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及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高亚男 王加启 郑楠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228-2236,共9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乳及乳制品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消费品。与此同时,人们对乳及乳制品的期待不再局限于量的提高,而是对其质量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2011年发生的牛奶中黄曲霉毒...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丰富营养价值的乳及乳制品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消费品。与此同时,人们对乳及乳制品的期待不再局限于量的提高,而是对其质量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2011年发生的牛奶中黄曲霉毒素M_1(AFM_1)含量超标事件,以及相比于成人,婴幼儿更易受到牛奶中AFM_1的损害,人们开始更加重视乳及乳制品中存在的AFM_1污染问题。本文在国内外已有文献报道基础上,对乳及乳制品中AFM_1的来源与生物学性质、污染与限量标准、检测与防控技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M1 乳及乳制品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舍氨气排放量及其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勋 时建忠 唐湘方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8-263,共6页
氨气是一种有毒有害气体,可引起动物生产性能下降,引发呼吸道疾病,对猪及人类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作者对猪舍内氨气排放量的研究现状及其常用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开展猪舍有害气体排放量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氨气排放量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透反射光谱法测定牛奶成分 被引量:14
3
作者 杨晋辉 卜登攀 +3 位作者 王加启 周凌云 马露 张军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53-156,共4页
为探索近红外透反射光谱法检测牛奶中主要成分的可行性,从牧场采集150份乳样,并用乳质分析仪测定其中的蛋白质、脂肪、乳糖、总固形物、非脂固形物含量。通过光谱数据结合偏最小二乘法以及完全交互验证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中长波(1... 为探索近红外透反射光谱法检测牛奶中主要成分的可行性,从牧场采集150份乳样,并用乳质分析仪测定其中的蛋白质、脂肪、乳糖、总固形物、非脂固形物含量。通过光谱数据结合偏最小二乘法以及完全交互验证建立回归模型。结果表明:中长波(1300~2500nm)对乳成分的模型贡献较大;蛋白质、脂肪、乳糖、总固形物、非脂固形物模型的验证集决定系数分别达到0.96、0.90、0.90、0.91、0.92,相对分析误差分别为4.97、3.19、3.15、3.37、3.54;对10个未知样品的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对蛋白质、乳糖和非脂固形物含量的预测效果较好,相对误差均小于1.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 近红外透反射光谱 乳成分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钙磷水平对笼养蛋鸡骨代谢及骨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章世元 俞路 +7 位作者 王雅倩 周联高 严桂芹 张莹 林显华 郭新华 汪益峰 闫韩韩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32-738,共7页
选用56周龄新扬州鸡产蛋鸡600只,按2×2完全随机设计分为4组,分别饲喂不同钙磷水平(高钙低磷、高钙高磷、低钙低磷、低钙高磷)的玉米-豆粕型日粮,每组5个重复。用放免技术测定鸡蛋鸡内分泌变化,双能X射线测定鸡骨密度差别,并用扫描... 选用56周龄新扬州鸡产蛋鸡600只,按2×2完全随机设计分为4组,分别饲喂不同钙磷水平(高钙低磷、高钙高磷、低钙低磷、低钙高磷)的玉米-豆粕型日粮,每组5个重复。用放免技术测定鸡蛋鸡内分泌变化,双能X射线测定鸡骨密度差别,并用扫描电镜观察鸡骨超微结构的区别,以对不同钙磷水平日粮下笼养蛋鸡骨代谢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高钙高磷组产蛋率显著高于两低钙组(P<0.05);高钙高磷组雌二醇(E2)、胰岛素促生长因子-1(IGF-1)水平显著高于低钙低磷组(P<0.05);骨钙素(BGP)、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各组间差异不显著;高钙高磷组胫骨指数极显著高于低钙低磷组(P<0.01);骨超微结构也明显优于低钙低磷组。研究表明,钙磷互作对笼养蛋鸡骨代谢有明显影响。日粮钙磷水平分别为3.5%和0.32%,两者比例约11∶1时,笼养蛋鸡生产性能、内分泌水平及骨密度最佳,骨超微结构最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笼养蛋鸡 生产性能 内分泌 骨密度 骨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消化法中消化酶与消化时间对评定生长猪常用植物性饲料磷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李东卫 卢庆萍 +2 位作者 张宏福 庄晓峰 陈亮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051-2058,共8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仿生消化过程中生长猪体内4种小肠消化酶以及胃期和小肠期消化时间对植物性饲料磷体外消化率的影响,为确定仿生消化法评定生长猪常用植物性饲料磷体外消化率时模拟小肠消化液的组成与最佳消化时间提供参考。试验在SDS-Ⅰ... 本试验旨在探讨仿生消化过程中生长猪体内4种小肠消化酶以及胃期和小肠期消化时间对植物性饲料磷体外消化率的影响,为确定仿生消化法评定生长猪常用植物性饲料磷体外消化率时模拟小肠消化液的组成与最佳消化时间提供参考。试验在SDS-Ⅰ型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中进行,以玉米、豆粕和麦麸为测试原料,分3个试验进行。试验1,设置5个处理,1个不添加小肠消化酶的处理(对照)和4个添加不同小肠消化酶的处理,分别添加胰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胃期消化时间为1.25 h,小肠期消化时间为4.00 h;试验2,确定小肠消化液主要消化酶组成后,设置5个不同的胃期消化时间的处理,分别为0.50、0.75、1.00、1.25、1.50 h,各处理的对应小肠期消化时间均设置为4.00 h;试验3,确定胃期消化时间后,设置6个不同的小肠期消化时间的处理,分别为1.00、2.00、3.00、4.00、5.00、6.00 h。以上各处理均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5根消化管,分别测定3种饲料原料的磷体外消化率。结果表明:1)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均可显著提高玉米、豆粕和麦麸磷体外消化率(P<0.05),糜蛋白酶可显著提高豆粕和麦麸磷体外消化率(P<0.05),却显著降低了玉米磷体外消化率(P<0.05)。2)胃期消化时间由0.50 h增加到1.00 h,玉米和豆粕磷体外消化率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1.25 h时玉米和豆粕磷体外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消化时间由0.50 h增加到1.00 h,麦麸磷体外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1.25 h时达到稳定。3)小肠期消化时间由1.00 h增加到6.00 h,玉米、豆粕和麦麸磷体外消化率均显著增加(P<0.05),并分别在3.00、4.00、5.00 h达到稳定。分析以上结果得出:1)可采用胰蛋白酶、糜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模拟小肠液。2)确定胃期消化时间为1.00 h,小肠期消化时间为5.0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 生长猪 有效磷 消化酶 消化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饲粮饲喂下奶牛瘤胃乳头的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翁秀秀 张养东 +2 位作者 李发弟 周凌云 卜登攀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998-2004,共7页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饲粮对奶牛瘤胃乳头组织形态学的影响,试验选择10头初产、带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中期[(127±13)d]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2组,每组5头,分别饲喂2种饲粮,一种以玉米秸秆为唯一粗饲料来源并添加高水平精料,该组称为... 为了探讨不同类型饲粮对奶牛瘤胃乳头组织形态学的影响,试验选择10头初产、带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中期[(127±13)d]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2组,每组5头,分别饲喂2种饲粮,一种以玉米秸秆为唯一粗饲料来源并添加高水平精料,该组称为单一秸秆组(CS组);另一种以羊草、苜蓿干草、全株玉米青贮为粗饲料来源并添加低水平精料,该组称为混合粗料组(MF组),试验期63 d。试验结束经瘤胃瘘管活体采集瘤胃乳头,制备切片,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对瘤胃乳头的组织结构及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CS组奶牛的瘤胃乳头宽度极显著高于MF组(P<0.01)。MF组奶牛的瘤胃乳头表面上皮的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的厚度均高于CS组,角质层厚度低于CS组,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CS组奶牛瘤胃乳头颗粒层的细胞连接退化,细胞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隙;角质层有少量的蜕皮现象,角质层下的细胞层细胞呈现加速的迁移状态。由此可见,给泌乳奶牛饲喂玉米秸秆并添加高水平精料的饲粮影响了瘤胃乳头的形态学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粮类型 瘤胃乳头 组织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赖氨酸水平对1~21日龄狮头鹅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蛋白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文策 胥力文 +2 位作者 林祯平 熊本海 杨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7,共7页
【目的】主要研究不同赖氨酸水平的饲粮对1~21日龄狮头鹅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蛋白沉积的影响.【方法】选用828只1日龄的健康狮头鹅,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3只.对照组赖氨酸添加水平( w)为0.75%,各处理组赖... 【目的】主要研究不同赖氨酸水平的饲粮对1~21日龄狮头鹅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蛋白沉积的影响.【方法】选用828只1日龄的健康狮头鹅,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3只.对照组赖氨酸添加水平( w)为0.75%,各处理组赖氨酸水平分别为0.90%、1.05%、1.20%、1.35%、1.50%.试验期21 d.【结果和结论】1)随赖氨酸水平升高,1.05%~1.50%处理组的狮头鹅21日龄的平均日增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90%组( P<0.05);赖氨酸1.05%~1.50%处理组耗料增质量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0.90%组(P<0.05).2)对狮头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的影响趋势相近,均在1.20%组达到最高,并显著高于0.90%、1.05%和1.35%组.血清尿酸和三酰甘油的浓度均在1.05%组最低,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血清碱性磷酸酶浓度在1.20%组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1.05%、1.35%和1.50%组( P<0.05).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质量浓度各组间差异不显著.3)狮头鹅蛋白绝对沉积、相对沉积随饲粮赖氨酸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并且在赖氨酸为1.20%时达到较好的效果.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赖氨酸可以有效地提高狮头鹅的生长性能,1~21日龄狮头鹅饲粮赖氨酸适宜水平为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狮头鹅 赖氨酸 生长性能 蛋白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应激对肉鸡生长、肉品质及脂肪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卢庆萍 张宏福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8-39,共2页
热应激是目前影响家禽生产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热应激带来的损失相当严重。肉鸡的生产性能经过几十年的选育有了巨大的提高,但这种以生长速度为主要目标的选育也为商品化肉鸡生产带来了许多问题,如肉质、风味变差... 热应激是目前影响家禽生产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尤其在发展中国家,热应激带来的损失相当严重。肉鸡的生产性能经过几十年的选育有了巨大的提高,但这种以生长速度为主要目标的选育也为商品化肉鸡生产带来了许多问题,如肉质、风味变差以及肉鸡对环境条件要求变高、应激敏感性增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鸡生产 生长速度 热应激 脂肪沉积 肉品质 环境因素 发展中国家 应激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素在奶牛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杨德智 周凌云 李发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2-266,共5页
尿素作为最常用的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在奶牛生产中广泛应用,如何能更有效地代替蛋白质饲料对于实际生产中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就尿素在奶牛实际生产中的相关应用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探讨,以期... 尿素作为最常用的非蛋白质含氮化合物在奶牛生产中广泛应用,如何能更有效地代替蛋白质饲料对于实际生产中降低饲养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就尿素在奶牛实际生产中的相关应用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探讨,以期为生产者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素 奶牛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用水及粪污处理情况调查报告 被引量:7
10
作者 靳爽 李聪聪 +1 位作者 周振峰 顾宪红 《中国奶牛》 2020年第2期64-68,共5页
本次调研共收集了华北地区99家奶牛场的用水及粪污处理情况数据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①85.9%的牛场以深井水作为水源,其中61.2%的牛场对用水进行消毒处理,43.5%的牛场安装有水表并记录用水情况。②在牛场用水中,牛的饮水量所占比... 本次调研共收集了华北地区99家奶牛场的用水及粪污处理情况数据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①85.9%的牛场以深井水作为水源,其中61.2%的牛场对用水进行消毒处理,43.5%的牛场安装有水表并记录用水情况。②在牛场用水中,牛的饮水量所占比例最高,达60%以上;其次为挤奶厅用水,约占20%。③夏季牛场头均饮水量、挤奶厅用水量、喷淋用水量均显著高于春秋冬季(P<0.05),夏季的头均总用水量比春秋冬季增加了33%(P<0.01)。随着牛场存栏量的增大,奶牛头均总用水量显著减少(P<0.05)。④年产奶量较高的牛场每产1kg牛奶饮水量、挤奶厅用水量显著降低(P<0.01),致使每千克产奶量的总用水量减少52%(P<0.01),用水效率提高。⑤随着养殖规模的增大,牛场雨污分离设施与干湿分离设施配备率分别显著增至62%、72%(P<0.05,P<0.01)。由此可得,存栏量越大、年产奶量越高,牛场每产1kg牛奶用水量越低,用水效率越高,而且配备的雨污分离设施、干湿分离设施比例越高,这些均有利于减少单位产奶量的粪污产生量及其处理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场 用水量 粪污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