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局调控子VeA对蛹虫草菌合成虫草素的调控功能研究
1
作者 李奕彤 姚昊天 +4 位作者 黄泽来 颜承海 张温馨 宫璐婵 王俊 《蚕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9-86,共8页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富含虫草素、虫草酸、虫草多糖等多种天然活性成分,具有消炎、抗氧化、降血压等生理功能,是目前研究与应用最广泛的虫草属真菌之一。天然蛹虫草的虫草素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合成通路不明确,限制了其工业化... 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富含虫草素、虫草酸、虫草多糖等多种天然活性成分,具有消炎、抗氧化、降血压等生理功能,是目前研究与应用最广泛的虫草属真菌之一。天然蛹虫草的虫草素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合成通路不明确,限制了其工业化生产和应用。VeA是丝状真菌中调节生长、应激反应和次级代谢等活动的重要调控因子,是提升真菌生长代谢的潜在靶点,而蛹虫草中VeA如何参与并调控虫草素的合成机制尚不明晰。通过构建蛹虫草ve A基因缺失菌株(Δve A),探究VeA对蛹虫草生长及虫草素合成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相较野生型,Δve A菌株的菌丝呈现分散絮状状态,无法形成固定的菌丝球。蛹虫草Δve A菌株的虫草素产量显著降低,仅为0.04 g/L,为野生型菌株产量的1/9。采用qRT-PCR测定虫草素合成及其相关代谢通路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Δve A菌株的碳源代谢和能量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其中,与虫草素合成相关基因HY 1、HY 2、HY 4的表达量显著下调,分别为野生型菌株的0.42、0.61和0.44倍。因此,VeA是蛹虫草液体发酵合成虫草素的正调控因子,有望成为基因工程改造蛹虫草高效合成虫草素的新的调控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虫草素 VeA 生长代谢 基因表达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蟥聚瘤姬蜂毒液注入对大蜡螟磷脂酶A_(2)基因及黑化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
2
作者 朱涵奇 梁鑫浩 +5 位作者 陶锐 朱媛媛 李萍 周卫红 吴福安 盛晟 《蚕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29,共11页
寄生蜂雌蜂通常会向寄主体内注入毒液、多分DNA病毒等寄生因子,为子代蜂生长发育营造良好的生理环境,顺利实现寄生。相应地,寄主启动先天免疫防御系统应对寄生蜂寄生因子注入。其中,酚氧化酶原级联反应介导的黑化反应在昆虫免疫系统中... 寄生蜂雌蜂通常会向寄主体内注入毒液、多分DNA病毒等寄生因子,为子代蜂生长发育营造良好的生理环境,顺利实现寄生。相应地,寄主启动先天免疫防御系统应对寄生蜂寄生因子注入。其中,酚氧化酶原级联反应介导的黑化反应在昆虫免疫系统中发挥核心作用。磷脂酶A_(2)(phospholipase A_(2),PLA_(2))是一类脂肪酸代谢相关的催化酶,催化与磷脂sn-2位点相连的脂肪酸特异性水解。研究发现,三类PLA_(2)中,分泌型PLA_(2)(secretory PLA_(2),sPLA_(2))与细胞内Ca^(2+)非依赖型PLA_(2)(Ca^(2+)-independent PLA_(2),iPLA_(2))参与了昆虫的免疫反应,但PLA_(2)是否在寄主昆虫响应寄生蜂寄生中发挥作用尚未报道。桑蟥聚瘤姬蜂毒液注入诱导大蜡螟模式识别蛋白(peptidoglycan recognition protein)基因PGRP、丝氨酸蛋白酶(serine protease)基因SP显著上调表达,抑制酚氧化酶原(prophenoloxidase)基因PPO表达,并且在毒液注入前期(48 h内)诱导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基因上调表达。此外,利用RNAi干扰技术沉默GmPLA_(2)后,serpin、酚氧化酶激活酶(phenoloxidase-activating enzyme)基因、酚氧化酶激活因子(phenoloxidase-activating factor)基因等通路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下调,表明桑蟥聚瘤姬蜂可能利用毒液诱导GmPLA_(2)表达,进而调控寄主幼虫的酚氧化酶级联反应。研究结果为深入揭示PLA_(2)在寄主响应寄生蜂毒液注入的免疫反应中的功能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有效发挥桑园寄生蜂的控害潜能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蟥聚瘤姬蜂 毒液 大蜡螟 磷脂酶A_(2) 黑化反应 RN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天然彩色茧分子遗传研究进展及应用展望
3
作者 朱琳 王梦娇 +3 位作者 史成波 张辉 赵国栋 钱荷英 《中国蚕业》 2025年第1期43-48,共6页
蚕丝是高档的纺织原料,被誉为“纤维皇后”。蚕业生产上的蚕丝多为白色,然而通过化学染色使蚕丝着色的方式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彩色蚕丝的需求日益旺盛,因此对天然彩色蚕丝的研究变得热门。天然彩色蚕丝色彩艳丽且多样、... 蚕丝是高档的纺织原料,被誉为“纤维皇后”。蚕业生产上的蚕丝多为白色,然而通过化学染色使蚕丝着色的方式容易造成环境污染,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彩色蚕丝的需求日益旺盛,因此对天然彩色蚕丝的研究变得热门。天然彩色蚕丝色彩艳丽且多样、抗氧化能力强、无需添加化学染料而更加环保,因此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综述了家蚕彩色茧的成色机制、品种研发以及彩色茧的茧色形成调控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强调了从分子水平深入研究家蚕彩色茧形成机制的重要性以及开发天然彩色茧蚕品种的必要性,旨在为天然彩色蚕丝的有效利用提供参考,促进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天然彩色茧 彩色蚕丝 类胡萝卜素 类黄酮 分子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响应青枯病菌侵染的转录组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梦圆 王思怡 +3 位作者 代薛 史惠聪 李萍 吴福安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98-408,共11页
青枯病是桑树(Morus L.)的重大土传细菌性病害,其发生给蚕桑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通过转录组测序,探究桑树对青枯病病原菌Ralstonia pseudosolanacearum侵染的分子响应机制。通过采集广东省兴宁市罗岗镇发病桑树样品,并利用16S r... 青枯病是桑树(Morus L.)的重大土传细菌性病害,其发生给蚕桑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通过转录组测序,探究桑树对青枯病病原菌Ralstonia pseudosolanacearum侵染的分子响应机制。通过采集广东省兴宁市罗岗镇发病桑树样品,并利用16S rDNA分子鉴定、多重PCR检测及序列变异分析等方法,结合系统发育分析和致病性试验,分别对侵染发病植株的根茎叶组织进行差异转录组分析,鉴定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结果显示,Ⅲ型效应蛋白(typeⅢeffectors,T3Es)相关基因RipAW、RipAE及调控基因hrpB在侵染过程中高度表达,桑树体内防御相关基因SGT 1a、JAR 1a表达受到抑制,水通道蛋白基因MnPIP 1;1、MnTIP 4;1表达显著下调,糖运输相关基因SWEET 2、SWEET6 b表达上调。本研究为青枯病侵染桑树的分子响应机制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青枯病 转录组 致病性 差异表达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SMYD4-X 1基因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的抑制作用研究
5
作者 高娟 宋秋云 +3 位作者 邵露璐 张业顺 方瑷 张国政 《蚕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4-513,共10页
SMYD 4基因编码含有SET结构域和MYND结构域4的赖氨酸甲基转移酶,参与基因表达与个体发育的调控。家蚕中肠组织表达谱分析发现,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抗性品系AN与易感品系C108之间BmSMYD4-X1基因表达存在显著差异。采用分子克隆技... SMYD 4基因编码含有SET结构域和MYND结构域4的赖氨酸甲基转移酶,参与基因表达与个体发育的调控。家蚕中肠组织表达谱分析发现,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抗性品系AN与易感品系C108之间BmSMYD4-X1基因表达存在显著差异。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克隆了BmSMYD4-X1基因,通过构建表达载体pIZT/V5-His-mCherry-BmSMYD4-X1转染BmN细胞,发现细胞中BmSMYD4-X1基因过表达能明显抑制BmNPV的基因组复制及病毒增殖,BmNPV的lef-3、vp 39和p 10基因的表达也受到明显抑制。通过RNA干扰能下调BmN细胞内BmSMYD4-X1表达水平约70%,但对BmNPV病毒增殖的影响不明显。上述结果表明,宿主细胞内BmSMYD4-X1基因的表达上调是家蚕对BmNPV抵抗性的机制之一,BmSMYD4-X1可以作为家蚕抗BmNPV分子育种的新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BMNPV SMYD4-X 1基因 过表达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膜蛋白NbYOP1的鉴定和功能研究
6
作者 王强 李玉 +4 位作者 罗世界 郭睿 张轶岭 唐旭东 沈中元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9-416,共8页
YOP1蛋白在真核生物中是一个功能保守的蛋白质,是形成内质网管状结构的必需蛋白。YOP1蛋白整合插入到内质网膜上,通过诱导膜曲度来稳定管状内质网结构,其缺失会使内质网产生严重的畸变。对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的Nbyop 1基... YOP1蛋白在真核生物中是一个功能保守的蛋白质,是形成内质网管状结构的必需蛋白。YOP1蛋白整合插入到内质网膜上,通过诱导膜曲度来稳定管状内质网结构,其缺失会使内质网产生严重的畸变。对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Nb)的Nbyop 1基因进行克隆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Nbyop 1 ORF全长516 bp,编码蛋白NbYOP1由17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NbYOP1的分子质量为19.5 kD,包含2个跨膜区。亚细胞定位预测NbYOP1定位于内质网,间接免疫荧光分析表明,在成熟微孢子虫细胞中NbYOP1定位于细胞质,部分NbYOP1蛋白呈点状聚集于细胞膜的边缘,亚细胞定位模式与内质网定位的预测一致。在成熟孢子细胞和感染后的BmN细胞中,NbYOP1的蛋白表达水平较高,说明YOP1在家蚕微孢子虫的不同生活时期均起着重要作用。该研究为进一步探究膜蛋白NbYOP1在家蚕微孢子虫内质网结构和功能中所发挥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NbYOP1 亚细胞定位 内质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昆虫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7
作者 胡爱祥 游帅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9-475,共7页
食用昆虫种类繁多、繁衍速度快、营养价值高,是符合人类蛋白需求的优质蛋白源,可以满足人类所有的营养需求,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食用昆虫分布广泛,生活环境复杂,可能蕴含毒素和过敏原,存在一定的食用风险。本文就食用昆虫种类、营养... 食用昆虫种类繁多、繁衍速度快、营养价值高,是符合人类蛋白需求的优质蛋白源,可以满足人类所有的营养需求,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食用昆虫分布广泛,生活环境复杂,可能蕴含毒素和过敏原,存在一定的食用风险。本文就食用昆虫种类、营养成分、保健价值、存在的风险及代表性昆虫蚕的食用价值进行概述,以期为食用昆虫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昆虫 营养成分 风险与价值 蚕的食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生物翻译延伸因子eEF1A的功能及在家蚕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奕竺 刘博文 +1 位作者 钱荷英 李刚 《中国蚕业》 2024年第4期47-54,共8页
真核生物翻译延伸因子1A(eukaryotic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 alpha,eEF1A)是一种分子量约为50 kD的非组蛋白,在蛋白质合成进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eEF1A在结合三磷酸鸟苷(GTP)时被激活,在细胞核糖体内与氨酰-tRNA(aa-tRNAaa... 真核生物翻译延伸因子1A(eukaryotic 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 alpha,eEF1A)是一种分子量约为50 kD的非组蛋白,在蛋白质合成进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eEF1A在结合三磷酸鸟苷(GTP)时被激活,在细胞核糖体内与氨酰-tRNA(aa-tRNAaa)结合,在核糖体A位点形成三元复合物。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eEF1A相关研究,其主要功能包括参与蛋白质合成和降解、细胞微丝微管结构稳定、调控细胞凋亡以及影响病毒复制等过程。eEF1A在家蚕中报道不多,为进一步了解其在家蚕中的功能,在综合归纳该基因在其它物种行使功能的基础上,结合Silk DB 3.0数据库,对家蚕基因组中eEF1A样因子亚型1的基因序列及结构特征归纳,为开展家蚕eEF1A的功能研究和丰富对eEF1A家族基因的认识奠定一定的信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EF1A 细胞骨架 细胞凋亡 病毒复制 家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小茧突变体sc生长发育相关通路差异表达基因转录分析
9
作者 吴赛 王闪闪 +4 位作者 赵巧玲 朱娟 王梅仙 唐顺明 沈兴家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共13页
【目的】航天蚕Bombyx mori后代小茧突变体sc的幼虫发育缓慢,食桑量少,推测其生长发育相关通路基因受到基因突变的影响。前期研究表明,sc突变受一对位于家蚕第3连锁群的隐性基因控制,但其控制基因并未被鉴定。本研究拟通过比较分析sc与... 【目的】航天蚕Bombyx mori后代小茧突变体sc的幼虫发育缓慢,食桑量少,推测其生长发育相关通路基因受到基因突变的影响。前期研究表明,sc突变受一对位于家蚕第3连锁群的隐性基因控制,但其控制基因并未被鉴定。本研究拟通过比较分析sc与航天蚕后代正常茧品系TG的转录组数据,为sc突变体相应基因的鉴定及分子机制的解析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取sc和TG 5龄第4天幼虫的头部和中肠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并通过比较转录组分析获得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对DEGs进行GO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qRT-PCR验证随机选取的DEGs在sc和TG中的表达量。此外,利用qRT-PCR调查感兴趣基因在sc中的表达量。【结果】TG vs sc比较组头部检测到1528个DEGs,其中820个上调表达,708个下调表达;TG vs sc比较组中肠检测到1401个DEGs,其中683个上调表达,718个下调表达。GO分析表明头部和中肠DEGs在生物学过程中,大多数DEGs参与细胞过程、代谢过程、生物调节和刺激反应等;在分子功能中,大多数DEGs参与结合、催化活性、结构分子活性、转运蛋白活性和ATP依赖活性等。头部和中肠DEGs均涉及Hippo,Insulin和mTOR等与家蚕生长发育相关的信号通路。qRT-PCR分析显示,基因的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与TG相比,sc中生长发育相关通路中BMSK0008105,BMSK0009907,BMSK0002689,BMSK0000286,BMSK0012340和BMSK00083629等关键基因差异表达。【结论】sc和TG中生长发育相关的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差异表达,通过影响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能量代谢、器官发生和细胞生长、增殖及凋亡等生理过程,进而影响小茧突变体sc的体型发育。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sc突变体形成的分子机制,并为家蚕体型调控研究积累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航天蚕 小茧突变体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功能注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酰基-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BmAGPATγ的表达特征分析
10
作者 马达 周思 +4 位作者 顾颖 时佳园 秦笙 李木旺 孙霞 《蚕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0,共8页
家蚕作为鳞翅目昆虫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代谢在其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1-acyl-sn-glycero-3-phosphoacyltransferase(AGPAT)是催化溶血磷脂酸(LPA)和脂肪酰基辅酶A生成磷脂酸(PA)的关键... 家蚕作为鳞翅目昆虫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代谢在其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1-acyl-sn-glycero-3-phosphoacyltransferase(AGPAT)是催化溶血磷脂酸(LPA)和脂肪酰基辅酶A生成磷脂酸(PA)的关键酶。通过SilkDB 3.0数据库和序列比对鉴定了家蚕5个BmAGPAT成员。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BmAGPATγ是一个包含33个磷酸化位点的跨膜蛋白,并且与人和果蝇中的脂滴蛋白AGPAT3/4有较强的保守性。通过qRT-PCR技术对BmAGPATγ的组织时期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发现,BmAGPATγ在家蚕各个组织均有表达,并且其表达水平受到蜕皮激素正调控。过表达和干扰BmAGPATγ的表达能够促进或抑制TG代谢通路下游基因的表达。以上研究结果显示BmAGPATγ具有高度保守性,可能参与家蚕生长发育、TG合成等生物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AGPAT蛋白 甘油三酯 生物信息学分析 蜕皮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种营养物质赖氨酸添食对家蚕生长发育和茧质性状的影响
11
作者 李慕秋 简雯杰 +2 位作者 袁紫萱 李木旺 孙霞 《蚕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6,共7页
赖氨酸是家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必需氨基酸,需从桑叶中摄取。对3龄期家蚕幼虫添食0.01 g/mL和0.02 g/mL赖氨酸,分析赖氨酸对家蚕生长发育和茧质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0.01 g/mL赖氨酸添食组家蚕从5龄第4天起体质量显著增加,到第... 赖氨酸是家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必需氨基酸,需从桑叶中摄取。对3龄期家蚕幼虫添食0.01 g/mL和0.02 g/mL赖氨酸,分析赖氨酸对家蚕生长发育和茧质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0.01 g/mL赖氨酸添食组家蚕从5龄第4天起体质量显著增加,到第7天时相比于对照组(2.03 g),平均每头蚕体质量(2.14 g)增加5.41%。0.01 g/mL赖氨酸添食组雌雄家蚕的茧层率分别提高0.68和0.76百分点。对赖氨酸降解过程关键酶α-氨基半醛合酶(α-aminoadipic semialdehyde synthase, AASS)的编码基因BmAASS进行不同组织表达水平分析,发现随着添食赖氨酸浓度升高,在5龄第3天幼虫的中肠和丝腺中BmAASS的表达量逐渐增加,而在脂肪体中的表达量逐渐降低。同时,分析添食赖氨酸对丝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添食赖氨酸能够促进Fib-H和Ser-1的表达,同时抑制Fib-L和P25表达。以上结果表明,添食0.01 g/mL赖氨酸对家蚕的生长发育及茧层率等茧质性状具有促进作用。因此,认为0.01 g/mL赖氨酸可以作为单种营养物质添加剂,这为家蚕人工饲料的品质优化和改善提供了实验基础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 家蚕 生长发育 茧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胁迫对桑螟幼虫生理生化及组织损伤的影响
12
作者 赵帅琦 缪望龙 +4 位作者 盛晟 潘鑫 李萍 周卫红 吴福安 《蚕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18,共8页
镉是我国农田土壤中一种危害严重的重金属污染物,可通过食物链传递和积累,影响植食性昆虫的生长发育和生理过程。为研究镉胁迫对桑螟的毒理学作用,通过添食不同浓度镉处理的桑叶,研究镉对桑螟生理生化与组织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 镉是我国农田土壤中一种危害严重的重金属污染物,可通过食物链传递和积累,影响植食性昆虫的生长发育和生理过程。为研究镉胁迫对桑螟的毒理学作用,通过添食不同浓度镉处理的桑叶,研究镉对桑螟生理生化与组织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下,桑螟发育历期无显著变化,但产卵量显著减少;镉会影响桑螟体内甘油三酯含量及脂肪酶活性;镉还会对桑螟中肠与脂肪体造成损伤,镉浓度越高,损伤越严重。该研究从生理生化和组织水平明确了镉对桑螟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为了解重金属污染地区桑螟的发生趋势并对其进行适时防控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生长发育 脂肪酶活性 甘油三酯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对高铜诱导的小鼠卵巢氧化损伤的缓解作用分析
13
作者 邢文文 齐南南 +3 位作者 葛方才 王彬彬 李梦轩 刘吉英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86-1297,共12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槲皮素对高铜诱导的小鼠卵巢氧化损伤的缓解作用。将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7只。对照组:每天灌胃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口服纯水;高铜组:每天口服200 mg/kg五水硫酸铜(CuSO_(4)·5H_(2)O);槲皮素组:每... 本试验旨在探讨槲皮素对高铜诱导的小鼠卵巢氧化损伤的缓解作用。将ICR雌性小鼠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7只。对照组:每天灌胃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口服纯水;高铜组:每天口服200 mg/kg五水硫酸铜(CuSO_(4)·5H_(2)O);槲皮素组:每天灌胃100 mg/kg槲皮素+口服纯水;槲皮素低浓度保护组:每天灌胃25 mg/kg槲皮素+口服200 mg/kg CuSO_(4)·5H_(2)O;槲皮素中浓度保护组,每天灌胃50 mg/kg槲皮素+口服200 mg/kg CuSO_(4)·5H_(2)O;槲皮素高浓度保护组,每天灌胃100 mg/kg槲皮素+口服200 mg/kg CuSO_(4)·5H_(2)O。在试验期间小鼠均饲喂基础饲粮,预试验7 d,正式试验28 d。试验结束后记录小鼠体重并对卵巢称重计算卵巢系数,采集血液测定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卵巢组织中氧化应激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学变化和Tunel染色观察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1)与对照组相比,高铜组的卵巢系数显著下降(P<0.05);与高铜组相比,补充50或100 mg/kg槲皮素后卵巢系数显著上升(P<0.05)。2)卵巢组织病理学变化显示,高铜组的卵泡闭锁和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多、颗粒细胞与卵母细胞的连接较松散,而补充槲皮素后凋亡细胞和闭锁卵泡数量减少,尤其是补充50 mg/kg槲皮素的小鼠,其卵巢颗粒细胞与卵母细胞的连接更加紧密,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减少。3)与对照组相比,高铜组小鼠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与过氧化氢酶(CAT)总活性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补充50 mg/kg槲皮素后极显著降低了因高铜诱导升高的血清中MDA含量(P<0.01),显著或极显著提高了CAT与T-SOD活性(P<0.05或P<0.01)。4)与对照组相比,高铜组小鼠卵巢组织中CAT(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P<0.05)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下降,而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mRNA相对表达量上升(P>0.05);补充50或100 mg/kg槲皮素后小鼠卵巢组织中CAT、SOD1、SOD2、HO-1的mRNA相对表达量虽未产生显著变化(P>0.05),但均向着正常水平恢复。综上所述,补充50或100 mg/kg槲皮素能够缓解高铜诱导的小鼠卵巢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高铜 卵巢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聚糖合成通路中内质网α-1,2甘露糖苷酶和α-甘露糖苷酶Ⅱ基因对家蚕胚胎滞育的调控作用
14
作者 阿依努尔·亚森 樊丙炎 +7 位作者 陈艳花 宁阳威 王东岳 吴赛 朱娟 王梅仙 唐顺明 沈兴家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5,共10页
家蚕滞育是基因与环境协同作用的结果,其调控网络十分复杂,至今仍未完全阐明。为了解家蚕N-聚糖生物合成通路是否参与胚胎滞育调控,调查家蚕不同化性品系蛹期、胚胎发育早期以及滞育激素(DH)、蜕皮激素(20E)处理后BmN细胞中内质网α-1,... 家蚕滞育是基因与环境协同作用的结果,其调控网络十分复杂,至今仍未完全阐明。为了解家蚕N-聚糖生物合成通路是否参与胚胎滞育调控,调查家蚕不同化性品系蛹期、胚胎发育早期以及滞育激素(DH)、蜕皮激素(20E)处理后BmN细胞中内质网α-1,2甘露糖苷酶基因(BmMAN1B)和α-甘露糖苷酶Ⅱ基因(BmMAN2)的转录水平。qRT-PCR结果显示:这2个基因在不同化性品系中的转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蛹晚期的转录水平高于早期;分别用100 nmol/L DH和10 ng/mL 20E处理BmN细胞,BmMAN1B和BmMAN2的转录水平都极显著上调,提示2个基因与家蚕滞育密切相关。对BmN细胞和家蚕二化性品系秋丰165℃催青产非滞育卵组(QFLT)蛹期2 d雌蛹进行BmMAN1B和BmMAN2基因的RNA干扰,结果发现滞育相关基因BmDH、BmDHR-1、BmTRE2和BmSDH-2a等的转录水平发生了变化;当在个体水平进行BmMAN1B和BmMAN2基因的共同干扰时,382%的子代卵由非滞育转变为滞育。结果表明,BmMAN1B和BmMAN2在家蚕胚胎滞育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滞育 N-糖基化 内质网α-1 2甘露糖苷酶 α-甘露糖苷酶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追寄蝇虾红素样精液蛋白酶EsSemp的基因克隆与特性分析
15
作者 王耒耒 王闪闪 +6 位作者 浦月霞 刘吉银 王梅仙 朱娟 沈兴家 沈中元 唐顺明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2-231,共10页
虾红素样金属蛋白酶广泛存在于各种昆虫中,参与受精繁殖、孵化及消化等生理功能。为鉴定家蚕追寄蝇生殖繁育相关基因,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家蚕追寄蝇虾红素样精液蛋白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EsSemp(GenBank登录号:OP777491),其全长... 虾红素样金属蛋白酶广泛存在于各种昆虫中,参与受精繁殖、孵化及消化等生理功能。为鉴定家蚕追寄蝇生殖繁育相关基因,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家蚕追寄蝇虾红素样精液蛋白酶基因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EsSemp(GenBank登录号:OP777491),其全长为985 bp,ORF为771 bp,编码256个氨基酸残基。以染色体步移技术克隆获得EsSemp完整基因结构,由1个内含子和2个外显子组成。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EsSemp与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精液蛋白酶基因副本的产物CG15254高度同源。qRT-PCR结果显示,EsSemp在雄蝇副性腺表达较弱,在蝇蛆和成蝇的中肠和马氏管表达较强,在卵期0 h和卵后期大量表达,推测EsSemp参与了受精、孵化与消化代谢等过程。体外表达EsSemp蛋白,结果显示EDTA可抑制EsSemp酶活。以上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家蚕追寄蝇繁殖发育相关分子机制提供了参考,为开发家蚕蝇蛆病防治新途径提供了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追寄蝇 虾红素样蛋白酶基因 RACE 繁殖发育 蛋白质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的桑树干旱记忆相关基因的挖掘
16
作者 方尧 顾晓晓 +4 位作者 张文琪 翟泽洋 田岳 曹旭 刘利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85-397,共13页
胁迫记忆是植物抵御频发干旱胁迫的重要策略,目前桑树中干旱胁迫记忆的作用机制还不明确。以桑品种湖桑32号扦插苗为材料,进行单次干旱和往复干旱胁迫后分别对叶片进行RNA-seq分析。筛选到5749个单次干旱响应基因和6008个往复干旱响应基... 胁迫记忆是植物抵御频发干旱胁迫的重要策略,目前桑树中干旱胁迫记忆的作用机制还不明确。以桑品种湖桑32号扦插苗为材料,进行单次干旱和往复干旱胁迫后分别对叶片进行RNA-seq分析。筛选到5749个单次干旱响应基因和6008个往复干旱响应基因,二者共有的3863个重叠基因即为潜在的干旱记忆基因(DMG)。GO和KEGG分析显示,DMG显著富集在ABA和JA生物合成及信号转导途径、氨基酸生物合成及转运途径、碳同化、果糖和麦芽糖代谢、光合作用、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等途径。JA合成相关基因ACX 1和KAT 2及信号转导相关基因JAZ 8、ABA合成的2个NCED基因及其信号响应因子基因ARBP的表达量在往复干旱中不断上调;氨基酸外向转运蛋白基因表达量下调,内向转运蛋白基因表达量上调。光合电子传递相关基因PGR 5、热激蛋白基因HSP 17.6Ⅱ及转录因子基因bHLH 92、MYB 3也在单次干旱和往复干旱后呈现显著差异表达。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解析桑树干旱记忆的转录调控机制提供了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干旱 胁迫记忆 转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柑橘叶斑驳病毒桑树分离株的基因组克隆及传播方式分析
17
作者 唐佳璇 方苗 +5 位作者 张健 尹珍妮 韩沛羽 韩涛涛 张朋 卢全有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柑橘叶斑驳病毒(citrus leaf blotch virus,CLBV)可侵染多种植物。2018年,通过对叶片表现为皱缩、变窄症状的桑叶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后发现,桑树中存在CLBV的侵染。通过RT-PCR、5′-和3′-RACE等方法确定了CLBV桑树分离株(CLBV-MA)的全... 柑橘叶斑驳病毒(citrus leaf blotch virus,CLBV)可侵染多种植物。2018年,通过对叶片表现为皱缩、变窄症状的桑叶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后发现,桑树中存在CLBV的侵染。通过RT-PCR、5′-和3′-RACE等方法确定了CLBV桑树分离株(CLBV-MA)的全基因组序列。CLBV-MA基因组全长8617 nt(不包含3′polyA尾),共包含3个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复制酶蛋白、运动蛋白和外壳蛋白。CLBV-MA与其他CLBV分离株编码的复制酶蛋白以及外壳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79.0%~89.1%、87.6%~94.7%,是一个新分离株。基于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CLBV-MA与CLBV-Actinidia、CLBV-HZ、CLBV-XL、CLBV-Actinidia-V20以及CLBV-ML聚类到一个分支,亲缘关系最近,并且CLBV-MA更为原始。根据桑树的繁殖方式、修剪管理方式、树龄以及CLBV-MA在桑园中的分布情况分析,CLBV-MA主要通过嫁接传播,也可以通过被污染的刀具传播,但传播效率低下。CLBV-MA全基因组序列及其传播方式的确定,为建立CLBV-MA分子检测方法及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柑橘叶斑驳病毒 全基因组序列 传播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氰菊酯胁迫下家蚕品种辐7解毒酶基因的表达模式 被引量:1
18
作者 潘虎 唐运成 +5 位作者 陈心怡 詹丽杰 李佳 张美蓉 吴阳春 许平震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2,共6页
昆虫体内解毒酶的过量表达和活性增强是昆虫对杀虫剂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辐射诱变家蚕品种辐7对菊酯类农药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研究溴氰菊酯胁迫下辐7体内解毒酶基因的表达模式,对于解析辐7的农药耐受性机制,培育耐农药污染的家蚕品种... 昆虫体内解毒酶的过量表达和活性增强是昆虫对杀虫剂产生抗性的主要原因。辐射诱变家蚕品种辐7对菊酯类农药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研究溴氰菊酯胁迫下辐7体内解毒酶基因的表达模式,对于解析辐7的农药耐受性机制,培育耐农药污染的家蚕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不同浓度溴氰菊酯处理后辐7雄蛾的求偶和交配行为观察,最终选择2.5 mg/L溴氰菊酯处理组进行解毒酶基因的表达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溴氰菊酯处理后3 h和6 h辐7雄蛾触角解毒酶基因(8个羧酸酯酶基因、2个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1个糜蛋白酶基因、3个脂肪酶基因、1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和1个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的转录水平:7个羧酸酯酶基因的表达先上调再下调,1个羧酸酯酶基因表达先下调再上调;1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1个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和1个糜蛋白酶基因表达先上调再下调;1个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1个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和2个脂肪酶基因表达持续上调;1个脂肪酶基因表达在处理后6 h上调。结果表明,溴氰菊酯处理后诱导辐7雄蛾体内解毒酶基因转录水平上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辐7雄蛾对微量菊酯类农药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辐7 溴氰菊酯 解毒酶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皋黄鸡CEBPA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载体构建
19
作者 孔瑞红 谢可 +3 位作者 王旭 邬晗 刘吉英 王颖洁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185-5197,共13页
【目的】试验旨在探究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alpha,CEBPA)基因在如皋黄鸡中的生物学特征、组织表达水平,并构建其表达载体。【方法】对如皋黄鸡CEBPA基因CDS区进行克隆并测序,与其他物种进行相似性比... 【目的】试验旨在探究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AAT/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alpha,CEBPA)基因在如皋黄鸡中的生物学特征、组织表达水平,并构建其表达载体。【方法】对如皋黄鸡CEBPA基因CDS区进行克隆并测序,与其他物种进行相似性比对及系统进化树构建,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如皋黄鸡CEBPA蛋白的理化性质、磷酸化位点、糖基化位点、功能结构域、互作蛋白及二级结构、三级结构进行预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EBPA基因在如皋黄鸡心脏、肝脏、肺脏、肾脏、十二指肠、空肠、腺胃、肌肉、睾丸中的表达情况。构建CEBPA基因过表达(OE-CEBPA)和干扰载体(CEBPA-sh12,CEBPA-sh167,CEBPA-sh727),并检测各载体活性。【结果】如皋黄鸡CEBPA基因CDS区序列全长975 bp,共编码324个氨基酸。相似性比对结果显示,如皋黄鸡与日本鹌鹑、鸿雁、野鸽、野鸭的CEBPA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均>94%,其中与日本鹌鹑的相似性最高,达99.4%;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如皋黄鸡与日本鹌鹑的亲缘关系较近,与哺乳动物的亲缘关系较远。如皋黄鸡CEBPA蛋白为亲水不稳定蛋白,存在25个磷酸化位点,含9个N-糖基化位点和109个O-糖基化位点;CEBPA蛋白具有1个转录激活区和1个与DNA结合的亮氨酸拉链结构bZIP;如皋黄鸡CEBPA蛋白二级结构主要由193个无规则卷曲、93个α-螺旋、25个延伸链和13个β-转角组成,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与二级结构基本一致;CEBPA蛋白主要与TRIB1、PPARG、RXRA、MAPK9、MAPK10、JUN、ESR1等蛋白互作。CEBPA基因在如皋黄鸡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以肝脏中表达量最高。成功构建CEBPA过表达载体和3个干扰载体,将它们分别转染至鸡成纤维细胞,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组(OE-CEBPA)CEBPA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干扰组(CEBPA-sh167)CEBPA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试验获得如皋黄鸡CEBPA基因完整CDS区并成功构建与筛选出具有过表达/干扰活性最佳的鸡CEBPA表达载体,该基因在如皋黄鸡各组织中广泛表达,其中以肝脏中相对表达量较高。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鸡CEBPA的功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皋黄鸡 CEBPA基因 生物信息学 表达载体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伤口诱导去分化因子MafcWIND1的基因表达分析及其在子叶不定芽发育过程中的功能初探
20
作者 冯禹铭 张杰 +1 位作者 刘利 潘刚 《蚕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1-488,共8页
桑树体外不定芽发生是桑树基因工程的上游环节,在不定芽发生过程中大量转录因子参与细胞命运的转变。AP2/ERF家族中的伤口诱导去分化因子1(wound induced dedifferentiation 1,WIND1)是参与伤口信号介导植物再生的关键转录调控因子,能... 桑树体外不定芽发生是桑树基因工程的上游环节,在不定芽发生过程中大量转录因子参与细胞命运的转变。AP2/ERF家族中的伤口诱导去分化因子1(wound induced dedifferentiation 1,WIND1)是参与伤口信号介导植物再生的关键转录调控因子,能够促进细胞去分化和增殖,为不定芽的形成提供组织基础,同时激活下游转录因子参与植物再生过程。以桑树品种丰驰桑为试验材料,克隆得到桑树WIND 1基因,将其命名为MafcWIND 1(GenBank登录号:OQ420538)。MafcWIND 1的CDS序列全长1071 bp,其编码的蛋白质由356个氨基酸组成,包含一个AP2结构域,属于AP2/ERF转录因子家族中的DREB亚家族。对MafcWIND 1基因上游1000 bp的转录调控区进行分析,筛选到响应光信号、茉莉酸和外界胁迫等刺激的顺式作用元件。表达谱分析表明,MafcWIND 1在叶片和果实发育初期的表达量高,可以快速响应伤口刺激并在桑树子叶不定芽发生中发挥转录激活作用。在烟草中过表达MafcWIND 1可以显著提高叶片外植体的不定芽诱导率。上述结果为阐明桑树体外再生的分子机制和提高桑树体外诱导不定芽发生率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子叶 不定芽诱导 MafcWIND 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