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棉花秸秆综合利用现状与研究进展
1
作者 魏欣 张要朋 +9 位作者 潘占磊 李鹏程 孙桂兰 王剑 李军宏 翟梦华 赵文琪 汤秋香 张正贵 王占彪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45-1260,共16页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之一,棉花秸秆可收集资源量巨大,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丰富多样的利用方式。然而,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棉花秸秆资源,实现资源高效利用、棉花生产节本增效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生产国之一,棉花秸秆可收集资源量巨大,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丰富多样的利用方式。然而,如何科学合理地利用棉花秸秆资源,实现资源高效利用、棉花生产节本增效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解析并总结了我国棉花秸秆五化(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的利用方式及研究进展。研究发现,在肥料化方面,棉花秸秆可通过还田、发酵以及高温热解等方式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在饲料化方面,经过适当处理后棉花秸秆可作为反刍动物的饲料;在燃料化方面,可通过发酵等方式将棉花秸秆转化为清洁能源;在基料化方面,棉花秸秆可用于栽培基质;在原料化方面,棉花秸秆可用于生产纸制品、板材等工业原料。然而,当前棉花秸秆利用仍存在收集困难、技术不成熟、成本较高、产业链不完善和农户对棉秆综合利用认识不足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构建“技术-产业-政策”协同体系,通过加强棉花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研发、优化产业链结构以及完善政策支持等改进措施,推动棉花秸秆资源高效利用。本研究可为棉花秸秆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为我国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潜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秸秆 秸秆还田 多样化利用 作物增产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播湿出”模式下滴灌生物刺激素对棉花苗期生长的影响
2
作者 邵晶晶 董合林 +5 位作者 李鹏程 孙淼 冯卫娜 霍飞超 王飞 郑苍松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6-194,共9页
为了研究“干播湿出”模式下不同生物刺激素对棉花苗期生长的影响,探讨适宜“干播湿出”模式的生物刺激素,在2022―2023年开展盆栽试验,采用“干播湿出”的种植模式,试验设计7个不同肥料和生物刺激素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棉花的出苗率... 为了研究“干播湿出”模式下不同生物刺激素对棉花苗期生长的影响,探讨适宜“干播湿出”模式的生物刺激素,在2022―2023年开展盆栽试验,采用“干播湿出”的种植模式,试验设计7个不同肥料和生物刺激素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棉花的出苗率、农艺性状、干物质质量以及棉株氮、磷、钾吸收和转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水滴入肥料和生物刺激素对棉花出苗率无显著影响;但对棉花苗期生长有显著的影响。两年随水滴入肥料和生物刺激素都显著提高棉花的株高、茎粗和蕾数;2022年苗期和2023年蕾期滴入肥料和生物刺激素处理的单株干物质质量和养分吸收量也都显著高于T1处理,表明滴入肥料和生物刺激素对“干播湿出”棉花生长有显著的影响。T3和T7处理的干物质质量和蕾期氮、磷、钾吸收不仅显著高于T1处理,且都高于其他滴灌生物刺激素的处理。综合分析两年“干播湿出”模式下不同生物刺激素处理棉花的生长性状,T3和T7处理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居前两位,且聚类分析将T3和T7处理分为一类。基于本试验研究结果,T3和T7处理更适合“干播湿出”的模式棉田,矿源黄腐酸钾和聚谷氨酸是较为适宜添加的生物刺激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干播湿出 生物刺激素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不同AMF对棉花生长的影响及其综合效果评价
3
作者 韩召勇 王倩倩 +7 位作者 王香茹 贵会平 罗彤 董强 张西岭 曹楠 马小艳 万素梅 《棉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0-266,共17页
【目的】评估盐胁迫下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棉花生长的影响,筛选出对盐胁迫下棉花生长促进更为高效的AMF菌种。【方法】以新疆主推品种中棉113和塔河2号为材料,研究接种不同AMF对棉花幼苗生长、干物质... 【目的】评估盐胁迫下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棉花生长的影响,筛选出对盐胁迫下棉花生长促进更为高效的AMF菌种。【方法】以新疆主推品种中棉113和塔河2号为材料,研究接种不同AMF对棉花幼苗生长、干物质积累、光合参数、氮、磷、钾元素积累及钾钠比的影响,并通过基于熵权法的综合评价方法确定最适菌种。【结果】结果表明,接种AMF显著促进了盐胁迫下棉花幼苗的生长,相较于不接种AMF,接种不同AMF菌株的中棉113株高显著提高62.13%~89.55%、单株干物质质量显著提高122.58%~141.94%、根冠比降低20.38%~49.34%、植株地上部含水量提高8.40%~12.65%、根部含水量提高9.78%~15.61%;接种不同AMF菌株的塔河2号株高显著提高70.23%~103.88%、单株干物质质量显著提高80.95%~188.10%、根冠比降低42.40%~59.28%、植株地上部含水量提高5.88%~11.11%、根部含水量提高12.05%~18.51%。接种AMF增强了棉花对氮磷钾的吸收,中棉113与塔河2号地上部钾钠比较不接种分别提高53.81%~102.96%与40.54%~122.10%。且接种不同AMF菌种的效果存在显著差异,综合评分结果表明,中棉113的最适菌种为XJ04B,塔河2号的最适菌种为XJ02。【结论】接种不同AMF均能够明显促进盐胁迫下棉花幼苗的生长,不同菌种在促进盐胁迫下棉花生长的表现上有差异,本试验为棉花在盐胁迫环境下筛选有效的AMF菌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盐胁迫 棉花 菌种筛选 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YT双标图综合评价黄河流域中熟杂交棉花区域试验品种
4
作者 李超 付小琼 《作物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43,共14页
对黄河流域中熟杂交棉花区域试验参试品种进行分析和评价,可以为品种合理布局和品种性状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GYT双标图对2022—2023年黄河流域30个参试品种的产量、品质、农艺性状、抗病性进行综合评价,深入分析皮棉产量与铃... 对黄河流域中熟杂交棉花区域试验参试品种进行分析和评价,可以为品种合理布局和品种性状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利用GYT双标图对2022—2023年黄河流域30个参试品种的产量、品质、农艺性状、抗病性进行综合评价,深入分析皮棉产量与铃重、单株铃数、霜前花率、衣分、第一果枝节位、果枝数、生育期、株高、子指、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伸长率、整齐度、枯萎病指数、黄萎病指数等性状的组合水平,联合方差分析结果表明, 2年试验中所有性状的基因型效应和环境效应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大部分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同时大部分互作效应平方和占比总变异平方和比例大于基因型效应。筛选出中棉所9B07等产量-性状组合优良的品种,比对照品种中棉所9711适应性更广、丰产性更好,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GYT双标图比GT双标图具有解释的变异比例更高、拟合度更好、分析结果可信度更高等优点,可以更加直观展示参试品种特点,为我国作物品种多性状综合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GT双标图 GYT双标图 产量-性状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棉花强国的思考——走适度规模、质量兴棉和绿色兴棉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 被引量:4
5
作者 毛树春 杜远仿 +6 位作者 张宁宁 李鹏程 冯璐 程思贤 马小艳 田立文 王占彪 《中国棉花》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比较我国和全球其他棉花大国、强国的皮棉单产、原棉品质、生产成本、人均棉花占有量和相关重要技术等,为加快建设棉花强国提供参考。采集我国和全球其他棉花生产大国、强国的皮棉单产、原棉品质、生产成本等系统性数据,用对比分析方法... 比较我国和全球其他棉花大国、强国的皮棉单产、原棉品质、生产成本、人均棉花占有量和相关重要技术等,为加快建设棉花强国提供参考。采集我国和全球其他棉花生产大国、强国的皮棉单产、原棉品质、生产成本等系统性数据,用对比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总体来说我国和巴西是全球棉花生产大国中单产较高的国家,2020/2021年度以来巴西棉花单产有超越我国的趋势。我国原棉品质位于全球中等偏上水平,明显差于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原棉品质强国,国产高品质原棉短缺率高达58.5%。2000―2019年我国棉花年人均表观占有量平均为4.51 kg,仅为同期美国的37.6%。我国是全球棉花生产成本最高的国家之一。对标棉花强国提出以国产棉花年人均表观占有量不低于4.2 kg,底线面积333.3万hm^(2)和底线产量600万t作为建设棉花强国的基础指标。建设棉花强国要走适度规模、质量兴棉和绿色兴棉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应进一步优化全国棉区布局,坚持走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之路,实现我国高品质棉花的自立自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中国 美国 强国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2023年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系)在新疆抗病表现
6
作者 张亚林 赵丽红 +4 位作者 冯自力 冯鸿杰 魏锋 周京龙 朱荷琴 《中国棉花》 2025年第5期10-14,共5页
2023年、2024年在新疆石河子人工病圃及温室鉴定2019―2023年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参试品种(系)对枯萎病、黄萎病的抗性,以期为新疆抗病棉花育种提供优异种质资源。结果表明,参试棉花品种(系)对枯萎病的抗性较高,对枯萎病表现高... 2023年、2024年在新疆石河子人工病圃及温室鉴定2019―2023年黄河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参试品种(系)对枯萎病、黄萎病的抗性,以期为新疆抗病棉花育种提供优异种质资源。结果表明,参试棉花品种(系)对枯萎病的抗性较高,对枯萎病表现高抗及抗病的品种(系)有130个,占63.7%;各年参试品种(系)中抗黄萎病的占比为8.6%36.1%,对黄萎病的总体抗性为中等水平,仍以耐黄萎病为主体;兼抗枯萎病、黄萎病的棉花品种(系)有20个(中棉EB005、GB518、衡棉1670、中棉EB001、中棉所95612、中棉所9C01、中MB11761A、邯棉18号、中MB908、冀农大36号、冀棉631、邯903、中MB910、中MB911、中棉所100914、冀棉628、中棉所9A07、中棉5029、中棉所152、百棉201),占供试总数的9.8%。这些优异的抗枯萎病、黄萎病棉花品种(系)可为新疆抗病品种选育提供材料支撑,对加快抗病育种进程和减轻枯萎病、黄萎病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河流域 抗病性鉴定 新疆石河子 枯萎病 黄萎病 品种选育 抗病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病棉花品种中棉所134
7
作者 龚举武 袁有禄 +10 位作者 李俊文 朱明慧 石玉真 商海红 葛群 巩万奎 潘境涛 刘爱英 邓晓英 范森淼 李旭欣 《中国棉花》 2025年第3期29-31,35,F0002,共5页
中棉所134(国审棉20220023)于2022年通过第四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定。中棉所134属于转基因中熟常规棉花品种,生育期116 d,株型较松散,单株结铃16.3个,铃重6.6 g,衣分41.7%,籽指11.4 g,霜前花率95.1%,高抗枯萎病、抗... 中棉所134(国审棉20220023)于2022年通过第四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定。中棉所134属于转基因中熟常规棉花品种,生育期116 d,株型较松散,单株结铃16.3个,铃重6.6 g,衣分41.7%,籽指11.4 g,霜前花率95.1%,高抗枯萎病、抗黄萎病;2年区域试验平均666.7 m^(2)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59.5 kg、108.2 kg和102.7 kg。基于中棉所134在黄河流域棉区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的表现,介绍了其选育过程和主要农艺性状、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等特征特性,并总结了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品种选育 中棉所134 特征特性 抗病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温度对棉花产量的影响——以新疆为例
8
作者 王雨菡 邓淼鑫 +16 位作者 武宇欣 郭思梦 汪数辰 李鹏程 张正贵 潘占磊 李鑫 李军宏 孙桂兰 翟梦华 赵文琪 张要朋 王坤锋 王立志 李存东 王剑 王占彪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48-1359,共12页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温度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作物生产。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新疆棉花产量占全球近24%,研究极端温度事件对新疆棉花产量的影响对保障我国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新疆1990—2019年的历史...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温度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作物生产。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新疆棉花产量占全球近24%,研究极端温度事件对新疆棉花产量的影响对保障我国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新疆1990—2019年的历史气象数据和棉花产量数据,使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Sen’s slope方法分析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copula函数评估棉花产量对极端温度的响应。结果表明,1990—2019年新疆86%的地区棉花产量呈极显著增加趋势(P<0.01)。南疆因极端温度发生导致棉花增产概率超过20%的地区占41.7%,而北疆只占26.1%。全疆92.6%地区因极端温度发生导致棉花减产的概率低于30%,减产概率超过30%的地区均集中在北疆。在6个极端气候指标中,极端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对棉花气候产量影响显著。随着极端最低气温增加,产量减少幅度大于133 kg·hm^(-2)的概率增加16%,产量增加超过137 kg·hm^(-2)的发生概率减少10%。随着极端最高气温增加,产量减少幅度大于133 kg·hm^(-2)的概率和产量增加超过137 kg·hm^(-2)的发生概率则分别增加17%和减少12%。综上所述,1990—2019年新疆棉花产量呈增加趋势。棉花减产的概率随着最低气温极小值和最高气温极大值的增加逐渐增加。本研究明确了棉花产量发生概率对极端气候指标的响应,有利于规避棉花生产风险,帮助制定生产策略,促进棉花产业发展适应气候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极端温度 产量 风险分析 县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效缩节胺化学封顶对黄河流域棉花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9
作者 张恒恒 王香茹 +6 位作者 宋美珍 王宁 贵会平 董强 庞念厂 张西岭 马小艳 《中国棉花》 2025年第5期15-24,共10页
为探究棉花品种和增效缩节胺(DPC^(+))化学封顶技术对棉花封顶效果的影响,建立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化学封顶技术体系,于2016―2017年在河南省安阳市采用裂区设计开展田间试验,主区为品种,裂区为打顶处理。2016年以中棉所100、石抗126、中棉... 为探究棉花品种和增效缩节胺(DPC^(+))化学封顶技术对棉花封顶效果的影响,建立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化学封顶技术体系,于2016―2017年在河南省安阳市采用裂区设计开展田间试验,主区为品种,裂区为打顶处理。2016年以中棉所100、石抗126、中棉所89和鲁棉研28号为供试品种,设6个DPC^(+)化学封顶处理,由不同化学封顶时间(与人工打顶同期、较人工打顶晚5 d)与DPC^(+)剂量(450、750、1050 mL·hm^(-2))组成,2017年以中棉所100、石抗126为供试品种,设9个DPC^(+)化学封顶处理,由不同化学封顶时间(与人工打顶同期、较人工打顶晚5 d和较人工打顶早5 d)与DPC^(+)剂量(450、750、1050 mL·hm^(-2))组成,2年间均以人工打顶和不打顶为对照,研究不同剂量DPC^(+)化学封顶对棉花生长、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DPC^(+)化学封顶处理下的棉花株高和单株果枝数较人工打顶增加,其中2016年(7月份花铃期降水量较大)的株高和单株果枝数较人工打顶分别显著增加27.2%35.7%和58.5%76.4%,2017年株高和单株果枝数较人工打顶分别增加6.7%12.7%和30.2%38.8%。DPC^(+)化学封顶对棉花单产的影响不显著,多与人工打顶相当,且对纤维品质无不利影响,但2016年DPC^(+)化学封顶处理表现出减产趋势,且上部成铃数较高。DPC^(+)的应用时间(与人工打顶同期、推迟5 d和提早5 d)和施用剂量(450~1050 mL·hm^(-2))对棉花产量无显著影响,低剂量(450 mL·hm^(-2))和中剂量(750 mL·hm^(-2))DPC^(+)处理下的产量较人工打顶增加。本研究得出如下初步结论:在黄河流域棉区应用DPC^(+)化学封顶技术具有较好的可行性,与人工打顶同期或提早5 d应用低、中剂量DPC^(+)进行化学封顶,可取得较好的化学封顶效果及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增效缩节胺 化学封顶技术 生长发育 产量 纤维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熟棉花品种中棉所EM1704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10
作者 马亮 柴莉英 +8 位作者 时海廷 王寒涛 付小康 王宝全 王晖 芦建华 喻晓云 周关印 魏恒玲 《中国棉花》 2025年第4期35-37,39,F0002,共5页
中棉所EM1704于2022年通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于黄河流域棉区夏播种植。其生育期103 d,株型较松散,果枝较长,茎秆较粗壮,茸毛较多,叶片较大,叶色中等,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 中棉所EM1704于2022年通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2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于黄河流域棉区夏播种植。其生育期103 d,株型较松散,果枝较长,茎秆较粗壮,茸毛较多,叶片较大,叶色中等,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2020―2021年黄河流域棉区早熟常规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2年平均每666.7 m^(2)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为215.6 kg、87.4 kg和76.3 kg,分别比对照品种中棉所50增产6.4%、7.7%和3.7%。从选育过程和方法、生物学特性、产量表现、纤维品质和抗病性等方面对中棉所EM1704进行介绍,并总结了其主要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品种选育 中棉所EM1704 早熟棉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素抑制剂对棉花生长发育、氮素利用与产量的影响
11
作者 黄铂轩 李鹏程 +6 位作者 郑苍松 孙淼 邵晶晶 冯卫娜 庞朝友 徐文修 董合林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22-2131,共10页
【目的】研究氮肥添加不同氮素抑制剂对棉花生长发育、氮素利用与产量的影响,获得不同氮素抑制剂适宜的添加浓度。【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中棉所100为材料,共设10个处理,在同一施氮水平下,添加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2-氯-6-三... 【目的】研究氮肥添加不同氮素抑制剂对棉花生长发育、氮素利用与产量的影响,获得不同氮素抑制剂适宜的添加浓度。【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中棉所100为材料,共设10个处理,在同一施氮水平下,添加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双氰胺(DCD)与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等4种氮素抑制剂,每种氮素抑制剂设置2个浓度,分底肥和开花期追肥与尿素一起施入,比较棉花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籽棉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结果】与单施尿素处理相比,添加氮素抑制剂处理的棉花收获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了6.5%~16.8%,棉花单株籽棉产量增加了8.8%~33.0%,氮肥表观利用率增加了4.5~15.1个百分点。尿素添加0.5%DCD、0.25%CP、1.0%DMPP与0.5%NBPT处理棉花干物质积累量、氮肥利用率与产量分别优于尿素添加1.0%DCD、0.5%CP、2.0%DMPP与1.0%NBPT处理。【结论】尿素添加0.5%DCD处理的棉花单株干物质积累量最高,尿素添加0.25%CP处理较其他氮素抑制剂处理提高棉花产量与氮肥利用率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抑制剂 棉花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品种中棉所9A01选育及栽培技术
12
作者 王宁 石建斌 +2 位作者 许庆华 张逸彬 严根土 《中国棉花》 2024年第3期16-19,共4页
中棉所9A01于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黄河流域春播种植。其春播生育期为116 d,株型较松散,果枝较长,茎秆较粗壮,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2019―2020年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品种区域试验中,每666.7 m^(2)平均... 中棉所9A01于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黄河流域春播种植。其春播生育期为116 d,株型较松散,果枝较长,茎秆较粗壮,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2019―2020年黄河流域棉区中熟常规品种区域试验中,每666.7 m^(2)平均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分别比对照中棉所100增产3.4%、7.6%和7.3%。对中棉所9A01的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产量、纤维品质、抗病虫性和栽培管理技术要点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品种选育 中棉所9A01 特征特性 丰产性 抗虫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枯草芽孢杆菌EBS03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世杰 白红燕 +9 位作者 张东风 杨金霞 冯自力 冯鸿杰 魏锋 周京龙 赵丽红 朱荷琴 毛鹏志 张亚林 《中国棉花》 2024年第4期35-40,共6页
本团队开展了48株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评测,筛选出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良好、具有促进棉花生长作用的Bacillus subtilis EBS03。本研究以EBS03菌株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 本团队开展了48株枯草芽孢杆菌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评测,筛选出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良好、具有促进棉花生长作用的Bacillus subtilis EBS03。本研究以EBS03菌株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充分发挥EBS03菌株生长潜力。通过对不同种类的碳源、氮源及无机盐的筛选,确定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进一步对EBS03菌株的培养温度、装液量、初始接种量、转速和初始pH进行优化,以确定最优培养条件。结果表明,B.subtilis EBS03菌株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7℃、装液量50 mL、初始接菌量4%(体积分数)、转速200 r·min^(-1)、初始pH 7;优化后的培养基成分为甘露醇1.8 g、蛋白胨2.1 g和硫酸镁1.9 g,在此最优条件下,EBS03菌株发酵液的最高菌体含量为有效活菌数9.60×10^(7)mL^(-1)。优化后的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可为EBS03菌株的高效发酵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 枯草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培养基成分 发酵条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苗期生长发育对土壤速效钾水平的响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超 徐文修 +5 位作者 李鹏程 郑苍松 孙淼 冯卫娜 邵晶晶 董合林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32-2139,共8页
【目的】研究棉花苗期主要生长发育性状对土壤速效钾水平的响应,为筛选棉田土壤速效钾评价指标提供依据。【方法】以中棉所100为供试品种,采用长0.8 m、宽0.58 m、深0.44 m的塑料箱,每箱装土240 kg,通过添加钾肥设置68.1、77.4、93.3、1... 【目的】研究棉花苗期主要生长发育性状对土壤速效钾水平的响应,为筛选棉田土壤速效钾评价指标提供依据。【方法】以中棉所100为供试品种,采用长0.8 m、宽0.58 m、深0.44 m的塑料箱,每箱装土240 kg,通过添加钾肥设置68.1、77.4、93.3、104.2、122.9、130.9、142.4和171.1 mg/kg 8个速效钾水平土壤处理(分别以K_(1)、K_(2)、K_(3)、K_(4)、K_(5)、K_(6)、K_(7)和K_(8)表示)。在棉花一叶期、三叶期、五叶期、七叶期和现蕾期5个时期取样,测定棉株农艺性状、干物重、全钾含量、光合指标等。【结果】棉花一叶期,不同土壤速效钾水平间棉花株高、茎粗无显著差异;三叶期、五叶期、七叶期和现蕾期,棉花株高和茎粗均呈随土壤速效钾水平提高而增加的趋势;土壤速效钾分别达到K_(4)和K_(5)处理水平时,棉花株高和茎粗基本趋于稳定。K_(5)处理及以上处理的叶面积、干物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这些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蕾期各处理棉株功能叶片的E、Ci、Gs、SPAD等值对土壤钾水平无显著响应。K_(7)处理Pn显著优于K_(2)与K_(3)处理。【结论】当土壤速效钾水平高于123 mg/kg时,可促进棉株苗期养分吸收和干物质积累,促进棉株茎秆生长,叶面积增大,使棉花苗期的生长发育进程加快,有利于棉花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苗期 土壤速效钾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_D11G050000参与棉花黄萎病抗性的功能分析
15
作者 黄俊森 王星星 +9 位作者 杨力 裴小雨 贺昆仑 刘艳改 张飞 张先亮 王军 马雄风 杨代刚 高俊山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1-224,共14页
【目的】克隆Gh_D11G050000基因,解析其在棉花黄萎病抗性反应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为开展棉花抗病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Gh_D11G050000基因的序列特征和系统进化关系。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 【目的】克隆Gh_D11G050000基因,解析其在棉花黄萎病抗性反应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为开展棉花抗病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Gh_D11G050000基因的序列特征和系统进化关系。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分析该基因的表达模式以及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侵染后的表达量变化。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 VIGS)技术初步验证该基因的功能。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和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测定初步解析其抗病机制。【结果】Gh_D11G050000与Gh_A11G049600和Gr_11G034620蛋白的亲缘关系最近。qRT-PCR分析发现,Gh_D11G050000在棉花根部的表达量最高;该基因的表达量在大丽轮枝菌侵染后显著增加。Gh_D11G050000沉默植株对大丽轮枝菌的抗性减弱,具体表现为茎秆维管束褐变加重,有病菌繁殖的茎段数量明显增加,病株率和病情指数显著升高。转录组及qRT-PCR分析表明,Gh_D11G050000沉默棉株中茉莉酸、乙烯信号通路和木质素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降低。【结论】Gh_D11G050000通过影响木质素合成基因、茉莉酸和乙烯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正调控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黄萎病 Gh_D11G050000 抗病基因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 茉莉酸 乙烯 木质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CMS-D2和CMS-D8不育系线粒体全基因组比较分析
16
作者 葛李爽 冯娟娟 +8 位作者 张梦 郭立平 戚廷香 张学贤 李永旗 唐会妮 乔秀琴 邢朝柱 吴建勇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8,共11页
【目的】探究哈克尼西棉不育胞质(CMS-D2)和三裂棉不育胞质(CMS-D8)的不育系线粒体基因组之间的序列结构差异,为筛选鉴定不育相关基因奠定基础。【方法】根据D2A和D8A这2个不育系的线粒体基因组测序组装结果,使用Synteny and Rearrangem... 【目的】探究哈克尼西棉不育胞质(CMS-D2)和三裂棉不育胞质(CMS-D8)的不育系线粒体基因组之间的序列结构差异,为筛选鉴定不育相关基因奠定基础。【方法】根据D2A和D8A这2个不育系的线粒体基因组测序组装结果,使用Synteny and Rearrangement Identifier(Sy RI)软件鉴定结构变异,用Plotsr可视化分析包含共线性及非共线性区域的重组变异位点。以D8A线粒体基因组注释结果为参考,用D2A线粒体基因组注释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tblastn比对,筛选出D2A线粒体基因组中特有的ORF,并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验证、相对表达量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D2A和D8A这2个不育系线粒体基因组之间存在2个部分重叠且相邻的倒易位区域。在D2A中发现17个特异的ORF,PCR验证了D2A中存在的6个特异ORF(orf114e、orf121b-1、orf121b-2、orf138b-2、orf186a-2和orf317a-2)。3~4 mm花蕾中orf121b-1和orf121b-2的相对表达量较高。orf114e、orf186a-2和orf317a-2具有典型的跨膜结构域和嵌合基因结构,符合不育基因的部分特征。【结论】D2A和D8A线粒体基因组间存在2个相邻的倒易位区域。D2A中存在6个特异的ORF,其中orf114e、orf186a-2和orf317a-2可能与棉花CMS-D2孢子体败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细胞质雄性不育 线粒体基因组 孢子体不育 配子体不育 开放阅读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亏缺灌溉对中国棉花产量和灌溉水分生产力影响的元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贾耀宇 黄伟斌 +6 位作者 杨北方 李小飞 王国平 韩迎春 王占彪 李亚兵 冯璐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5-210,共16页
【目的】亏缺灌溉是节水农业的一种有效灌溉方式。定量分析亏缺灌溉对我国棉花产量及灌溉水分生产力的影响,为亏缺灌溉在我国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整合2010―2022年已发表的53篇文献,采用元分析方法,定量评估亏缺灌溉条件... 【目的】亏缺灌溉是节水农业的一种有效灌溉方式。定量分析亏缺灌溉对我国棉花产量及灌溉水分生产力的影响,为亏缺灌溉在我国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整合2010―2022年已发表的53篇文献,采用元分析方法,定量评估亏缺灌溉条件下不同因素对中国棉花产量和灌溉水分生产力的影响特征。【结果】与充分灌溉相比,亏缺灌溉下籽棉产量平均降低16.2%,而灌溉水分生产力平均增加32.2%。亚组分析表明,在亏缺灌溉条件下我国西北内陆棉区的灌溉水分生产力提升最高,其中新疆地区的减产幅度较小效果最好;降水量相对较少的地区及大田栽培条件下能更有效地利用亏缺灌溉的水分;年平均气温≥10℃的地区,采用干播湿出,适当增加灌溉次数能够有效降低亏缺灌溉导致的减产风险;土壤容重<1.5 kg·cm-3的土壤条件下,亏缺灌溉棉花的减产风险低于高容重的土壤环境;在灌水量为充分灌溉的80%~100%,氮、磷和钾施用量分别为200~300 kg·hm^(-2)、150~200 kg·hm^(-2)和100~150 kg·hm^(-2)的条件下能够有效促进水分利用且降低减产风险。【结论】建议在我国温度相对较高的西北干旱地区,采用干播湿出的棉花种植方式以节水稳产,实施轻度亏缺灌溉,适当增加灌水次数,适量施肥,降低亏缺灌溉对棉花生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亏缺灌溉 中国棉花 元分析 籽棉产量 灌溉水分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行距配置方式下棉花适宜种植密度的筛选
18
作者 刘超群 董合林 +6 位作者 万素梅 郑苍松 骆磊 马云珍 董祯林 陈国栋 李鹏程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2-1121,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行距配置棉花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新疆南疆机采棉筛选合理种植方式和适宜密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置4个行距配置方式,即H_(3):1膜3行(76 cm等行距)、H_(4):1膜4行(66+10+66)cm、H... 【目的】研究不同行距配置棉花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新疆南疆机采棉筛选合理种植方式和适宜密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设置4个行距配置方式,即H_(3):1膜3行(76 cm等行距)、H_(4):1膜4行(66+10+66)cm、H_(5):1膜5行(10+66+66+10)cm、H_(6):1膜6行(10+66+10+66+10)cm;副区设置3个种植密度,分别为A_(1):15×10^(4)株/hm^(2)、A_(2):18.75×10^(4)株/hm^(2)、A_(3):22.5×10^(4)株/hm^(2),测定棉花农艺性状、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及籽棉产量,筛选不同行距配置下的棉花最适种植密度。【结果】不同行距棉花株高在打顶后表现为随密度增加而增高,A_(3)处理的株高均显著高于A_(1)处理;打顶后棉花茎粗随密度增加而变小,A_(1)处理的茎粗均显著高于A_(3);棉花最大叶面积指数LAI在H_(3)和H_(4)条件下时表现为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在H_(5)和H_(6)条件下则表现为A_(2)密度下最大;不同行距棉花最大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量均为A_(2)处理的最大;密度显著影响籽棉产量和单位面积成铃数,行距显著影响单铃重。H_(5)A_(2)获得最高籽棉产量为7026.9 kg/hm^(2),较其他处理高0.8%~14.5%。【结论】1膜3行(H_(3))、1膜4行(H_(4))、1膜6行(H_(6))行距配置下较优化的棉花种植密度为22.5×10^(4)株/hm^(2),1膜5行(H_(5))适宜棉花种植密度为18.75×10^(4)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行距 密度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处理对不同磷效率棉花产量及碳代谢的影响
19
作者 西尔艾力·吾麦尔江 米热扎提江·喀由木 +11 位作者 董强 王香茹 贵会平 罗彤 王倩倩 李晓曈 阮思嘉 顾云琪 吴全忠 张西岭 陈国栋 宋美珍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7-588,共12页
【目的】探明不同基因型棉花品种产量及碳同化物代谢响应低磷胁迫的差异机理,为生产上提高低磷胁迫下的棉花产量品质的生理调控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低磷耐受基因型(BX014和LuYuan343)和低磷敏感基因型(FJA和DLNT... 【目的】探明不同基因型棉花品种产量及碳同化物代谢响应低磷胁迫的差异机理,为生产上提高低磷胁迫下的棉花产量品质的生理调控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低磷耐受基因型(BX014和LuYuan343)和低磷敏感基因型(FJA和DLNTDH)为试验材料,设置低磷(P1,15 mg/kg)、中磷(P2,50 mg/kg)、正常磷(P3,150 mg/kg)和高磷(P4,300 mg/kg)4个处理,研究不同施磷水平对棉花的干物重、磷素吸收利用、产量性状及棉铃对位叶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及其碳同化物代谢酶活性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①低磷胁迫条件下,棉花不同器官干物重积累、磷素积累量、株高、果枝数、果节数、铃数、铃重、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及衣分显著降低,而磷素利用效率及棉铃脱落率显著上升;且在不同磷处理和品种之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②棉铃对位叶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是响应低磷胁迫的关键物质;低磷处理下,随着磷含量的增加,棉花棉铃对位叶蔗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且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uSy)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③在P1、P2和P4处理下,低磷耐受基因型棉花干物重、磷积累量和磷利用效率及产量指标都显著高于低磷敏感基因型,对低磷胁迫的响应程度并不一致,表现出较强的耐低磷特性;且SPS和SuSy活性都显著高于低磷敏感基因型,酶活性的差异可能是低磷耐受基因型耐低磷的原因之一。④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皮棉产量分别与铃重(相关系数为0.95)、SPS(相关系数为0.96)和SuSy活性(相关系数为0.99)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低磷胁迫下低磷耐受基因型棉铃对位叶中较高的SPS和SuSy活性,保持蔗糖合成能力,进而促进糖的再分配,从而保证低磷条件下干物质的生产和累积,进而提高皮棉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低磷胁迫 产量 碳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胞质效应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博 张梦 +8 位作者 张学贤 郭立平 戚廷香 唐会妮 王瑞杰 王海林 乔秀琴 吴建勇 邢朝柱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29-438,共10页
棉花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具体表现在产量、纤维品质、抗病虫等性状上。杂交种子生产是棉花杂种优势利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近年来,由于人工杂交制种成本逐年提高,简化、高效、低成本的制种技术已经成为未来杂交棉发展的必然趋势。生产... 棉花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具体表现在产量、纤维品质、抗病虫等性状上。杂交种子生产是棉花杂种优势利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近年来,由于人工杂交制种成本逐年提高,简化、高效、低成本的制种技术已经成为未来杂交棉发展的必然趋势。生产实践表明,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不仅能简化制种方法还可以节约劳动力成本,目前已成为作物杂种优势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不育细胞质对棉花形态建成、花药发育、产量形成和纤维发育等均有一定影响,并且存在不利于棉花生长发育的负效应,从而限制了“三系”(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杂交棉的进一步推广利用。为此,综述了细胞质雄性不育对棉花主要性状的影响及其负效应产生的分子基础,并初步探讨了克服棉花不育细胞质负效应的潜在途径,以期为生产上选育和改良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和强优势“三系”杂交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细胞质雄性不育 细胞质效应 研究现状 育种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