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滨海盐碱农田排水沟土壤水盐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6
- 1
-
-
作者
孙池涛
张俊鹏
冯棣
孙景生
-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需水过程与调控重点实验室
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出处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9-21,共3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09248
51179193)
现代农业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15-13)
-
文摘
明确盐碱地排水沟内土壤水盐分布特征,对盐碱地生态环境建设及其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以河北省国营海兴农场轻度和重度盐碱地周边布设的排水沟为研究对象,对排水沟顶部、半坡和底部进行土壤水分和盐分分层取样和调查,分析了0~200 cm土层排水沟土壤剖面土壤水盐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轻度和重度盐碱地排水沟土壤剖面含水率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均是自地表向土壤深层逐渐增加,重度盐碱地土壤含水率略高于轻度盐碱地;轻度盐碱地排水沟盐分在土壤剖面内呈均匀分布,盐分空间分布变异系数为7.70%,属于弱变异性;重度盐碱地排水沟盐分主要积聚在地表以下40 cm土层内,变异系数为44.63%,属于中等变异。
-
关键词
盐碱地
土壤剖面
空间分布
变异系数
滨海
-
Keywords
saline-alkaline soil
soil profile
spatial distribution
variation coefficient
coast
-
分类号
TV93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S275.6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
-
题名灌溉水质及土壤盐分含量对保水剂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3
- 2
-
-
作者
孙池涛
陈卓
杨庆贺
孙玉霞
毛伟兵
邓亚鹏
-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需水过程与调控重点实验室
-
出处
《中国水土保持》
2020年第12期43-46,76,共5页
-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18BEE048)
农业部作物需水过程与调控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FIRI2018-276-02)。
-
文摘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农林保水剂聚丙烯酸钾的吸水性能参数及其对滨海盐碱土吸水特性和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水剂吸水能力受灌溉水质影响显著,单位质量保水剂吸水量与水的矿化度呈显著负相关,对蒸馏水的吸水量约是自来水的4.2倍,是矿化度为7 g/kg盐水的14.9倍;保水剂可有效降低盐碱土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最大吸水量;土壤添加保水剂后,吸水-释水循环次数在6~8次时基本不影响土壤的最大吸水量;保水剂可以有效改善土壤团聚体中粒径大于2 mm的颗粒的相对含量,降低粒径小于0.5 mm颗粒的相对含量。
-
关键词
保水剂
盐碱土
灌溉水质
土壤盐分
吸水性能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
-
分类号
S156.2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深松耕作对冬小麦畦灌水流运动和灌水质量的影响
- 3
-
-
作者
王万宁
郑和祥
孙景生
-
机构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需水过程与调控重点实验室
-
出处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22,共7页
-
基金
2024年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MKGP2024JK009)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24QN05049)
2023年度自治区本级引进高层次人才科研支持(22402012)。
-
文摘
为探究深松耕作方式对华北平原冬小麦畦灌灌水技术参数及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设置冬小麦耕作模式(深松+旋耕PS、传统耕作对照CK)和畦灌灌水技术参数(畦宽1.7、3.4、5.1 m和入畦流量30、40 m^(3)/h)处理8种组合,结合冬小麦拔节、抽穗期灌水数据,采用WinSRFR模型反演不同处理的土壤入渗参数并评价其灌水质量。深松较传统处理冬小麦拔节和抽穗期畦灌水流推进的总时长分别平均延长了5.58和5.87 min。WinSRFR模型能较好地对深松耕作后畦灌水流运动过程进行模拟,R^(2)均在0.93以上,深松较传统耕作冬小麦拔节期土壤入渗系数K和入渗指数a分别平均提高了20.72%、1.41%。深松后K值随着畦宽和入畦流量的增加而减小。深松耕作处理冬小麦拔节期灌水效率、储水效率和灌水均匀度分别较传统耕作平均提高了2.76%、5.95%和4.95%,深层渗漏损失量平均减小了15.05%。深松后畦宽3.4 m,入畦流量为40 m^(3)/h的灌水技术参数组合的畦灌灌水质量的综合平均值最优,深层渗漏量最小。
-
关键词
深松耕作
畦灌水流运动
土壤入渗
WinSRFR
灌水质量评价
-
Keywords
subsoiling cultivation
water flow movement
soil infiltration
winsrfr model
irrigation quality
-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274.1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
-
题名麦前深松对夏玉米土壤物理性状和生长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 4
-
-
作者
王万宁
强小嫚
刘浩
孙景生
马筱建
崔永生
-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需水过程与调控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29-236,共8页
-
基金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技专项(201503117)
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FIRI 2016-08)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62102110017)
-
文摘
为探明华北地区深松耕作方式对夏玉米生育期土壤物理性状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河南省新乡采用冬小麦播前深松耕作(PS)、传统旋耕(CK)2种耕作方式,对夏玉米各生育期间的土壤粒径组成、容重、土壤紧实度、夏玉米生长发育指标及水分利用效率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S处理下土壤粒径组成无明显变化,全生育期PS较CK处理0—40cm土层土壤容重降低0.63%~3.85%,孔隙度提高0.27%~3.67%;拔节期PS较CK处理20—30,30—40cm土层土壤紧实度显著降低37.76%,22.26%;全生育期PS处理的土壤含水率、夏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CK,产量提高了9.50%,穗长和穗粒重提高了4.18%和6.50%(p<0.0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08%,节水增产效果显著。
-
关键词
深松
土壤容重
土壤紧实度
干物质
水分利用效率
-
Keywords
subsoiling
soil bulk density
soil compaction
dry matter
water use efficiency
-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