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达兔出血症病毒VP60蛋白重组牛疱疹病毒1型的构建及免疫原性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黄艳秋 原冬伟 +8 位作者 刘行波 刘家森 陈淑慧 单丽玲 郭东春 姜骞 崔玉东 薛飞 曲连东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97-601,共5页
为制备表达兔出血症病毒(RHDV)VP60蛋白的重组病毒疫苗,本研究将RHDV VP60基因插入到CMV启动子下,构建牛疱疹病毒1型(BoHV-1)gE基因缺失转移载体,利用磷酸钙介导转染法将该转移载体与gE基因缺失的亲本病毒基因组DNA共转染牛肺细胞,制备... 为制备表达兔出血症病毒(RHDV)VP60蛋白的重组病毒疫苗,本研究将RHDV VP60基因插入到CMV启动子下,构建牛疱疹病毒1型(BoHV-1)gE基因缺失转移载体,利用磷酸钙介导转染法将该转移载体与gE基因缺失的亲本病毒基因组DNA共转染牛肺细胞,制备了表达RHDV VP60基因的重组BoHV-1(rBoHV-1/gE-/VP60)。通过PCR、western blot及间接免疫荧光鉴定表明VP60基因在rBoHV-1/gE-/VP60中获得表达。并且体内试验表明重组病毒能够有效诱导小鼠产生RHDV特异性抗体。本研究构建了表达RHDV VP60基因的rBoHV-1/gE-/VP60,为研制预防兔出血症的BoHV-1活载体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兔出血症病毒 VP60基因 牛疱疹病毒1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Δhfq突变株构建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翟莹 郭东春 +6 位作者 王林柏 刘家森 田进 刘春国 刘大飞 姜骞 曲连东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1-105,共5页
为研究Hfq蛋白在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的致病作用,本研究采用同源重组技术,将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替换Bb122株的hfq基因,构建BbΔhfq突变株。将其连续传20代,Δhfq突变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生化检测试验表明,突变株与亲本株未发生明... 为研究Hfq蛋白在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Bb)的致病作用,本研究采用同源重组技术,将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替换Bb122株的hfq基因,构建BbΔhfq突变株。将其连续传20代,Δhfq突变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生化检测试验表明,突变株与亲本株未发生明显改变。此外,在37℃培养时,突变株与亲本株生长曲线无明显差异,但在42℃培养时,突变株的生长曲线略低于亲本株。抗逆性试验表明,突变株与亲本株在紫外线照射和50℃条件下,亲本株的耐受能力均显著高于突变株(p<0.05)。然而,将亲本株与突变株分别以2×109cfu/只腹腔接种小鼠时,亲本株接种小鼠全部死亡,而突变株接种小鼠则全部存活,表明Hfq蛋白与该菌的致病性有关。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Hfq蛋白的功能及其在Bb致病机制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hfq基因 突变株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杀性巴氏杆菌Lon蛋白酶的原核表达及ATPase活性的检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淑亚 郭东春 +4 位作者 李影 王雅静 刘家森 姜骞 曲连东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30-533,共4页
为表达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ocida)Lon蛋白及检测其生物活性,本研究通过PCR扩增P.multocida C51-17株Lon基因,将其克隆到质粒pET-30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0a-Lon,并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 为表达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ocida)Lon蛋白及检测其生物活性,本研究通过PCR扩增P.multocida C51-17株Lon基因,将其克隆到质粒pET-30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0a-Lon,并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Lon,采用Ni-NTA His-Bind Resin纯化目的蛋白。SDS-PAGE结果表明,重组蛋白Lon分子量大小约为97 ku,主要以可溶性蛋白形式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重组表达蛋白能够被P.multocida阳性血清识别;ATPase活性检测试验表明,纯化的重组蛋白Lon具有ATPase活性,其将ATP降解为ADP的酶活性可以达到27 708.47μmol/(mg·min)。本研究表达了P.multocida Lon重组蛋白,并且测定其ATPase活性,为进一步研究Lon蛋白在P.multocida致病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Lon蛋白酶 原核表达 ATPASE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全沟硬蜱携带哺乳动物腮腺炎病毒5型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2
4
作者 马云云 于志亚 +4 位作者 刘家森 康洪涛 姜骞 杨鸣发 曲连东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57-1162,共6页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媒介生物蜱携带病原的本底情况,本研究采集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玛县、漠河县、塔河县、白桦乡、三卡乡、塔列图河、五叉沟和加北乡各地区的全沟硬蜱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病毒宏基因组学分析方法,经Illumina HiS... 为了明确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媒介生物蜱携带病原的本底情况,本研究采集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玛县、漠河县、塔河县、白桦乡、三卡乡、塔列图河、五叉沟和加北乡各地区的全沟硬蜱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病毒宏基因组学分析方法,经Illumina HiSeq2000高通量测序,共得到78091166条读长,经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其中涵盖的序列主要包括布尼亚病毒、巴库病毒、哺乳动物腮腺炎病毒和汉坦病毒等,并进一步对哺乳动物腮腺炎病毒5型进行了分离鉴定,将通过PCR检测为哺乳动物腮腺炎病毒5型阳性的样品接种PK15细胞分离培养,结果显示出现明显的细胞病变,培养第5 d病毒滴度达1×10^(5.7)TCID^(50)/mL。盲传4代后经PCR鉴定为哺乳动物腮腺炎病毒5型阳性。进一步进行电镜观察,可见病毒粒子直径为50 nm~60 nm,完整的病毒粒子呈球形,有囊膜,且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为阳性。经PCR扩增哺乳动物腮腺炎病毒5型全基因组序列并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的全长基因组序列与哺乳动物腮腺炎病毒5型的序列相似度高达96%,进一步验证了病毒宏基因组学分析结果。本研究首次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全沟硬蜱中分离得到一株哺乳动物腮腺炎病毒5型,为该地区蜱携带哺乳动物腮腺炎病毒5型的流行病学调查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沟硬蜱 病毒宏基因组学 哺乳动物腮腺炎病毒5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