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4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土壤有效镁含量及分布状况与含镁肥料的应用前景研究 被引量:183
1
作者 白由路 金继运 杨俐苹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5,共3页
本文采用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分析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7790个土壤样品中有效镁的含量,结果表明:我国土壤有效镁含量从1 2mg/L到4468 9mg/L不等,平均含量为320 6mg/L。地区间变异性较大。根据土壤系统研究法的养分评价指标,我国... 本文采用土壤养分系统研究法,分析了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7790个土壤样品中有效镁的含量,结果表明:我国土壤有效镁含量从1 2mg/L到4468 9mg/L不等,平均含量为320 6mg/L。地区间变异性较大。根据土壤系统研究法的养分评价指标,我国土壤有效镁含量处于严重缺乏状态的土壤占8%,处于缺乏状态的土壤占13%,处于中等水平的占33%,而处于丰富和极丰富状态的分别占34%和12%。有54%的土壤需要不同程度的补充镁素肥料;我国土壤有效镁含量较低的区域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主要省份有福建、江西、广东、广西、贵州、湖南和湖北等省份。根据我国土壤有效镁含量判断,每年我国土壤需要补充984万吨的含镁肥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效镁 含镁肥料 养分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降解地膜的农业效果与降解过程(Ⅱ)──土壤污染研究及环境评价 被引量:16
2
作者 金维续 张文群 +3 位作者 程桂荪 孙昭荣 刘小秋 刘秀奇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1995年第5期219-223,共5页
本文介绍了光降解地膜残片进入土壤耕层后,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农作物生长状况的影响;另对光降解地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当光降解地膜残片累积于土壤20-50a时,只要残片小于4X4cm ̄2,对土壤团聚体... 本文介绍了光降解地膜残片进入土壤耕层后,对土壤理化性状及农作物生长状况的影响;另对光降解地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当光降解地膜残片累积于土壤20-50a时,只要残片小于4X4cm ̄2,对土壤团聚体、比重、容重、毛管水、饱和水、入渗水、水分蒸发及土壤化学性质均不构成污染,对作物无毒害。残片大于4X4cm ̄2(含该值)时,土壤部分物理性状受到较显著影响。试验结果还指出,光降解膜与普通地膜的增产效果一样,还能降低环境污染,使其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降低至普通地膜的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降解地膜 残片污染 地膜 土壤污染 可降解地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酶活性影响因子的研究——Ⅰ.有机肥料对土壤中酶活性及氮磷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75
3
作者 关松荫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72-78,共7页
本文研究了黄淮海平原广泛应用的秸秆肥、牲畜粪、堆肥和其他有机肥料的酶活性。在供试材料中,秸秆肥的蔗糖酶和淀粉酶活性较其他有机肥料的强:蔗糖酶活性在500毫克葡萄糖/克以上,淀粉酶活性15毫克麦芽糖/克以上。除个别例外,牲畜粪的... 本文研究了黄淮海平原广泛应用的秸秆肥、牲畜粪、堆肥和其他有机肥料的酶活性。在供试材料中,秸秆肥的蔗糖酶和淀粉酶活性较其他有机肥料的强:蔗糖酶活性在500毫克葡萄糖/克以上,淀粉酶活性15毫克麦芽糖/克以上。除个别例外,牲畜粪的脲酶活性较其他有机肥料的强,酶活性在18毫克NH_3-N/克以上;其蛋白酶活性也比其他有机肥料的强。大豆秸肥是供试材料中酶活性状况最好的有机肥料。塘泥的酶活性较其他有机肥料的低。蚯蚓排泄物不仅具有较强的蔗糖酶和磷酸酶活性,而且也有一定的淀粉酶、脲酶和蛋白酶活性。在实验室条件下,用秸秆粉和牲畜粪处理土壤,能不同程度的增强其蔗糖酶、磷酸酶和脲酶话性。田间试验表明,施高量麦秸肥的潮土脲酶和磷酸酶活性较强,施低量的则较弱。有机肥料不仅能增强土壤酶活性,而且对土壤有效氮、磷的转化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 土壤 活性 氮磷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肥料试验和农业统计程序包》在微机上的应用
4
作者 王丽霞 李小平 《土壤肥料》 CSCD 1992年第1期F003-F003,24,共2页
几年来,微机应用的发展十分迅速,我国各省、地、县级农业科研单位和农技推广部门在微机的应用上也有了相应的发展。但目前一般多处在开发各种数据库和施肥咨询系统的建立等方面的工作,缺乏土肥方面专用的统计分析软件。
关键词 土壤 肥料 农业统计 程度包 微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现状与发展战略 被引量:356
5
作者 孙永明 李国学 +2 位作者 张夫道 施晨璐 孙振钧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9-173,共5页
该文依据中国农业废弃物数量大、品质差、价格低、危害多的污染特点和农业废弃物作为能源、肥料、饲料和材料的资源化利用现状,分析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潜力以及在资源化过程中的限制因素和技术瓶颈,并结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提... 该文依据中国农业废弃物数量大、品质差、价格低、危害多的污染特点和农业废弃物作为能源、肥料、饲料和材料的资源化利用现状,分析了农业废弃物的资源潜力以及在资源化过程中的限制因素和技术瓶颈,并结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提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的发展战略思路和战略重点,发展生态农业、走循环经济的对策;提出了依靠政策引导、技术支撑和资金投入,大力发展生物质经济的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资源化 生物质 循环经济 生物质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肥条件下设施蔬菜地土壤养分变化研究 被引量:82
6
作者 史春余 张夫道 +2 位作者 张俊清 何绪生 张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7-441,共5页
设施蔬菜地土壤与其相邻露地菜田土壤比较,有机质、N、P、K、有效S、有效Mg、有效Mn、有效B、有效Zn和有效Cu含量随着设施蔬菜地使用时间延长而增加,其中有机质和N、P、K增加幅度为:磷>钾>氮>有机质;但土壤有效Ca和有效Fe含量... 设施蔬菜地土壤与其相邻露地菜田土壤比较,有机质、N、P、K、有效S、有效Mg、有效Mn、有效B、有效Zn和有效Cu含量随着设施蔬菜地使用时间延长而增加,其中有机质和N、P、K增加幅度为:磷>钾>氮>有机质;但土壤有效Ca和有效Fe含量明显下降,且种植蔬菜时间越长含量越低。设施蔬菜地土壤及其地下水硝态N含量也显著增加,其中土壤耕作层和地下水硝态N含量分别增加2.10~8.44mg kg和5.56~49 25mg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施肥 设施蔬菜地 土壤养分 有机质 土壤耕作层 地下水 硝态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浸提剂对几种典型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的浸提效率研究 被引量:46
7
作者 李发生 韩梅 +4 位作者 熊代群 卢桂兰 刘锋 赵秉强 张夫道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04-706,共3页
测定了7种浸提剂对3种类型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u、Pb、Cd的浸提量,分析了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Cu、Pb、Cd元素间和不同元素下土壤间浸提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7种浸提剂中,EDTA-2Na的浸提效率最高,是最适宜的浸提剂;同种土壤类型条件下,... 测定了7种浸提剂对3种类型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u、Pb、Cd的浸提量,分析了不同土壤类型条件下Cu、Pb、Cd元素间和不同元素下土壤间浸提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7种浸提剂中,EDTA-2Na的浸提效率最高,是最适宜的浸提剂;同种土壤类型条件下,重庆紫壤、河南潮土中重金属Cu、Pb、Cd元素之间的浸提率呈现出浸提率变化相同的趋势。对于同种重金属而言,Cu、Pb在湖南红壤与重庆紫壤、重庆紫壤与河南潮土之间的浸提率呈现出浸提率变化相同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提剂 典型土壤 重金属 有效态 浸提效果 湖南红壤 重庆紫壤 河南潮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0
8
作者 徐明岗 刘平 +1 位作者 宋正国 张青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328-333,共6页
施肥作为农业生产中最普遍的增产措施,也具有促进重金属形态转化从而达到修复污染土壤的作用,从其影响重金属有效性的机理及植物效应两方面阐述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氮肥主要通过硝态、铵态氮的根际碱化和酸化效应来影响重金属... 施肥作为农业生产中最普遍的增产措施,也具有促进重金属形态转化从而达到修复污染土壤的作用,从其影响重金属有效性的机理及植物效应两方面阐述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氮肥主要通过硝态、铵态氮的根际碱化和酸化效应来影响重金属的活性;磷肥不仅通过三种酸根(H2PO-4,HPO24-,PO34-)形式来影响土壤表面电荷,进而影响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而且其陪伴阳离子(Ca2+、Mg2+)也有一定贡献;钾肥的效果主要表现为伴随阴离子的作用,氯离子可降低土壤对金属阳离子的吸附,硫酸根、磷酸根作为专性吸附离子对其作用相反,硝酸根的影响较小。肥料对重金属的作用实质上是在不同条件下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最终影响了重金属的植物有效性。文章在归纳分析的基础上,对今后该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形态 植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对土壤及其组分吸附和解吸镉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57
9
作者 张会民 徐明岗 +2 位作者 吕家珑 李菊梅 刘红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320-324,共5页
综述pH对土壤和土壤组分吸附和解吸镉的影响研究进展。大量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及其组分对镉的吸附随pH增大而增加,pH通过影响Cd2+水解、Cd2+与H+交换作用、吸附表面类型和吸附表面电荷等影响镉的吸附,pH与镉的吸附量间存在密切... 综述pH对土壤和土壤组分吸附和解吸镉的影响研究进展。大量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及其组分对镉的吸附随pH增大而增加,pH通过影响Cd2+水解、Cd2+与H+交换作用、吸附表面类型和吸附表面电荷等影响镉的吸附,pH与镉的吸附量间存在密切关系。pH对土壤和土壤组分对镉解吸的影响因提取剂类型不同而呈现不同的趋势,单一无机盐或无机酸提取剂下镉的解吸随pH增大而降低,无机盐加有机酸提取剂下镉的解吸量变化趋势又因pH值和有机酸浓度以及有机酸与镉的络合能力不同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土壤 土壤组分 吸附和解吸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级区域粮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与分区管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138
10
作者 黄绍文 金继运 +1 位作者 杨俐苹 程明芳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9-88,共10页
采用传统统计和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 ,对面积约 470km2 的玉田县粮田耕层土壤养分进行了空间变异特征与分区管理技术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N、P、K、Mn和Zn普遍缺乏 ,不同土壤养分的变异情况各不相同 ;土壤主要养分N、P、K、Mn和Zn含量的... 采用传统统计和地统计相结合的方法 ,对面积约 470km2 的玉田县粮田耕层土壤养分进行了空间变异特征与分区管理技术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N、P、K、Mn和Zn普遍缺乏 ,不同土壤养分的变异情况各不相同 ;土壤主要养分N、P、K、Mn和Zn含量的最大相关距离分别为 2 7.1、1 9.7、2 7.1、1 4.4和 2 6.4km ,基本趋于以大块状变异为主 ,这一基本趋势对土壤养分分区管理是有利的 ;土壤养分速效含量呈现较明显的空间分布格局 ,对土壤主要养分N、P、K、Mn和Zn可分别分成 2、3、3、3和 2个养分分区 ,因而对这 5个土壤养分进行分区管理可行 ;作物高产优质分区平衡施肥技术在小麦和玉米上使产量分别增加 1 0 .9%~1 3 .1 %和 1 4.3 %~ 2 1 .7% ,使经济效益分别提高 5 90~ 747和 72 4~ 1 3 43RMBYuanhm-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级区域 粮田 土壤养分 空间变异 分区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肥料研究进展与前景 被引量:44
11
作者 张夫道 赵秉强 +3 位作者 张骏 何绪生 张俊清 史春余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54-255,共2页
关键词 纳米肥料 纳米科技 纳米生物技术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壤钾素释放动力学及其供钾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32
12
作者 金继运 高广领 +2 位作者 王泽良 王莲池 张乃凤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1期39-48,共10页
应用自行研制的连续流动交换仪研究了取自不同类型的19个土壤样品的钾素释放动力学及其供钾特征。不同土壤钾的释放差异很大,钾的释放持续时间变幅为100~600分钟;最大释放速率变幅为0.46~20.55毫克·千克^(-1)·分^(-1);平均... 应用自行研制的连续流动交换仪研究了取自不同类型的19个土壤样品的钾素释放动力学及其供钾特征。不同土壤钾的释放差异很大,钾的释放持续时间变幅为100~600分钟;最大释放速率变幅为0.46~20.55毫克·千克^(-1)·分^(-1);平均释放速率变幅为0.009~1.25毫克·千克^(-1)·分^(-1);总释放量变幅为40~430毫克·千克^(-1)。供试土壤钾的释放过程可以用一级反应方程拟合,表明钾的释放速率主要受交换位上钾离子饱和度的影响。应用一级方程计算出钾的释放速率常数变幅为5.48×10^(-3)~65.62×10^(-3)·分^(-1)。多数土壤的钾释放过程符合单一的一级反应;而以云母类为主,且含有部分绿泥石的土壤的钾释放过程由两个速率不同的一级反应构成,表明不同吸附位上的钾离子可能有不同的释放机制。用供试土壤连续种植玉米幼苗5—7茬进行土壤钾素耗竭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连续流动交换仪研究得出的土壤钾素释放的动力学参数可以较可靠地评价土壤的供钾特征。释钾速率快,持续时间长,总释放量大的土壤(如青海栗钙土),在耗竭试验中显出很强的供钾能力;而释钾速率慢,持续时间短,总释放量小的土壤(如广东砖红壤)在盆栽试验中供植物吸收的钾量很低。有的土壤(如四川紫色土)钾的总释放量不低,但释放速度快,持续时间短,在盆栽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放 动力学 供钾强度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方主要土壤钾形态及其植物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91
13
作者 黄绍文 金继运 +1 位作者 王泽良 程明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56-164,共9页
从北方12个省(市、自治区)选取了25个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将土壤中的钾按其存在形态计为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特殊吸附钾、非交换性钾和矿物钾。前三种形态钾的总和不超过全钾的2.0%.非交换性钾也仅占全钾的2.7%~9.4%,... 从北方12个省(市、自治区)选取了25个有代表性的土壤样品,将土壤中的钾按其存在形态计为水溶性钾、非特殊吸附钾、特殊吸附钾、非交换性钾和矿物钾。前三种形态钾的总和不超过全钾的2.0%.非交换性钾也仅占全钾的2.7%~9.4%,而全钾的89.8%~96.8%是以矿物态存在的。根据土壤中各形态钾含量,特别是非交换性钾含量分析,可以看出供试25个土壤的供钾能力按取土地点自西向东(西北-华北-东北)有明显降低的趋势。在连续耗竭情况下,不同土壤的植物净吸钾总量的差异十分悬殊,范围为96.3~793.5mg/pot。根据植物净吸钾总量的大小,将供试土壤的供钾能力分为极高、高、中、较低和低5个等级。其结果也表明供试土壤供钾能力控取土地点自西向东呈明显降低的趋势。耗竭条件下植物吸取来自土壤不同形态钾的比例相差很大。以来自水溶性钾的比例为最小.平均为3.1%;其次是非特殊吸附钾,平均为7.7%;再次是特殊吸附钾,平均为10.2%;来自非交换性钾的比例较大,平均为33.3%;来自矿物钾的比例最大,平均为45.7%。本研究区分了非交换性钾和矿物钾对植物吸收钾素的贡献,发现在耗竭条件下矿物钾是植物的重要钾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钾形态 植物有效性 供钾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在土壤肥力研究及测土施肥中的应用 被引量:91
14
作者 金继运 张宁 +2 位作者 梁鸣早 吴荣贵 Sam Portch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8-15,共8页
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应用美国国际农化中心的ASI联合浸提液(0.25mol/L NaHCO_3-0.01mol/L EDTA-0.01mol/L NH_4F)测定土壤中11种大、中、微量元素含量,结合土壤对营养元素的吸附研究和盆栽试验,判断土壤中存在的和潜在的养分限制因子... 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应用美国国际农化中心的ASI联合浸提液(0.25mol/L NaHCO_3-0.01mol/L EDTA-0.01mol/L NH_4F)测定土壤中11种大、中、微量元素含量,结合土壤对营养元素的吸附研究和盆栽试验,判断土壤中存在的和潜在的养分限制因子,用以指导田间试验和施肥推荐。在全围17个省(市、自治区)范围内选取了140个土壤样品,应用该方法对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研究。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土壤中氮、磷、钾、锌、硫、铜、硼、锰、钼、镁、钙和铁成为限制因子的土壤分别为137、126、84、68、45、37、36、34、28、25、20和17个。应用Cate和Nelson的方法估计出11种元素(钼除外)测定值在盆栽条件下的临界值。 应用在原取土地块安排的田间试验的资料估计出大田条件下应用ASI联合浸提液测定的土壤磷、钾含量的临界值分别为15mg/L和90mg/L。应用河北省玉田县试验和示范资料建立的计算机测土施肥模型综合考虑了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综合平衡和土壤对磷、钾的吸附固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土壤肥力 测土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棕壤重金属污染土壤酶活性的预警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张桂山 贾小明 +3 位作者 马晓航 钱忠 史春余 张夫道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2-276,共5页
本文研究了重金属Cu2+、Cr3+、Pb2+污染对山东棕壤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的效应;提出了山东棕壤重金属Cu2+、Cr3+、Pb2+污染,土壤酶的预警指标和预警阈值。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Cu2+污染可以过氧化氢酶为预警指... 本文研究了重金属Cu2+、Cr3+、Pb2+污染对山东棕壤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的效应;提出了山东棕壤重金属Cu2+、Cr3+、Pb2+污染,土壤酶的预警指标和预警阈值。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Cu2+污染可以过氧化氢酶为预警指标,由相应的回归方程计算出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Cu2+的临界浓度的预警阈值:一级土壤为9 36%,二级土壤为11 57%;Cr3+污染可以脲酶为预警指标,其预警阈值:一级土壤为11 94%,二级土壤为15 12%;Pb2+污染可以蔗糖酶为预警指标,其预警阈值:一级土壤为1 50%,二级土壤为3 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土壤酶 棕壤 预警指标 预警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污染对水稻田土壤硫酸盐还原菌种群数量及其活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1
16
作者 陈中云 闵航 +1 位作者 张夫道 赵秉强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7-102,共6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 ,施用杀虫剂 (呋喃丹 )、杀菌剂 (多菌灵 )和除草剂 (丁草胺 )后 ,对黄松稻田土壤、紫色稻田土壤和红壤稻田土的硫酸盐还原细菌 (Sulfate reducingbacteria ,SRB)种群数量和硫酸盐还原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紫色稻田土... 在实验室条件下 ,施用杀虫剂 (呋喃丹 )、杀菌剂 (多菌灵 )和除草剂 (丁草胺 )后 ,对黄松稻田土壤、紫色稻田土壤和红壤稻田土的硫酸盐还原细菌 (Sulfate reducingbacteria ,SRB)种群数量和硫酸盐还原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紫色稻田土壤、黄松稻田土壤和红壤稻田土的SRB种群数量和硫酸盐还原活性的范围分别为 (66 83~ 12 7 81)× 10 4 cfug- 1干土、(45 87~ 10 5 0 7)× 10 4 cfug- 1干土和 (3 81~ 61 62 )× 10 4 cfug- 1干土和S- 2 (7 14~ 11 57) μgg- 1d- 1干土、S- 2 (6 84~ 9 0 7) μgg- 1d- 1干土、S- 2 (1 91~ 6 67) μgg- 1d- 1干土 ,且稻田土SRB种群数量和土壤硫酸盐还原活性之间具有正相关性。每kg干土中加入 1mg的丁草胺或呋喃丹 ,能促进SRB的生长及其硫酸盐还原活性。 1kg干土中加入 5mg的多菌灵、50mg的丁草胺或呋喃丹 ,对SRB的生长和硫酸盐还原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施用丁草胺和呋喃丹 7d时 ,多菌灵 14d时 ,对水稻田土壤的SRB种群数量和硫酸盐还原活性的抑制影响最大 ,然后逐渐减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污染 水稻田 土壤 硫酸盐还原 菌种 种群数量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咸水灌溉对土壤盐分和作物产量影响研究 被引量:108
17
作者 逄焕成 杨劲松 严惠峻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99-603,共5页
黄淮海平原部分地区分布着相当大面积矿化度在2~5g/L之间的浅层微咸水,有很大开发利用潜力。如何对其进行安全有效地开发利用是目前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微区定位试验,研究了鲁西北低平原地区小麦玉米两熟制下微咸水灌溉对土壤盐... 黄淮海平原部分地区分布着相当大面积矿化度在2~5g/L之间的浅层微咸水,有很大开发利用潜力。如何对其进行安全有效地开发利用是目前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微区定位试验,研究了鲁西北低平原地区小麦玉米两熟制下微咸水灌溉对土壤盐分与作物产量的影响以及麦秸覆盖对微咸水灌溉土壤盐分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麦季利用3~5g/L矿化度的微咸水补充灌溉,两年后没有发生积盐现象,微咸水灌溉带入土体的盐分通过咸淡水轮灌和雨季自然淋洗,1m土体总盐量达到周年平衡。麦秸覆盖能够改善盐分在土体中的垂直分布,使土壤根系分布密集层保持较低盐分水平,缓解盐分对作物的危害,并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两年试验结果表明,与淡水灌溉比较,微咸水灌溉配合麦秸覆盖对作物年产量无显著差异,而不配以覆盖则导致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度 咸水灌溉 麦秸覆盖 盐分 作物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新型肥料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396
18
作者 赵秉强 张福锁 +4 位作者 廖宗文 许秀成 徐秋明 张夫道 姜瑞波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6-545,共10页
本文系统分析和研究了国内外新型肥料的发展过程和趋势,提出了未来30年我国肥料发展实行以提高质量替代数量扩张战略,走开发新型肥料之路。新型肥料开发的重点领域包括:新型缓/控释肥料、生物肥料、商品有机肥料、多功能性肥料等。
关键词 发展战略 新型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点源施肥灌溉对土壤氮素分布影响的试验研究(英文) 被引量:30
19
作者 李久生 张建君 任理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1-66,共6页
利用室内试验 ,研究了点源施肥灌溉条件下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分布规律。试验土壤为砂壤土 ,滴头流量的变化范围为 0 .6~ 7.8L / h、灌水量为 6~ 15 L、肥液 (NH4 NO3)浓度为 10 0~ 70 0 m g/ L。销态氮在距滴头 17.5 cm范围内呈均匀分... 利用室内试验 ,研究了点源施肥灌溉条件下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分布规律。试验土壤为砂壤土 ,滴头流量的变化范围为 0 .6~ 7.8L / h、灌水量为 6~ 15 L、肥液 (NH4 NO3)浓度为 10 0~ 70 0 m g/ L。销态氮在距滴头 17.5 cm范围内呈均匀分布 ,其浓度随肥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在湿润边界上硝态氮产生累积 ;肥液浓度是影响硝态氮分布的主要因子。在距滴头 15 cm范围内 ,滴头流量和灌水量对土壤中硝态氮分布的影响不明显 ,在此范围以外 ,随滴头流量的增大或灌水量的减小 ,硝态氮浓度增加。铵态氮浓度在滴头附近出现高锋值 ,肥液浓度越高 ,锋值越大 ,且施肥灌溉对铵态氮分布的影响范围较小 ,一般在距滴头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点源施肥 灌溉 土壤 氮素分布 试验 硝氮 铵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栽培中生菜养分吸收和氮磷肥料利用率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续勇波 郑毅 +3 位作者 刘宏斌 丁金玲 张维理 雷宝坤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21-224,227,共5页
通过不同施肥处理试验,研究了设施栽培条件下,生菜产量、养分吸收、土壤养分变化,生菜食用部位硝酸盐含量和氮磷肥料利用率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生菜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合理配施(试验中N,P2O5,K2O... 通过不同施肥处理试验,研究了设施栽培条件下,生菜产量、养分吸收、土壤养分变化,生菜食用部位硝酸盐含量和氮磷肥料利用率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生菜合理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合理配施(试验中N,P2O5,K2O用量分别为240,120,300kg/hm2)可促进生菜对养分的吸收,提高氮磷肥料利用率,降低食用部位硝酸盐含量和土壤硝态氮残留,从而降低氮,磷淋失和环境污染风险,提高商品蔬菜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菜 设施栽培 养分吸收 氮肥 磷肥 肥料利用率 产量 合理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