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鸭饲料原料的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可加性研究
1
作者 袁丹 申仲健 +5 位作者 张浩然 包涵 唐静 黄苇 侯水生 谢明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0-1833,共14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21和42日龄北京鸭对玉米、小麦、高粱、花生粕的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SID)和表观回肠消化率(AID),并验证以上饲料原料构成的混合饲粮中氨基酸SID的可加性。试验采用采用双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包含2个日龄处理(21和42日龄)... 本试验旨在研究21和42日龄北京鸭对玉米、小麦、高粱、花生粕的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SID)和表观回肠消化率(AID),并验证以上饲料原料构成的混合饲粮中氨基酸SID的可加性。试验采用采用双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包含2个日龄处理(21和42日龄)和6个饲粮处理(无氮饲粮、玉米饲粮、小麦饲粮、高粱饲粮、花生粕饲粮和混合饲粮)。选取体重相近的1日龄北京鸭288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鸭。各组分别于17~20日龄和38~41日龄饲喂试验饲粮各4 d。分别在21、42日龄采集回肠食糜,测定食糜和饲粮中氨基酸和二氧化钛(TiO 2)含量,并计算氨基酸SID、AID和内源性氨基酸损失(EAAL)。结果表明:1)与21日龄相比,42日龄的北京鸭半胱氨酸和脯氨酸的内源损失量显著增加(P<0.05),而蛋氨酸和精氨酸的内源损失量显著减少(P<0.05),总氨基酸的内源损失量无显著差异(P>0.05)。2)除苯丙氨酸外,21日龄北京鸭的不同饲粮氨基酸SID均显著低于42日龄(P<0.05)。高粱饲粮的氨基酸SID高于其他饲粮。3)在混合饲粮中,21日龄北京鸭的16种氨基酸和总氨基酸SID的测定值与预测值无显著差异(P>0.05),16种氨基酸和总氨基酸AID的测定值显著高于预测值(P<0.05)。在混合饲粮中,42日龄北京鸭半胱氨酸SID的测定值显著低于预测值(P<0.05),其余氨基酸和总氨基酸SID的测定值与预测值无显著差异(P>0.05);半胱氨酸、谷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异亮氨酸AID测定值与预测值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氨基酸和总氨基酸AID的测定值显著高于预测值(P<0.05)。综上所述,42日龄北京鸭的氨基酸SID高于21日龄,且21和42日龄北京鸭对玉米、小麦、高粱、花生粕构成的混合饲粮的氨基酸SID均表现出良好的可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鸭 标准回肠消化率 表观回肠消化率 可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合成生物学驱动动物营养创新:进展与展望
2
作者 李一塍 罗会颖 +1 位作者 姚斌 涂涛 《合成生物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45-1166,共22页
动物营养是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动物营养过程的效率直接关系到资源利用效率、环境承载能力与粮食安全。随着农业合成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者正积极应用工程化策略革新动物营养利用体系,主要涵盖饲料原料开发、饲料添加... 动物营养是保障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动物营养过程的效率直接关系到资源利用效率、环境承载能力与粮食安全。随着农业合成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研究者正积极应用工程化策略革新动物营养利用体系,主要涵盖饲料原料开发、饲料添加剂合成及胃肠道高效营养转化等方向。本文系统综述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重点聚焦于基因编辑作物、微生物蛋白、饲料添加剂、胃肠道工程微生物等方向的关键使能技术与工程化策略,阐释了农业合成生物学在提升饲料利用效率、保障动物健康及促进畜牧业绿色转型中的巨大潜力。探讨了当前农业合成生物学在动物营养领域所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包括多基因系统设计与AI设计驱动生物育种进入4.0时代,动态调控系统开发与机器学习强化细胞工厂全局调控,多维度设计与学科交叉用于解析与调控动物消化系统。强调了其理念与技术对于突破现有技术瓶颈的关键作用。未来,农业合成生物学将通过深度融合多组学、机器学习与自动化平台技术,突破基因编辑与菌群调控难题,驱动动物营养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合成生物技术 动物营养 蛋白饲料 饲料添加剂 微生物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产期奶牛酮病发病规律及防控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帆 唐湘方 熊本海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10-1423,共14页
奶牛酮病是一种因围产期能量负平衡引起脂质代谢紊乱的全身性营养代谢疾病。奶牛酮病可分为临床型和亚临床型酮病。随着奶牛泌乳性能的不断提高,奶牛酮病的发病率快速增加。与正常奶牛相比,酮病奶牛的产奶量降低,乳品质下降,乳房炎和子... 奶牛酮病是一种因围产期能量负平衡引起脂质代谢紊乱的全身性营养代谢疾病。奶牛酮病可分为临床型和亚临床型酮病。随着奶牛泌乳性能的不断提高,奶牛酮病的发病率快速增加。与正常奶牛相比,酮病奶牛的产奶量降低,乳品质下降,乳房炎和子宫炎的发病率增加,繁殖性能降低。酮病也可增加奶牛的死淘率,提高治疗成本,缩短使用年限,进而降低经济效益。而奶牛酮病的发病规律受奶牛的品种、胎次、体况、生产性能、饲养环境、饲养方式等因素影响。探究奶牛酮病的发病规律,对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产后奶牛酮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控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奶牛饲养者有效防治产后奶牛酮病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能量负平衡 酮病 发病规律 围产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对干式成熟牛肉食用品质及安全性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晓畅 王欢 +5 位作者 刘寅初 孙宝忠 张松山 谢鹏 雷元华 臧明伍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45,共7页
干式成熟是将未经包装的胴体或分割肉直接置于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和风速的环境中进行数周成熟,以提升牛肉嫩度、风味和多汁性的一种方法。但干式成熟过程中,由于牛肉直接暴露于生产环境中且成熟时间较长,干式成熟牛肉的微生物状况需要... 干式成熟是将未经包装的胴体或分割肉直接置于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和风速的环境中进行数周成熟,以提升牛肉嫩度、风味和多汁性的一种方法。但干式成熟过程中,由于牛肉直接暴露于生产环境中且成熟时间较长,干式成熟牛肉的微生物状况需要被特别关注。本文总结干式成熟牛肉中的微生物数量及常见种类,探讨影响干式成熟牛肉中微生物状况的主要因素,同时介绍有益微生物对干式成熟牛肉特征品质形成的作用,详细说明干式成熟牛肉中潜在的致病菌和腐败菌类型及防控措施,旨在为干式成熟牛肉中的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微生物安全保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式成熟 牛肉 微生物 品质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2024年第35版)制订说明 被引量:6
5
作者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81-197,共17页
一、本次修订版本是在《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1990年第1版~2023年第34版》的基础上,结合(1)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动物科学)建设与运行;(2)畜禽营养与饲养全国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3)科技部科技基础性项目“我国主要畜禽饲料资... 一、本次修订版本是在《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1990年第1版~2023年第34版》的基础上,结合(1)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动物科学)建设与运行;(2)畜禽营养与饲养全国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3)科技部科技基础性项目“我国主要畜禽饲料资源及其矿物元素含量与分布调查(2014FY111000)”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青年英才计划等研究工作成果,同时参考了Feedstuffs 2023版饲料成分表、《中国猪营养需要量》(2020)、法国饲料数据库等数据基础上修订的。除继续完善了饲料中的饲料成分与营养价值数据外,对部分发布过的生物学效价数据再次进行了补充与完善。二、为方便读者,该版本继续保留了通过饲料原料的化学成分计算猪饲料有效能值[总能(GE),消化能(DE),代谢能(ME)及净能(NE)]的预测模型。相关计算公式如下:饲料总能(GE)/(MJ/kg DM)=[4153+(56×EE)+(15×CP)-(44×Ash)]×0.0041868(Ewan,19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工程 基础性项目 饲料成分 中国农业科学院 营养需要量 生物学效价 畜禽饲料 重点实验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代蛋氨酸法和改进体外三步法测定过瘤胃蛋氨酸生物利用率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谭咏琪 詹腾飞 +3 位作者 姚瑞芬 郭鑫 马露 卜登攀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32,共12页
[目的]本试验分别采用硒代蛋氨酸法和改进体外三步法评估3种过瘤胃蛋氨酸(A、B、C)的生物利用率,并对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旨在探究两种方法之间的关系。[方法](1)硒代蛋氨酸法:选用33头健康泌乳奶牛,按照随机区... [目的]本试验分别采用硒代蛋氨酸法和改进体外三步法评估3种过瘤胃蛋氨酸(A、B、C)的生物利用率,并对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旨在探究两种方法之间的关系。[方法](1)硒代蛋氨酸法:选用33头健康泌乳奶牛,按照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为3组,试验期共32 d,分为3个阶段,其中前7 d为预饲期(第0阶段),第8~22天为第1阶段,随后10 d为第2阶段。第0阶段奶牛仅饲喂基础饲粮,第1阶段所有奶牛均按照0.3 mg Se/kg DM补充硒酵母,第2阶段继续补充相同剂量的硒酵母,同时依据相同有效蛋氨酸的量(25 g/d),3组奶牛分别补充过瘤胃蛋氨酸A(33.3 g/d, A组)、B(29.4 g/d, B组)和C(56.82 g/d, C组)。在第22和32天采集奶样,用于硒、蛋氨酸和氮浓度的测定,以硒浓度/蛋氨酸浓度(硒浓度/氮浓度)比值的变化评估3种过瘤胃蛋氨酸的生物利用率。(2)改进体外三步法:选用3头安装瘤胃瘘管的泌乳奶牛,3种过瘤胃蛋氨酸各设置2个平行,3个重复,通过瘤胃孵育、体外模拟胃-小肠消化测定干物质(DM)和粗蛋白质(CP)的过瘤胃率和小肠消化率以评估其生物利用率。(3)分析两种方法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回归方程。[结果]硒代蛋氨酸法结果表明,过瘤胃蛋氨酸A基于牛奶硒浓度/蛋氨酸浓度和牛奶硒浓度/氮浓度比值变化计算的生物利用率分别为:83.02%和81.42%,过瘤胃蛋氨酸B的分别为:72.94%和72.47%,过瘤胃蛋氨酸C的分别为:51.77%和50.98%。改进体外三步法结果显示,过瘤胃蛋氨酸A、B和C的生物利用率分别为86.87%、75.47%和59.56%。比较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且呈极显著正相关(r=0.867~0.964,P<0.01)。[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硒代蛋氨酸法和改进体外三步法均能用于3种过瘤胃蛋氨酸的生物利用率的测定,且两种方法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代蛋氨酸法 改进体外三步法 过瘤胃蛋氨酸 生物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对1~21日龄北京鸭生产性能、血浆生化指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7
作者 霍振 庄蕾 +4 位作者 周伟 王帅钦 谢明 侯水生 唐静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327-3334,共8页
旨在研究不同饲粮叶酸水平对1~21日龄北京鸭生产性能、血浆生化指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确定1~21日龄北京鸭叶酸需要量。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用640只体重相近的1日龄雄性北京鸭,随机分为8组,每组8个重复,每重复10只鸭... 旨在研究不同饲粮叶酸水平对1~21日龄北京鸭生产性能、血浆生化指标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确定1~21日龄北京鸭叶酸需要量。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用640只体重相近的1日龄雄性北京鸭,随机分为8组,每组8个重复,每重复10只鸭。试验鸭分别饲喂叶酸水平为0.16、0.26、0.36、0.56、0.76、0.96和1.16 mg·kg^(-1)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1)0.76 mg·kg^(-1)叶酸组试验鸭的平均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0.26、0.36和0.56 mg·kg^(-1)组(P<0.05)。2)随着饲粮叶酸水平的提高,21日龄北京鸭的胸肌率(P=0.0988)和腿肌率(P=0.0753)具有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3)随着饲粮叶酸水平的提高,血浆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血浆葡萄糖水平显著提高(P<0.05),当叶酸水平达到0.76 mg·kg^(-1)时,上述指标无显著变化。4)叶酸水平为0.16和0.36 mg·kg^(-1)组的血浆总抗氧化能力显著低于0.26和0.76 mg·kg^(-1)叶酸组(P<0.05),0.16和0.26 mg·kg^(-1)叶酸组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低于0.36、0.56、0.76、0.96和1.16 mg·kg^(-1)叶酸组(P<0.05)。综上,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叶酸可提高北京鸭生产性能和抗氧化功能,在本试验条件下,推荐1~21日龄北京鸭饲粮叶酸水平为0.76 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北京鸭 需要量 生产性能 血浆生化指标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明2号肉鸡蛋白质需要量预测模型的研究及验证
8
作者 赵少猛 董瑞玲 +6 位作者 刘大伟 营凡 李森 赵桂苹 张敏红 文杰 冯京海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3-1323,共11页
旨在研究广明2号肉鸡蛋白质需要量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首先测定蛋白质的生长需要量(生长试验),然后结合本课题组前期测定的蛋白质维持需要量,建立肉鸡蛋白质需要量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验证试验)。生长试验选择体重接近的1日龄广明2... 旨在研究广明2号肉鸡蛋白质需要量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首先测定蛋白质的生长需要量(生长试验),然后结合本课题组前期测定的蛋白质维持需要量,建立肉鸡蛋白质需要量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验证试验)。生长试验选择体重接近的1日龄广明2号公、母鸡各132只,根据性别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22只鸡。肉鸡自由采食玉米-豆粕型饲粮,饲喂至42日龄。每周测定肉鸡的体重和体蛋白重,建立体重与体蛋白重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斜率即为肉鸡蛋白质的生长需要量。验证试验分三个阶段(0~10日龄、11~24日龄、25~39日龄)分别开展。在0、11和25日龄时,分别选择200、150、100只健康广明2号肉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按照Aviagen育种公司推荐标准和预测模型计算出的蛋白质需要量配制饲粮,每个处理组5个重复。生长试验发现:21日龄和42日龄广明2号公鸡的生产性能显著高于母鸡(P<0.01);分阶段建立肉鸡体重与体蛋白重的线性回归方程,回归模型均达到显著水平(P<0.001),前期R 2均为0.99,后期为0.98;根据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肉鸡体蛋白的生长需要量,再按照饲粮蛋白质的沉积效率,进一步计算出肉鸡饲粮蛋白质的生长需要量:1~21日龄公、母鸡分别为每克日增重(ADG)需要0.251和0.228 g饲粮蛋白质(单位表示为g·g^(-1)ADG),22~42日龄公、母鸡分别为0.272和0.268 g·g^(-1)ADG。结合课题组前期测定的蛋白质维持需要量,建立蛋白质需要量(Crude protein requirement,CPR)预测模型:0~21日龄:CPR=2.365×BW 0.75+0.251×ADG(公鸡),CPR=3.165×BW 0.75+0.228×ADG(母鸡);22~42日龄:CPR=2.955×BW 0.75+0.272×ADG(公鸡),CPR=2.560×BW 0.75+0.268×ADG(母鸡)。验证试验发现:0~10日龄阶段,试验组肉鸡体重和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11~24日龄和25~39日龄阶段,试验组肉鸡体重和日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饲粮的蛋白含量是按照AA肉鸡的体重、日增重和采食量,利用模型预测出的。由于广明2号肉鸡和AA肉鸡的生长曲线以及采食量变化规律存在差异,可能导致预测结果不准确,并不能说明预测模型存在问题。对照组和试验组均使用广明2号肉鸡,因此可以根据实际体重和日增重,利用预测模型,计算出肉鸡饲粮蛋白质的需要量。经过比较发现,除1~21日龄试验组肉鸡饲粮蛋白质的供应量超过需要量12.2%外,其余各组肉鸡在各个阶段饲粮蛋白质的需要量与实际供应量之间的差异均不超过10%。这一结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广明2号肉鸡饲粮蛋白质需要量预测模型基本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明2号肉鸡 析因法 蛋白质生长需要量 蛋白质需要量预测模型 验证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收粪法与回肠食糜法测定鸭饲粮氨基酸消化率的比较研究
9
作者 王浩然 朱云 +6 位作者 王俊丽 赵峰 萨仁娜 解竞静 谭会泽 魏师 王钰明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0-340,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全收粪法与回肠食糜法测定肉鸭内源氨基酸损失、饲粮标准氨基酸消化率的差异及其可加性,为选择更合适的肉鸭饲粮氨基酸效价评定方法提供参考。试验选用48只20周龄雄性北京鸭,随机分为2组:全收粪组和取回肠食糜组,每组采... 本试验旨在研究全收粪法与回肠食糜法测定肉鸭内源氨基酸损失、饲粮标准氨基酸消化率的差异及其可加性,为选择更合适的肉鸭饲粮氨基酸效价评定方法提供参考。试验选用48只20周龄雄性北京鸭,随机分为2组:全收粪组和取回肠食糜组,每组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包括4个饲粮处理:以玉米和豆粕分别为唯一蛋白质源配制的玉米饲粮和豆粕饲粮、玉米-豆粕型全价饲粮以及1种无氮饲粮,饲粮中均添加0.5%二氧化钛(TiO_(2))作为指示剂,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鸭。采集经肉鸭消化后的粪便或食糜样品,全收粪组通过差量法和指示剂法2种方式、取回肠食糜组通过指示剂法计算得到饲粮标准氨基酸消化率。结果表明:1)通过全收粪-指示剂法测定的无氮饲粮下肉鸭苯丙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及总氨基酸的内源损失均显著低于回肠食糜法(P<0.05)。2)全收粪-差量法、全收粪-指示剂法和回肠食糜法测定的玉米饲粮标准氨基酸消化率均有超过100%的氨基酸,3种方法测定的标准氨基酸消化率在玉米饲粮中除蛋氨酸、玉米-豆粕型饲粮中除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外均无显著差异(P>0.05)。3)单样本t检验表明,回肠食糜法测定的玉米-豆粕型饲粮的可消化氨基酸含量的实测值与计算值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全收粪-差量法和全收粪-指示剂法测定的玉米-豆粕型饲粮的总可消化氨基酸含量的实测值均显著小于计算值(P<0.05)。由此可见,全收粪法和回肠食糜法测定的饲粮标准氨基酸消化率具有可比性,但回肠食糜法测得的饲粮标准氨基酸消化率的可加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收粪法 回肠食糜法 标准氨基酸消化率 可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饲料对奶牛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和营养物质降解率的影响
10
作者 李高龙 吴兆海 +2 位作者 赵连生 王建平 卜登攀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3-129,共7页
本研究通过体外发酵试验,旨在探究3种发酵饲料对瘤胃发酵和营养物质降解率的的影响,以期为发酵饲料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试验分为4个组:对照组(A组)不添加发酵饲料,3个试验组(B组、C组、D组)使用10%(干物质基础)的不同种类... 本研究通过体外发酵试验,旨在探究3种发酵饲料对瘤胃发酵和营养物质降解率的的影响,以期为发酵饲料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提供数据支撑。试验分为4个组:对照组(A组)不添加发酵饲料,3个试验组(B组、C组、D组)使用10%(干物质基础)的不同种类发酵饲料替代基础饲粮中对应比例的精补料。结果表明:(1)发酵饲料均可以显著提高发酵液pH(P<0.01),D组的氨态氮(NH3-N)含量较对照组提高12.39%(P>0.05),B组和D组菌体蛋白(BCP)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36.40%和34.01%(P<0.01)。(2)D组乙酸含量最低,丙酸含量最高,乙丙比最低,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丁酸、异戊酸和戊酸含量分别较对照组提高了28.32%、53.21%和52.53%(P<0.1);B、D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8.83%和34.74%(P>0.05)。(3)C组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降解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22.20%、21.51%、53.68%和79.47%(P<0.01);而B、D组的CP和NDF降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CP降解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8.06%、30.50%;NDF降解率分别提高21.56%、30.23%;D组ADF降解率分别极显著高于B组和C组33.45%、79.15%(P<0.01),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89)。(4)D组的体外发酵总产气量最高,较对照组提高4.24%,甲烷产量最低,低于对照组6.26%,但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添加10%的发酵饲料D可以提高体外发酵DM、CP、NDF降解率,增加总挥发酸的含量,具有提升动物饲料转化率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饲料 体外发酵 瘤胃 降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偶氮酪蛋白法研究饲料蛋白来源对饲料中蛋白酶活性测定的影响
11
作者 矫松君 刘学涛 +4 位作者 李铁钊 赵峰 王钰明 侯嘉 解竞静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147-5156,共10页
【目的】试验旨在优化偶氮酪蛋白法来测定蛋白酶活性,并探究不同蛋白质原料对饲粮中蛋白酶活性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2×3两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pH对底物偶氮酪蛋白、酶解产物偶氮肽特征峰分布的影响,以确定偶氮肽的检测... 【目的】试验旨在优化偶氮酪蛋白法来测定蛋白酶活性,并探究不同蛋白质原料对饲粮中蛋白酶活性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2×3两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pH对底物偶氮酪蛋白、酶解产物偶氮肽特征峰分布的影响,以确定偶氮肽的检测波长。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别研究不同浓度三氯乙酸(TCA)对偶氮酪蛋白的沉淀作用以及不同酶解反应时间对酶解反应速度的影响,并测定优化后的偶氮酪蛋白法的线性和精密度。采用2×3两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研究饲粮处理方法(10%、20%提取)和蛋白源(豆粕、花生粕、玉米蛋白粉)对蛋白酶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偶氮酪蛋白底物和酶解产物的特征峰分布接近,当pH变为碱性时,偶氮酪蛋白底物和酶解产物特征峰由330~340 nm转移至415~425 nm。当TCA浓度为220.3和440.5 mg/mL时空白对照的吸光度值最低,440.5 mg/mL对偶氮酪蛋白沉淀效果最好。蛋白酶酶解速度随反应时间延长而降低,10和20 min时酶解速度与初始速度无显著差异(P>0.05),最适酶解反应时间为20 min。偶氮酪蛋白法在0.0016~0.1000 mg/mL蛋白酶测定中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3),批内变异系数为1.59%~3.30%,批间变异系数为6.26%~13.1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0%饲粮提取液显著降低了蛋白酶酶促动力学最大反应速度(V_(max),P<0.05),但对米氏常数(K_(m))无显著影响(P>0.05);20%饲粮提取液显著降低了V_(max)(P<0.05),并显著提高了K_(m)(P<0.05);10%水平不同蛋白源对V_(max)和K_(m)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偶氮酪蛋白法测定蛋白酶活性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可用于饲粮中蛋白酶活性测定。不同浓度饲粮提取液对蛋白酶酶促反应的抑制作用不同,但与饲粮蛋白质来源相关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活性 偶氮酪蛋白 饲粮蛋白 酶促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原料中常见霉菌毒素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2
作者 赵丽媛 秦玉昌 +1 位作者 张军民 余雅男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11-2921,共11页
霉菌毒素广泛存在于饲料原料中,动物不慎摄入会危及其安全,造成畜牧养殖业的损失,因此对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的监测至关重要。高效液相色谱以及质谱技术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但是其技术操作要求高、价格高。快速检测技... 霉菌毒素广泛存在于饲料原料中,动物不慎摄入会危及其安全,造成畜牧养殖业的损失,因此对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的监测至关重要。高效液相色谱以及质谱技术的使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但是其技术操作要求高、价格高。快速检测技术的开发,为复杂的、成本高昂的检测方法提供了替代方案。本文阐述了饲料原料中主要的霉菌毒素,归纳了近年来常见的霉菌毒素的快速检测技术并阐明其优缺点,为霉菌毒素快速检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原料 霉菌毒素 快速检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TP诱变裂殖壶藻生物活性物质及氨基酸营养价值评价
13
作者 傅新月 丁军 +2 位作者 臧长江 卜登攀 马露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3-178,共6页
本研究以实验室前期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所得一株高产DHA裂殖壶藻突变株I-F-9及原始藻株ATCC20888为研究对象,评价ARTP诱变前后裂殖壶藻生物活性物质及氨基酸的营养价值。利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裂殖壶藻中氨基酸的含量... 本研究以实验室前期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所得一株高产DHA裂殖壶藻突变株I-F-9及原始藻株ATCC20888为研究对象,评价ARTP诱变前后裂殖壶藻生物活性物质及氨基酸的营养价值。利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裂殖壶藻中氨基酸的含量后,经氨基酸评分(AAS)、氨基酸比值(RAA)、氨基酸比值系数(RC)、比值系数分(SRC)等营养学方法对藻株进行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在生物活性物质方面,突变株I-F-9的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多糖、总糖和虾青素含量显著高于原始藻株(P<0.05)。其中突变株I-F-9的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多糖、总糖和虾青素含量分别为18.80μg/g、517.85μg/g、76.18 mg/g、234.74 mg/g、1833.47 pg/g,比原始株分别提高了90.28%、59.29%、19.76%、71.89%、5.18%。原始株与裂殖壶藻突变株I-F-9含17种氨基酸,其中突变株I-F-9苏氨酸、缬氨酸、赖氨酸3种必需氨基酸均显著高于原始株(P<0.05)。突变株I-F-9非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原始株(P<0.05)。营养价值评价结果表明,突变株I-F-9与原始株的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赖氨酸,其中突变株I-F-9 SRC值为83.91,原始株的SRC值为84.19。ARTP诱变显著提升了裂殖壶藻突变株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多糖、总糖和虾青素含量及非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殖壶藻 氨基酸组成 虾青素 必需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牛生理指标智能监测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帆 周梦婷 +4 位作者 熊本海 杨振刚 刘民泽 冯文晓 唐湘方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4期1-17,共17页
[目的/意义]随着自动化、数智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在肉牛养殖上的逐步推广利用,肉牛智能化养殖技术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步。肉牛的生理指标如运动量、体温、心率、呼吸频率,以及反刍量等变化反映了肉牛的健康或亚健康状态。基... [目的/意义]随着自动化、数智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在肉牛养殖上的逐步推广利用,肉牛智能化养殖技术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步。肉牛的生理指标如运动量、体温、心率、呼吸频率,以及反刍量等变化反映了肉牛的健康或亚健康状态。基于多种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以及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及模型化分析等技术的利用,肉牛的生理指标可由智能感知装备尤其接触式设备自动获取并用于发情、产犊、健康和应激的监测。[进展]针对肉牛养殖过程生理指标的智能监测技术及其利用价值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了生理指标监测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现状,总结了肉牛生理指标监测的难点和挑战,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结论/展望]肉牛生理指标的智能监测与利用既提高数据采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有利于提高一线人员工作效率,促进肉牛养殖的智能化水平及健康养殖水平。结合当前中国肉牛实际饲养现状和肉牛生理指标智能监测传感器的研究现状,未来需降低接触类相关设备能耗、提高使用寿命;提高各监测数据的相互融合深度分析,提高监测准确率;加强非接触、高精度、自动化的数据采集分析技术研发,减少人工佩戴设备的工作量和设备使用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生理指标 人工智能 智能监测 传感器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牛、羊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潘东霞 王辉 +1 位作者 熊本海 唐湘方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80-4889,共10页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作为一种基因组修饰工具迅速发展,包括锌指核酸酶(zinc-finger nucleases,ZFNs)、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s,TALENs)和成簇规则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相关蛋白(clus...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作为一种基因组修饰工具迅速发展,包括锌指核酸酶(zinc-finger nucleases,ZFNs)、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 effector nucleases,TALENs)和成簇规则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相关蛋白(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associated protein,CRISPR-Cas)系统在内的基因编辑工具使生物体的基因组DNA靶向修饰成为可能,尤其是CRISPR-Cas9系统的出现,加速了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成为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中的革命性工具。与ZFNs和TALENs技术相比,CRISPR-Cas9系统因其高灵活性、灵敏度、特异性和成本效益而被广泛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通过靶向特定序列精确地切割DNA,并通过在特定基因组位点产生双链断裂来添加、去除或替换核苷酸等方式在位点引入特异性修饰对畜牧生产的不同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产生了改善牲畜生产和具有抗病性等多种动物模型,以研究畜禽关键基因功能,加速性状改良。作者主要阐述了CRISPR-Cas9系统的机制与功能及其在牛、羊生产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系统 基因编辑 繁殖 泌乳 抗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乌鸡肌肉品质与仿生感官评价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马博闻 杨欣婷 +4 位作者 余雅男 张军民 贾亚雄 赵金山 秦玉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217-224,共8页
本文旨在比较五种乌鸡胸大肌(泰和乌鸡、盐津乌鸡、沐川乌鸡、旧院黑鸡、略阳乌鸡)肌内脂肪含量、黑色素含量、氨基酸含量及电子感官仿生评价的差异,为地方乌鸡品质感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五种乌鸡胸肌肌内脂肪含量、... 本文旨在比较五种乌鸡胸大肌(泰和乌鸡、盐津乌鸡、沐川乌鸡、旧院黑鸡、略阳乌鸡)肌内脂肪含量、黑色素含量、氨基酸含量及电子感官仿生评价的差异,为地方乌鸡品质感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五种乌鸡胸肌肌内脂肪含量、黑色素含量存在组间的差异,呈现不同的梯度差距;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丙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脯氨酸14种氨基酸的相对含量存在组间差异,其中略阳乌鸡与沐川乌鸡的氨基酸含量相对较高;电子舌分析发现乌鸡滋味主要是鲜味、鲜味回味与苦味,其中鲜味回味在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泰和乌鸡与盐津乌鸡具有一定的涩味回味;电子鼻检测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的乌鸡气味轮廓间存在有较大差异,盐津乌鸡与其他四种乌鸡间气味轮廓差距最大,在传感器响应上最小。综上,略阳乌鸡胸肌肉具有更好的品质,其具有更高的肌内脂肪、黑色素含量与氨基酸比例,并且电子感官仿生评价响应值都相对较高。同时,不同品种乌鸡都有其较突出的特点,本研究结果也为消费者选购乌鸡产品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鸡肉 肌内脂肪 黑色素 氨基酸 电子感官仿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生消化法估测生长猪饲料有效能的准确性及可加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任聪 张虎 +3 位作者 王钰明 解竞静 萨仁娜 赵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988-4000,共13页
旨在探讨仿生消化法估测生长猪饲料原料消化能(DE)、代谢能(ME)和净能(NE)的准确性和可加性,为快速获得生长猪饲料的有效能值提供参考。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以生长猪仿生消化法测定12个能量饲料、9个蛋白质饲料,以及由上述21个饲料... 旨在探讨仿生消化法估测生长猪饲料原料消化能(DE)、代谢能(ME)和净能(NE)的准确性和可加性,为快速获得生长猪饲料的有效能值提供参考。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以生长猪仿生消化法测定12个能量饲料、9个蛋白质饲料,以及由上述21个饲料原料配制的17个饲粮的酶水解物能值(EHGE),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根消化管。通过EHGE、粗蛋白(CP)和酸性洗涤纤维(ADF)估测DE、ME及NE值。比较饲料原料有效能(DE、ME、NE)估测值与GB/T 39235-2020中同本研究同名的17个饲料原料的能量利用率乘以总能(GE)实测值得出的体内有效能值的差异及相关性,以验证仿生消化法估测饲料有效能的准确性。根据饲料原料的有效能估测值计算饲粮有效能加权值,并根据饲粮EHGE估测有效能的数学模型获得饲粮的有效能值,比较两者的差异以验证仿生消化法估测饲料有效能值的可加性。结果表明,采用GB/T 39235-2020计算的17个饲料原料的DE、ME、NE对EHGE结合CP、ADF估测的有效能值线性回归模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74,0.778和0.870。回归诊断分析发现,米糠、小麦麸和玉米胚芽粕偏离了其他14个饲料原料样品体内值与估测值的线性关系■。剔除上述3个样品后,GB/T 39235-2020计算的体内有效能对估测值线性回归的决定系数高于0.93。17个试验饲粮的EHGE实测值对加权计算值,DE、ME和NE的估测值对加权计算值的线性回归与Y=X重叠(R2>0.95,P<0.01)。上述结果表明,仿生消化法可以满意地估测14个饲料样品的有效能值,但低估了米糠和小麦麸的有效能值,却高估了玉米胚芽粕的DE和ME。仿生消化法测定的EHGE及通过EHGE估测的DE、ME、NE均具有良好的可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猪 饲料原料 仿生消化法 有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酸对全株饲料桑青贮营养和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及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康雅洁 申瑶 +4 位作者 薛夫光 胡秀贞 南雪梅 唐湘方 熊本海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170-5180,共11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甲酸对全株饲料桑青贮营养和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及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为全株饲料桑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支撑。试验分为5组,各组分别在饲料桑中添加0(对照组,CK组)、2(FA2组)、4(FA4组)、6(FA6组)、8 mL/k... 本研究旨在探究甲酸对全株饲料桑青贮营养和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及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为全株饲料桑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支撑。试验分为5组,各组分别在饲料桑中添加0(对照组,CK组)、2(FA2组)、4(FA4组)、6(FA6组)、8 mL/kg(FA8组)甲酸,每组4个重复,青贮90 d。分别在有氧暴露第0(当天)、3、6、9、12天采集样品,测定其青贮品质和有氧稳定性,以选出适宜甲酸添加水平。随后,进一步探究饲料桑添加甲酸后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将饲料桑分为3组:饲料桑青贮原料组(M组)、未添加甲酸青贮饲料桑组(CK组)和经筛选出最优甲酸添加水平青贮饲料桑组(FA2组),每组3个重复,进行48 h体内降解试验和体外发酵试验。结果表明:1)有氧暴露期间,FA4组干物质(DM)含量始终最高,有氧暴露第0、3、6、12天显著高于CK和FA6组(P<0.05);FA2、FA4组有氧暴露第9天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显著低于CK和FA8组(P<0.05)。2)有氧暴露第0天,FA2、FA4、FA6、FA8组pH及氨态氮(NH_(3)-N)、乙酸(AA)含量均显著低于CK组(P<0.05)。随有氧暴露时间延长,FA2组pH稳定且始终最低。3)有氧暴露期间,FA2组饲料温度始终低于CK组和环境温度。因此,适宜的甲酸添加水平为2 mL/kg。4)FA2组干物质消化率(DMD)显著高于CK组(P<0.05),丙酸、正戊酸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pH、乙酸含量、乙酸/丙酸显著低于M组(P<0.05)。综上所述,添加2 mL/kg甲酸可改善饲料桑青贮营养和发酵品质、有氧稳定性及体外瘤胃发酵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酸 饲料桑 青贮 有氧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荣昌猪、约荣猪和杜长大三元猪肉色与肌红蛋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培萱 胡颖 +7 位作者 冯潇慧 杨飞云 周晓容 黄金秀 李敬 汤超华 秦玉昌 张军民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58-1968,共11页
【目的】探究荣昌猪、大约克夏猪×荣昌猪(约荣猪)与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杜长大三元猪)的肉色和肉中肌红蛋白含量差异,验证肉色与肌红蛋白的相关性,为商品猪肉色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集荣昌猪(n=15)、约荣猪(... 【目的】探究荣昌猪、大约克夏猪×荣昌猪(约荣猪)与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杜长大三元猪)的肉色和肉中肌红蛋白含量差异,验证肉色与肌红蛋白的相关性,为商品猪肉色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集荣昌猪(n=15)、约荣猪(n=20)、杜长大三元猪(n=20)背最长肌肉样,结合肉色度值、可见吸收光谱及公式对宰后45 min、6 h、12 h和24 h荣昌猪、约荣猪、杜长大三元猪的肉色和肌红蛋白含量分别进行测算,并探究猪肉色和肌红蛋白的关联性。【结果】荣昌猪肉红度值显著高于杜长大三元猪(P<0.05);宰后45 min,3种猪肉亮度值显著低于其他时间点(P<0.05)。3种猪肌红蛋白扫描光谱在543和580 nm处出现氧合肌红蛋白特征峰,峰高显示荣昌猪>约荣猪>杜长大三元猪。宰后45 min,荣昌猪肉中总肌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约荣猪和杜长大三元猪(P<0.05),氧合肌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杜长大三元猪(P<0.05),高铁肌红蛋白相对含量显著低于约荣猪和杜长大三元猪(P<0.05)。宰后24 h,荣昌猪肉中高铁肌红蛋白含量及氧合肌红蛋白、高铁肌红蛋白相对含量均显著高于45 min和6 h(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红度值、总肌红蛋白和氧合肌红蛋白含量之间存在显著高度正相关(P<0.05)。【结论】荣昌猪肉因红度值高、总肌红蛋白含量高和高铁肌红蛋白相对含量低而肉色更鲜红,猪肉色优劣与肌红蛋白含量及其氧化还原状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昌猪 约荣猪 杜长大三元猪 肉色 肌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刍动物甲烷减排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高龙 吴兆海 +2 位作者 赵连生 卜登攀 王建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812-4823,共12页
甲烷是温室气体的重要组成,而反刍动物生产是甲烷排放的重要源头。近年,反刍动物甲烷减排研究已成为热点。如何安全高效地降低反刍动物甲烷排放对于推进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至关重要,并在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环境污染以及... 甲烷是温室气体的重要组成,而反刍动物生产是甲烷排放的重要源头。近年,反刍动物甲烷减排研究已成为热点。如何安全高效地降低反刍动物甲烷排放对于推进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至关重要,并在提高饲料转化率、减少环境污染以及提升反刍动物生产性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助推畜牧业绿色发展,作者从反刍动物甲烷产生方式出发,阐述了调整饲粮结构(包括饲粮精粗比例、饲料原料质量、饲料原料搭配等)、优化饲养管理(包括改善饲养环境、改变放牧方式以及对饲料原料进行加工处理等)、优选适宜品种和生理状态动物(选择低甲烷排放品种或生理状态个体)以及利用植物次级代谢产物(如单宁、皂苷和精油等)、微生态制剂(如酵母菌、乳酸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有机酸(如苹果酸、延胡索酸和单宁酸等)、无机化合物(3-NOP)以及藻类(海藻和微藻)等多种减排措施,总结了各项措施在降低甲烷排放方面所取得的具体效果,并寻求更加适合的减排方案。在对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甲烷减排的具体措施与建议,希望能够为未来相关领域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生产中降低甲烷排放提供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瘤胃 反刍动物 减排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