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煤灰的农业利用及其环境放射性污染评价 被引量:15
1
作者 杨俊诚 朱永懿 +1 位作者 陈景坚 刘学莲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99-304,共6页
对北京、内蒙、宁夏、河北、广东和天津等地大型火力发电厂粉煤灰的采样分析表明:粉煤灰中主要放射性成分为238 U 、232 Th 衰变系和40 K ,比活度范围分别为932 ~2838 Bq/kg ,803 ~238... 对北京、内蒙、宁夏、河北、广东和天津等地大型火力发电厂粉煤灰的采样分析表明:粉煤灰中主要放射性成分为238 U 、232 Th 衰变系和40 K ,比活度范围分别为932 ~2838 Bq/kg ,803 ~2388 Bq/kg 和1156 ~4474 Bq/kg 。试样模拟研究表明, 当粉煤灰施用量达675 T/h m 2 时,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226 Ra 和228 Ra 的比活度分别是对照的356 倍和260 倍。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比活度和地面1 m 高处空气吸收剂量及地面γ辐射所致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随粉煤灰的施用量增加呈现增加的趋势。土壤中228 Ra 的比活度与粉煤灰施用量的相关性可表示为y = 2204x + 1725 ,(r2 = 09909) ;对于226 Ra ,y = 2138x + 245 ,(r2 = 09966) 。地面1 m 高处空气吸收剂量率( D) 与粉煤灰施用量的相关性可表示为:y = 1896x + 3875 ,(r2 = 09891 ) 。有效剂量当量( H) 的变化与施用粉煤灰的量之间的相关性可表示为:y = 23245x +47505 ,(r2 = 0989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农业生态环境 放射性污染 农业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张义丰 王化信 +1 位作者 王又丰 刘录祥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0-164,共5页
作者认为农业资源的概念 ,不仅在于自然资源 ,还应包括社会资源和环境再生资源 ,论述了从主要利用自然资源向综合利用农业资源的转变 ,农业资源综合利用与农业综合开发的关系 ,以及如何通过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选... 作者认为农业资源的概念 ,不仅在于自然资源 ,还应包括社会资源和环境再生资源 ,论述了从主要利用自然资源向综合利用农业资源的转变 ,农业资源综合利用与农业综合开发的关系 ,以及如何通过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选择来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资源 综合利用 农业 可持续发展 综合开发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昆虫辐射不育技术防治光肩星天牛的可行性(英文) 被引量:17
3
作者 路大光 康文 +5 位作者 李咏军 王恩东 刘晓辉 刘琼茹 张书勇 王华嵩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01-307,共7页
利用昆虫辐射不育技术防治光肩星天牛的适照时期为羽化后 7~ 1 0d ,适宜的辐照剂量为 70~ 90Gy,剂量率为 1 5Gy min。田间纱笼释放试验表明 ,释放比为 5∶1可压低野生虫口数量。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昆虫辐射 不育技术 辐照 虫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核农学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39
4
作者 温贤芳 汪勋清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64-169,共6页
本文介绍了中国核农学的成就和发展建议。中国核农学的研究与应用开始于 1 95 6年 ,现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的各个领域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在某些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据2 0 0 1年底不完全统计统计 ,中国辐射诱变育成新品种 62 5个 ,占... 本文介绍了中国核农学的成就和发展建议。中国核农学的研究与应用开始于 1 95 6年 ,现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的各个领域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在某些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据2 0 0 1年底不完全统计统计 ,中国辐射诱变育成新品种 62 5个 ,占全世界辐射育成新品种总和的2 7 2 % ,年推广种植面积达 9× 1 0hm2 ,育成的新品种每年为国家增产粮食 30~ 40亿kg、棉花1 5~ 1 8亿kg、油料 0 75亿kg,创经济效益 33~ 40亿元。在育成的新品种中有 1 8个获得国家发明奖。中国已批准 6大类辐照食品的国家卫生标准和 1 7种辐照食品的国家工艺标准 ,年辐照食品和农产品达 8~ 1 0万t。在辐射育种、航天育种、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辐照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辐射害虫防治、低剂量辐射刺激增产等方面都取得显著的成绩 ,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核农学人才和科技队伍。中国核农学的卓越成就得到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和专家的高度赞誉 ,1 999年中国被国际原子能机构确认为亚太地区核农学的牵头国。中国核农学今后的发展应从我国核农学重大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究着眼 ,力争在辐射诱变育种和空间诱变育种的分子机理、辐照检疫技术及产业化、核素示踪与环境生态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核农学 技术创新 自主知识产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动力2003叶面肥对作物吸收利用氮素的效应 被引量:3
5
作者 朱永懿 杨俊诚 +3 位作者 陈景坚 刘学莲 杨帆 李荣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4-97,共4页
喷施植物动力 2 0 0 3叶面肥使水稻、小麦、玉米增产 5 %~ 1 3 %。对氮素营养的吸收利用的研究表明 ,植物动力 2 0 0 3叶面肥能够促进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 ,水稻、小麦、玉米提高氮肥利用率分别为 3 1 4%、2 2 4%和 1 5 9% ,减... 喷施植物动力 2 0 0 3叶面肥使水稻、小麦、玉米增产 5 %~ 1 3 %。对氮素营养的吸收利用的研究表明 ,植物动力 2 0 0 3叶面肥能够促进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 ,水稻、小麦、玉米提高氮肥利用率分别为 3 1 4%、2 2 4%和 1 5 9% ,减少氮素损失。在水稻、小麦和玉米 3种作物施用 2 0 0 3叶面肥比对照分别增产 1 3 3 1 %、5 3 6%和9 1 2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动力2003 叶面肥 同位素示踪 作物 氮素 吸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粮食作物辐射诱变育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志东 胡瑞法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03-410,共8页
本文通过辐射诱变育种成果生产函数模型的建立 ,分析了影响新品种产生的各种因素及其作用 ,得出了科研投资、人力资本和辐照设施是决定辐射诱变方法所育成新品种产量水平及推广面积的最重要因素。并得出了并非所有的从事辐射诱变育种的... 本文通过辐射诱变育种成果生产函数模型的建立 ,分析了影响新品种产生的各种因素及其作用 ,得出了科研投资、人力资本和辐照设施是决定辐射诱变方法所育成新品种产量水平及推广面积的最重要因素。并得出了并非所有的从事辐射诱变育种的单位必须有辐照设施 ,国家仅需加强具有较强研究能力的从事辐射诱变育种研究单位的辐照设施投资 ,而将节省的经费用于诱变育种研究项目的投入 ,使更多的单位能够进行辐射诱变育种研究工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粮食作物 辐射诱变育种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农业气候资源条件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又丰 张义丰 刘录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3期399-399,共1页
淮河流域地处暖温带和北亚热带两大气候带的过渡区 ,属半湿润季风区 ,它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该地区所处的区位和农业发展现状决定了其农业生产对气候条件有很强的依赖性。笔者着重分析了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的气候资源条件 ,主... 淮河流域地处暖温带和北亚热带两大气候带的过渡区 ,属半湿润季风区 ,它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该地区所处的区位和农业发展现状决定了其农业生产对气候条件有很强的依赖性。笔者着重分析了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的气候资源条件 ,主要是光能资源、热量资源和降水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农业气候资源 农业生产 利用 光能资源 热量资源 降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CHA生产优质杂种小麦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录祥 程俊源 +1 位作者 赵林姝 孙国庆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99-203,共5页
本文分析了7个CHA杂种小麦产量及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在单株籽粒产量及其相关性状上,所有杂种均表现出显著的平均杂种优势或超亲优势。CHA杂种较高的产量优势主要来自于穗数及千粒重。高产的杂种同时具有较高的... 本文分析了7个CHA杂种小麦产量及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在单株籽粒产量及其相关性状上,所有杂种均表现出显著的平均杂种优势或超亲优势。CHA杂种较高的产量优势主要来自于穗数及千粒重。高产的杂种同时具有较高的生物学产量,但绝大多数杂种在株高上并未超过其高亲值。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组合间差异很大。在蛋白质产量、面粉蛋白质含量、面筋含量及沉淀值等性状上,多数杂种表现平均杂种优势,个别杂种还表现超亲优势。结论认为,通过选用优质亲本,利用CHA生产优质,尤其是烘烤品质专用型高产杂种小麦是有效而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杂交剂 杂种 小麦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核辐射诱发小麦抗白粉病突变新种质 被引量:3
9
作者 施巾帼 胡小元 +2 位作者 范庆霞 王琳清 洪吉松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4期199-204,共6页
本试验采用不同剂量的γ射线、电子束、NaN_3与 EMS 处理3个小麦品种,在总剂量不变的情况下,用γ射线间歇辐照;用育种常用剂量(250~300Gy)辐照16个品种和12个杂种,诱发小麦抗白粉病突变,在 M_2进行苗期抗性突变体的筛选。结果表明,丁... 本试验采用不同剂量的γ射线、电子束、NaN_3与 EMS 处理3个小麦品种,在总剂量不变的情况下,用γ射线间歇辐照;用育种常用剂量(250~300Gy)辐照16个品种和12个杂种,诱发小麦抗白粉病突变,在 M_2进行苗期抗性突变体的筛选。结果表明,丁射线、电子束、NaN_3与 EMS 均为诱发小麦抗白粉病突变的有效诱变剂,而且电子束与 NaN_3的诱变效果更好。不同诱变剂诱发白粉病抗性的适宜剂量:丫射线300~350GV,电子束100~200Gy,NaN_31~3mmol/L,EMS 0.3%左右,品种间略有差异。γ射线间歇辐照较连续辐照的突变频率高,杂合材料较纯合材料的诱变效果更好。利用核辐射获得86份抗白粉病的中间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变剂 诱发突变 小麦 白粉病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山核电站周围农业生态环境放射性本底调查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世明 赵文虎 侯兰欣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4期231-243,共13页
本研究调查了秦山核电站站址周围50km半径范围内土壤、水和农作物的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以及γ外照射积累剂量。结果表明:土壤中总α、总β值分别为0.54—1.48×10^(-8)Ci/kg和1.90—2.96×10^(-8) ... 本研究调查了秦山核电站站址周围50km半径范围内土壤、水和农作物的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土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以及γ外照射积累剂量。结果表明:土壤中总α、总β值分别为0.54—1.48×10^(-8)Ci/kg和1.90—2.96×10^(-8) Ci/kg,低于全国一般地区平均水平,且0—100cm土层变化不大。土壤中~238U、~226Ra、~232Th、~40k、~137Cs的放射性活性分别为0.67—5.00×10^(-9)、4.49—11.4×10^(-10)、0.88—1.69×10^(-9)、0.39—2.09×10^(-8)和0.89—4.32×10^(-10)Ci/kg。河水、湖水以及核电站废水排放口处海水总β值分别为1.32—8.62、3.6和2.55×10^(-12)Ci/L。大米和油菜叶中的总β值分别为2.53和3.0×10^(-9)Ci/kg。室内外月平均γ照射量各为10.6—14.7和9.16—13.7m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站 放射性本底 生态 污染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孢霉利用玉米秸秆固体发酵产生木质纤维素酶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信 刘云 计林贞 《核农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99-103,共5页
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 ,采用微生物固体发酵方式对侧孢霉 (Sporotrichumsp) .产生木质纤维素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侧孢霉可降解作物秸秆的木质纤维 ,降解作用强 ,同时提高了发酵底物的蛋白含量。玉米秸秆、稻草、麦草及甜菜渣是发... 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 ,采用微生物固体发酵方式对侧孢霉 (Sporotrichumsp) .产生木质纤维素酶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侧孢霉可降解作物秸秆的木质纤维 ,降解作用强 ,同时提高了发酵底物的蛋白含量。玉米秸秆、稻草、麦草及甜菜渣是发酵木质纤维素酶和单细胞蛋白的最适合发酵底物。在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的发酵过程中 ,发酵到第 4天菌体生长量达到最高值 ,比发酵初期的菌体生长量增加了 8倍 ;发酵第 6天培养物的粗蛋白含量由起初的 1 0 %提高到 1 7 5% ,对底物纤维降解率达到1 3 6%。侧孢霉在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木质纤维素酶 ,其中羧甲基纤维素酶 (CM Case)、β 葡聚糖苷酶 ( β Gase)、滤纸酶 (FPase)、木质素过氧化物酶 (LiP)和赖锰木质素过氧化物酶 (MnP)在本实验中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 ,最大酶活性的产生时间是在发酵的第 4到第 6天之间 ,其酶活性分别为 :羧甲基纤维素酶 2 40 3 1U/ g ,β 葡聚糖苷酶 86 7U/ g ,滤纸酶 1 3 4 8U/ g ,木质素过氧化物酶 1 4 4U/ g ,赖锰木质素过氧化物酶 1 7 67U/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孢霉 玉米秸秆 固体发酵 木质纤维素酶 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核农学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被引量:11
12
作者 温贤芳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2期124-128,共5页
文章概述了我国核农学的创建与发展历程以及核技术农业应用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我国核农学始于1956年,经过50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科研协作网络、学术交流网络、国际交流网络。这三大网络全面推动了中国农业核技术应用的核农学的形成... 文章概述了我国核农学的创建与发展历程以及核技术农业应用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我国核农学始于1956年,经过50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科研协作网络、学术交流网络、国际交流网络。这三大网络全面推动了中国农业核技术应用的核农学的形成与发展,在辐射育种、航天育种、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农产品辐照贮藏和保鲜加工、辐射害虫防治、低剂量辐射刺激增产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此外,文章还就中国核农学今后的发展构想以及核农学优先发展的主要领域提出了构思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农学 同位素示踪 辐射诱变育种 辐照食品保鲜 辐射害虫不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高粱两大主干恢复系晋粱5号和晋辐1号的选育及利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侯荷亭 侯旭东 +1 位作者 何策熙 牛天堂 《山西农业科学》 2000年第2期27-29,共3页
通过对晋粱 5号和晋辐 1号选育经验和遗传系谱的剖析 ,找出了晋粱 5号和晋辐 1号的亲缘关系及组配杂种优势大、适应性广的原因。进一步讨论了不育系和恢复系遗传基础扩大问题。
关键词 高粱 恢复系 晋粱5号 晋辐1号 选育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核农学现状与21世纪初的发展 被引量:9
14
作者 温贤芳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2-237,共6页
关键词 中国 农业 核技术 核农学 植物辐射诱变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137)Cs技术研究土壤可蚀性的时空变异(英文)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勇 Frielinghaus M. Bork H.R.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29-136,共8页
土壤可蚀性的研究变异性是当代土壤侵蚀预测预报研究的核心。本文综述了土壤可蚀性变异性研究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137Cs法定量测定土壤可蚀性时空变异的新技术。
关键词 土壤 可蚀性 土壤侵蚀 时空变异 铯13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高粱的综合开发利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宋高友 苏益民 陆伟 《农业科技通讯》 1998年第1期6-7,共2页
关键词 甜高粱 饲料作物 糖源作物 再生能源作物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辐射对农业土壤的影响
17
作者 赵文虎 徐世明 +1 位作者 徐新宇 侯兰欣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77-80,共4页
核爆炸产生的光辐射,能量大、发射率高,在一定数值内可使土壤表层熔融、沸腾,并随着光冲量值的减弱迅速减轻。表层熔融的土壤,机械组成有微小的变化,有机质、全氮量有部分减少,但不影响整个耕层土壤的耕作性能,在此土壤上种植农... 核爆炸产生的光辐射,能量大、发射率高,在一定数值内可使土壤表层熔融、沸腾,并随着光冲量值的减弱迅速减轻。表层熔融的土壤,机械组成有微小的变化,有机质、全氮量有部分减少,但不影响整个耕层土壤的耕作性能,在此土壤上种植农作物,生长良好,产量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辐射 土壤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的重大突破——“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技术及工艺设备”成果通过部级鉴定
18
作者 张骏 王中伟 张建峰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城市 生活垃圾 资源化 利用技术 工艺设备 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太区核科技合作协定与核农业区域合作
19
作者 汪勋清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9-152,共4页
本文介绍了亚太区核科技合作协定 (RCA)的历史、主要领域和管理机制 ,总结了RCA框架内农业领域合作情况 ,展望了RCA农业区域合作新趋势。
关键词 亚太区核科技合作协定 核农业 RCA 区域合作 管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束(H^+)处理甜瓜种子的辐射生物学效应和利用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孙逊 任瑞星 +3 位作者 施巾帼 孟晖 唐掌雄 陶先萍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18-320,共3页
本文研究了用不同能量不同剂量的质子处理甜瓜干种子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质子辐照可诱发染色体结构变异及分裂行为异常,随着质子能量和剂量的提高,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呈增加趋势。质子对染色体的致畸效应有微核、染色体桥、断片等。... 本文研究了用不同能量不同剂量的质子处理甜瓜干种子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质子辐照可诱发染色体结构变异及分裂行为异常,随着质子能量和剂量的提高,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呈增加趋势。质子对染色体的致畸效应有微核、染色体桥、断片等。从突变效应看,早熟突变较多,并从中选出T63-1-17-8-1-3早熟突变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束 甜瓜 辐照 生物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