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水牛饲料资源开发及应用概况 被引量:5
1
作者 黄加祥 彭丽娟 +5 位作者 谢华德 杨承剑 李孟伟 唐振华 诸葛莹 郭艳霞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6-112,共7页
我国水牛存栏量排世界第三,水牛是我国南方的特色资源。南方地区牧草、秸秆和果蔬渣农副产品等水牛饲料资源丰富,合理开发应用非粮饲料,既能节约饲料成本,又能减轻农副产物引起的环境污染。文章综述了南方地区主要牧草、秸秆和水果渣等... 我国水牛存栏量排世界第三,水牛是我国南方的特色资源。南方地区牧草、秸秆和果蔬渣农副产品等水牛饲料资源丰富,合理开发应用非粮饲料,既能节约饲料成本,又能减轻农副产物引起的环境污染。文章综述了南方地区主要牧草、秸秆和水果渣等饲料资源的应用现状及其对水牛生产性能和畜产品品质的影响,通过分析现阶段水牛粗饲料资源的优势和所面临的问题,为我国水牛饲料开发提供建议和对策,从而更好地指导水牛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 饲料资源 生产性能 开发应用 概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法研究硝酸钠调控水牛瘤胃甲烷生成对脂肪酸生物氢化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郭艳霞 李孟伟 +5 位作者 彭丽娟 彭开屏 唐振华 梁辛 谢芳 杨承剑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071-2080,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硝酸钠调控水牛瘤胃甲烷生成对脂肪酸生物氢化途径的影响。选取3头体重约为(650±50)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水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通过体外批次培养,设计发酵底物的精粗比为40∶60,试验设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 本试验旨在研究硝酸钠调控水牛瘤胃甲烷生成对脂肪酸生物氢化途径的影响。选取3头体重约为(650±50)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水牛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通过体外批次培养,设计发酵底物的精粗比为40∶60,试验设4个组,每组5个重复,每组各添加0.25 mg/mL的α-亚麻酸,硝酸钠添加水平分别为0(对照)、1、2、3 mg/mL。分别培养3、6、9、12、24 h时测定产气量和甲烷产量,在培养24 h结束后测定体外发酵参数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①添加硝酸钠显著降低了瘤胃培养液24 h的总产气量、甲烷(CH4)含量和甲烷/总产气量的比例(P<0.05),添加1、2和3 mg/mL硝酸钠后瘤胃液甲烷含量分别降低了89.62%、91.20%、91.75%。②添加硝酸钠组瘤胃培养液的pH和氨态氮(NH3-N)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1 mg/mL硝酸钠组微生物蛋白(MCP)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组别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硝酸钠组瘤胃液乙酸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但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和异戊酸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乙酸/丙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3 mg/mL硝酸钠组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添加1 mg/mL硝酸钠组瘤胃液C18∶2 cis-9,trans-11、C18∶2 trans-10,cis-12、C20∶1、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及UFA/SFA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添加硝酸钠组瘤胃液C18∶2n6c、C18∶1n9t、C20∶5n3(EPA)和C22∶6n3(DHA)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1 mg/mL硝酸钠组含量最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1 mg/mL硝酸钠组瘤胃液C18∶3n3、C18∶2n6c和C18∶1n9c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体外添加硝酸钠显著降低了瘤胃液总产气量和甲烷含量,pH和NH3-N含量显著升高,TVFA含量降低,通过显著减少丙酸含量而升高乙酸/丙酸;添加1 mg/mL硝酸钠可显著提高瘤胃液共轭亚油酸(CLA)和UFA含量,且在抑制甲烷产生的同时能够降低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氢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钠 甲烷 脂肪酸生物氢化 体外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牛瘤胃Methanomassiliicoccales富集培养条件研究
3
作者 唐振华 李开坤 +5 位作者 郭艳霞 李孟伟 谢芳 彭开屏 梁辛 杨承剑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464-2471,共8页
试验旨在对来源于水牛瘤胃的Methanomassiliicoccales富集培养条件进行探索,在BRN培养基中分别添加甲醇、一甲胺、二甲胺和三甲胺连续传代培养,利用气相色谱、实时荧光定量PCR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对甲烷产量、Methanomassiliicoccale... 试验旨在对来源于水牛瘤胃的Methanomassiliicoccales富集培养条件进行探索,在BRN培养基中分别添加甲醇、一甲胺、二甲胺和三甲胺连续传代培养,利用气相色谱、实时荧光定量PCR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对甲烷产量、Methanomassiliicoccales数量、总甲烷菌数量和甲烷菌多样性指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三甲胺组甲烷平均产气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富集第1代添加甲醇和三甲胺组Methanomassiliicoccales、总甲烷菌拷贝数显著升高(P<0.05);第7代添加三甲胺组Methanomassiliicoccales、总甲烷菌拷贝数显著高于对照、一甲胺组、二甲胺组(P<0.05);第23代仅有添加三甲胺组和二甲胺组检测到Methanomassiliicoccales,且三甲胺组总甲烷菌拷贝数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第7代添加三甲胺组Ace、Chao1指数显著升高(P<0.05)。甲烷菌目水平分析表明,对照组、二甲胺组、三甲胺组Methanomassiliicoccales相对丰度均超过90%。由此可见Methanomassiliicoccales富集传代培养中添加三甲胺能提高甲烷产量以及Methanomassiliicoccale拷贝数和相对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 瘤胃 Methanomassiliicoccales 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不同种类瘤胃微生物活性对水牛瘤胃发酵和脂肪酸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孟伟 彭丽娟 +4 位作者 彭开屏 谢芳 梁辛 郭艳霞 杨承剑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767-2778,共12页
试验旨在采用体外产气法研究抑制瘤胃细菌、真菌、原虫对添加亚油酸和亚麻酸后水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和脂肪酸代谢的影响。体外培养底物0.5 g,精粗比为3∶7,分别添加底物干物质量3%的亚油酸和3%的亚麻酸,每组设置5个重复,同时再设立4个组... 试验旨在采用体外产气法研究抑制瘤胃细菌、真菌、原虫对添加亚油酸和亚麻酸后水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和脂肪酸代谢的影响。体外培养底物0.5 g,精粗比为3∶7,分别添加底物干物质量3%的亚油酸和3%的亚麻酸,每组设置5个重复,同时再设立4个组:对照组及抑制原虫、细菌、真菌组。体外模拟瘤胃发酵培养24 h,测定24 h产气量和气体中的甲烷(CH4)含量、瘤胃发酵液的pH、挥发性脂肪酸(VFA)、氨态氮(NH3-N)、微生物蛋白(MCP)浓度以及长链脂肪酸(LFA)组成。结果表明:①在添加亚麻酸情况下,与对照组相比,抑制细菌和原虫生长后产气量显著降低,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后CH4产量显著升高,而抑制原虫生长后CH4产量显著降低(P<0.05);在添加亚油酸情况下,与对照组相比,抑制细菌、真菌或原虫生长后产气量均显著降低,且抑制原虫后CH4产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②抑制细菌、真菌或原虫生长后,添加亚油酸和亚麻酸显著影响了体外瘤胃发酵液pH和MCP浓度(P<0.05),添加亚油酸对NH3-N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抑制细菌、真菌或原虫生长后显著降低了乙酸、丙酸含量(P<0.05);在添加亚麻酸情况下,抑制细菌生长显著降低了丁酸含量(P<0.05);在添加亚油酸情况下,抑制细菌、真菌或原虫生长后丁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④与对照组相比,在添加亚麻酸情况下,抑制细菌生长显著降低了C11∶0、C12∶0、C13∶0、C14∶0、C14∶1n5、C15∶1n5、C16∶1n7、C16∶0、C18∶3n3、C18∶2n6c、C18∶0、C20∶2n6、C20∶3n6、C20∶1、C20∶3n3、C20∶0、C21∶0、C22∶6n3、C22∶2n6、C22∶0浓度(P<0.05);在添加亚油酸情况下,抑制细菌生长显著降低了C12∶0、C13∶0、C14∶0、C15∶0、C16∶1n7、C16∶0、C17∶0、C18∶3n6、C18∶3n3、C18∶2n6c、C18∶1n9t、C18∶0、C18∶2(cis-9,trans-11)、C18∶2(trans-10,cis-12)、C20∶2n6、C20∶1、C20∶0、C21∶0、C22∶6n3、C22∶0、C23∶0、C24∶1n9、C24∶0浓度(P<0.05)。由此可见,抑制细菌、真菌或原虫生长后,添加亚油酸和亚麻酸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CH4产量和脂肪酸组成均能产生影响,原虫对产气量和CH4产量贡献最大,细菌对瘤胃液脂肪酸代谢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油酸 亚麻酸 瘤胃发酵 甲烷产量 脂肪酸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粗蛋白水平饲粮对围产期奶水牛生产性能和生殖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唐振华 谢华德 +5 位作者 郭艳霞 李孟伟 彭丽娟 彭开屏 梁辛 杨承剑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17,共6页
为研究饲粮不同粗蛋白水平对围产期奶水牛生产性能和生殖激素的影响,试验选择18头围产期奶水牛,随机分为3组,进行为期45 d的饲养试验,饲料配方参考NRC(2001)进行调整。对照组粗蛋白(CP)水平为17.5%,Ⅰ组CP水平为16.5%,Ⅱ组CP水平为18.5... 为研究饲粮不同粗蛋白水平对围产期奶水牛生产性能和生殖激素的影响,试验选择18头围产期奶水牛,随机分为3组,进行为期45 d的饲养试验,饲料配方参考NRC(2001)进行调整。对照组粗蛋白(CP)水平为17.5%,Ⅰ组CP水平为16.5%,Ⅱ组CP水平为18.5%。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Ⅰ组干物质采食量(DMI)提高12.89%,Ⅱ组降低12.41%,差异显著(P<0.05)。Ⅰ组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7.02%、19.85%和24.89%,差异不显著(P>0.05)。(2)3.5%标准乳(FCM)产量和饲料转化率(FE),与对照组相比,Ⅰ组分别降低1.67%和14.81%,Ⅱ组分别降低29.97%和21.16%,差异不显著(P>0.05);乳糖含量Ⅱ组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3)产后15、30 d促卵泡素(FSH)、孕酮(PROG1)、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在该试验饲粮结构下,饲粮CP水平为17.5%时产奶量和FE最高,更适宜围产期奶水牛泌乳和繁殖营养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期 奶水牛 粗蛋白质 生产性能 繁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喂不同处理象草对育成奶水牛生长发育、肉用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梁辛 李孟伟 +5 位作者 杨承剑 彭丽娟 彭开屏 唐振华 谢华德 黄锋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7,共3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处理方式下象草对育成奶水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12月龄健康育成奶水牛24头,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4种不同处理类型象草饲粮。结果表明:饲喂新鲜象草日均采食量、日增重和血清尿素氮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青贮象草饲粮组(P...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处理方式下象草对育成奶水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12月龄健康育成奶水牛24头,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4种不同处理类型象草饲粮。结果表明:饲喂新鲜象草日均采食量、日增重和血清尿素氮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青贮象草饲粮组(P<0.05);饲喂新鲜象草组背膘厚度显著低于青贮饲料组(P<0.05)。试验表明,以新鲜象草+精料补充料组饲喂效果最好,其次为青贮象草+精料补充料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成奶水牛 青贮象草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处理象草与精料配合方式对青年奶水牛生长性能、肉用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梁辛 唐振华 +5 位作者 谢华德 郑威 钟华配 李孟伟 彭丽娟 杨承剑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50-54,共5页
试验研究了不同处理象草与精料配合方式对青年奶水牛生长性能、肉用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8头体重相近(224.9±19.7)kg的12月龄奶水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6头牛,分别为Ⅰ组(象草和精料混合青贮)、Ⅱ组(象草青贮+精料)、Ⅲ组... 试验研究了不同处理象草与精料配合方式对青年奶水牛生长性能、肉用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8头体重相近(224.9±19.7)kg的12月龄奶水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6头牛,分别为Ⅰ组(象草和精料混合青贮)、Ⅱ组(象草青贮+精料)、Ⅲ组(象草+精料),采用全混合日粮饲喂方式进行对比试验,饲养试验时间为120 d。结果表明:Ⅱ组干物质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高于Ⅰ组和Ⅲ组(P<0.05),Ⅲ组总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Ⅱ组>Ⅲ组>Ⅰ组,且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背膘厚度、眼肌面积、肌间脂肪含量以及大理石花纹评分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Ⅰ组血液总蛋白、球蛋白和三酰甘油显著高于Ⅱ组(P<0.05)。饲喂象草青贮和精料能有效提高青年奶水牛能量及纤维的消化率,具有良好的饲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草 全混青贮 奶水牛 养分表观消化率 肉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粗饲料对水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和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孟伟 郭艳霞 +4 位作者 韦升菊 梁辛 彭开屏 谢芳 杨承剑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11,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象草、玉米秸秆、稻草和甘蔗尾叶对水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和菌群结构的影响。体外培养底物0.5 g,每组4个重复,体外模拟瘤胃发酵培养24 h,测定粗饲料降解特性、瘤胃发酵液的挥发性脂肪酸(VFA)和微生物结构。结果表明:玉米秸... 试验旨在研究象草、玉米秸秆、稻草和甘蔗尾叶对水牛瘤胃体外发酵参数和菌群结构的影响。体外培养底物0.5 g,每组4个重复,体外模拟瘤胃发酵培养24 h,测定粗饲料降解特性、瘤胃发酵液的挥发性脂肪酸(VFA)和微生物结构。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干物质降解率(DMD)显著高于象草、稻草和甘蔗尾叶(P<0.05)。象草、稻草和甘蔗尾叶3组总挥发性脂肪酸产量显著低于玉米秸秆组(P<0.05),玉米秸秆组乙酸产量显著高于象草和甘蔗尾叶组(P<0.05),玉米秸秆组丙酸产量显著高于象草和稻草组(P<0.05)。稻草组的木聚糖酶活性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象草组、玉米秸秆组和稻草组的淀粉酶活性显著高于甘蔗尾叶组(P<0.05)。各组间优势菌群皆为杆菌目(Bacteroidales)和梭菌目(Clostridiales)。由此可见,象草、玉米秸秆、稻草和甘蔗尾叶4组粗饲料具有相似体外发酵特性,其中玉米秸秆组综合降解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饲料 体外发酵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型水牛TGF-β基因家族鉴定及其胚胎发育早期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庞春英 梁莎莎 +5 位作者 马小娅 陆杏蓉 段安琴 邓廷贤 黄韵琪 梁贤威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72-1480,共9页
本研究旨在鉴定河流型水牛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基因家族成员,分析该家族成员在胚胎发育早期的表达情况,并讨论其可能的作用。根据人类中已鉴定的TGF-β基因家族信息,通过BLASTP在河流型水牛全基因... 本研究旨在鉴定河流型水牛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基因家族成员,分析该家族成员在胚胎发育早期的表达情况,并讨论其可能的作用。根据人类中已鉴定的TGF-β基因家族信息,通过BLASTP在河流型水牛全基因组层面鉴定TGF-β家族成员,同时对牛、山羊和小鼠的TGF-β家族信息进行鉴定,结合5个物种中的TGF-β基因家族信息构建系统进化树。根据河流型水牛胚胎发育早期4个阶段(2-细胞、8-细胞、桑椹胚和囊胚期)的RNA-seq数据分析,通过FPKM(Fragment of Per Kilobase of exon model per Million mapped reads)值计算TGF-β家族成员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根据人类中的33个TGF-β基因,分别在河流型水牛、牛、山羊和小鼠的基因组中鉴定出32、23、32和26个TGF-β基因,几个物种中TGF-β基因家族成员数量相近且在系统进化树中分布均匀,说明该家族在各个物种中具有分布和功能的保守性。在河流型水牛的32个TGF-β基因中,21个TGF-β基因家族成员在胚胎发育早期不表达或极低剂量表达,6个分化抑制因子低剂量表达,5个高表达的TGF-β基因均有报道过与繁殖过程相关,说明在河流型水牛的胚胎发育早期只有部分成员(5/32)参与其中行使功能,绝大多数的TGF-β基因(27/32)并没有参与其中。本研究结果为河流型水牛中TGF-β基因家族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并为TGF-β基因家族在胚胎发育早期的功能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 胚胎发育早期 TGF-β基因家族 RNA-SE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尾全混青贮对育肥杂交水牛增重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辛 谢华德 +4 位作者 唐振华 彭丽娟 彭开屏 李孟伟 杨承剑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14-17,共4页
研究旨在分析甘蔗尾全混青贮饲喂技术与甘蔗尾青贮加精料饲喂技术对杂交水牛增重、肉用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设计,选取12头体重(527.8±80.0)kg年龄相近的健康育肥后期杂交公水牛,随机分为2组,即饲喂甘蔗尾青... 研究旨在分析甘蔗尾全混青贮饲喂技术与甘蔗尾青贮加精料饲喂技术对杂交水牛增重、肉用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设计,选取12头体重(527.8±80.0)kg年龄相近的健康育肥后期杂交公水牛,随机分为2组,即饲喂甘蔗尾青贮+精料组(对照组)和甘蔗尾全混青贮组(试验组),试验时间共105 d,其中预饲期14 d,正式试验期91 d。结果表明:①干物质、粗蛋白、能量及纤维等营养素的摄入量对照组均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同时,平均日增重也是对照组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②试验组背膘厚、肌间脂肪含量以及大理石花纹评级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③除了试验组的白蛋白及白球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外,总蛋白、球蛋白、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空腹葡萄糖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甘蔗尾全混青贮质量稳定,利于贮藏及运输,可降低养殖场(户)的技术水平要求,饲喂效果与同等条件下甘蔗尾青贮加精料饲喂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尾 全混青贮 杂交水牛 增重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里-拉菲水牛及海子水牛瘤胃产甲烷菌多样性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承剑 梁贤威 +4 位作者 梁辛 唐振华 郭艳霞 李孟伟 彭开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296-2306,共11页
试验旨在比较尼里-拉菲水牛及海子水牛瘤胃液中产甲烷菌的多样性,选取成年雌性尼里-拉菲水牛及海子水牛各3头作为试验动物,采用口腔导管法收集瘤胃液,提取瘤胃液总DNA,采用产甲烷菌特异性引物Met86F/Met1340R扩增16S rDNA,构建16S rDNA... 试验旨在比较尼里-拉菲水牛及海子水牛瘤胃液中产甲烷菌的多样性,选取成年雌性尼里-拉菲水牛及海子水牛各3头作为试验动物,采用口腔导管法收集瘤胃液,提取瘤胃液总DNA,采用产甲烷菌特异性引物Met86F/Met1340R扩增16S rDNA,构建16S rDNA基因克隆文库。结果显示,从尼里-拉菲水牛和海子水牛中分别获得73、100条有效序列,均以Methanobrevibacter属为主。其中尼里-拉菲水牛有70条序列(17个OTUs)与已知菌的16S rDNA序列相似性≥97%,占总序列的95.89%,有3条序列(3个OTUs)与已知菌16S rDNA序列相似性处于93%~96%;海子水牛有70条序列(15个OTUs)与已知菌16S rDNA序列相似性≥97%,占总序列的70%,有30条序列(18个OTUs)与已培养菌16S rDNA序列相似性处于84%~96%。尼里-拉菲水牛和海子水牛瘤胃中的SGMT簇序列、RO簇序列所占总序列比例分别为76.71%、21.91%和76.00%、19.00%。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所有序列分别聚集于两大分支上,其中海子水牛有16个OTUs代表序列和尼里-拉菲水牛8个OTUs代表序列聚集在进化树顶端的同一分支上,且系统发育距离与古菌中任何已知相似序列都相隔较远。综上所述,在本试验同等日粮条件下,尼里-拉菲水牛及海子水牛瘤胃内产甲烷菌序列均以Methanobrevibacter属为主,两水牛品种的SGMT簇序列比例基本一致,但尼里-拉菲水牛中的RO簇序列比例更高,海子水牛瘤胃内存在更多的未知产甲烷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里-拉菲水牛 海子水牛 瘤胃 产甲烷菌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水牛同期发情中多卵泡发育的排卵监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明棠 李辉 +4 位作者 黄健 谭正准 赵朝步 钟华配 覃广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2期83-84,145,共3页
用“GnRH+PGc+GnRH”法同期化处理水牛,利用B超对多卵泡发育和排卵进行监测。结果表明,经同期化处理的母水牛多卵泡发育发生率为6.43%(42/653),排卵率为72.73%(24/33)。母水牛多卵泡发育的发生与品种、年龄、季节等因素无关。
关键词 水牛 同期发情 B超 多卵泡发育 排卵监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玉米秆全混青贮对杂交水牛增重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13
作者 梁辛 李孟伟 +5 位作者 谢华德 唐振华 彭丽娟 彭开屏 郭艳霞 杨承剑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2-15,共4页
试验研究甜玉米秆全混青贮对杂交水牛育肥效果、肉用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设计,选取体重(356.2±43.5)kg、年龄相近的健康杂交公水牛2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个重复。对照组水牛饲喂普通甜玉米秆青贮+精料,... 试验研究甜玉米秆全混青贮对杂交水牛育肥效果、肉用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设计,选取体重(356.2±43.5)kg、年龄相近的健康杂交公水牛2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0个重复。对照组水牛饲喂普通甜玉米秆青贮+精料,试验组水牛饲喂甜玉米秆全混青贮饲料。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75 d。结果显示,试验组公水牛的平均日增重低于对照组,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公水牛的干物质采食量,粗蛋白、代谢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钙和磷的摄入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公水牛的背膘厚度、眼肌面积、肌间脂肪含量及大理石花纹评分等肉用性能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公水牛的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蛋白、球蛋白、蛋白比、尿素氮、甘油三酯及空腹葡萄糖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新鲜甜玉米秆可加入玉米、豆粕、麦麸等精饲料制成营养全面的全混青贮饲料,替代常规甜玉米秆青贮加精料日粮饲喂的方式应用于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秆 全混青贮 杂交水牛 育肥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牛犊牛血浆外泌体的分离与鉴定
14
作者 庞春英 梁莎莎 +5 位作者 文崇利 陈明棠 陆呈委 韦科龙 潘玉红 梁贤威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200-3205,共6页
研究旨在从水牛犊牛血浆中分离外泌体,并对分离的外泌体进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和鉴定。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3头水牛犊牛的血浆外泌体,并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使用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仪对提取的外泌体进行粒径大小分析,应用West... 研究旨在从水牛犊牛血浆中分离外泌体,并对分离的外泌体进行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和鉴定。采用差速离心法分离3头水牛犊牛的血浆外泌体,并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使用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仪对提取的外泌体进行粒径大小分析,应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外泌体标记蛋白钙联蛋白(Calnexin)、肿瘤易感基因101(TSG101)、CD9、CD81在3头水牛犊牛血浆外泌体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从水牛犊牛血浆中分离的外泌体形态多为圆形和椭圆形,直径在30~150 nm;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在水牛血浆外泌体表面,特异性蛋白Calnexin、TSG101和CD81阳性表达,CD9不表达。本研究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等方面证实研究获得的提取物为外泌体,由此说明,差速离心法可以成功分离提取水牛犊牛血浆中的外泌体,为水牛外泌体的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技术基础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 血浆 外泌体 差速离心法 外泌体特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水牛新型可视孕检技术的应用
15
作者 陈明棠 李辉 +4 位作者 黄健 谭正准 赵朝步 钟华配 曾咏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7期98-99,共2页
为了缩短奶水牛的产犊间隔,提高繁殖效率和养殖效益,利用酶联免疫反应原理采用一种快速可视孕检试剂盒对配种后28d以上的试验母牛进行检测。对429例已配种母牛进行检测,其中阴性(空怀)265例,阳性(怀孕)164例,验证检查阴性265例,阳性160... 为了缩短奶水牛的产犊间隔,提高繁殖效率和养殖效益,利用酶联免疫反应原理采用一种快速可视孕检试剂盒对配种后28d以上的试验母牛进行检测。对429例已配种母牛进行检测,其中阴性(空怀)265例,阳性(怀孕)164例,验证检查阴性265例,阳性160例,试剂盒检测的阴性准确率为100%,阳性准确率为97.56%,可见该试剂盒可用于水牛的早期孕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水牛 早期孕检 酶联免疫反应试剂盒 产犊间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草与甘蔗梢混合青贮对水牛表观消化率、泌乳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彭丽娟 李孟伟 +5 位作者 谢华德 彭开屏 梁辛 郭艳霞 唐振华 杨承剑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6-10,共5页
试验研究象草与甘蔗梢混贮对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及青贮料对水牛表观消化率、泌乳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8头泌乳天数及泌乳量接近的泌乳中期水牛,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Ⅰ组、Ⅱ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为全甘蔗梢青贮,试验组... 试验研究象草与甘蔗梢混贮对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及青贮料对水牛表观消化率、泌乳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8头泌乳天数及泌乳量接近的泌乳中期水牛,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Ⅰ组、Ⅱ组),每组6个重复。对照组为全甘蔗梢青贮,试验组青贮的象草与甘蔗梢添加比例分别为1∶9和2∶8。预试期2 w,正式试验期4 w。结果显示,在甘蔗梢中添加20%以内的象草混合青贮均能达到优质青贮的品质,与无添加的甘蔗梢青贮相比,饲喂添加20%象草的甘蔗梢青贮能够显著提高泌乳水牛产奶量和饲料转化率,且不影响日粮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及泌乳水牛的血清生化指标。研究表明,在甘蔗梢青贮中添加20%以内的象草不影响青贮品质,且能提高泌乳水牛的生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草 甘蔗梢 青贮 水牛 表观消化率 泌乳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季补饲半胱胺和烟酸铬对水牛泌乳性能、抗氧化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会会 李孟伟 +5 位作者 唐振华 梁辛 彭丽娟 彭开屏 王新峰 杨承剑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760-5777,共18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夏季补饲半胱胺和烟酸铬对水牛泌乳性能、抗氧化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取体重[(615±21)kg]、胎次(3~5胎)和产奶量(5~6 kg/d)相近的健康泌乳中期尼里-拉菲奶水牛20头,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 本试验旨在研究夏季补饲半胱胺和烟酸铬对水牛泌乳性能、抗氧化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取体重[(615±21)kg]、胎次(3~5胎)和产奶量(5~6 kg/d)相近的健康泌乳中期尼里-拉菲奶水牛20头,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Ⅰ、Ⅱ、Ⅲ和Ⅳ组),每组5头。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组、Ⅲ组、Ⅳ组为试验组,其中Ⅱ组饲喂基础饲粮+22.5 g/(d·头)半胱胺,Ⅲ组饲喂基础饲粮+24 mg/(d·头)铬(烟酸铬形式,下同),Ⅳ组饲喂基础饲粮+22.5 g/(d·头)半胱胺+24 mg/(d·头)铬。试验在2019年7—8月开展,预试期1周,正试期4周。结果显示:1)补饲烟酸铬和半胱胺对水牛体表温度和呼吸频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Ⅰ组比较,Ⅳ组的直肠温度显著降低(P<0.05)。2)Ⅰ组的干物质采食量显著低于Ⅱ组和Ⅳ组(P<0.05);Ⅳ组的粗蛋白质和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3)Ⅳ组的产奶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Ⅲ组和Ⅳ组的4%乳脂校正乳产量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Ⅲ组的乳蛋白率显著高于Ⅰ组和Ⅳ组(P<0.05);Ⅲ组的乳总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4)Ⅱ组和Ⅲ组瘤胃液乙酸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Ⅲ组和Ⅳ组瘤胃液丙酸、异丁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和微生物蛋白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各组瘤胃液丁酸、氨态氮、异戊酸含量以及pH、乙酸/丙酸差异不显著(P>0.05)。5)Ⅳ组乳中C12∶0、C14∶0、C16∶0、C18∶2(顺-9,反-11)、C20∶3n3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Ⅲ组和Ⅳ组乳中C16∶0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6)各组间血清过氧化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和Ⅳ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总抗氧化能力显著低于Ⅳ组(P<0.05)。Ⅱ组和Ⅳ组血清生长激素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血清雌二醇含量显著高于Ⅰ组和Ⅱ组(P<0.05)。Ⅳ组血清甲状腺素含量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较Ⅰ组显著提高(P<0.05)。7)补饲烟酸铬和半胱胺均能显著提高水牛瘤胃液细菌数量(P<0.05);Ⅱ组水牛瘤胃液产甲烷菌数量较Ⅰ组显著提高(P<0.05)。Ⅱ和Ⅲ组瘤胃液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较Ⅰ组有所提高,而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较Ⅰ组降低。综上可知,夏季同时补饲半胱胺和烟酸铬提高了水牛的干物质采食量,改善了养分表观消化率、泌乳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组成,进而缓解了夏季热应激对水牛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酸铬 半胱胺 泌乳性能 抗氧化性能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平烟酸铬对热应激状态下水牛泌乳性能、抗氧化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会会 李孟伟 +5 位作者 唐振华 梁辛 彭丽娟 彭开屏 杨承剑 王新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73-1383,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烟酸铬对热应激状态下水牛泌乳性能、抗氧化性能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日龄、胎次和产奶量相近,泌乳中期的健康尼里-拉菲水牛20头。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将试验牛分为4组(Ⅰ、Ⅱ、Ⅲ、Ⅳ...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烟酸铬对热应激状态下水牛泌乳性能、抗氧化性能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日龄、胎次和产奶量相近,泌乳中期的健康尼里-拉菲水牛20头。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将试验牛分为4组(Ⅰ、Ⅱ、Ⅲ、Ⅳ组),每组5个重复。Ⅰ组饲喂基础日粮,Ⅱ、Ⅲ、Ⅳ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5、3.0和4.5 mg/(d·头)烟酸铬。试验预饲期1周,试验期4周。试验结果表明,热应激条件下,①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烟酸铬对干物质采食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表观消化率均有不同程度上升;②日粮中烟酸铬添加水平对瘤胃pH、以及乙酸、丙酸、丁酸等挥发性脂肪酸无显著影响(P>0.05);③日粮添加3.0 mg/(d·头)烟酸铬显著提高了水牛的产奶量(P<0.05);各组间乳蛋白率、乳脂率、乳总固形物和非脂固形物差异不显著(P>0.05);④水牛血清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3.0 mg/(d·头)烟酸铬组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甲状腺素(T4)浓度显著增加(P<0.05);⑤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水牛长链乳脂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有所提高;⑥在门水平上,各组水牛的优势菌群均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样本整体呈现出较丰富的多样性。日粮添加3.0 mg/(d·头)烟酸铬能改善水牛泌乳性能及抗氧化性能,效果优于其他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酸铬 泌乳水牛 瘤胃发酵 抗氧化性能 脂肪酸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氨酸和硝酸钠对水牛消化率、瘤胃微生物数量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范泽乡 王新峰 +5 位作者 李孟伟 郭艳霞 梁辛 彭开屏 彭丽娟 杨承剑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13,共4页
试验研究蛋氨酸和硝酸钠联合使用对水牛瘤胃微生物数量、日粮表观消化率及血液生化的影响。选取40头泌乳中期摩拉水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分别为A组(对照)、B组(硝酸钠)、C组(包被蛋氨酸)、D组(硝酸钠和包被蛋氨酸)。结果显示,与A组... 试验研究蛋氨酸和硝酸钠联合使用对水牛瘤胃微生物数量、日粮表观消化率及血液生化的影响。选取40头泌乳中期摩拉水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分别为A组(对照)、B组(硝酸钠)、C组(包被蛋氨酸)、D组(硝酸钠和包被蛋氨酸)。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C组水牛采饲量显著下降(P<0.05),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B、D组饲粮干物质、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与A组相比,D组水牛瘤胃真菌数量显著下降(P<0.05)。瘤胃真菌数量与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表明,瘤胃真菌数与消化率呈正相关。蛋氨酸不影响瘤胃微生物结构,可降低水牛采食量,提高饲粮消化性能。硝酸钠或硝酸钠与蛋氨酸联合使用改变瘤胃微生物结构,但不影响饲粮消化性能,另外70 g/d硝酸钠不会影响水牛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氨酸 硝酸钠 表观消化率 瘤胃微生物 水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胱胺对夏季水牛泌乳性能、抗氧化性能和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会会 李孟伟 +5 位作者 唐振华 梁辛 彭丽娟 彭开屏 杨承剑 王新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01-915,共15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水牛饲粮中添加半胱胺对水牛泌乳性能、瘤胃发酵参数、抗氧化性能和瘤胃微生物组成的影响。选取体重(615 kg±21 kg)、胎次(3~5胎)和产奶量(6 kg/d±1 kg/d)相近的健康泌乳中期尼里-拉菲奶水牛20头,采用单因素随... 本试验旨在研究水牛饲粮中添加半胱胺对水牛泌乳性能、瘤胃发酵参数、抗氧化性能和瘤胃微生物组成的影响。选取体重(615 kg±21 kg)、胎次(3~5胎)和产奶量(6 kg/d±1 kg/d)相近的健康泌乳中期尼里-拉菲奶水牛20头,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每组5头水牛。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对照组)、15、30和45 g/d半胱胺。预饲期1周,试验期4周。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①添加半胱胺对水牛体表温度、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②添加30和45 g/d半胱胺显著提高了水牛干物质采食量(DMI)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P<0.05)。③添加半胱胺显著提高了水牛产奶量、4%乳脂校正乳产量、乳蛋白率、乳总固形物和乳非脂固形物含量(P<0.05)。④添加45 g/d半胱胺显著提高了水牛瘤胃微生物蛋白(MCP)含量(P<0.05);添加半胱胺对水牛瘤胃液细菌和真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15 g/d半胱胺显著降低了原虫数量(P<0.05),而半胱胺添加剂量为30 g/d时瘤胃液原虫数量则显著增加(P<0.05)。⑤添加半胱胺能显著降低乳中C14∶1n5、C18∶3n6含量,显著增加乳中C18∶1n9t、C19∶0、C20∶3n6含量(P<0.05)。添加30 g/d半胱胺显著降低乳中C16∶0、C18∶0和饱和脂肪酸(SFA)含量(P<0.05);添加30和45 g/d半胱胺显著降低乳中C20∶4n6(ARA)和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P<0.05)。⑥添加半胱胺组水牛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P<0.05);15和30 g/d半胱胺组水牛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30和45 g/d半胱胺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总蛋白、球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15和45 g/d半胱胺组皮质醇(Cor)显著降低(P<0.05);30 g/d半胱胺组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增加(P<0.05)。综合试验结果,饲粮中添加半胱胺能够提高泌乳中期水牛泌乳性能与抗氧化能力,影响水牛瘤胃发酵、乳脂脂肪酸含量和瘤胃原虫数量。在本试验条件下,建议半胱胺在水牛饲粮中的适宜添加量为30 g/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胺 水牛 泌乳性能 抗氧化性能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