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紧凑大穗型小麦新品种93中6(37系)的选育及亩产600kg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杨兆生 许红霞 +1 位作者 阎素红 王俊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971-977,共7页
紧凑型小麦具有单茎占居空间小,叶片上冲,田间遮荫程度低和光能利用率高等特性,是超高产栽培的理想株型之一。 在河南的生态条件下,选育具有“突破性”超高产紧凑型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的模式为:半冬性至弱春性;中早熟,株高70~8... 紧凑型小麦具有单茎占居空间小,叶片上冲,田间遮荫程度低和光能利用率高等特性,是超高产栽培的理想株型之一。 在河南的生态条件下,选育具有“突破性”超高产紧凑型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的模式为:半冬性至弱春性;中早熟,株高70~80cm,株型紧凑,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茎杆粗壮、坚韧,根系发达,光合作用强,抗病,加工品质优良。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抗逆性;以选育重穗刑的品种为主,兼顾中间类型;在现有500kg/667m^2群体结构的基础上,实现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同时增加;亩成穗35万左右,单穗重2.5g以上。 亩产600kg以上超高产栽培的要点:在培肥地力的前提下,适当缩小行距(或宽窄行)种植,增加播量,变过小群体为合适群体,这与以“扩大行距,减少播量,变过大群体为合理群体”为主要内容的小麦高产精播技术异曲同工,均是针对不同品种类型采取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超高产育种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方式下小麦株高构成因素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杨兆生 阎素红 王俊娟 《麦类作物》 CSCD 1999年第4期17-19,共3页
本文针对株高构成因素用穴区法和行区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株高及其构成因素在两种种植方式下趋势基本一致。两种方式下,株高的遗传力基本相同,属中等偏上。其构成因素,穴区法是以穗长的遗传力最高,行区法是以穗下节间的遗... 本文针对株高构成因素用穴区法和行区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株高及其构成因素在两种种植方式下趋势基本一致。两种方式下,株高的遗传力基本相同,属中等偏上。其构成因素,穴区法是以穗长的遗传力最高,行区法是以穗下节间的遗传力最高。通径分析中,穗下节间对株高的直接遗传通径系数为最高,即穗下节间在株高中占的比例最大,对株高的贡献也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株高构成因素 遗传力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育8号的选育及黄淮麦区高产育种模式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杨兆生 阎素红 +1 位作者 吴宝红 崔振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31-133,共3页
为了推动黄淮地区小麦育种和生产的发展,在明确育种目标的基础上,采用改良系谱法选育出符合产量、品质和抗逆目标的新品种——中育8号。根据中育8号选育过程及其性状表现和黄淮麦区近几年育成品种的相关农艺性状,总结提出黄淮麦区大面... 为了推动黄淮地区小麦育种和生产的发展,在明确育种目标的基础上,采用改良系谱法选育出符合产量、品质和抗逆目标的新品种——中育8号。根据中育8号选育过程及其性状表现和黄淮麦区近几年育成品种的相关农艺性状,总结提出黄淮麦区大面积优质、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的育种模式指标,即在高产的基础上达到品质较优;具有一定的分蘖力和较高的成穗能力,产量三因素强,能动态互补;抗寒性好,生长发育协调;冠层结构合理;绿叶面积保持时间长,群体光合速率强;根系发达,同化物向籽粒转运快;半矮秆,抗倒伏力强;综合抗病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育8号 高产育种 模式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幼苗对禾谷缢管蚜的抗性及其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 被引量:3
4
作者 许兰杰 余永亮 +3 位作者 程星 李伟 杨红旗 梁慧珍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1-75,117,共6页
以22个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品种(系)小麦幼苗对禾谷缢管蚜的抗生性和禾谷缢管蚜对小麦的不选择性,以及叶片叶绿素a、b含量与其抗生性和不选择性的关系,为抗蚜(耐蚜)亲本材料的筛选和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黑暗和... 以22个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品种(系)小麦幼苗对禾谷缢管蚜的抗生性和禾谷缢管蚜对小麦的不选择性,以及叶片叶绿素a、b含量与其抗生性和不选择性的关系,为抗蚜(耐蚜)亲本材料的筛选和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禾谷缢管蚜对郑麦9023、衡麦选系、丰优6号、保丰104等4个小麦品种(系)均具有较强的不选择性(拒食性);而对百农64、Amigo、京花1号等仅在黑暗条件下具有较强的不选择性,对农大212、京麦411、豫麦35选系等仅在光照条件下具有较强的不选择性。郑麦9023、济麦20、KOK1679、京花1号、衡麦选系、新麦9号、铭贤169等7个小麦品种(系)对禾谷缢管蚜具有较好的抗生性。小麦叶片叶绿素a含量与其有翅蚜着落量呈显著负相关(r=-0.60*),而叶绿素b含量与其有翅蚜着落量无显著相关性(r=-0.24),说明小麦叶片叶绿素a含量越高,有翅蚜的不选择性越强;叶绿素a、b含量与其抗生性均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生性 不选择性 禾谷缢管蚜 叶绿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