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76篇文章
< 1 2 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探索与实践——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井旺 毕晟维 +4 位作者 马致宇 刘晓娜 武桐 毛立宝 李蕊 《农业工程》 2025年第4期111-116,共6页
农产品加工已成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如何将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高效地应用到各产业中,对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为例,阐述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形式,探讨科技成果转化... 农产品加工已成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如何将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高效地应用到各产业中,对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为例,阐述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形式,探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凝练的5种模式,即资源型、需求型、战略型、共建型和孵化型,分析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并提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举措,为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助力乡村产业全面振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加工 科技成果转化 转化模式 产业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记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2
作者 王杕 《中国农村科技》 2015年第7期50-53,共4页
我国以农立国,农产品加工历史源远流长。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发展方式的变革,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这丰硕成果的背后,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奋力前行的身影。 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是农... 我国以农立国,农产品加工历史源远流长。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发展方式的变革,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这丰硕成果的背后,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奋力前行的身影。 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是农产品加工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公益性科研机构,以解决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基础性、方向性、全局性、关键性重大科技问题为己任,肩负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高技术发展、关键技术研究和重大产品创制的任务,在科技创新、技术转化、国际合作与交流、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战略研究等方面行使国家队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加工 以农立国 高技术发展 中国农业科学院 技术转化 科技问题 公益性科研机构 战略研究 高层次人才培养 问渠哪得清如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勇当行业战略化启蒙先驱 推进农业产业化历史进程——中国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京召开
3
作者 杨洋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44-845,共2页
为贯彻落实6月济南召开的全国农产品加工院所长座谈会议精神,2012年7月20日中国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友谊宾馆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主办,来自全国30余家省院所负责人、专家参加了会议。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农产品加工 农业产业化 历史进程 行业 北京友谊宾馆 研究所 负责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植物蛋白产品创新设计与智能制造发展历程与展望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金闯 胡安娜 王强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11,共11页
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主要营养素之一,人口增加和经济增长带动了蛋白质消费快速增长,但当前蛋白质供给方式面临资源、环境、健康等诸多新挑战。因此,培育和发展蛋白原料高效获取、结构精准改造、产品智能制造等融合创新技术,以新质生产力... 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主要营养素之一,人口增加和经济增长带动了蛋白质消费快速增长,但当前蛋白质供给方式面临资源、环境、健康等诸多新挑战。因此,培育和发展蛋白原料高效获取、结构精准改造、产品智能制造等融合创新技术,以新质生产力推动植物蛋白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是践行“大食物观”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的重要举措。该文系统梳理了中国植物蛋白资源概况,分析了植物蛋白分离提取和精深加工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深刻剖析了蛋白质多尺度结构变化与品质功能调控的研究进展,结合智能制造论述了植物蛋白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及新产品发展趋势。研究发现,中国植物蛋白资源丰富多样,也是一个植物蛋白消费大国,但新蛋白资源分离提取、多尺度结构解析和品质功能改良等技术与装备研究仍不成熟,开发利用尚不充分。植物蛋白基肉蛋奶等新质蛋白食品是植物蛋白加工产业重要发展方向,未来应综合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应用数学、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等多学科交叉优势,探究新型挤压、3D打印、生物制造、AI设计等融合新技术,打造从原料高效提取到产品精准设计的技术创新、科企融合和全产业链协作新模式,创制符合中国饮食习惯的营养健康植物蛋白新产品,加快推动植物蛋白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蛋白资源 加工新技术 多尺度结构与功能 产品创新设计 智能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凤忠 《中国农村科技》 2021年第1期18-23,共6页
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它是连接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产业,行业覆盖面广、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强。对于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 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力量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它是连接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产业,行业覆盖面广、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强。对于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对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加工业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民就业增收 城乡居民消费 现代农业 产业关联度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企业送技术 农业科技促进年 全国农产品加工“双百”对接活动在山东济南胜利举办
6
作者 黄家章 张德权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38-839,共2页
为贯彻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农业部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政策,积极开展"走基层、进企业、送技术"活动,加速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转化,解决科研与产业脱节问题,6月29日,由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中国农业科学院和... 为贯彻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农业部全国农业科技促进年政策,积极开展"走基层、进企业、送技术"活动,加速农产品加工科技成果转化,解决科研与产业脱节问题,6月29日,由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加工 农业科技 山东济南 技术 企业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 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部农产品加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山东济南宣告成立
7
作者 黄家章 张德权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40-841,共2页
2012年6月28日,农业部农产品加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一次工作会议在山东济南召开。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副局长欧阳海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质量标准处处长董洪岩、农产品加工局农产品加工处处长杨泽钊、调研员姜倩、
关键词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农产品加工 山东济南 农业部 安全监管局 农产品质量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产地加工与储藏工程技术分类 被引量:8
8
作者 王丹阳 沈瑾 +4 位作者 孙洁 刘清 刘丽 赵靓 程勤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57-263,共7页
为了建立农产品加工与储藏技术领域完备的学科体系与标准化体系,进而全面有序地促进其领域技术进步,促进对农产品产地加工与储藏工程技术发展战略制定、技术集成与应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乃至促进农产品加工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应用... 为了建立农产品加工与储藏技术领域完备的学科体系与标准化体系,进而全面有序地促进其领域技术进步,促进对农产品产地加工与储藏工程技术发展战略制定、技术集成与应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乃至促进农产品加工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应用技术分类的理论与方法,对农产品产地加工与储藏工程技术进行科学系统的分类。该研究立足当代农产品产地加工与储藏工程技术的广义范畴,在遵循现实性、层次性、稳定性、开放性等系统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对农产品产地加工与储藏工程技术内涵和技术分类方法的分析研究,应用可以反映工程技术专业序列、技术功能、技术实现手段、技术表现形式等属性的4层次线分类方法,对农产品产地加工与储藏工程技术进行了整体分类。分类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准确地反映农产品产地加工与储藏工程技术整体内涵,揭示技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征,对农产品产地加工与储藏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及学科发展均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 加工 储藏 工程技术 分类 系统 产地加工与储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SO农产品加工标准体系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德权 哈益明 +1 位作者 姜倩 杨泽钊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11,共5页
本文就ISO农产品加工标准体系构成、现状和特点进行了介绍,并对ISO农产品加工标准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可为农产品加工标准制定(修订)人员提供参考,为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提供借鉴。
关键词 ISO 农产品加工 标准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断面/SEM技术在农产品加工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郝宏京 张波 +1 位作者 孙英 陶亚中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5-515,共1页
关键词 新断面/SEM技术 农产品加工 形态结构观察 扫描电子显微镜 图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蔬粉:农产品加工业的新宠 被引量:3
11
作者 毕金峰 陈芹芹 +1 位作者 刘璇 吴昕烨 《农产品加工》 2013年第6期4-5,共2页
水果和蔬菜是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人们日常所需营养素的重要来源。果蔬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收获集中,上市期短,如得不到及时销售、贮藏和加工,则因其高水分含量(〉80%)而容易导致腐烂变质。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新... 水果和蔬菜是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人们日常所需营养素的重要来源。果蔬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收获集中,上市期短,如得不到及时销售、贮藏和加工,则因其高水分含量(〉80%)而容易导致腐烂变质。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新鲜水果的平均损耗率为20%~30%、蔬菜损耗率为30%~40%,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较重。传统的果蔬加工方法(如干制、腌制和罐藏等)已难以满足市场需要和人们的消费需求,而将新鲜果蔬直接加工成果蔬粉,已成为近年来果蔬加工行业的一种时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加工业 果蔬粉 新鲜水果 膳食纤维 水分含量 数据显示 经济损失 资源浪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魏益民 万桂林 丁凡 《农产品加工》 2009年第3期48-49,51,共3页
农产品加工业是制造业的组成部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主要贡献行业之一。根据1993年-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比较分析认为:从2000年开始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大幅度上升,到2006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61%,农产品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 农产品加工业是制造业的组成部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主要贡献行业之一。根据1993年-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比较分析认为:从2000年开始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大幅度上升,到2006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61%,农产品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农产品加工行业中的食品工业在过去13年发展较快,在农产品加工业总值中的比例相对稳定,保持在41%左右。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有望在2015年达到发展中国家的领先水平,接近工业化国家的中下等水平。因此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加工业 食品工业 农业 国内生产总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农产品贮运加工产业的焦点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树侠 《农产品加工》 2003年第11期4-6,共3页
关键词 农产品 贮运加工产业 农民 农业生产 管理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结全国农产品加工科研力量 吹响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号角——2012年全国农产品加工院所长座谈会在济南召开
14
作者 王杕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42-843,共2页
2012年6月29日,全国农产品加工院所长座谈会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欧阳海洪副局长、杨泽钊处长、姜倩调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戴小枫所长等出席座谈会,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产品加工科研院所... 2012年6月29日,全国农产品加工院所长座谈会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欧阳海洪副局长、杨泽钊处长、姜倩调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戴小枫所长等出席座谈会,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产品加工科研院所的30余位院所长参加了座谈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加工 所长 科研力量 科技创新 中国农业科学院 南召 科研院所 济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蒸汽热加工对滇黄精抗氧化及抗炎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牛世蓉 李敏敏 +3 位作者 崔伟业 杨建斌 白小佳 范蓓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51-359,共9页
目的:本研究应用高压蒸汽加热方式研究不同温度对滇黄精活性成分的影响。方法:以未加工滇黄精、高压蒸汽热加工滇黄精(105、120、135℃)和传统九蒸九晒滇黄精(9-9)5个不同处理组滇黄精为原料,测定热加工后各组总糖、总皂苷、总酚及类黄... 目的:本研究应用高压蒸汽加热方式研究不同温度对滇黄精活性成分的影响。方法:以未加工滇黄精、高压蒸汽热加工滇黄精(105、120、135℃)和传统九蒸九晒滇黄精(9-9)5个不同处理组滇黄精为原料,测定热加工后各组总糖、总皂苷、总酚及类黄酮含量变化,对不同处理组滇黄精的抗氧化及抗炎活性进行比较,并对不同处理组间滇黄精抗氧化活性相关化合物质量浓度进行检测。结果:随温度升高,总皂苷、总酚及类黄酮含量呈温度依赖性上升,与9-9组相比,135℃总皂苷含量提升62%,总酚含量提升3.5倍,类黄酮含量提升2.7倍,与对照组相比,135℃总糖含量降低42.2%;经热加工处理后,滇黄精抗氧化及抗炎活性均显著增强;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er,HPLC-TQXS)仪检测结果显示,尼克酸、奎宁酸及丹参素的质量浓度随温度升高有所提升,135℃组比9-9组分别增加3.4倍、9.2%及1.2倍,135℃组异甘草素、异槲皮素、芦丁质量浓度相比9-9组分别减少13%、70.90%、40.30%,9-9组柚皮素质量浓度是135℃组的24.4倍。结论:高压蒸汽热加工提升了滇黄精活性成分含量,增强了抗氧化及抗炎活性,可替代传统九蒸九晒方法,通过高温精准化加工,为后续标准化入药及工厂化生产滇黄精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食同源 滇黄精 高压蒸汽热加工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抗氧化活性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工方式下藏猪肉和杜长大猪肉品质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丽娜 黄峻榕 +3 位作者 赵莱昱 任培芳 张春晖 黄峰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93-302,共10页
为分析不同加工方式下藏猪肉和杜长大猪肉品质差异,研究了煮制、炸制和烤制条件下,猪肉的加工损失率、剪切力、质构、色泽等指标的变化,采用了电子鼻和气相-离子迁移色谱对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热加工方式下,煮... 为分析不同加工方式下藏猪肉和杜长大猪肉品质差异,研究了煮制、炸制和烤制条件下,猪肉的加工损失率、剪切力、质构、色泽等指标的变化,采用了电子鼻和气相-离子迁移色谱对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热加工方式下,煮制组猪肉的加工损失率、剪切力和硬度最低,水分含量最高。炸制组猪肉硬度最高,剪切力和咀嚼性最大,这是由于油的高传热特性导致肉块表面迅速成壳。烤制组猪肉的加工损失率最高,水分含量最低,说明以热空气为加热介质容易造成水分丧失导致其加工损失率最高。对于不同品种而言,藏猪肉的蛋白含量约是杜长大猪的1.07倍,肌内脂肪含量是杜长大猪的0.73倍。炸制藏猪肉的红度值(a^(*)值)最高为14.53显著高于杜长大猪肉(P<0.05),说明藏猪肉具有更深的色泽。电子鼻能较好地区分三种热加工下藏猪肉和杜长大猪肉香气。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检测到5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煮制方式下藏猪和杜长大猪中分别检测出40种、41种挥发性化合物,烤制方式下藏猪和杜长大猪分别检测出34种、33种化合物,而在炸制方式中,藏猪和杜长大猪中分别检测出22种和15种挥发性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主要为醛类、酮类和醇类。在煮制和炸制过程中,藏猪肉的总含硫挥发性物质含量显著高于杜长大猪肉(P<0.05)。炸制藏猪肉特征性风味物质为α-异甲基紫罗兰酮和乙二醇二甲醚,而烤制藏猪肉特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是二甲基二硫和3-羟基-2-丁酮(M),煮制藏猪肉则以4-甲基噻唑为特征。炸制的藏猪肉在色泽、香味和可接受度的评分上明显高于其他加工方式。综上,在三种不同的热加工方式中,藏猪肉的水分含量、硬度、色值以及含有杂环类挥发性风味化合物方面表现更为突出,炸制处理方式下藏猪肉和杜长大猪肉的风味差异比较显著,藏猪肉的风味物质相对含量较高,具有明显的风味品质提升效果,为充分发挥藏猪肉品质优势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猪 加工方式 品质差异 电子鼻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场处理技术在果蔬保鲜加工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文月 李旋 +1 位作者 胡佳星 毕金峰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98-406,共9页
电磁场处理是一种新型的食品非热加工处理方法,可应用于果蔬保鲜加工中以保持鲜活品质。电磁场处理可以延缓果蔬成熟,并具有保鲜、杀菌、消毒和防腐作用。适宜的电磁场处理能够在不损害果蔬感官品质的前提下,有效保持其营养成分,并延长... 电磁场处理是一种新型的食品非热加工处理方法,可应用于果蔬保鲜加工中以保持鲜活品质。电磁场处理可以延缓果蔬成熟,并具有保鲜、杀菌、消毒和防腐作用。适宜的电磁场处理能够在不损害果蔬感官品质的前提下,有效保持其营养成分,并延长其在常温下的货架期。本文主要综述了静磁场、交变磁场、脉冲磁场等电磁场处理技术在果蔬保鲜加工中的应用,总结了电磁场对果蔬物料采后代谢、细胞膜完整性、关键代谢酶及相关转录过程的影响机制,揭示该技术对保持果蔬品质特性的内在机理。未来电磁场处理技术在果蔬保鲜加工中的应用研究,应结合果蔬原料的特性开发电磁场与其它物理场的联合处理技术,实现对果蔬的精准、高效率和低能耗加工处理,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果蔬制品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场处理技术 果蔬 保鲜 加工 代谢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小麦品质分布特征及加工适用性分析
18
作者 邹雨菲 张波 +6 位作者 唐娜 刘钊 吴兰云 张琪琪 蒋长兴 郭波莉 张影全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1-52,共12页
为了明确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大田小麦籽粒质量现状及主要面制品的加工利用潜力,本研究以2020—2023年连续4年在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的14个小麦主产县、区收集的194份农户大田小麦样品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籽粒质量现状、区域空间分布特征及... 为了明确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大田小麦籽粒质量现状及主要面制品的加工利用潜力,本研究以2020—2023年连续4年在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的14个小麦主产县、区收集的194份农户大田小麦样品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籽粒质量现状、区域空间分布特征及加工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大田小麦容重较高,变异较小,籽粒蛋白质含量较低,变异较小,湿面筋含量较低,变异较大。除吸水率和糊化温度外,其余面团流变学特性指标变异均较大。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空间上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规律,峰值黏度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分布规律,容重和稳定时间的空间分布特征年际间变化较大,西部区域更适宜发展强筋小麦。2020—2023年间,该区域大田小麦中达到优质强筋品质标准的比例为19.07%,优质强筋品质达标率低主要受限于较低的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该区域大田小麦整体以中筋、中强筋为主。满足各类面制品制作要求的比例依次为面条>面包>饺子>馒头>发酵饼干>酥性饼干>蛋糕、糕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 籽粒品质 空间分布 加工适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脂加工过程中农药残留及加工风险评估的研究
19
作者 石永红 王凤忠 +5 位作者 范蓓 贠丹丹 孔志强 于巍 谢宏 李敏敏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0-226,共7页
农药残留随着复杂的油脂加工过程发生降解、富集、迁移或者转化,是影响油脂品质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但目前油脂加工过程影响农药残留关键因素系统性研究不足,导致其安全控制技术匮乏,影响油脂品质及产业发展。... 农药残留随着复杂的油脂加工过程发生降解、富集、迁移或者转化,是影响油脂品质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但目前油脂加工过程影响农药残留关键因素系统性研究不足,导致其安全控制技术匮乏,影响油脂品质及产业发展。构建油脂高效安全控制技术,是我国油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因此,本文对油脂加工过程中农药残留种类、含量水平及加工行为等进行综述,分析农药残留影响的关键因素,从安全控制角度提出油脂加工过程农药残留关键控制点,也为加工制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制订提供理论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加工 农药残留 加工工艺 加工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临采期核桃鲜果的品质变化及加工适宜性初评
20
作者 孟盟盟 王强 +4 位作者 张赟齐 宋春丽 张锐 齐建勋 陈永浩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952-1962,共11页
为研究核桃鲜果在不同临采期的品质及其加工适宜性,本研究以6个不同临采期(7月22日、7月29日、8月5日、8月12日、8月22日、9月2日)的新丰核桃鲜果为原料,系统研究鲜果的21个品质指标(壳厚、果重、出仁率、质构特性、仁色泽、感官品质、... 为研究核桃鲜果在不同临采期的品质及其加工适宜性,本研究以6个不同临采期(7月22日、7月29日、8月5日、8月12日、8月22日、9月2日)的新丰核桃鲜果为原料,系统研究鲜果的21个品质指标(壳厚、果重、出仁率、质构特性、仁色泽、感官品质、含油率、粗蛋白、总氨基酸等),明确多临采期鲜果的品质变化,利用相关性和聚类分析对加工适宜性进行初步评估。结果表明,在7月22日至9月2日,果实大小和壳厚基本不变,仁重、出仁率、果仁色差值(ΔE)、硬度、咀嚼性和含油率整体呈增加趋势;脆度、含水率、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整体呈逐渐减少趋势;感官评分先增加后逐渐降低(3.35~4.30)。相关性和聚类分析表明,粗蛋白、含水率、氨基酸以及脆度可用于综合评价鲜食核桃品质;仁重、出仁率、硬度、咀嚼性和含油率可用于评价核桃的完熟度。临采期为7月29日的鲜果,含水率和脆度较大,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较高,含油率较低,感官评分最好(4.30),适宜鲜食;8月5日和8月12日的鲜果含油率相对较低且粗蛋白含量丰富,可作为低脂高蛋白鲜果产品原料;8月22日和9月2日的鲜果出仁率和含油率高、含水率低,适宜干制仁和油类制品加工。本研究结果为核桃鲜果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鲜果 新丰 临采期 品质变化 加工适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