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灌溉和施氮策略对滴灌施肥棉花蕾铃脱落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邓忠 翟国亮 +4 位作者 王晓森 宗洁 冯俊杰 蔡九茂 吕谋超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共6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2种滴灌施氮策略(氮磷钾肥全部滴施、氮肥滴施磷钾肥基施)下3个灌溉定额(3 300、3 900、4 500 m3/hm^2)和4个施氮水平(150、225、300、375 kg/hm^2)对膜下滴灌棉花蕾铃脱落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施氮策略下,随生...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2种滴灌施氮策略(氮磷钾肥全部滴施、氮肥滴施磷钾肥基施)下3个灌溉定额(3 300、3 900、4 500 m3/hm^2)和4个施氮水平(150、225、300、375 kg/hm^2)对膜下滴灌棉花蕾铃脱落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施氮策略下,随生育期延长,棉花蕾铃脱落率逐渐增加,花铃盛期达到最高,花铃后期迅速降低。不同灌溉定额下,在中灌溉定额(3 900 m3/hm^2)下蕾铃脱落率最低;不同施氮处理条件下,低氮用量(150 kg/hm^2)时蕾铃脱落率显著增加,施氮量300 kg/hm^2时蕾铃脱落率均较低;灌溉定额和施氮量过低或过高均会造成蕾铃脱落率显著增加。在氮磷钾肥全部滴施的施氮策略下,理论上灌溉定额3 890.46 m3/hm^2、施氮量291.25 kg/hm^2时蕾铃脱落率可降至53.60%;氮肥滴施磷钾肥基施的施氮策略下,理论上灌溉定额3 805.24 m3/hm^2、施氮量288.76 kg/hm^2时蕾铃脱落率可降至49.12%。总体上,氮肥滴施磷钾肥基施施氮策略较氮磷钾肥全部滴施施氮策略具有较低的蕾铃脱落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施氮策略 滴灌 蕾铃脱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方式和灌水下限对温室青茄生长、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胡兰 翟国亮 +3 位作者 邓忠 蔡九茂 张文正 高剑民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21,共6页
【目的】探明插入式地下滴灌和地表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水下限对温室新乡糙青茄(Solanum melongena L.)的生长、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2种灌溉方式:插入式地下滴灌(SDI-R)、地表滴灌(DI)。灌水下限设置4个水平:开花坐果... 【目的】探明插入式地下滴灌和地表滴灌条件下,不同灌水下限对温室新乡糙青茄(Solanum melongena L.)的生长、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2种灌溉方式:插入式地下滴灌(SDI-R)、地表滴灌(DI)。灌水下限设置4个水平:开花坐果期60%θF、成熟采摘期60%θF(F60M60);开花坐果期60%θF、成熟采摘期70%θF(F60M70);开花坐果期70%θF、成熟采摘期60%θF(F70M60);开花坐果期70%θF、成熟采摘期70%θF(F70M70),处理简称为T1(DI,F60M60)、T2(SDI-R,F60M60)、T3(DI,F60M70)、T4(SDI-R,F60M70)、T5(DI,F70M60)、T6(SDI-R,F70M60)、T7(DI,F70M70)、T8(SDI-R,F70M70)。研究了不同处理对温室青茄的株高、根干物质、产量、耗水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SDI-R处理的青茄株高和总根干质量均高于DI处理的;SDI-R处理的总耗水量和各生育阶段的耗水量均小于DI处理的,2种灌水方式中T7处理和T8处理总耗水量最大,分别为338.09 mm和331.25mm,4种灌水下限下,DI处理较SDI-R处理分别高2.06%~16.67%;SDI-R灌水方式中的T4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分别为56 046.30 kg/hm^2和20.43 kg/m3,DI条件下T7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分别为51 546.30kg/hm^2和15.24 kg/m3,T4处理显著高于T7处理(P<0.05)。【结论】插入式地下滴灌相对于地表滴灌能达到增产节水的目的,且插入式地下滴灌开花坐果期和成熟采摘期的灌水下限宜分别设为田间持水率的60%和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灌水下限 生长特性 耗水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GKQ50-W型抗旱灌溉机与微喷带组合应用性能参数试验 被引量:2
3
作者 杨筠晴 翟国亮 +4 位作者 邓忠 吕谋超 蔡九茂 张文正 赵朋飞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2-69,共8页
为解决现有机组设备沉重、运行成本不清以及与微喷带组合方式不明确的问题,设计研发了ZGKQ50-W型抗旱灌溉机组,机组选择汽油泵作为动力设备。试验测试了机组首部耗油量及配备4种常用型号微喷带的喷洒均匀系数,计算并验证了与不同微喷带... 为解决现有机组设备沉重、运行成本不清以及与微喷带组合方式不明确的问题,设计研发了ZGKQ50-W型抗旱灌溉机组,机组选择汽油泵作为动力设备。试验测试了机组首部耗油量及配备4种常用型号微喷带的喷洒均匀系数,计算并验证了与不同微喷带组合后的最大灌溉面积以及灌溉667 m^2土地所需的运行成本。结果表明,机组首部与微喷带组合后的最大运行流量为20 m^3/h,与Ⅰ号微喷带组合后喷洒均匀系数低于70%,与Ⅱ号微喷带的组合方式为2条33 m以2 m的间距并列铺设,组合后的喷洒均匀系数为73.30%,灌溉667 m^2土地运行成本为470.9元;与Ⅲ号微喷带的组合方式为3条83.3 m以3.5 m的间距并列铺设,组合后的喷洒均匀系数为77.06%,灌溉667 m^2土地运行成本为175.2元;与Ⅳ号微喷带的组合方式为3条99.3 m以2 m的间距并列铺设,组合后的喷洒均匀系数为77.40%,灌溉667 m^2土地运行成本为320.0元。综合考虑喷洒均匀系数及运行成本,Ⅲ号微喷带省工省时,适合进行大面积灌溉;Ⅱ号微喷带灌溉区域灵活性强,适合在小型零散地块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旱灌溉机 微喷带 耗油量 喷洒均匀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WAT模型在青铜峡灌区水循环的应用研究Ⅱ:模型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苏欣 陈震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21,共4页
由于青铜峡灌区退水量大,对退水量的预测较难。在已有前期研究基础上,运用完善后的自然流域水文模型SWAT,设置不同情景模式,分析不同水管理措施对灌区水循环转化的定量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灌水量下,实际蒸散量排序为高水灌溉>中... 由于青铜峡灌区退水量大,对退水量的预测较难。在已有前期研究基础上,运用完善后的自然流域水文模型SWAT,设置不同情景模式,分析不同水管理措施对灌区水循环转化的定量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灌水量下,实际蒸散量排序为高水灌溉>中水灌溉>低水灌溉,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实际蒸散量数值变大;根部区域渗漏的水量排序为高水灌溉>中水灌溉>低水灌溉,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根部区域渗漏水量值加大;地表径流对黄河的贡献量排序为高水灌溉>中水灌溉>低水灌溉,随着灌水量的增加贡献量值变大;地下径流对黄河的贡献量无差异,该值与灌水量的相关性不大。这可以为灌区进一步的节水灌溉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区 水循环 SWA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策略对新疆棉花产量、品质与水氮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邓忠 翟国亮 +4 位作者 吕谋超 冯俊杰 王晓森 宗洁 蔡九茂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97-902,共6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2种施肥方式(F_1氮磷钾肥全部滴施;F_2氮肥滴施,磷钾肥基施)、4个施氮水平(150,225,300,375 kg/hm^2)对膜下滴灌棉花产量、品质和水氮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施肥方式下,低氮用量150 kg/hm^2时棉花蕾铃脱落...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2种施肥方式(F_1氮磷钾肥全部滴施;F_2氮肥滴施,磷钾肥基施)、4个施氮水平(150,225,300,375 kg/hm^2)对膜下滴灌棉花产量、品质和水氮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施肥方式下,低氮用量150 kg/hm^2时棉花蕾铃脱落率显著增加,单株有效铃数和单铃质量减小,棉花水氮利用率低,产量降低.4种氮肥水平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棉花蕾铃脱落率呈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产量和水氮利用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施肥方式F_2下棉花平均蕾铃脱落率较F_1施肥方式减少3.35%,棉花平均产量增加4.06%,水氮利用率分别增加12.58%和3.01%.施氮量显著影响棉纤维整齐度指数、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施氮量为300kg/hm^2时均达到最高.施肥方式F_2下300 kg/hm^2时,棉花蕾铃脱落率低,单株有效铃数、单铃质量和衣分率高,产量最高达到6 992.33 kg/hm^2,水氮利用率分别为1.45 kg/m^3和45.90%,棉纤维成熟度好,强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下滴灌棉花 施肥方式 施氮量 产量和品质 水氮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畦灌不同液施模式下水氮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4
6
作者 高剑民 吕谋超 +3 位作者 邓忠 李迎 胡兰 忠智博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6-62,共7页
【目的】改善土壤水氮分布。【方法】基于夏玉米生长关键期灌溉施肥的试验结果,探究畦灌不同液施模式对土壤水氮空间分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的影响。选取畦宽(1.5、2.3、3.2 m),施肥时机(灌溉到畦长的1/3、1/2施肥和全程施肥)和改水成数(... 【目的】改善土壤水氮分布。【方法】基于夏玉米生长关键期灌溉施肥的试验结果,探究畦灌不同液施模式对土壤水氮空间分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的影响。选取畦宽(1.5、2.3、3.2 m),施肥时机(灌溉到畦长的1/3、1/2施肥和全程施肥)和改水成数(85%、90%、95%)3个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设置传统畦灌进行对照,采取正交设计选取最优水平组合,以形成适合作物生长发育的土壤水氮空间分布状况。【结果】畦宽对于土壤水分沿畦长分布的变异系数有显著影响,贡献率达94.36%;改水成数影响水分和氮素沿畦长分布均匀性(DUWH和DUNH、DUNQ),尤其对氮素沿畦长分布均匀性有显著影响,贡献率分别为23.9%、91.74%和71.26%;施肥时机仅对DUWH和DUNQ有显著影响,贡献率为56.09%和27.41%。【结论】液施条件下可以改善土壤水氮空间分布;畦宽为1.5 m、灌溉到畦长1/2时施肥,改水成数为95%的施肥方式可以形成较好的土壤水氮储存效率和水氮沿畦长分布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畦灌 液施 施肥时机 改水成数 水氮空间分布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