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增收节支措施探析——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廊坊科研中试基地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耿亭 王向东 沈银书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9期238-239,241,共3页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建设完成后,试验基地的正常管理和健康运转成为基地的重要工作。受限于大部分试验基地均未落实稳定国拨运行费支持的现状,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建设单位面临的实际问题。增收节支是农业科研...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建设完成后,试验基地的正常管理和健康运转成为基地的重要工作。受限于大部分试验基地均未落实稳定国拨运行费支持的现状,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建设单位面临的实际问题。增收节支是农业科研基地保证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廊坊科研中试基地现状及管理模式,并列举了其在增收节支方面采取的措施,以期为其他农业科研试验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试验基地 可持续发展 增收节支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科学院廊坊科研中试基地科普工作的实践与建议 被引量:8
2
作者 耿亭 余双双 刘明娜 《甘肃农业科技》 2021年第11期90-95,共6页
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廊坊科研中试基地的科普实践为例,阐述了农业科研基地在科普实践中的成效与做法,分析了农业科研基地在科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专业科普人员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新媒体拓展科普方式;完善考评机制,调动科普人员积... 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廊坊科研中试基地的科普实践为例,阐述了农业科研基地在科普实践中的成效与做法,分析了农业科研基地在科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专业科普人员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新媒体拓展科普方式;完善考评机制,调动科普人员积极性;申报教育部研学基地,多渠道争取稳定科普专项资金支持等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基地 科普工作 中国农业科学院 廊坊科研中试基地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盲蝽对七种锦葵科植物挥发物的EAG和趋向行为反应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俊宇 林克剑 +3 位作者 黄欣蒸 耿亭 魏洪义 张永军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5-141,共7页
研究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对锦葵科植物挥发物的EAG和趋向行为反应,为研发绿盲蝽引诱剂或驱避剂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田间采用动态顶空采样方法收集了7种锦葵科植物的挥发物,通过室内气相-质谱联用系统(GC-MS)进行物质... 研究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对锦葵科植物挥发物的EAG和趋向行为反应,为研发绿盲蝽引诱剂或驱避剂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田间采用动态顶空采样方法收集了7种锦葵科植物的挥发物,通过室内气相-质谱联用系统(GC-MS)进行物质鉴定及定量分析,最终测定了雌、雄绿盲蝽成虫对11种候选特征挥发物的触角电位(EAG)反应和嗅觉趋向选择行为。结果表明,7种锦葵科植物的挥发物种类和含量有较大差异,而且4种棉花品种之间的挥发物差异也很显著。棉花石远321的挥发物总量最大,其中4,8-二甲基-1,3,7-壬三烯(DMNT)含量最高,壬醛和罗勒烯其次。蜀葵的挥发物种类和含量均最少。11种候选特征挥发物均能够引起绿盲蝽雌、雄成虫EAG反应,且雄性成虫的反应值大都高于雌性成虫。其中,绿盲蝽雌、雄成虫触角对反-2-己烯酸丁酯EAG反应值最大,芳樟醇、乙酸叶醇酯、甲基庚烯酮及DMNT也能够激发绿盲蝽较大的EAG反应。在趋向行为检测中发现,DMNT及柠檬烯等对雄性成虫具有吸引作用。对雌性成虫有吸引作用的物质有γ-萜品烯、DMNT、月桂烯、α-石竹烯、罗勒烯及乙酸叶醇酯等,其中γ-萜品烯和乙酸叶醇酯对雌性成虫具有极显著吸引效果。锦葵科候选植物挥发物对绿盲蝽雌、雄虫具有不同EAG和趋向行为反应影响,候选气味化合物可以作为设计绿盲蝽引诱剂组分进行害虫防控田间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盲蝽 锦葵科植物 挥发物 EAG反应 趋向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种期对玉米粗缩病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钱幼亭 孙晓平 +1 位作者 梁影屏 刘国钧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3-24,共2页
本文通过对不同时期播种的玉米田、传毒介体灰飞虱虫量和玉米粗缩病病情的调查明确,玉米苗10叶前感病期和传毒灰飞虱发生高峰期不相遇,玉米粗缩病就可减轻发生。调整玉米播种期等农业措施,可以减少玉米粗缩病毒的危害。
关键词 玉米粗缩病毒 灰飞虱 播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