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水土资源潜力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南纪琴 陶国通 王景雷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7-80,共4页
水土资源是资源研究的重要领域。首先分别阐述了水资源潜力、土地资源潜力的内涵及研究现状,其次对水土资源潜力的特点、影响因素和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探讨,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水土资源潜力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水土资源 潜力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气候区参考作物需水量计算方法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崔伟敏 宋妮 +4 位作者 申孝军 粱悦萍 黄仲冬 宁慧峰 陈新国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5-80,共6页
为探索不同气候区适宜的参考作物需水量计算方法,基于全国不同气候区典型区域9个气象站多年日气象资料,分别利用8种常用计算方法计算参考作物需水量,并以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结果为标准,对不同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Ha... 为探索不同气候区适宜的参考作物需水量计算方法,基于全国不同气候区典型区域9个气象站多年日气象资料,分别利用8种常用计算方法计算参考作物需水量,并以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结果为标准,对不同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Hargreaves公式在各气候区的精度表现均比较理想,Mc Clound公式和Brockamp and Wenner公式在温度大陆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表现较为理想,根据不同气候区典型气象站60年(2013年以前)的实测气象资料,率定了不同气候区Hargreaves公式及Mc Clound公式的适宜参数,2014年实测资料验证结果表明,与PM公式计算结果相比,中国不同气候区Hargreaves公式计算结果的RMSE、PE和R2值分别为0.42~0.95 mm/d、0.81%~10.69%和0.66~0.94,在温带大陆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Mc Clound公式计算的RMSE、PE和R2值分别介于0.80~1.23 mm/d、1.36%~14.52%和0.60~0.87,在温带大陆气候区Brockamp and Wenner公式计算结果的PE值普遍偏高,而在温带季风区(TMZ)Brockamp and Wenner公式计算结果的RMSE、PE和R2值分别为0.95~1.29 mm/d、1.14%~7.87%和0.59~0.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需水量 气候区 作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亏灌溉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及其关系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小飞 费良军 +2 位作者 段爱旺 刘祖贵 孟兆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76-282,291,共8页
在大型启闭式防雨棚条件下,采用筒栽土培法,以专用型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为试验材料,就调亏灌溉(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RDI)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及其关系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旨在寻求适宜的水分调亏阶段(时期... 在大型启闭式防雨棚条件下,采用筒栽土培法,以专用型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为试验材料,就调亏灌溉(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RDI)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性状及其关系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旨在寻求适宜的水分调亏阶段(时期)和调节亏水度,为建立节水高产优质冬小麦RDI模式与指标提供技术参数。筒栽试验采用二因素(水分调亏阶段和调节亏水度)随机区组设计,冬小麦设置3个水分调亏阶段:返青-拔节(I)、拔节-抽穗(II)、抽穗-成熟(III);每个调亏阶段设置3个水分调亏程度:轻度调亏(L)、中度调亏(M)和重度调亏(S),土壤相对含水率(绝对含水率占田间最大持水率的百分数)分别为60%~65%,50%~55%,40%~45%。结果表明: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土壤含水量并非总是呈负相关关系,不同生育阶段控水对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性,小麦蛋白质含量仅与拔节-抽穗期土壤相对含水量呈负相关关系。在小麦拔节以前施加轻度(60%~65%)或中度(50%~55%)水分调亏,籽粒产量、蛋白质产量和氨基酸产量等不会显著降低,甚或略有增产,重度(40%~45%)调亏会导致显著减产;拔节-抽穗期,即使是轻度调亏也会导致显著减产;灌浆期轻度调亏不会导致籽粒和蛋白质产量显著减少,而氨基酸产量略有增加,并且节水效果显著。小麦籽粒产量与蛋白质含量并非总是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减弱或改变这种关系;小麦籽粒产量与品质性状间的关系在不同阶段RDI条件下存在显著差异性。据此认为,高产与优质的矛盾并非不可协调,初步证实了RDI提高小麦籽粒品质效应的真实存在和在小麦生产中"以水调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粒品质 籽粒产量 灌溉 冬小麦 调亏灌溉(RD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微咸水灌溉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
4
作者 张俊鹏 孙景生 +2 位作者 张寄阳 高阳 刘浩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6-59,63,共5页
微咸水资源的安全利用,可有效缓解淡水资源短缺的危机。从微咸水水质、灌水方法、土壤性质和作物类型等几个方面,概述了影响微咸水安全利用的主要因素及各因素的主要影响效应;综述了耐盐先锋作物——棉花的耐盐特性和耐盐机理的研究进... 微咸水资源的安全利用,可有效缓解淡水资源短缺的危机。从微咸水水质、灌水方法、土壤性质和作物类型等几个方面,概述了影响微咸水安全利用的主要因素及各因素的主要影响效应;综述了耐盐先锋作物——棉花的耐盐特性和耐盐机理的研究进展及棉花微咸水灌水技术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微咸水安全利用技术及其在棉花中的应用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 灌溉 棉花 耐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节水灌溉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齐付国 孙景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0-62,66,共4页
论述了我国发展棉花节水灌溉的重要性,从理论体系和节水灌溉技术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棉花节水灌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今后棉花节水灌溉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棉花 节水灌溉 调亏灌溉 滴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灌溉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安霞 张学东 +2 位作者 秦安振 李旭 孙占海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23期110-112,共3页
发展灌溉农业是满足全球人口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的先决条件。但由于灌溉农业的扩张,导致灌区水资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例如,灌溉农业的涝渍和土壤盐渍化。对这一双重威胁,传统方法是采取减少入流的预防措施,也可以采取增加水盐外流... 发展灌溉农业是满足全球人口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的先决条件。但由于灌溉农业的扩张,导致灌区水资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例如,灌溉农业的涝渍和土壤盐渍化。对这一双重威胁,传统方法是采取减少入流的预防措施,也可以采取增加水盐外流的补救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出现,为灌溉农业的涝渍和盐碱地监测和评价技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技术支撑。该文阐述了灌溉农业水资源及其研究意义,分析了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的背景,概述了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水资源问题管理中的综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 农业灌溉 水资源管理 土壤盐渍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沟交替灌溉条件下玉米根系形态性状及结构分布 被引量:32
7
作者 李彩霞 孙景生 +4 位作者 周新国 邱新强 刘祖贵 强小嫚 郭冬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3956-3963,共8页
为揭示根系对土壤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了隔沟交替灌溉条件下玉米根系形态性状及结构分布。以垄位和坡位的玉米根系为研究对象,利用Minirhizotrons法研究了根系(活/死根)的长度、直径、体积、表面积、根尖数和径级变化及其与土壤水分、... 为揭示根系对土壤环境的适应机制,研究了隔沟交替灌溉条件下玉米根系形态性状及结构分布。以垄位和坡位的玉米根系为研究对象,利用Minirhizotrons法研究了根系(活/死根)的长度、直径、体积、表面积、根尖数和径级变化及其与土壤水分、土温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对于活根,在坡位非灌水区域复水后根系平均直径减小,而根系日均生长速率、单位面积土壤根系体积密度、根尖数和表面积均增大,并随灌水区域土壤水分的消退逐渐减小;对于死根,在坡位非灌水区域复水后根系日均死亡速率、根系体积密度、根尖数和表面积变化均减小,其中根系死亡速率和死根直径随土壤水分的消退逐渐降低,而死根体积密度、根尖数和表面积分布随土壤水分降低呈增大趋势;在垄位,根系形态分布趋势与坡位一致,除根系直径与与坡位比较接近外,其他根系形态值均小于坡位。将根系分成4个径级区间分析根系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在根系长度和体积密度分布中以(2.5-4.5)×10-1mm径级的根系所占比例最大,在根尖数和根系表面积分布中以(0.0-2.5)×10-1mm径级的根系为主。通过显著性相关分析,死根直径、体积密度、活根表面积等根系形态与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和WUE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部分根系形态指标(如根系的生长速率、活根体积密度)只与坡位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表明隔沟交替灌溉对坡位根系形态的调控作用比垄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沟交替灌溉 根系形态 MINIRHIZOTRONS 径级 土壤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咸水灌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6
8
作者 冯棣 张俊鹏 +7 位作者 孙池涛 刘晓菲 党红凯 曹彩云 郑春莲 孙景生 李科江 马俊永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1-176,共6页
为了分析咸水灌溉的可行性,试验于衡水市开展连续多年的大田定位咸水灌溉试验。以2012年棉花生长季为例,研究采用不同矿化度咸水灌溉后,不同灌水技术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酶活性和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咸水畦灌和沟畦轮灌均造成土... 为了分析咸水灌溉的可行性,试验于衡水市开展连续多年的大田定位咸水灌溉试验。以2012年棉花生长季为例,研究采用不同矿化度咸水灌溉后,不同灌水技术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酶活性和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咸水畦灌和沟畦轮灌均造成土壤积盐,其中沟畦轮灌处理在沟灌时的脱盐效果比畦灌处理好。随灌溉水矿化度的增加,0-20cm土层的土壤盐度、容重和pH表现出增加的趋势;畦灌处理的土壤盐度和pH整体高于相应的沟畦轮灌处理,但土壤容重较低。畦灌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试验初期和结束时分别比相应的沟畦轮灌处理高8.9%~16.0%和13.8%~19.4%。2种处理土壤转化酶的恢复能力表现最强,脲酶相对稳定;在相同的土壤盐度水平下,畦灌处理的土壤酶活性整体高于沟畦轮灌处理。随土壤盐度的增加,畦灌处理的籽棉产量先增加后减少,而沟畦轮灌处理线性降低。当土壤盐度低于0.8dS/m时,畦灌处理的籽棉产量高于沟畦轮灌处理,反之则低。由以上分析可知,咸水灌溉导致土壤积盐、土壤酶活性受抑、pH和表层土壤容重增加;与畦灌相比,沟畦轮灌处理的土壤盐度水平更低,且具有更好的脱盐效果,但是因种植方式差异导致耕层土壤容重增加,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酶活性降低,籽棉产量低于畦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 灌溉技术 土壤容重 土壤酶活性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水畦灌棉花耐盐性鉴定指标与耐盐特征值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冯棣 张俊鹏 +4 位作者 孙景生 郑春莲 曹彩云 李科江 刘祖贵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2-57,共6页
为了充分利用浅层地下咸水,通过5 a的咸水畦灌播前造墒大田试验,分析了不同程度盐分胁迫(1(对照)、2、4、6、8、10 g/L)与棉花生长指标和籽棉产量的响应关系,得出不同矿化度咸水播前造墒条件下棉花的耐盐性鉴定指标及耐盐特征值。结果显... 为了充分利用浅层地下咸水,通过5 a的咸水畦灌播前造墒大田试验,分析了不同程度盐分胁迫(1(对照)、2、4、6、8、10 g/L)与棉花生长指标和籽棉产量的响应关系,得出不同矿化度咸水播前造墒条件下棉花的耐盐性鉴定指标及耐盐特征值。结果显示,相对出苗率、相对株高、相对叶面积、相对地上部干物质质量、相对果枝数、相对成铃数和相对蕾花铃最大值均可以作为棉花的耐盐性鉴定指标,其中相对株高易于观测,盐害指示效果好,因此作为推荐使用耐盐性鉴定指标。同时,灌溉水矿化度控制在5.48 g/L以下时,咸水造墒连续灌溉5 a后,在产量与对照相比不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 灌溉 棉花 耐盐性鉴定指标 耐盐特征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蒸发量的膜下滴灌棉花灌溉预警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寄阳 段爱旺 +3 位作者 申孝军 杨贵森 宋建峰 刘小飞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56-59,89,共5页
设计了一种基于蒸发量的简易灌溉预警装置,并建立了基于水量平衡原理的灌溉预警模型。通过田间试验,确定了适宜供水条件下新疆膜下滴灌棉花各生育阶段的蒸发皿—作物系数,并建立了适宜的灌溉预警指标,提出了降雨条件下的指标修正方法。... 设计了一种基于蒸发量的简易灌溉预警装置,并建立了基于水量平衡原理的灌溉预警模型。通过田间试验,确定了适宜供水条件下新疆膜下滴灌棉花各生育阶段的蒸发皿—作物系数,并建立了适宜的灌溉预警指标,提出了降雨条件下的指标修正方法。田间应用表明,在北疆棉花膜下滴灌条件下,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分别以累计蒸发量达到140、75、50和120 mm来控制灌水时间,以0.15、0.4、0.7和0.25倍的累计蒸发量作为灌水量进行灌溉管理,可达到节水、高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灌溉预警 蒸发 膜下滴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咸水灌溉棉田保证棉花优质高产的土壤盐度指标控制 被引量:8
11
作者 冯棣 张俊鹏 +3 位作者 孙池涛 曹彩云 党红凯 孙景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87-94,共8页
为了探索由咸水灌溉引发的次生盐渍化棉田适宜的土壤盐度控制指标,试验于2012年在5个不同次生盐渍化水平的小区开展,0-60 cm深土层的初始土壤电导率(土水质量比为1∶5)分别为0.29、0.32、0.55、0.79、0.99 d S/m,分别以处理1-5表示。... 为了探索由咸水灌溉引发的次生盐渍化棉田适宜的土壤盐度控制指标,试验于2012年在5个不同次生盐渍化水平的小区开展,0-60 cm深土层的初始土壤电导率(土水质量比为1∶5)分别为0.29、0.32、0.55、0.79、0.99 d S/m,分别以处理1-5表示。研究分析了盐分对棉花"三桃"比例、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并建立了棉花价格模型,最后通过拟合分段式作物耐盐函数得出土壤盐度控制指标。结果显示,在平水年时降雨基本满足棉花需水要求,而且土壤中很大一部分盐分被降雨淋洗出0-60 cm深土层,并被控制在100 cm以下的土层中,与试验初始相比,处理1-5的最大脱盐率分别为9.6%、19.8%、36.4%、42.4%和45.7%,最终脱盐率分别为9.4%、1.8%、21.0%、24.5%和31.7%。当0-60 cm深土层初始土壤电导率低于0.79 d S/m时,没有显著降低成铃数和籽棉产量,仅会改变"三桃"比例,随土壤盐度进一步增高,成铃数和籽棉产量显著降低。棉花衣分率和纤维品质指标受到采摘时间和土壤盐度的共同影响,仅马克隆值在3次调查中都随着土壤盐度增加呈增大的趋势。由棉花净收益决定的土壤盐度指标低于由籽棉产量决定的土壤盐度指标,证明考虑纤维品质指标的必要性。在与处理1的净收益相比不降低的情况下,棉花播种初始和生育期平均土壤电导率应该分别控制在0.71和0.67 d S/m以下。该研究为改善次生盐渍化棉田土壤盐度控制指标的确定方法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土壤 脱盐 土壤盐度 控制指标 纤维品质 价格模型 净收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棉花成苗的咸水灌溉方式及矿化度指标确定 被引量:10
12
作者 冯棣 张俊鹏 +3 位作者 曹彩云 郑春莲 孙池涛 孙景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95-101,共7页
为大规模开发利用河北低平原浅层地下咸水,保障棉花生产,该文采用畦灌和沟灌2种造墒方式,设计5种灌溉水矿化度水平,开展了连续6a的大田咸水造墒植棉试验,分析了不同造墒方式下灌溉水矿化度对棉花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为大规模开发利用河北低平原浅层地下咸水,保障棉花生产,该文采用畦灌和沟灌2种造墒方式,设计5种灌溉水矿化度水平,开展了连续6a的大田咸水造墒植棉试验,分析了不同造墒方式下灌溉水矿化度对棉花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灌溉水矿化度达到一定水平后棉花齐苗率显著降低(P<0.05),由于棉花萌发和出苗阶段抗逆性差,棉花齐苗率显著降低时的灌溉水矿化度阈值年际间差异较大;2种造墒方式下棉花齐苗率与耕层土壤盐度显著相关(P<0.01),且相关方程的斜率相近,但畦灌处理的耕层地温和其他土壤性状指标优于沟灌处理,导致土壤盐度相同时畦灌处理的棉花齐苗率高出5.5~7.7个百分点;4 g/L以上灌溉水矿化度处理的耕层土壤盐度呈现出随灌溉年份增加而累积的趋势,因此长期灌溉对棉花齐苗率的负面影响存在累积效应。在保证与淡水灌溉相比棉花齐苗率不降低的情况下,畦灌和沟灌处理的适宜造墒水矿化度应分别控制在6和4g/L以下,正常情况下畦灌较沟灌更有利于棉花齐苗和幼苗生长。该研究为指导当地咸水造墒植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灌溉 咸水 土壤盐度 齐苗率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土壤容重条件下水分亏缺对作物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2
13
作者 刘战东 张凯 +8 位作者 米兆荣 秦安振 黄超 马岩川 余轩 孙景生 黄世清 李长有 张景忙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5-120,共6页
为探究不同土壤容重和不同程度水分亏缺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生长指标及产量的变化。采用桶栽土培法,分别设置3种土壤容重(1.2,1.4,1.6 g/cm^3)和3个土壤水分控制下限(低水分50%田间持水量、中水分60%田间持水量和高水分70%田间持水量),... 为探究不同土壤容重和不同程度水分亏缺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生长指标及产量的变化。采用桶栽土培法,分别设置3种土壤容重(1.2,1.4,1.6 g/cm^3)和3个土壤水分控制下限(低水分50%田间持水量、中水分60%田间持水量和高水分70%田间持水量),研究不同土壤容重和水分亏缺对冬小麦—夏玉米根系、生长指标、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水分亏缺程度的加剧,冬小麦和夏玉米生长指标、生物量、耗水量和产量均呈降低趋势。随土壤容重增加,冬小麦生物量和产量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冬小麦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呈降低趋势;而夏玉米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降低趋势。试验中,1.4,1.2 g/cm^3分别为冬小麦和夏玉米生长的最适土壤容重。土壤容重与水分处理互作对夏玉米株高、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有极显著影响,而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生物量及产量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黄淮海地区作物绿色增产增效及水土资源高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容重 水分亏缺 生长 产量 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对覆膜棉田土壤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申孝军 孙景生 +4 位作者 李明思 高阳 张寄阳 杨磊 李东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24,共6页
为探讨不同灌溉方式(地下滴灌和膜下滴灌)对覆膜棉田地温的影响,利用曲管水银地温计和插入式地温计观测了新疆高产棉田膜下宽行、膜下窄行、膜边内侧和膜外裸地不同深度(地表下0、5、10、15、20、40、60和80cm)处地温在全生育期内的动... 为探讨不同灌溉方式(地下滴灌和膜下滴灌)对覆膜棉田地温的影响,利用曲管水银地温计和插入式地温计观测了新疆高产棉田膜下宽行、膜下窄行、膜边内侧和膜外裸地不同深度(地表下0、5、10、15、20、40、60和80cm)处地温在全生育期内的动态变化过程。试验结果表明,表层地温的变化滞后于气温的变化,滞后时间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延长,地表40cm以下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十分微弱,几乎不受太阳辐射日变化的影响;地下滴灌处理膜下宽行、膜下窄行、膜边内测和膜外裸地的日平均地温比膜下滴灌处理分别高出0.8、1.4、1.2和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 滴灌 棉花 地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条件下土壤平均含水率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申孝军 孙景生 +3 位作者 张寄阳 宋妮 刘小飞 杨磊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1-244,253,共5页
为寻找适合滴灌农田土壤平均含水率的计算方法,在裸地和大田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选用单点平均、三点平均等5种方法分别计算了滴灌条件下平均土壤含水率,并以积分法为标准,对其他4种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点取样,采用面积加权平均法计算... 为寻找适合滴灌农田土壤平均含水率的计算方法,在裸地和大田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选用单点平均、三点平均等5种方法分别计算了滴灌条件下平均土壤含水率,并以积分法为标准,对其他4种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点取样,采用面积加权平均法计算各层土壤的平均含水率,然后在垂直方向上采用积分中值定理求平均值的方法计算结果更接近真实值,误差最小,可利用该方法计算滴灌农田土壤平均含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土壤含水率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监测土壤水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6
作者 马春芽 王景雷 黄修桥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0-74,78,共6页
土壤水分是作物旱情诊断及灌溉管理的基础参数,监测土壤水分对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土壤水分监测手段由于采样点的限制,难以经济、快速地获取大范围区域土壤水分。遥感技术可以频繁和持久地获取地表特征的面状... 土壤水分是作物旱情诊断及灌溉管理的基础参数,监测土壤水分对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土壤水分监测手段由于采样点的限制,难以经济、快速地获取大范围区域土壤水分。遥感技术可以频繁和持久地获取地表特征的面状信息,为快速经济地获取区域土壤水分提供了可能。根据遥感数据波段不同,从可见光-近红外遥感、热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和高光谱遥感4个方面概述了目前比较成熟和应用广泛的土壤水分遥感反演方法及相应的估算模型。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总结,指出了遥感反演土壤水分方法与模型存在的不足,展望了遥感反演土壤水分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监测 土壤水分 遥感反演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耕作和灌溉方式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战东 张凯 +1 位作者 黄超 孙景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13-220,共8页
以旋耕畦灌(CK)为对照,探究不同耕作和灌溉方式处理夏深松畦灌(XS35)、秋深松畦灌(QS35)、秋深松微喷灌(QS35SI)和秋深松滴灌(QS35DI)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以确定深松耕下的合理灌溉方式。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下,QS35处理LAI、叶绿... 以旋耕畦灌(CK)为对照,探究不同耕作和灌溉方式处理夏深松畦灌(XS35)、秋深松畦灌(QS35)、秋深松微喷灌(QS35SI)和秋深松滴灌(QS35DI)对玉米光合特性的影响,以确定深松耕下的合理灌溉方式。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下,QS35处理LAI、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产量较CK分别提高20.7%,6.4%,17.8%,36.9%,40.1%,18.9%,9.6%,花前和花后Fv/Fm均无显著差异,花前和花后qP、ETR、Y(Ⅱ)在不同光照强度下表现为QS35>XS35>CK,NPQ在花后表现为QS35<XS35<CK;不同灌溉方式下,QS35SI处理LAI、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产量较CK分别提高23.8%,11.2%,37.9%,69.1%,79.2%,38.7%,7.5%,花前和花后Fv/Fm均无显著差异,花前和花后qP、ETR、Y(Ⅱ)在不同光照强度下表现为QS35SI>QS35DI>QS35>CK,花前和花后NPQ表现为QS35SI<QS35DI<QS35<CK。秋深松结合微喷灌能促进玉米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 灌溉方式 光合作用 叶绿素荧光特性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冠层降水截留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战东 高阳 +1 位作者 巩文军 段爱旺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78-682,共5页
为定量分析冬小麦冠层降水截留量,采用"简易吸水法"分别研究了冬小麦单茎和群体的冠层截留性能,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冬小麦抽穗前,叶数对单茎截留量影响显著(P<0.05),而对截留率影响不明显。在叶数相同... 为定量分析冬小麦冠层降水截留量,采用"简易吸水法"分别研究了冬小麦单茎和群体的冠层截留性能,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冬小麦抽穗前,叶数对单茎截留量影响显著(P<0.05),而对截留率影响不明显。在叶数相同条件下,单茎截留量在不同生育期间差异显著(P<0.01)。冬小麦单茎截留量随叶面积的增大而增大,而叶面积对截留率影响不显著。冬小麦单茎截留量与株高、鲜重呈线性正相关,相应截留率则与株高、鲜重呈线性负相关;群体截留量与叶面积指数(LAI)、地上部生物量呈线性正相关,相应截留率则与LAI、地上部生物量呈线性负相关。从拔节至成熟,冬小麦冠层截留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大冠层截留量出现在抽穗期(1.28mm),且不同生育期截留量差异极显著(P<0.01);相应截留率在不同生育期的变化无规律,各生育期间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降水 冠层截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滴灌棉田膜间土壤蒸发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申孝军 杨磊 +3 位作者 李东伟 孙景生 张寄阳 刘浩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22,共4页
膜间土壤蒸发是覆膜棉田水分消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干旱少雨的新疆石河子利用微型蒸渗仪观测了地下滴灌和膜下滴灌条件下,覆膜棉田膜间土壤水分蒸发,并对膜间不同位置处的土壤蒸发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膜间土壤... 膜间土壤蒸发是覆膜棉田水分消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干旱少雨的新疆石河子利用微型蒸渗仪观测了地下滴灌和膜下滴灌条件下,覆膜棉田膜间土壤水分蒸发,并对膜间不同位置处的土壤蒸发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膜间土壤水分蒸发分别与气温、辐射、饱和水汽差以及相对湿度呈指数相关关系,与参考作物需水量呈线性相关关系,与表层土壤含水率呈指数关系;膜间土壤累积蒸发量在苗期最高,其次是花铃期,吐絮期最小;膜下滴灌条件下膜边土壤的蒸发量高于膜间(两条膜正中间的裸地)蒸发量;地下滴灌条件下,错位种植会导致灌溉水的无效蒸发,不利于灌溉水的高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土壤蒸发 棉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分胁迫时量组合与棉花生长性状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冯棣 曹彩云 +3 位作者 郑春莲 张俊鹏 刘祖贵 孙景生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4-26,共3页
试验采用筒栽精确控制试验方法,模拟降雨极少的生产情况,研究了不同生育期、不同程度盐分胁迫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蕾期和花铃期盐分胁迫抑制了棉花生长,且整体上受抑程度随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加重,而吐絮期盐分胁迫没有抑... 试验采用筒栽精确控制试验方法,模拟降雨极少的生产情况,研究了不同生育期、不同程度盐分胁迫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蕾期和花铃期盐分胁迫抑制了棉花生长,且整体上受抑程度随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加重,而吐絮期盐分胁迫没有抑制棉花生长。供试棉花在蕾期对盐分最敏感,花铃期次之,吐絮期敏感性最低,其耐盐能力整体上表现出随生育进程的推进而增强的趋势。据此特性,在利用微咸水灌溉时,应尽量将低矿化度的微咸水分配到棉花生育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盐分胁迫 盐分敏感性 生长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