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链脂肪酸对奶牛瘤胃微生物菌群的影响研究进展
1
作者 宋琳 赵小伟 +1 位作者 齐英杰 张养东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82-2092,共11页
奶牛瘤胃内栖息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其与身体形成了一种“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其中短链脂肪酸(SCFAs)作为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为机体提供营养,维持内环境稳定。本文阐述了SCFAs与奶牛瘤胃微生物的互作关系,... 奶牛瘤胃内栖息着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其与身体形成了一种“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其中短链脂肪酸(SCFAs)作为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为机体提供营养,维持内环境稳定。本文阐述了SCFAs与奶牛瘤胃微生物的互作关系,重点关注其对奶牛瘤胃健康及稳态的影响,综述了奶牛瘤胃内SCFA调控内环境的作用机制,为SCFAs营养调控奶牛机体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 瘤胃微生物 互作 内环境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及奶制品中兽药残留高通量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
作者 罗润博 张养东 +1 位作者 郑楠 王加启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410-3416,共7页
在生产中兽药的滥用可能导致牛奶中的兽药残留并对消费者健康造成风险。由于兽药种类较多,单一检测效率较低,而高通量检测技术可以一次性检测多种兽药残留,省时省力,因此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在样品前处理方面,分散固相萃取技术(如QuECh... 在生产中兽药的滥用可能导致牛奶中的兽药残留并对消费者健康造成风险。由于兽药种类较多,单一检测效率较低,而高通量检测技术可以一次性检测多种兽药残留,省时省力,因此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在样品前处理方面,分散固相萃取技术(如QuEChERS方法)由于其简单、快速、成本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样品净化过程;另一方面,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由于其分离快、灵敏度与准确度高等特点,展示出比高效液相色谱法更好的分析能力和应用前景。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和新仪器的使用,兽药残留检测在前处理效率、仪器灵敏度和高通量检测方面发展迅速。作者结合近些年发表的文献,综述了奶及奶制品中兽药残留前处理技术(液液萃取法、固相萃取法、QuEChERS和盐析支持液液萃取)和高通量检测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和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为今后相关检测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药残留 牛奶 高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乳及乳制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赵小伟 郑楠 +1 位作者 王加启 张养东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451-5459,共9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食品质量的关注日益增加,快速获取产品质量信息已成为热点问题之一。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无损、定量的检测手段,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食品的质量信息,该技术已逐渐在食品质量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食品质量的关注日益增加,快速获取产品质量信息已成为热点问题之一。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无损、定量的检测手段,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食品的质量信息,该技术已逐渐在食品质量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乳及乳制品质量检测方面的应用,旨在为该技术在乳制品行业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乳及乳制品 质量检测 快速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亚麻酸包封工艺及其在反刍动物营养调控上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俊 张元庆 +1 位作者 郑楠 张养东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542-3552,共11页
亚麻酸(ALA)是一种存在于各种植物种子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功能。然而,ALA的易氧化性和低生物利用率限制了其在反刍动物饲粮中的应用。面对这一难题,ALA食品级材料包封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国内... 亚麻酸(ALA)是一种存在于各种植物种子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功能。然而,ALA的易氧化性和低生物利用率限制了其在反刍动物饲粮中的应用。面对这一难题,ALA食品级材料包封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ALA包封技术的发展现状,评估了其氧化稳定性和体内外试验效果。研究表明,包封ALA能显著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包括提高日增重和胴体性状,降低料重比,同时改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这种新型饲料添加剂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有望成为动物饲料行业的重要研究和发展方向。不过,仍需深入研究包封材料和工艺,以优化ALA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并评估其长期安全性和环境影响,以期为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率和动物福利提供新的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亚麻酸 包封 微胶囊 体外评价 动物试验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链脂肪酸介导的肠骨轴在骨代谢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萱 杨雪 +3 位作者 李新科 孟璐 王加启 郑楠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0-267,共8页
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症等与年龄相关的骨骼代谢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干预方法至关重要。目前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调节骨代谢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如乙酸、丙酸和... 随着全球老龄化加剧,骨质疏松症等与年龄相关的骨骼代谢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干预方法至关重要。目前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调节骨代谢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如乙酸、丙酸和丁酸等,能够通过肠-骨轴发挥骨形成和骨吸收的调节作用,对骨稳态调节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并能改善炎症性骨丢失。本文综述SCFAs通过内分泌、免疫、改善营养吸收等途径调控骨代谢稳态,以期为老年代谢性骨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骨轴 短链脂肪酸 肠道微生物 骨代谢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宏基因组测序对中国北方地区生乳中嗜冷菌的群落结构研究
6
作者 许文君 郑楠 +1 位作者 王加启 孟璐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659-3668,共10页
本研究旨在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探究中国北方地区生乳中嗜冷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在冬季从中国内蒙古地区和北京地区的14个牧场共采集14份生乳样品,分离纯化可培养嗜冷菌和提取生乳中微生物总DNA,并利用16S rDNA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结合的... 本研究旨在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探究中国北方地区生乳中嗜冷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在冬季从中国内蒙古地区和北京地区的14个牧场共采集14份生乳样品,分离纯化可培养嗜冷菌和提取生乳中微生物总DNA,并利用16S rDNA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结合的方法对生乳中嗜冷菌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北京地区和内蒙古地区生乳中嗜冷菌的群落结构无显著性差异。两个地区生乳中优势嗜冷菌属均是假单胞杆菌属、寡养单胞菌属和短波单胞杆菌属。全局和概述图谱、氨基酸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是最主要的功能代谢途径,且嗜冷菌中含有多种抗生素抗性基因。综上,本研究利用传统培养和宏基因组测序准确测定了生乳中嗜冷菌群落的物种和功能信息,有助于了解生乳中嗜冷菌的生命活动及为嗜冷菌风险评估提供基础信息,促进中国北京及内蒙古牧场开展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乳 嗜冷菌 宏基因组测序 地区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奶中A1和A2 β-酪蛋白的结构、功能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7
作者 贤歌 刘慧敏 +1 位作者 王加启 郑楠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440-5451,共12页
酪蛋白是牛奶中主要的蛋白质,β-酪蛋白是酪蛋白中的一种,A1β-酪蛋白和A2β-酪蛋白是β-酪蛋白表现出的两种不同的基因型。由于氨基酸序列67号位置上的差异导致二者的结构不同,从而引起生理功能上的差异,其功能差异与人类健康存在一定... 酪蛋白是牛奶中主要的蛋白质,β-酪蛋白是酪蛋白中的一种,A1β-酪蛋白和A2β-酪蛋白是β-酪蛋白表现出的两种不同的基因型。由于氨基酸序列67号位置上的差异导致二者的结构不同,从而引起生理功能上的差异,其功能差异与人类健康存在一定的关联。本文介绍了牛奶中A1和A2β-酪蛋白在结构上的差异以及在胶束组装、伴侣活性和制品凝胶的差异,综述了目前研究发现的二者与人类健康的一些联系,主要体现在胃肠道症状、Ⅰ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精神疾病上,并总结现有对A1β-酪蛋白和A2β-酪蛋白的检测方法,旨在加强对牛奶中A1β-酪蛋白和A2β-酪蛋白的认识,为后续研究二者在营养学上的其他表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1β-酪蛋白 A2β-酪蛋白 结构差异 β-酪啡肽-7 人类健康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部分地区奶牛源大肠杆菌的流行性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马洪鹏 邵伟 +5 位作者 娄肖肖 高姣姣 马宪兰 陈贺 郑楠 赵艳坤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0-480,共11页
[目的]探明新疆部分地区奶牛养殖场患病奶牛乳和环境中大肠杆菌流行情况及耐药性,为该地区大肠杆菌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试验采用平板划线法对新疆部分地区的4个集约化养殖场171份样本(55份患病奶牛乳样本、116份环境样本)进... [目的]探明新疆部分地区奶牛养殖场患病奶牛乳和环境中大肠杆菌流行情况及耐药性,为该地区大肠杆菌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试验采用平板划线法对新疆部分地区的4个集约化养殖场171份样本(55份患病奶牛乳样本、116份环境样本)进行细菌分离纯化,采用形态学观察、革兰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鉴定,并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及PCR法对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及耐药基因分析。[结果]从171份样本中共分离出45株大肠杆菌,其中8株来自患病奶牛乳样本,分离率为14.55%(8/55),37株来自环境样本,分离率为31.90%(37/116)。所有分离株均呈粉红色圆形菌落,革兰染色镜检呈红色、短杆的革兰阴性菌。生化鉴定结果显示,分离菌乳糖、甘露醇、靛基质与MR检测呈阳性,氧化酶、H_2S、VP和西蒙氏柠檬酸盐检测呈阴性,符合大肠杆菌生化特点。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分离株对头孢噻吩、氨苄西林、链霉素和四环素表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82.22%、48.89%、33.33%和33.33%,而对美罗培南、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表现较高的敏感性,敏感率均在85.00%以上,其中有16株大肠杆菌为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率为35.56%。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大肠杆菌分离株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_(TEM)的阳性率为13.33%,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ddA1和strA的阳性率分别为6.66%和11.11%,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和tetC的阳性率分别为13.33%和33.33%。[结论]新疆部分地区奶牛养殖场分离的大肠杆菌主要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高度耐药,且多重耐药情况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大肠杆菌 药敏试验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源异质性耐药大肠杆菌及其耐药亚群特性研究
9
作者 高姣姣 郑楠 +3 位作者 邵伟 陈贺 马宪兰 赵艳坤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813-5824,共12页
旨在探究奶源大肠杆菌是否存在异质性耐药现象,对异质性耐药大肠杆菌及其耐药亚群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探究其可能的异质性耐药机制。本研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从生牛乳中分离得到的1株大肠杆菌D1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 旨在探究奶源大肠杆菌是否存在异质性耐药现象,对异质性耐药大肠杆菌及其耐药亚群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探究其可能的异质性耐药机制。本研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从生牛乳中分离得到的1株大肠杆菌D1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大肠杆菌的异质性耐药情况进行初筛,采用菌落谱型分析(population analysis profile,PAP)进行确证,并通过耐药稳定性测试和生物膜试验探究大肠杆菌的异质性耐药特征,最后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和重测序分析产生异质性耐药的机制。结果发现,该株大肠杆菌对多黏菌素E表现为中介,对磺胺异恶唑耐药,对其余抗生素表现为敏感,K-B纸片扩散法筛出2种大肠杆菌-抗菌药物异质性耐药组合。PAP确证显示,D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MIC/最高非抑菌浓度(maximum non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NIC)的比值为8,耐药亚群的发生频率为2.45×10^(-6),确证为多西环素异质性耐药菌株。传代稳定性表明耐药亚群不能稳定遗传,而生长试验不存在生长滞后现象,耐药亚群的生物膜产量极显著大于亲本菌株。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发现,耐药亚群与亲本菌株之间存在基因突变,而突变基因txR是一种特定的转录调节因子,可能导致大肠杆菌对多西环素产生异质性耐药。奶源大肠杆菌存在多西环素异质性耐药的现象,提示临床中应合理使用多西环素抗生素,因此在使用多西环素进行临床治疗时应更加注意异质性耐药的发生,需采用有效的检测方法,为临床防控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源大肠杆菌 异质性耐药 耐药亚群 全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乳和绵羊乳营养特性比较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杨亚新 刘慧敏 +1 位作者 孟璐 郑楠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11-2224,共14页
山羊乳和绵羊乳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健康益处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本文通过综合比较分析,探讨了山羊乳和绵羊乳在蛋白质、脂肪、乳糖、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维生素和低聚糖等关键营养成分的差异。此外,还分析了品种、泌乳期、胎次... 山羊乳和绵羊乳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健康益处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本文通过综合比较分析,探讨了山羊乳和绵羊乳在蛋白质、脂肪、乳糖、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维生素和低聚糖等关键营养成分的差异。此外,还分析了品种、泌乳期、胎次、饲养管理、地理区域和季节变化等因素对羊乳营养成分的具体影响。本文为进一步了解山羊乳和绵羊乳的营养价值提供科学依据,为乳制品生产工艺优化提供参考,促进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科学认知,推动乳制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乳 绵羊乳 营养成分 比较研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链脂肪酸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11
作者 陆松翠 郑楠 +1 位作者 王加启 张养东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640-3649,共10页
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指的是碳链上碳原子数小于6的一类饱和脂肪酸,也称为挥发性脂肪酸。SCFAs不仅可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肥胖风险,还与乳及乳制品理化性质和营养功能密切相关。本文全面综述了SCFAs分析的前处理技... 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指的是碳链上碳原子数小于6的一类饱和脂肪酸,也称为挥发性脂肪酸。SCFAs不仅可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肥胖风险,还与乳及乳制品理化性质和营养功能密切相关。本文全面综述了SCFAs分析的前处理技术、仪器检测技术以及常规定量方法,为建立SCFAs的检测方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 前处理 检测方法 定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乳及巴氏杀菌乳中嗜冷微生物计数方法比较研究
12
作者 吴杰 许文君 +3 位作者 赵艳坤 郑楠 王加启 孟璐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36,共6页
嗜冷微生物影响生乳品质,但目前我国规定的检测乳中嗜冷微生物的方法需要10 d,对于牧场和乳品企业监测嗜冷微生物污染作用十分有限。文章从北京、浙江、宁夏、福建、新疆等牧场采集生乳样品共115份,购买商业巴氏杀菌乳25份,分别用6.5℃... 嗜冷微生物影响生乳品质,但目前我国规定的检测乳中嗜冷微生物的方法需要10 d,对于牧场和乳品企业监测嗜冷微生物污染作用十分有限。文章从北京、浙江、宁夏、福建、新疆等牧场采集生乳样品共115份,购买商业巴氏杀菌乳25份,分别用6.5℃计数法和21℃计数法2种培养方法计数嗜冷微生物,并通过Bland-Altman进行一致性分析。购买6份商业UHT乳并用假单胞菌制备低、中、高浓度人工污染样品并计数嗜冷微生物数进一步进行准确度分析。Bland-Altman分析结果显示,95.65%生乳样品和92%巴氏杀菌乳样品位于偏倚的95%置信区间内;人工污染样品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样本β-ETI上限值≤AL、下限值≥-AL。因此,21℃计数法可替代6.5℃计数法用于牧场和乳企进行生乳和巴氏杀菌乳中嗜冷微生物快速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乳 嗜冷微生物 Bland-Altman 平板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产期奶牛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与功能变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小伟 张养东 +1 位作者 郑楠 王加启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146-6153,共8页
围产期是奶牛整个泌乳周期中十分重要的阶段,也是多种代谢性和传染性疾病高发的时期。本文从围产期奶牛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与功能的角度进行综述,旨在揭示围产期奶牛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与功能变化的潜在规律,以期为改善我国围产期奶牛... 围产期是奶牛整个泌乳周期中十分重要的阶段,也是多种代谢性和传染性疾病高发的时期。本文从围产期奶牛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与功能的角度进行综述,旨在揭示围产期奶牛瘤胃微生物菌群结构与功能变化的潜在规律,以期为改善我国围产期奶牛的健康,尤其是改善围产期奶牛的瘤胃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期 奶牛 瘤胃微生物 瘤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储存条件对液态奶中乳果糖质量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美霞 郝欣雨 +2 位作者 尚丽君 郑楠 王加启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7,共4页
研究了不同储存条件对液态奶中乳果糖质量浓度的影响。不同包装UHT灭菌乳在4,25,37℃条件下保存3个月,研究其乳果糖质量浓度的变化。生乳在不同条件下,模拟夏季高温运输过程,研究乳果糖质量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4℃条件下储存的UHT... 研究了不同储存条件对液态奶中乳果糖质量浓度的影响。不同包装UHT灭菌乳在4,25,37℃条件下保存3个月,研究其乳果糖质量浓度的变化。生乳在不同条件下,模拟夏季高温运输过程,研究乳果糖质量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4℃条件下储存的UHT灭菌乳,乳果糖质量浓度几乎没有增加;常温和37℃储存条件的UHT灭菌乳,随着时间的延长,乳果糖质量浓度不断增加;在65℃条件下的生鲜乳和UHT灭菌乳中乳果糖质量浓度随着储存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奶 乳果糖 包装类型 UHT灭菌奶 生鲜乳 储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中风味物质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迟雪露 刘慧敏 +2 位作者 叶巧燕 郑楠 王加启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0-45,56,共7页
从风味角度出发,对奶产品中主要风味物质组成及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概述了目前广泛应用于奶制品挥发性物质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包括挥发性物质的前处理方法、分离鉴定技术及感官评价方法。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对原... 从风味角度出发,对奶产品中主要风味物质组成及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并概述了目前广泛应用于奶制品挥发性物质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包括挥发性物质的前处理方法、分离鉴定技术及感官评价方法。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对原料奶的监测及奶产品感官品质的改良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 挥发性组分 风味 检测方法 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链脂肪酸调控奶牛乳腺乳脂合成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6
作者 陈美庆 张养东 +1 位作者 郑楠 王加启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26-1433,共8页
短链脂肪酸是胃肠道微生物发酵的主要产物,不仅作为乳脂合成前体物直接参与乳腺内脂肪酸的从头合成,还作为信号分子调节乳腺脂肪酸代谢,进而调控乳脂的合成。本文从短链脂肪酸对乳脂合成的影响以及短链脂肪酸调控乳腺乳脂合成的分子机制... 短链脂肪酸是胃肠道微生物发酵的主要产物,不仅作为乳脂合成前体物直接参与乳腺内脂肪酸的从头合成,还作为信号分子调节乳腺脂肪酸代谢,进而调控乳脂的合成。本文从短链脂肪酸对乳脂合成的影响以及短链脂肪酸调控乳腺乳脂合成的分子机制2方面,综述了短链脂肪酸调控奶牛乳腺乳脂合成的作用机制,为奶牛乳脂合成机制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 奶牛 乳腺 乳脂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奶感官特征及风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杨继勇 张养东 +1 位作者 郑楠 王加启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790-2797,共8页
奶是人类饮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优质的奶通常具有良好的感官与风味特征,但其容易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综述了生鲜奶感官和风味物质的来源、组成及其影响的因素,为开展牛奶风味研究,保持生鲜原料奶风味提供参考。
关键词 牛奶 感官特征 风味物质 挥发性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奶中脂肪酸的合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美庆 张养东 +1 位作者 郑楠 王加启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244-4254,共11页
脂肪酸是牛奶中主要的营养物质,其组成和含量决定了牛奶的风味及营养价值。牛奶中脂肪酸种类众多,主要来源于乳腺上皮细胞的从头合成以及从血液中摄取2部分,其组成和含量受非营养性因素和营养性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综述了牛... 脂肪酸是牛奶中主要的营养物质,其组成和含量决定了牛奶的风味及营养价值。牛奶中脂肪酸种类众多,主要来源于乳腺上皮细胞的从头合成以及从血液中摄取2部分,其组成和含量受非营养性因素和营养性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综述了牛奶中脂肪酸的合成机理以及影响牛奶中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因素,为牛奶中脂肪酸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 脂肪酸 合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奶中活性蛋白和活性脂肪酸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范琳琳 李慧颖 +4 位作者 姚倩倩 杨怀谷 王加启 郑楠 文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95-405,共11页
当前牛奶已成为人们膳食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不仅能提供丰富的营养,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牛奶营养功能的挖掘与评价是当前食品营养领域的研究热点,而牛奶营养功能的发挥主要依赖其含有的活性因子,包括活性蛋白/多肽、活性脂肪酸... 当前牛奶已成为人们膳食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不仅能提供丰富的营养,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牛奶营养功能的挖掘与评价是当前食品营养领域的研究热点,而牛奶营养功能的发挥主要依赖其含有的活性因子,包括活性蛋白/多肽、活性脂肪酸等。作者查阅和归纳了近年来关于牛奶中活性因子功能评价的文献,从中筛选出几种重要的活性蛋白,主要包括乳铁蛋白、α-乳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对这3种活性蛋白的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功能等相关活性和作用机制进行系统的阐述。同时也总结了牛奶中几种重要的活性脂肪酸,主要包括油酸、亚麻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并对其抗炎、降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病等相关活性和机制进行阐述。对于牛奶中活性蛋白和活性脂肪酸的具体阐述,均以相关的试验调研为切入点,其机制为活性因子直接或间接作用于靶细胞并发挥相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 活性蛋白 活性脂肪酸 活性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链脂肪酸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奶牛生产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唐文浩 张养东 +1 位作者 郑楠 王加启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43-48,共6页
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是指碳原子数小于6的有机脂肪酸,主要包括甲酸、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己酸和异己酸等。SCFAs具有为机体提供营养、保护肠道上皮黏膜、参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癌等多种... 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是指碳原子数小于6的有机脂肪酸,主要包括甲酸、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己酸和异己酸等。SCFAs具有为机体提供营养、保护肠道上皮黏膜、参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癌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为进一步明确SCFAs的生理功能以及其与奶牛生产之间的关联,就SCFAs的理化性质、形成与转化、吸收与转运、生理功能以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为SCFAs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FAs 生理功能 奶牛生产 肠上皮屏障功能 肠道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