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榴可育花与功能性雄花花粉特性研究
1
作者 段书云 陈利娜 +6 位作者 朱娟丽 刘锐涛 李好先 严琼 李松开 杨庆华 鲁振华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3-863,共11页
【目的】评估不同石榴品种花型选择、花粉保存条件以及不同蔗糖培养浓度对花粉萌发的影响,为石榴遗传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6个石榴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花粉离体萌发培养法,探讨了可育花与功能性雄花中花药数量、单粒花药出粉率... 【目的】评估不同石榴品种花型选择、花粉保存条件以及不同蔗糖培养浓度对花粉萌发的影响,为石榴遗传育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6个石榴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花粉离体萌发培养法,探讨了可育花与功能性雄花中花药数量、单粒花药出粉率及花粉萌发率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了不同培养与保存条件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结果】中石榴4号在250 g·L^(-1)(81.5%)和300 g·L^(-1)(83.5%)蔗糖浓度下花粉萌发率无显著差异;可育花中,土库曼斯坦雄蕊数目显著低于酸美人、慕乐、天使红、中石榴4号和华光(p<0.05);同一品种可育花与功能性雄花雄蕊数目无显著差异;可育花单粒花药出粉量(31~48)显著低于功能性雄花(85~91),但其花粉萌发率(90%~93%)显著高于功能性雄花(41%~43%),花粉管生长速度高于功能性雄花;天使红花粉萌发率最高为93.3%;与功能性雄花相比,可育花柱头附着花粉量大,且花粉管伸长正常,授粉36 h后花粉管大量伸入花柱;-20℃贮藏条件下的花粉萌发率显著高于4℃和25℃。【结论】可育花花药出粉量低,花粉萌发率及花粉管生长显著优于功能性雄花;花粉与柱头相互作用需36 h来保证花粉萌发质量,-20℃贮藏利于花粉活力保持,研究结果为石榴遗传育种的花粉选择与保存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 可育花 功能性雄花 形态观察 花粉萌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GB图像和随机森林算法的棉种识别
2
作者 王亚茹 韩迎春 +6 位作者 雷亚平 杨北方 熊世武 焦亚辉 马云珍 李亚兵 支晓宇 《棉花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5,共12页
【目的】棉种的精准识别对育种、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控至关重要。而传统的人工识别方法主观性强且效率低。基于红绿蓝(red,green,and blue,RGB)图像与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构建了棉花快速分类模型,实现棉种的自动识别。【方... 【目的】棉种的精准识别对育种、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控至关重要。而传统的人工识别方法主观性强且效率低。基于红绿蓝(red,green,and blue,RGB)图像与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构建了棉花快速分类模型,实现棉种的自动识别。【方法】田间种植草棉、亚洲棉、海岛棉和陆地棉,在蕾期和花铃期采集叶片的RGB图像,并提取颜色和形态特征参数。基于提取的特征数据,分别构建了3种RF模型:基于蕾期叶片特征的模型、基于花铃期叶片特征的模型以及综合蕾期和花铃期叶片特征的模型。随后,对各个模型的分类性能进行评估,并通过特征重要性分析确定影响棉种识别的关键特征。还对比了RF、支持向量机和K最近邻3种算法的分类效果。【结果】结合蕾期和花铃期叶片特征的分类模型准确性最高,总体精度达到了97.71%,Kappa系数为0.95,优于基于单一生育期特征的模型。特征重要性分析表明,叶片面积和圆度在棉种识别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外,RF的分类性能优于支持向量机和K最近邻法,表现出更高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结论】本研究提出的基于蕾期和花铃期叶片的RGB图像和RF算法的棉种识别方法,无需复杂的图像预处理,能自动高效识别海岛棉、陆地棉、亚洲棉和草棉,可以为作物精细管理和农业领域的机器学习算法应用提供新思路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B图像 随机森林算法 分类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微生物菌肥对石榴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3
作者 黄梦池 陈利娜 +3 位作者 李好先 刘锐涛 杜珂 鲁振华 《果树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346-2356,共11页
【目的】探究不同微生物菌肥对华冠石榴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露地栽培华冠石榴2年生扦插幼苗为试验材料,分别施用活力源、微生物菌剂(粉状)、哈茨木霉菌、微生物菌剂(颗粒)、土壤活化剂等5种菌肥进行处理,分析其对幼苗株高、... 【目的】探究不同微生物菌肥对华冠石榴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以露地栽培华冠石榴2年生扦插幼苗为试验材料,分别施用活力源、微生物菌剂(粉状)、哈茨木霉菌、微生物菌剂(颗粒)、土壤活化剂等5种菌肥进行处理,分析其对幼苗株高、地径、新枝数、鲜质量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活力源微生物菌肥处理能显著促进石榴幼苗的生长发育,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的株高、地径、新枝数、叶绿素a含量和叶绿素总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处理后幼苗的株高、地径、新枝数分别比对照组高出25.82%、69.06%、46.88%。【结论】施用本试验的几种不同的微生物菌肥,其中部分对华冠石榴幼苗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其中活力源菌肥富含具有协同作用的菌种,有利于石榴幼苗的生长发育,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幼苗 微生物菌肥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植物精油对瓜实蝇毒杀及驱避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涂华龙 高旭渊 +3 位作者 于永浩 曾宪儒 陈红松 周忠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7-182,194,共7页
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Copullett)是我国瓜类蔬菜的重要入侵害虫,为筛选出对瓜实蝇具有毒杀及驱避作用的植物精油,室内测定了4种植物精油在不同浓度下对瓜实蝇的毒杀及产卵驱避效果,并进行了田间验证。结果表明:4种植物精油对瓜... 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Copullett)是我国瓜类蔬菜的重要入侵害虫,为筛选出对瓜实蝇具有毒杀及驱避作用的植物精油,室内测定了4种植物精油在不同浓度下对瓜实蝇的毒杀及产卵驱避效果,并进行了田间验证。结果表明:4种植物精油对瓜实蝇成虫的毒杀效果随精油浓度升高而升高,浓度为7 mg/mL和10 mg/mL的肉桂精油对瓜实蝇的毒杀效果极显著高于其他精油,处理后24 h瓜实蝇校正死亡率分别为75.9%和100%;雌虫对冬青精油的嗅觉反应率为93.3%,显著高于紫苏精油和山苍子精油。不同植物精油对雌虫产卵的驱避效果不同,当植物精油浓度为10 mg/mL时,冬青精油对雌虫的产卵驱避率为69.04%,显著高于其他精油。田间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植物精油对瓜实蝇成虫具有一定防控效果,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可能是由于田间环境复杂、植物精油理化性质存在差异等因素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瓜实蝇 毒杀 产卵驱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种质抗拟轮枝镰孢与禾谷镰孢穗腐病鉴定及抗性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夏玉生 郭成 +3 位作者 温胜慧 孙素丽 朱振东 段灿星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1-71,共11页
穗腐病是玉米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威胁人畜健康。选育和利用优良的抗穗腐病品种,是防治玉米穗腐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利用花丝通道注射法,在北京昌平和海南三亚2个试验点,对346份玉米自交系进行了抗拟轮枝... 穗腐病是玉米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威胁人畜健康。选育和利用优良的抗穗腐病品种,是防治玉米穗腐病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利用花丝通道注射法,在北京昌平和海南三亚2个试验点,对346份玉米自交系进行了抗拟轮枝镰孢与禾谷镰孢穗腐病的鉴定与评价。综合分析2个试验点的抗性鉴定数据表明,对拟轮枝镰孢穗腐病表现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的材料分别为1、43、106、147和49份,占总鉴定材料的0.3%、12.4%、30.6%、42.5%和14.2%;对禾谷镰孢穗腐病表现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的材料分别为10、32、55、79和170份,占比分别为2.9%、9.3%、15.9%、22.8%和49.1%。对2种镰孢穗腐病同时表现中抗以上水平的种质共45份,其中1份(15-TL-1224)高抗2种穗腐病、2份(PT351-1、18-QTL-25)对禾谷镰孢和拟轮枝镰孢穗腐病表现高抗和抗病,18-QTL-04、18-YJY-18、18-YJY-02、18-HDY-14种质同时表现抗病,是难得的抗穗腐病资源。对上述45份抗病种质和144份感病材料进行的2种穗腐病抗性相关性分析表明,45份抗病种质对2种穗腐病的抗性相关系数为0.24,144份感病材料对2种穗腐病抗性的相关性系数为-0.16。40对多态性SSR引物对其中41份抗性材料中扩增出183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100.00%,平均等位基因数和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3.7556、7.6923,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Shannon′s信息指数分别为0.6596、1.445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326,变幅为0.0513~1.0000。通过UPGMA聚类分析,41份抗病材料被划分为7个类群,分别是美国现代杂交种中B群种质(PB)、兰卡斯特(Lan)、未知类群、美国现代杂交种中A群种质(PA)、旅大红骨(LRC)、衣阿华坚秆综合种(BSSS)和塘四平头(TSPT),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中PA类群和PB类群包含的抗病种质最多。研究结果将为玉米穗腐病抗病育种中抗源的选择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质 拟轮枝镰孢穗腐病 禾谷镰孢穗腐病 抗性鉴定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瓜实蝇不同寄主种群对4种杀虫剂的敏感性
6
作者 汪宝如 田震亚 +3 位作者 高旭渊 陈红松 王建国 周忠实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79-1086,共8页
为探索瓜实蝇Zeugodacus cucurbitae不同寄主种群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本研究在室内通过药膜法测定了瓜实蝇节瓜、黄瓜、丝瓜和苦瓜种群4日龄成虫对4种杀虫剂的敏感性,随后将瓜实蝇不同寄主种群致死中浓度LC_(50)进行比较,计算抗性倍数。... 为探索瓜实蝇Zeugodacus cucurbitae不同寄主种群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本研究在室内通过药膜法测定了瓜实蝇节瓜、黄瓜、丝瓜和苦瓜种群4日龄成虫对4种杀虫剂的敏感性,随后将瓜实蝇不同寄主种群致死中浓度LC_(50)进行比较,计算抗性倍数。结果表明,4个寄主种群对甲维盐的敏感性为节瓜>苦瓜>丝瓜>黄瓜,其中节瓜、苦瓜种群对甲维盐最敏感,其次是丝瓜、黄瓜,LC_(50)值分别为0.250、0.391、0.809和1.035 mg/L。4个寄主种群对灭多威的敏感性表现为节瓜>黄瓜>苦瓜>丝瓜,LC_(50)值分别为0.302、0.318、0.652和0.804 mg/L。对多杀菌素的敏感性大小依次为黄瓜、节瓜、丝瓜、苦瓜,LC_(50)值分别为1.157、1.198、1.232和2.029 mg/L。对啶虫脒的敏感性为苦瓜>节瓜>黄瓜>丝瓜,LC_(50)值分别为17.946、20.166、20.190和21.986 mg/L,其中对甲维盐的敏感性差异幅度最大,为4.140倍,其次是灭多威,为2.654倍,对啶虫脒的敏感性差异幅度最小,为1.225倍。表明寄主植物可引起瓜实蝇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实蝇 不同寄主 杀虫剂 敏感性 毒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