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番木瓜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高鹤 易建勇 +2 位作者 刘璇 邓放明 毕金峰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16-319,共4页
综述近几年国内外对番木瓜加工技术的研究成果,包括番木瓜蛋白酶提取技术、饮料加工技术、干燥技术以及副产物利用技术,旨在为番木瓜加工提供技术理论依据。
关键词 番木瓜 加工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北地区小麦籽粒质量及其加工利用潜力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影全 张波 +3 位作者 关二旗 赵宗武 杨春玲 魏益民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12,38,共8页
为明确豫北地区大田小麦籽粒质量现状,分析区域小麦加工利用潜力,以2008年_2013年在豫北地区按试验设计采集的486份大田小麦样品为材料,分析豫北地区大田小麦籽粒质量现状,探讨小麦加工适用性及加工利用潜力。结果表明,豫北地区大... 为明确豫北地区大田小麦籽粒质量现状,分析区域小麦加工利用潜力,以2008年_2013年在豫北地区按试验设计采集的486份大田小麦样品为材料,分析豫北地区大田小麦籽粒质量现状,探讨小麦加工适用性及加工利用潜力。结果表明,豫北地区大田小麦容重、面团稳定时间较高,湿面筋含量偏低;沉降指数、面团形成时间、弱化度、粉质质量指数年际间变化较大。2008年~2013年豫北地区大田小麦样品有2.88%达到《优质小麦强筋小麦》二等标准。湿面筋含量较低是豫北地区优质小麦比例较低的限制性因素。以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同时满足要求作为参考依据,豫北地区大田小麦样品满足不同食品要求的比例依次为面条〉馒头〉饺子〉发酵饼干〉面包〉酥性饼干〉蛋糕、糕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 质量性状 食品加工 利用潜力 豫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椹花色苷生理活性及加工稳定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兆路 陈芹芹 +3 位作者 毕金峰 吴昕烨 段玉权 司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395-399,共5页
花色苷是桑椹所含的重要生理活性物质之一,具有抗氧化、抗癌、神经保护、心脑血管保护和抑制体重增加等功效,但在桑椹加工与贮藏过程中,花色苷对热和光等因素较敏感,易发生不利降解,从而降低其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桑椹花... 花色苷是桑椹所含的重要生理活性物质之一,具有抗氧化、抗癌、神经保护、心脑血管保护和抑制体重增加等功效,但在桑椹加工与贮藏过程中,花色苷对热和光等因素较敏感,易发生不利降解,从而降低其生物活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桑椹花色苷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桑椹花色苷的生理活性和加工及贮藏过程中的稳定性,旨在为桑椹花色苷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椹 花色苷 生理活性 加工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市售大豆蛋白产品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郑荣生 张波 +2 位作者 童军茂 房岩强 李淑静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4-88,共5页
以市售33份大豆蛋白产品为材料,其中包括10份低温脱脂大豆粕,10份大豆浓缩蛋白和13份大豆分离蛋白。通过聚类分析和多重比较研究其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粗纤维含量、灰分含量、氮溶解指数、凝胶硬度和乳化性等理化特性。结果表明:... 以市售33份大豆蛋白产品为材料,其中包括10份低温脱脂大豆粕,10份大豆浓缩蛋白和13份大豆分离蛋白。通过聚类分析和多重比较研究其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粗纤维含量、灰分含量、氮溶解指数、凝胶硬度和乳化性等理化特性。结果表明:大豆蛋白产品的理化特性之间存在差异,其中粗脂肪含量、粗纤维含量和凝胶硬度差异较大(CV>10%),粗蛋白含量差异较小(CV<10%)。有10%的低温脱脂大豆粉符合GB/T13382-2008对灰分的要求,有80%的低温脱脂大豆粉符合GB/T13382-1992对氮溶解指数的要求;100%的浓缩蛋白符合GB/T20371-2006的要求;有76.9%的分离蛋白符合GB/T20371-2006对粗纤维含量的要求。三种大豆蛋白产品间主要差异为氮溶解指数和凝胶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脱脂大豆粉 大豆浓缩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 大豆蛋白商品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挂面干燥工艺研究及其关键参数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王杰 张影全 +2 位作者 刘锐 张波 魏益民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8-93,共6页
研究挂面干燥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确定挂面干燥工艺的关键控制点.采用智能温度湿度记录仪在线监测烘房挂面干燥过程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测定挂面干燥脱水曲线,以及干燥后挂面产品的水分含量、色泽和抗弯强度;应用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 研究挂面干燥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确定挂面干燥工艺的关键控制点.采用智能温度湿度记录仪在线监测烘房挂面干燥过程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测定挂面干燥脱水曲线,以及干燥后挂面产品的水分含量、色泽和抗弯强度;应用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确定挂面干燥工艺参数与产品质量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关键控制点.结果表明,挂面产品的水分含量、色泽a*值和抗弯强度的变异系数较大,且与烘房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关系最为密切.烘房一区温度和四区相对湿度是挂面干燥过程的关键控制点.本研究为确定合理的挂面干燥工艺参数和关键控制点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挂面 干燥工艺 温度 相对湿度 质量 关键控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籽粒铅污染来源的同位素解析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多勇 魏益民 +3 位作者 魏帅 郭波莉 蔡先峰 吴小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58-262,共5页
以中国西北地区某工业区为研究区域,采集大气降尘、耕层土壤样品(0~20 cm),及对应农田位置的小麦籽粒样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测定铅元素质量比及铅同位素比率值。运用普通块克里金法(Ordinary Kriging)预测大气铅沉降通量... 以中国西北地区某工业区为研究区域,采集大气降尘、耕层土壤样品(0~20 cm),及对应农田位置的小麦籽粒样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测定铅元素质量比及铅同位素比率值。运用普通块克里金法(Ordinary Kriging)预测大气铅沉降通量分布、耕层土壤和小麦籽粒铅质量比空间分布;结合二元混合模型计算各污染源对小麦籽粒铅质量比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耕层土壤铅质量比范围为21.8~40.0 mg/kg,平均值为27.1 mg/kg,高于当地土壤背景值(21.4 mg/kg),说明耕层土壤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2)研究区域小麦籽粒铅质量比范围为0.269~0.768 mg/kg,平均值为0.430 mg/kg,超标率达100%。3)大气降尘和耕层土壤对小麦籽粒铅质量比的贡献率分别为90%~99%和1%~10%。通过研究耕层土壤和小麦铅污染的范围及程度,探讨小麦籽粒铅污染的来源,解析各污染源的相对贡献率,可为制定控制食品中重金属污染,保障食品安全措施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同位素 解析 小麦籽粒 大气降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调包装对冷却肉护色保鲜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侠 董宪兵 +2 位作者 张春晖 王振宇 孙红梅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3-207,共5页
不同气体成分比例和不同包装材料影响冷却肉的贮藏保鲜品质。本研究通过填充不同比例的CO、CO2和N2,结合不同阻隔性能的包装材料,分析气调包装对冷却肉护色保鲜的效果。结果表明当充气比例为1%CO、25%CO2和74%N2时冷藏21d,冷却肉的出水... 不同气体成分比例和不同包装材料影响冷却肉的贮藏保鲜品质。本研究通过填充不同比例的CO、CO2和N2,结合不同阻隔性能的包装材料,分析气调包装对冷却肉护色保鲜的效果。结果表明当充气比例为1%CO、25%CO2和74%N2时冷藏21d,冷却肉的出水率为1.54%,红度值(a*)值最大,细菌总数增加量最少,挥发性盐基氮含量最低,色泽、风味和外观感官性能最佳,综合护色保鲜效果最优。同时,高阻隔性的包装材料能显著性地维持冷却肉的色泽,降低失水率,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本研究显示适宜的气体成分组成配合高阻隔性的包装材料,更加有利于冷却肉的护色保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调包装 冷却肉 护色 保鲜 包装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铅同位素解析技术的土壤铅污染来源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赵多勇 魏益民 +4 位作者 魏帅 郭波莉 蔡先峰 吴小胜 王成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29-333,共5页
通过分析耕层土壤铅污染的程度,分析耕层土壤铅污染的来源,解析各污染源对土壤铅污染的相对贡献率。以陕西某工业区为研究区域,采集大气降尘、耕层土壤(0~20 cm)和背景土壤样品,用ICPMS测定铅元素质量比及同位素比率(^(206)Ph/^(207)Pb... 通过分析耕层土壤铅污染的程度,分析耕层土壤铅污染的来源,解析各污染源对土壤铅污染的相对贡献率。以陕西某工业区为研究区域,采集大气降尘、耕层土壤(0~20 cm)和背景土壤样品,用ICPMS测定铅元素质量比及同位素比率(^(206)Ph/^(207)Pb和^(208)Pb/^(206)Pb),分析耕层土壤铅污染的来源,结合二元混合模型计算各污染源对耕层土壤铅的贡献率。结果表明,耕层土壤铅质量比范围为21.8~40.0mg/kg,平均值为27.1 mg/kg;背景土壤铅质量比范围为19.1~22.1mg/kg,平均值为21.4 mg/kg;大气降尘铅质量比范围为570.2~2 221.7 mg/kg,平均值为1 062.36 mg/kg。该区域铅锌冶炼括动对耕层土壤铅的贡献率约为18.43%,焦化厂燃煤对耕层土壤铅的贡献率约为9.36%,热电厂燃煤对耕层土壤铅的贡献率约为19.71%,背景土壤对耕层土壤的贡献率约为52.5%。背景土壤是耕层土壤铅污染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技术其他学科 耕层土壤 大气降尘 铅同位素 污染源解析 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条干燥过程的湿热传递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振华 张波 +1 位作者 张影全 魏益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310-314,共5页
干燥是挂面生产过程中较难控制的加工工序。干燥工艺不合理易造成产品质量问题,而水分和热量传递是影响挂面质量特性的重要因素。该文主要介绍了挂面干燥过程水分和热量的传递规律、机理和数学模型等研究结果,分析了水分传递研究的方法... 干燥是挂面生产过程中较难控制的加工工序。干燥工艺不合理易造成产品质量问题,而水分和热量传递是影响挂面质量特性的重要因素。该文主要介绍了挂面干燥过程水分和热量的传递规律、机理和数学模型等研究结果,分析了水分传递研究的方法和水分分布的测定方法。综合分析认为,挂面干燥过程研究应进一步关注水分和热量传递机理以及湿热传递数学模型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 水分 热传递 水分传递 面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法预测羊肉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培培 张德权 +1 位作者 陈丽 饶伟丽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00-504,共5页
对3个品种、3个部位的106个羊肉样品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并测定其蛋白质、水分、脂肪含量,采用Unscrambler软件建立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结果显示:样品水分含量近红外光谱校正决定系数为0.94,验证决定系数是0.86;蛋... 对3个品种、3个部位的106个羊肉样品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并测定其蛋白质、水分、脂肪含量,采用Unscrambler软件建立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结果显示:样品水分含量近红外光谱校正决定系数为0.94,验证决定系数是0.86;蛋白质含量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的校正决定系数为0.90,验证决定系数为0.72;脂肪含量近红外光谱校正决定系数0.81,验证决定系数0.64,由此可知近红外光谱用于羊肉品质检测具有可行性。本研究为羊肉化学成分的快速检测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偏最小二乘法 羊肉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籽粒中结合态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产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崔莉 刘阳 邢福国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60,共5页
为了研究小麦籽粒中结合态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产生规律,以小麦籽粒为原料,采用人工接种禾谷镰刀菌Fg18.7产毒,三氟甲烷磺酸水解后ELISA检测结合态DON。结果表明:15℃、20℃时游离态DON含量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25℃... 为了研究小麦籽粒中结合态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毒素产生规律,以小麦籽粒为原料,采用人工接种禾谷镰刀菌Fg18.7产毒,三氟甲烷磺酸水解后ELISA检测结合态DON。结果表明:15℃、20℃时游离态DON含量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25℃时游离态DON含量先增加后减少;不同温度下结合态DON含量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15℃时40天后达到最高含量为129.20ng·g-1。认为禾谷镰刀菌在小麦籽粒中先产生游离态DON,之后游离态DON会与籽粒中某些成分结合产生不可溶的结合态D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禾谷镰刀菌 结合态D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姜黑土区小麦籽粒质量及利用潜力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娜 张影全 +2 位作者 吴兰云 严军辉 魏益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685-1691,共7页
为了解安徽省宿州市砂姜黑土区大田小麦籽粒质量现状,评估该区域小麦加工利用潜力,以2011-2013年安徽省宿州市砂姜黑土区抽取的107份大田小麦样品为试验材料,参照相关标准分析了小麦籽粒质量特性及其加工利用能力。结果表明,宿州砂姜黑... 为了解安徽省宿州市砂姜黑土区大田小麦籽粒质量现状,评估该区域小麦加工利用潜力,以2011-2013年安徽省宿州市砂姜黑土区抽取的107份大田小麦样品为试验材料,参照相关标准分析了小麦籽粒质量特性及其加工利用能力。结果表明,宿州砂姜黑土区大田小麦容重平均为792±17g·L-1,籽粒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4.2±1.6%,湿面筋含量平均为29.1±3.6%,面团稳定时间平均为11.8±9.7min;容重、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年际间变异较小,面团稳定时间年际间变异较大。2011-2013年宿州砂姜黑土区大田小麦样品中有20.56%达到《优质小麦-强筋小麦》二等标准。宿州砂姜黑土区生产的小麦籽粒质量为中筋偏强类型;以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为依据,宿州砂姜黑土区大田小麦适宜加工面条、馒头、饺子等传统中式面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姜黑土区 小麦 籽粒 质量性状 利用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均质处理对甘薯热变性蛋白Alcalase酶解肽乳化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付婷婷 木泰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8-74,共7页
采用高压均质处理甘薯热变性蛋白Alcalase酶解肽(SPHP-Al)的乳化液,以乳化活性指数(EAI)和乳化稳定性指数(ESI)为指标,探讨了不同高压均质条件下(均质压力0.1~80MPa,均质时间0~2min),多肽浓度为0.1%(w/V)与油相体积分数为25%(V/V)形成... 采用高压均质处理甘薯热变性蛋白Alcalase酶解肽(SPHP-Al)的乳化液,以乳化活性指数(EAI)和乳化稳定性指数(ESI)为指标,探讨了不同高压均质条件下(均质压力0.1~80MPa,均质时间0~2min),多肽浓度为0.1%(w/V)与油相体积分数为25%(V/V)形成的SPHP-Al乳化液乳化特性的变化。在所得到最佳的均质条件下,以EAI、ESI、乳化颗粒平均粒径(d4,3)和表观粘度为指标,考察了SPHP-Al浓度(0.1、0.25、0.5、1.0、1.5和2.0%,w/V)和油相体积分数(5、15、25、35和45%,V/V)对SPHP-Al的乳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均质压力为50MPa和均质时间为1min时,SPHP-Al乳化效果最佳,SPHP-Al乳化液的EAI和ESI分别比未高压均质的提高了4倍(158.14m2.g-1)和8倍(318.06min);且随着SPHP-Al浓度的增加,乳化液的EAI、d4,3和表观黏度均显著减小,ESI显著增大(p<0.05);与此相反,随着油相体积分数的增大,乳化液的EAI、d4,3和表观黏度均显著增大,ESI显著减小(p<0.05)。因此,高压均质可明显改善SPHP-Al的乳化性,且SPHP-Al浓度与油相体积分数对SPHP-Al乳化性影响显著。上述结果为SPHP-Al在食品行业中的潜在应用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热变性蛋白 Alcalase酶解肽 高压均质 多肽浓度 油相体积分数 乳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脱脂大豆粕理化性质与挤压组织化特性关系研究
14
作者 张玮 郑荣生 +1 位作者 李淑静 张波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4-20,共7页
以2012年9家大豆蛋白生产企业的9份低温脱脂大豆粕为原料,以同向啮合双螺杆挤压机为挤压设备,采用相关性和主成分法分析大豆粕理化性质与挤压组织化系统参数、产品特性的关系。结果显示,挤压机扭矩与挤压组织化蛋白的硬度、咀嚼度、拉... 以2012年9家大豆蛋白生产企业的9份低温脱脂大豆粕为原料,以同向啮合双螺杆挤压机为挤压设备,采用相关性和主成分法分析大豆粕理化性质与挤压组织化系统参数、产品特性的关系。结果显示,挤压机扭矩与挤压组织化蛋白的硬度、咀嚼度、拉断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模头处物料的表观黏度与挤压组织化蛋白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挤压组织化蛋白咀嚼度、拉伸强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单位机械能耗与色差ΔE*、咀嚼度、拉断强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大豆粕粗蛋白含量和挤压组织化产品硬度、咀嚼度、拉断强度之间正相关系数大于0.543;乳化性与挤压组织化蛋白组织化度的正相关系数为0.627。主成分载荷分布和得分分布图显示,参试大豆粕中P_1、P_2和P_7的粗蛋白含量及其产品硬度较高;P_3和P_9的乳化性及其产品组织化度较高;P_5和P_7的粗纤维含量较高。结论认为,粗蛋白含量较高的大豆粕可生产出拉断强度较大、硬度和咀嚼度较高的挤压组织化蛋白;粗蛋白含量、乳化性可作为挤压组织化蛋白生产原料大豆粕的分类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粕 理化性质 挤压组织化特性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活性成分载体——玉米醇溶蛋白的研究现状
15
作者 顾丰颖 贺凡 +3 位作者 弓威 宁吉英 高萍萍 王锋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41-648,共8页
玉米醇溶蛋白是一种天然生物高分子聚合物,它具有独特的溶解性、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等特点,是目前作为食品和制药中绿色安全的生物活性成分载体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综述了玉米醇溶蛋白理化特性、分子结构以及自组装形成载体颗... 玉米醇溶蛋白是一种天然生物高分子聚合物,它具有独特的溶解性、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等特点,是目前作为食品和制药中绿色安全的生物活性成分载体的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综述了玉米醇溶蛋白理化特性、分子结构以及自组装形成载体颗粒的机理;并总结了玉米醇溶蛋白微颗粒的制备工艺以及作为生物活性成分载体应用的研究现状,为生物活性成分载体玉米醇溶蛋白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也为玉米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醇溶蛋白 载体系统 天然聚合物 纳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芦笋不同部位营养成分及活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20
16
作者 关云静 周林燕 +2 位作者 毕金峰 易建勇 李淑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43-347,共5页
对绿芦笋不同部位的营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绿芦笋四个部位的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绿芦笋叶和嫩尖中含有较高含量的蛋白质、粗脂肪,叶和嫩茎中含有较高含量的总糖和还原糖;四个部位均... 对绿芦笋不同部位的营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绿芦笋四个部位的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绿芦笋叶和嫩尖中含有较高含量的蛋白质、粗脂肪,叶和嫩茎中含有较高含量的总糖和还原糖;四个部位均含有多种矿物质元素,其中K、Ca、Mg、Fe等元素含量较高;四个部位均含有16种氨基酸,包括8种必需氨基酸,其中天冬氨酸、谷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含量较高;对活性物质分析得出新鲜绿芦笋叶中皂苷、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1.33g/100g鲜重、0.48g/100g鲜重;四个部位水提物和醇提物均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其中绿芦笋叶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其他三个部位(p<0.05)。绿芦笋营养价值较高,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芦笋 营养成分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楂叶有效成分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26
17
作者 弓威 顾丰颖 +1 位作者 贺凡 王锋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47-1558,共12页
本试验以山楂叶为研究对象,选取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自变量,总黄酮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Box-Benhnken试验。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山楂叶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并对山楂叶总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 本试验以山楂叶为研究对象,选取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自变量,总黄酮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Box-Benhnken试验。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山楂叶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并对山楂叶总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能力及其还原力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山楂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35,提取时间39min,提取温度72℃,在此工艺条件下总黄酮得率预测值为29.198 mg·g-1,实测值为28.991 mg·g-1,与理论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仅为0.71%。山楂叶总黄酮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718.96μg·m L-1和64.43μg·m L-1,而且对Fe3+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山楂叶总黄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本研究为山楂叶功能成分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叶 总黄酮 超声波 响应面设计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贝莱斯芽孢杆菌抑制禾谷镰刀菌的研究 被引量:46
18
作者 宗英 赵月菊 +1 位作者 刘阳 杨庆利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0-317,共8页
为丰富生物防治菌株资源,本试验从感染赤霉病的麦穗上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到1株可高效抑制禾谷镰刀菌的细菌JS25R,在温室条件下该菌能有效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率、发病程度和病情指数。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 为丰富生物防治菌株资源,本试验从感染赤霉病的麦穗上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到1株可高效抑制禾谷镰刀菌的细菌JS25R,在温室条件下该菌能有效降低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率、发病程度和病情指数。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分析,将这株拮抗菌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进一步通过发酵液和挥发性物质抑制禾谷镰刀菌效果分析初步研究该菌抑制禾谷镰刀菌的机理。结果表明,JS25R的发酵液可抑制禾谷镰刀菌的生长,抑菌带宽度为0.58 cm。通过PCR扩增,确定该菌具有生防相关的5个脂肽合成基因。同时,JS25R可产生挥发性物质抑制谷镰刀菌的菌体生长(抑制率为27.7%)和孢子萌发(抑制率为26.7%),禾烷酮、2-壬酮和2-壬醇4种物质可完全抑制禾谷镰刀菌的生长。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结果表明,该菌可产生36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为酮类、烷类、苯类、醇类等,其中二甲基二硫醚、2-十一。本研究结果为禾谷镰刀菌生物防治提供了菌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禾谷镰刀菌 赤霉病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N-乙烯基吡咯烷酮辐射接枝共聚物的制备及其溶胀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方娥 哈益明 +3 位作者 王锋 李伟明 李安 唐洪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94-601,共8页
采用共辐射法制备了纤维素-N-乙烯基吡咯烷酮接枝共聚物Cell-g-NVP。考察了辐照剂量、去离子水用量和NVP/纤维素质量比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去离子水用量及NVP/纤维素质量比一定的情况下,接枝率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并逐步达... 采用共辐射法制备了纤维素-N-乙烯基吡咯烷酮接枝共聚物Cell-g-NVP。考察了辐照剂量、去离子水用量和NVP/纤维素质量比对接枝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去离子水用量及NVP/纤维素质量比一定的情况下,接枝率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并逐步达到平衡;在辐照剂量和NVP/纤维素质量比一定时,接枝率在去离子水用量为2ml时达到最大;在辐照剂量和去离子水用量一定时,接枝率随着NVP/纤维素质量比增加而增加,并逐步达到平衡;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制备接枝共聚物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辐照剂量8kGy,去离子水用量4ml,NVP/纤维素质量比4∶1,此时得到的接枝共聚物接枝率为354.8%。正交试验结果也表明NVP/纤维素质量比对接枝率影响最大,其次是辐照剂量。红外光谱表明接枝反应发生在NVP乙烯基部位,接枝共聚物保留了NVP的内酰胺结构;热重分析表明其热稳定性得到了增强;通过溶胀性研究表明接枝共聚物的溶胀性得到增强,且持水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辐射接枝 N-乙烯基吡咯烷酮 溶胀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风-脉动压差闪蒸干燥对苹果片水分及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7
20
作者 王雪媛 陈芹芹 +4 位作者 毕金峰 高琨 周林燕 吴昕烨 吕健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87-293,共7页
该文应用菲克第二定律、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及磁共振成像系统(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差示量热扫描、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分析不同预干燥温度对苹果片脉动压差闪蒸干燥过程中水分扩散和微观结构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随... 该文应用菲克第二定律、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及磁共振成像系统(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差示量热扫描、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分析不同预干燥温度对苹果片脉动压差闪蒸干燥过程中水分扩散和微观结构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随预干燥温度升高,水分扩散速率加快,有效水分扩散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变大,整体范围在9.84×10-9~7.24×10-8 m2/s;干燥作用引起水分状态由高自由度向低自由度迁移,自由水含量在干燥初期迅速降低,不易流动水含量先增加后降低;MRI结果表明:苹果鲜样水分集中于中心部位,随干燥进行,水分向外扩散并均匀分布于样品中,含水率的降低,导致图像亮度呈现降低趋势,同时样品表现出向中心收缩的现象;脉动压差闪蒸干燥过程中,含水率与玻璃化转变(Tg)和水分活度(aw)之间表现出极显著相关性(R〉0.90,p〈0.01),含水率的降低引起Tg升高、aw降低,且Tg与aw之间呈线性相关(R2〉0.81);水分的散失导致微观结构发生变化,细胞破裂形成空腔,脉动瞬间的真空作用促使苹果片多孔海绵状结构进一步形成,赋予其酥脆口感。该试验可以为苹果片在脉动压差闪蒸干燥方面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 核磁共振 苹果片 水分有效扩散系数 玻璃化转变温度 水分活度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