同源性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Gb.pepc3与已报道的其他植物的pepc相似性很高,属于C3型pepc。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Gb.pepc3在棉花各组织中广泛存在,其中在胚中表达量最高,在纤维中表达量较低。在棉花发育各个阶段Gb.pepc3表达量不同,海岛棉在开花后15天Gb.pepc3表达量达到高峰期,而陆地棉开花后20天Gb.pepc3表达量达到高峰期。海岛棉和陆地棉间表达量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PC 克隆 差异表达 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