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生物肥料对呼伦贝尔打孔羊草草甸草原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闫瑞瑞 卫智军 +5 位作者 乌仁其其格 陈金强 代景忠 姚静 白玉婷 辛晓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97-604,共8页
以呼伦贝尔退化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甸草原割草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在打孔羊草草甸草原施加不同微生物肥料处理下土壤养分、微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变化及影响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关键土壤因子,旨在为退化羊草草甸草原生态系... 以呼伦贝尔退化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甸草原割草场为研究对象,研究在打孔羊草草甸草原施加不同微生物肥料处理下土壤养分、微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变化及影响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关键土壤因子,旨在为退化羊草草甸草原生态系统的改良、恢复及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水分正常年份,土壤中全碳和全氮含量最高值均出现在腐殖酸+微生物菌剂(F+J)处理,分别比对照(CK)提高1.84%~18.53%、1.24%~31.67%,其他不同处理土壤养分无显著差异。(2)土壤生物活性与土壤水热状况密切相关,在雨水正常的2014年,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最高值分别出现在F+J和海藻酸+微生物菌剂(H+J)处理,分别比CK提高36.52%和28.56%;在降水较少、气候干燥的2015年,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最高值分别出现在海藻酸(H)和糖蜜发酵(T),分别比CK提高9.86%和15.02%;(3)打孔+施微肥短期效应能够影响土壤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2014年土壤蔗糖酶表现为H+J和F+J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较CK分别提高了10.68%和10.12%,2015年不同打孔与施微生物肥料处理比CK提高4.72%~9.84%,且腐殖酸(F)、H、T以及F+J处理显著高于CK;2015年土壤过氧化氢酶表现为F和F+J显著高于CK,提高了2.50%。(4)土壤全碳,速效钾、速效氮,电导率分别为土壤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的关键影响因子,土壤全磷、速效磷为土壤微生物量的关键影响因子。综合分析表明,施入复合微生物肥料与微生物菌剂有助于提高呼伦贝尔打孔羊草草甸草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土壤酶活性,有利于改善草原土壤生物化学肥力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草甸草原 打孔 微生物肥料 土壤肥力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数据的呼伦贝尔草原花期物种识别和覆盖度估算 被引量:18
2
作者 盖颖颖 范闻捷 +3 位作者 徐希孺 闫彬彦 王焕炯 刘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778-2783,共6页
实时准确地监测草地植物种类和覆盖面积对草原物种多样性研究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草地植物在花期具有独特的光谱特征,相比营养生长期,通过花更容易识别物种。花期是遥感识别物种的关键时期。本文利用2008年8月和2010年... 实时准确地监测草地植物种类和覆盖面积对草原物种多样性研究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草地植物在花期具有独特的光谱特征,相比营养生长期,通过花更容易识别物种。花期是遥感识别物种的关键时期。本文利用2008年8月和2010年7月呼伦贝尔草原上麻花头、棉团铁线莲、冷蒿、蓬子菜、黄花菜、有斑百合和细叶百合七种花以及裸土的实测高光谱数据,通过其冠层光谱的特征分析和参量化,找出了各物种之间的光谱差异,且得到了参量化特征识别方法,经验证,当花在样方中的覆盖度大于10%时,识别方法的精度在90%以上。在此基础上,采用线性解混模型,计算样方中各种花的覆盖度,与实际数据相比较,误差在4%左右,证明了线性解混模型用于估算草原上花覆盖度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贝尔草原 物种多样性 花期 光谱特征提取 混合光谱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草甸草原区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特征与物种多样性对封育年限响应 被引量:27
3
作者 聂莹莹 陈金强 +3 位作者 辛晓平 徐丽君 杨桂霞 王旭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25,共11页
采用Levins生态位指数、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草甸草原区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对封育年限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退化草地实施封育措施后,群落中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宽度发生变化,未封育(对照区)样地以多年生草本植物... 采用Levins生态位指数、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草甸草原区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对封育年限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退化草地实施封育措施后,群落中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宽度发生变化,未封育(对照区)样地以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生态位宽度最大;封育年限为4和13年时,生态位宽度最大的物种均为展枝唐松草;封育年限为5、6、8和10年时,生态位宽度最高的物种依次是羊草、麻花头、囊花鸢尾和贝加尔针茅;退化草地实施封育后,物种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值集中在0.6~0.9,而未封育样地物种生态位重叠指数值在0.0~0.3;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生态位重叠指数总平均值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未封育(对照区)样地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重叠指数总平均值最低,封育5年时,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重叠指数总平均值最大,为0.68;封育草地的主要植物种群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平均值较未封育(对照区)样地增加了40.76%~93.68%;封育年限为5年时,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最大,分别比未封育(对照区)增加了45.46%、16.51%、45.80%和23.38%。封育后,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显著增加,并且植物种间竞争加剧,但在封育5年后,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多样性、丰富度以及均匀度逐渐降低,导致生态位分化,种间竞争减缓,群落趋于稳定。因此,从物种多样性角度出发,该区封育时间不宜过长,在封育5年后,可采取适当利用,保护群落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甸草原 围栏封育 生态位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农业大数据应用研究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黎玲萍 毛克彪 +3 位作者 付秀丽 马莹 王芳 刘勍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14-422,共9页
针对农业领域数据规模大、数据结构复杂、空间数据挖掘能力不足等问题,研究了大数据开源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数据分析体系中的应用。借鉴国内外学者在农业大数据的研究成果,基于农业数据时空属性的特征,结合农业数据的特点分析了Hadoop、St... 针对农业领域数据规模大、数据结构复杂、空间数据挖掘能力不足等问题,研究了大数据开源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数据分析体系中的应用。借鉴国内外学者在农业大数据的研究成果,基于农业数据时空属性的特征,结合农业数据的特点分析了Hadoop、Storm和Spark开源大数据挖掘技术,归纳性阐述了如何开发适合农业需求的大数据系统。最后,简要分析了农业大数据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和研究难题,指出需要加大力度进一步深入理论和应用研究,从而推动和实现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为国家粮食提供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农业大数据 HADOOP STORM SPA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草原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气候响应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沈贝贝 丁蕾 +5 位作者 李振旺 辛晓平 徐大伟 朱晓昱 王旭 陈宝瑞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4,共14页
为了定量评估呼伦贝尔草原的生产能力,明确气候因子对草原生物量累积过程的影响,利用近18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净初级生产力(NPP)产品(MOD17A2H),结合同时期气象数据,基于像元定量分析了呼伦贝尔草原NPP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气... 为了定量评估呼伦贝尔草原的生产能力,明确气候因子对草原生物量累积过程的影响,利用近18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净初级生产力(NPP)产品(MOD17A2H),结合同时期气象数据,基于像元定量分析了呼伦贝尔草原NPP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00-2017年呼伦贝尔草原净初级生产力(NPP)均值为306.97 g C·m^(-2), 18年来NPP变化呈波动中增加的趋势,最低值为2001年的241.60 g C·m^(-2),最高值为2014年的372.10 g C·m^(-2)。NPP高值区(>400 g C·m^(-2))分布于低地草甸;中值区(250~400 g C·m^(-2))分布于山地草甸和温性草甸草原;低值区(<250 g C·m^(-2))出现在呼伦贝尔西部的温性草原,不同草地类型NPP值整体变化趋势表现为:低地草甸>山地草甸>温性草甸草原>沼泽类>温性草原。呼伦贝尔草原NPP与降水的相关性高于与温度的相关性,降水是NPP积累的主要影响因子,温性草甸草原和温性草原对气候因子变化的响应总体比低地草甸和山地草甸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生产力 气候响应 MODISNPP产品 呼伦贝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地区不同燕麦品种的营养价值及发酵品质评价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肖燕子 徐丽君 +3 位作者 辛晓平 乌仁其其格 孙林 姜超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1-179,共9页
为筛选适宜在呼伦贝尔地区种植的优质青贮燕麦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于2018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种植10个燕麦品种(贝勒、魅力、陇燕2号、陇燕3号、燕王、青海444、巴燕3号、林纳、白燕7... 为筛选适宜在呼伦贝尔地区种植的优质青贮燕麦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于2018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种植10个燕麦品种(贝勒、魅力、陇燕2号、陇燕3号、燕王、青海444、巴燕3号、林纳、白燕7号、青引1号)进行区域试验。于燕麦乳熟期刈割,切至2 cm后进行罐贮。60 d后开封取样,测定其营养指标和发酵指标。结果表明:陇燕2号干物质(DM)产量最高,为4905.45 kg·hm^-2,青引1号干物质产量最低,为1773.65 kg·hm^-2,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10个燕麦品种青贮饲料的干物质含量在30.73%~45.47%,DM含量最高品种为陇燕2号,最低品种为巴燕3号,2个品种间有显著差异(P<0.05);林纳、贝勒和陇燕2号3个品种的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2.63%、12.46%和12.41%,显著高于其他品种(P<0.05)。贝勒和林纳2个燕麦品种的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分别为25.11%和26.11%,显著低于其他品种(P<0.05)。10个燕麦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为2.17%~4.33%,平均含量为3.39%,含量最高为贝勒,最低为燕王,2个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不同品种的发酵品质差异显著(P<0.05)。林纳的pH值最低,乳酸含量最高,为6.86%,丙酸、丁酸、氨态氮和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低,发酵品质较好。10个燕麦品种发酵品质的V-Score评分中陇燕3号、林纳、陇燕2号、青海444、魅力、青引1号、白燕7号和贝勒8个品种的分值在80以上,发酵品质为优。综合考虑产量、营养品质和青贮发酵品质,林纳适宜作为青贮燕麦品种在呼伦贝尔地区种植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品种 青贮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不同土壤水分梯度下羊草的光合特性 被引量:44
7
作者 李林芝 张德罡 +4 位作者 辛晓平 闫玉春 杨桂霞 李瑾 王旭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5271-5279,共9页
为探索气候变化引起的干旱可能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生产力造成的影响,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呼伦贝尔草原4个土壤水分梯度下羊草的光合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羊草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在土壤质量含水量为(40±1)%... 为探索气候变化引起的干旱可能对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生产力造成的影响,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呼伦贝尔草原4个土壤水分梯度下羊草的光合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羊草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在土壤质量含水量为(40±1)%、(20±1)%及(10±1)%的条件下呈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8:00和16:00,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在干旱胁迫(土壤质量含水量为(5±1)%)条件下变化趋势平缓,曲线双峰特征不明显,净光合速率大幅下降;叶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日变化趋势均呈双峰曲线;不同土壤水分梯度下羊草叶片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与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相反。通过光响应的研究表明,土壤水分胁迫使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表观量子效率以及水分利用效率降低,而光补偿点升高。干旱胁迫降低了呼伦贝尔草甸草原植被的光合生产能力,从而可能导致草地生产力大幅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土壤水分梯度 干旱胁迫 光合作用 光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下羊草的光合特性日动态变化——以呼伦贝尔草甸草原为例 被引量:9
8
作者 邓钰 柳小妮 +4 位作者 辛晓平 闫瑞瑞 王旭 杨桂霞 任正超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8-313,共6页
在连续放牧方式下,探索羊草的光合特性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呼伦贝尔羊草草原1个封育对照试验区和5个不同放牧强度试验区内羊草叶片的光合特性进行日变化测定,并与放牧强度(R)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 在连续放牧方式下,探索羊草的光合特性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对呼伦贝尔羊草草原1个封育对照试验区和5个不同放牧强度试验区内羊草叶片的光合特性进行日变化测定,并与放牧强度(R)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8月16日和9月2日,6个试验区内羊草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的日变化既有单峰曲线也有双峰曲线变化,而胞间CO2浓度(Ci)日变化呈U字型。围封内羊草的Pn、Tr、Gs均高于放牧区;且羊草的Pn、Tr、Gs均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而下降,Ci则升高;放牧强度越大,其降幅和增幅也越大。Pn、Tr、Gs与R之间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Ci与R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而且6个放牧强度梯度下的Pn、Tr、Gs和Ci在2d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因此,放牧胁迫和水热条件对羊草的光合作用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放牧强度 光合特性 日变化 呼伦贝尔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农业大数据可视化方法的中国生猪空间流通模式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勍 毛克彪 +4 位作者 马莹 谭雪兰 韩家琪 黎玲萍 夏浪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8-124,共7页
利用大数据可视化手段研究中国省际间生猪流通问题,用GIS将整合后的多源数据进行数据可视化,研究中国19个省(市)的区域间生猪流通现状。参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前人研究成果,将区域间生猪流通现状与中国城市群可视... 利用大数据可视化手段研究中国省际间生猪流通问题,用GIS将整合后的多源数据进行数据可视化,研究中国19个省(市)的区域间生猪流通现状。参照《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前人研究成果,将区域间生猪流通现状与中国城市群可视化结果结合进行分析,归纳各城市群生猪流通现况,获得基于城市群发展的生猪空间流通模式,从空间角度分析中国整体生猪空间流通格局存在问题。结果显示,中国总体生猪流向有明显的"西猪东运,北猪南运"趋势,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国最主要3个吸纳外埠生猪供应地区,是中国整体生猪流通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数据可视化 生猪流通 城市群 流通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2015年呼伦贝尔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组成动态数据集 被引量:4
10
作者 闫瑞瑞 陈宝瑞 +2 位作者 张保辉 杨桂霞 辛晓平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CSCD 2021年第3期177-182,共6页
贝加尔针茅草原是欧亚草原区亚洲中部草原亚区东端特有的草原群系,是草甸草原的代表类型之一,其草原生态系统正在经受人类干扰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通过野外长期固定样地(2006年围封)对植物群落组成进行观测,本数据集整理了2009–201... 贝加尔针茅草原是欧亚草原区亚洲中部草原亚区东端特有的草原群系,是草甸草原的代表类型之一,其草原生态系统正在经受人类干扰和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通过野外长期固定样地(2006年围封)对植物群落组成进行观测,本数据集整理了2009–2015年呼伦贝尔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组成,具体包括样方植物名称、分种植物自然高度、分种植物多度、分种植物地上绿色现存量。用户可以按照调查年份、植物群落组成进行数据检索。呼伦贝尔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植物群落长期监测数据集的建立与共享,可为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该草原类型植物组成以及群落特征的动态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为深入理解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过程及演替趋势,进而指导草原生态修复和适应性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加尔针茅 草甸草原 年际动态 植物群落组成 长期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特征数据集(2009-2015年) 被引量:4
11
作者 闫瑞瑞 陈宝瑞 +2 位作者 张保辉 杨桂霞 辛晓平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1年第2期75-78,共4页
呼伦贝尔草原植被地带性分布由东到西是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依次为线叶菊、贝加尔针茅、羊草、大针茅和克氏针茅5个群系,构成了呼伦贝尔不同草地类型与组合,是呼伦贝尔草地主体。该数据集通过开展野外呼伦贝尔贝温性羊草草甸草原长期固... 呼伦贝尔草原植被地带性分布由东到西是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依次为线叶菊、贝加尔针茅、羊草、大针茅和克氏针茅5个群系,构成了呼伦贝尔不同草地类型与组合,是呼伦贝尔草地主体。该数据集通过开展野外呼伦贝尔贝温性羊草草甸草原长期固定样地植物群落变化研究,收集整理了2009–2015年植物群落特征,包括植物群落总盖度、植物群落自然高度、植物群落多度、植物群落地上绿色干重。用户可以按照调查年份对植物群落特征进行数据检索。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植物群落长期监测数据集的建立与共享,可为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干扰背景下开展温性草甸草地生态监测工作、探索该草原类型植物群落特征的动态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为深入认识长期围封下草地生态系统响应规律和草地生态系统恢复演替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 草甸草原 植物群落特征 长期观测 年际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对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生物量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6
12
作者 许宏斌 辛晓平 +6 位作者 宝音陶格涛 闫瑞瑞 王旭 陈宝瑞 金东艳 姚静 刘志英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68-774,共7页
本研究以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甸草原(基于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为研究对象,通过测算2013年和2014年植物群落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在不同放牧强度(不放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下的变化,探究不同放牧... 本研究以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甸草原(基于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为研究对象,通过测算2013年和2014年植物群落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在不同放牧强度(不放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重度放牧)下的变化,探究不同放牧强度对植物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群落地上生物量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减少,从不放牧的238.14 g·m^-2减少至重度放牧的79.60 g·m^-2;杂类草地上生物量所占比例增加,由不放牧的35.93%增加至重度放牧的97.66%。群落地下生物量随放牧强度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中度放牧时最小(2013年733.25 g·m^-2、2014年682.99 g·m^-2);轻度放牧下,群落地下生物量在0~10 cm土层分布比例最大,2013年为61.86%,2014年为64.43%。综上可得出,放牧会引起植物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分布发生变化,轻度或中度放牧利用该区域草地比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草甸草原 生物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对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思思 王淼 +4 位作者 张楚 辛晓平 朱晓昱 郭雷风 闫瑞瑞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24,共9页
土壤活性有机碳是土壤中较为活跃的化学组分,能反映土壤有机碳(SOC)的有效性,可作为土壤质量和肥力的指示性指标。研究探讨放牧干扰对羊草草甸草原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从而了解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机制,旨在为退化草地... 土壤活性有机碳是土壤中较为活跃的化学组分,能反映土壤有机碳(SOC)的有效性,可作为土壤质量和肥力的指示性指标。研究探讨放牧干扰对羊草草甸草原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从而了解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机制,旨在为退化草地生态恢复过程提供理论支撑。依托于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长期肉牛放牧平台,分析6种不同放牧强度[不放牧(G0.00)、较轻度放牧(G0.23)、轻度放牧(G0.34)、中度放牧(G0.46)、重度放牧(G0.69)、极重度放牧(G0.92)]下羊草草甸草原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变化,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和活性碳组分的含量在不同土层间差异显著,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SOC和活性有机碳[颗粒有机碳(POC)、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有机碳(EOC)]含量均显著降低。(2)不同土层活性有机碳占比与放牧强度呈线性正相关,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占比也随之增加,不同放牧强度不同土层下土壤各形态活性有机碳占比呈POC>EOC>MBC>DOC的趋势,且EOC、MBC和POC占比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3)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植被群落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土壤水分均呈下降趋势。(4)放牧强度与SOC和DOC呈显著负相关;植被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土壤碳组分间呈显著正相关;地下生物量与DOC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温度与POC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水分与POC呈极显著正相关,与SOC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放牧会降低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土壤水分,适度放牧不仅能增加土壤有机碳和活性碳组分,而且能增加土壤活性碳占比,且符合中度干扰的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甸草原 放牧强度 土壤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地上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天然打草场分布及生物量遥感估算 被引量:8
14
作者 闫瑞瑞 唐欢 +6 位作者 丁蕾 姚静 陈宝瑞 辛晓平 王旭 闫晓红 牛文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10-218,共9页
天然打草场在中国草地畜牧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是保障草畜季节平衡、确保家畜安全过冬,灾后应急救援的饲草储备资源。目前关于天然打草场的资源分布与生物量高低等信息的研究欠缺,限制了区域性饲草储备资源的有效利用。该研究利用... 天然打草场在中国草地畜牧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是保障草畜季节平衡、确保家畜安全过冬,灾后应急救援的饲草储备资源。目前关于天然打草场的资源分布与生物量高低等信息的研究欠缺,限制了区域性饲草储备资源的有效利用。该研究利用遥感技术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陈巴尔虎旗天然打草场的资源分布及生物量估算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陈巴尔虎旗天然打草场面积达80.28×104 hm^2,其中鄂温克民族苏木打草场面积居首位,为22.69×104 hm^2,巴彦哈达苏木、东乌珠尔苏木、呼和诺尔镇及西乌珠尔苏木的打草场面积次之,面积均大于9.00×104 hm^2,宝日希勒镇面积最小,为0.64×10~4 hm^2。基于MODIS-NDVI与打草场实测量建立的反演模型相对误差为20.56%,能够比较准确地估算牧草产量;陈巴尔虎旗天然打草场平均生物量为1.24×10~3 kg/hm^2,总生物量为992.90×106 kg,生物量空间分布呈东高西低,鄂温克苏木打草场总生物量较高,为304.21×10~6 kg,巴彦哈达苏木次之,为221.01×10~6 kg,其他苏木占47.10%;研究区天然打草场面积和生物量主要分布在温性草原和温性草甸草原,少量分布在低地草甸草原、山地草甸草原及沙地草原。该研究结果可为将来分析典型牧区陈巴尔虎旗天然打草场变化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植被 模型 天然打草场 资源分布 NDVI 生物量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大数据浅析及与Web GIS结合应用 被引量:17
15
作者 刘勍 毛克彪 +2 位作者 马莹 韩家琪 夏浪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4-128,共5页
针对农业领域当前缺少量化数据支撑、数据挖掘能力不足和难以与空间数据结合分析等问题,提出将大数据技术与Web GIS应用到农业中的体系框架。借鉴国内外学者在大数据和Web GIS领域的研究成果,基于农业的具体行业特征,从数据采集、挖掘... 针对农业领域当前缺少量化数据支撑、数据挖掘能力不足和难以与空间数据结合分析等问题,提出将大数据技术与Web GIS应用到农业中的体系框架。借鉴国内外学者在大数据和Web GIS领域的研究成果,基于农业的具体行业特征,从数据采集、挖掘、应用3个方面入手,分析了大数据和Web GIS与农业的结合应用方式,提出应用体系框架并对各个部分加以解释。农业的稳定发展影响着国民经济与粮食安全战略,迫切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我国农业信息化程度,目前农业大数据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需农业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予以关注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数据 大数据 WEB GIS 农业大数据 农业信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地区不同添加剂对燕麦青贮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肖燕子 辛晓平 +4 位作者 徐丽君 孙林 王伟 周天荣 乌仁其其格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487-1493,共7页
在燕麦(Avena sativa)青贮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添加剂,分析测定不同添加剂发酵60 d后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探索不同类型添加剂对呼伦贝尔地区燕麦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乳酸菌添加剂处理组燕麦青贮饲料中乳酸含量最... 在燕麦(Avena sativa)青贮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和纤维素酶添加剂,分析测定不同添加剂发酵60 d后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和化学成分,探索不同类型添加剂对呼伦贝尔地区燕麦青贮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乳酸菌添加剂处理组燕麦青贮饲料中乳酸含量最高,为6.78%,显著高于无添加对照(P<0.05);粗蛋白含量(12.81%)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4.19%)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乳酸菌添加剂处理有效降低了青贮饲料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木质素含量。乳酸菌添加剂处理和纤维素酶添加剂处理的pH、乙酸、丙酸和氨态氮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乳酸菌、纤维素酶和乳酸菌+纤维素酶添加剂处理的乳酸菌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研究结果表明,改善呼伦贝尔地区燕麦青贮饲料青贮品质的最佳添加剂为乳酸菌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青贮 青贮品质 营养价值 乳酸菌 纤维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对NPP VIIRS数据的云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夏浪 毛克彪 +1 位作者 孙知文 马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4-580,共7页
为了获得新型红外成像辐射仪套件(Visible Infrared Imager Radiometer Suite,VIIRS)传感器准确的云掩码数据,克服当前VIIRS云检测算法在中国区域存在的部分缺陷.本研究通过分析当前较为成熟的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oderate Resolution I... 为了获得新型红外成像辐射仪套件(Visible Infrared Imager Radiometer Suite,VIIRS)传感器准确的云掩码数据,克服当前VIIRS云检测算法在中国区域存在的部分缺陷.本研究通过分析当前较为成熟的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云掩码算法,结合VIIRS传感器的波段特性,提出了适合中国区域的云检测算法.针对1.38μm高(卷)云检测算法在高海拔区域存在的限制,本研究使用亮温进行辅助检测,降低因低水汽含量造成的误报;针对当前VIIRS M12-M13云检测阈值在我国存在误报的问题,对M12-M13差值云检测在我国适用范围和阈值进行了分析讨论,并使用亮温辅助M12-M13进一步克服地表二项性反射造成的干扰.使用中国区域的两景数据进行应用分析表明:亮温辅助1.38um高(卷)云检测能够较好的抑制地表污染,亮温辅助M12-M13差值云检测比当前VIIRS M12-M13云检测能更好的抑制误报.通过人工解译,将检测结果和解译结果做了对比分析,实例数据检测精度均高于85%,能够满足当前云检测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栏封育对温性草甸草原植物群落构成及生态位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4
18
作者 聂莹莹 徐丽君 +2 位作者 辛晓平 陈宝瑞 张保辉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1-22,共12页
为明确温性草甸草原群落构成和生态位对围栏封育的响应,运用了Levins生态位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以及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围栏内外植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情况和种间竞争情况。结果表明:围栏封育显著促进退化草地植被恢复,植被地上生... 为明确温性草甸草原群落构成和生态位对围栏封育的响应,运用了Levins生态位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以及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围栏内外植物种对资源的利用情况和种间竞争情况。结果表明:围栏封育显著促进退化草地植被恢复,植被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分别较对照提高255.06%,51.06%;物种多样性与丰富度分别增加了10.36%,10.34%。围封样地内生态位宽度排名前2位的植物为囊花鸢尾和羊草,生态位宽度值分别为0.921和0.873;自由放牧样地生态位宽度排在前2的植物为蒲公英和寸草苔,生态位宽度值依次为0.912和0.791。围栏封育可以显著提高草地生产力,并且对物种多样性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是应对退化温性草甸草原恢复的有效措施;与自由放牧相比,围栏封育增加了群落植物种整体生态位重叠值和种间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甸草原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值 生物量 物种多样性 围栏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微生物肥料对羊草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姚静 陈金强 +5 位作者 辛晓平 卫智军 乌仁其其格 闫瑞瑞 白玉婷 代景忠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8-117,共10页
为了解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植物地上生物量对施加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响应,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羊草草原,分别设置对照(CK)、单施腐殖酸复合微生物肥料(F)、蜜糖发酵复合微生物肥料(T)、海藻酸复合微生物肥料(H)、3种复合微生物肥料混合... 为了解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植物地上生物量对施加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响应,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羊草草原,分别设置对照(CK)、单施腐殖酸复合微生物肥料(F)、蜜糖发酵复合微生物肥料(T)、海藻酸复合微生物肥料(H)、3种复合微生物肥料混合施入(F+T+H)、腐殖酸加菌剂复合微生物肥料(F+J)和海藻酸加菌剂复合微生物肥料(H+J)7个处理,研究复合微生物肥料对草原群落植物物种多样性和植物地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2014-2016年施加F、H植物群落特征无明显变化,施加F+T+H植物群落密度分别增加了26.72%、17.94%、34.64%,地上生物量分别增加了7.18%、49.97%、47.64%,其他施肥处理群落特征各年变化不同;(2)2014-2016年施加F植物群落主要物种的重要值无明显变化,施加T、H、F+T+H、H+J禾本科、豆科植物重要值增加,根茎型禾草(羊草等)对复合微生物肥料添加的响应显著高于丛生型禾草和莲座型菊科植物等草类;(3)2014-2016年施加F,Margalef指数分别比对照组减小了16.40%、5.22%、37.22%,施加H各指数无明显变化,施加F+T+H,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均增加;2014和2015年施加H+J的Pielou指数分别比对照组增高了7.62%、8.70%。上述结果说明,施加复合微生物肥料对羊草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植物地上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其中F+T+H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植物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此外还应充分考虑施肥年降水量,从而实现对草地资源的合理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肥料 群落特征 物种重要值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蒙药冷蒿的植物资源调查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越 王真 +7 位作者 张宝辉 杨桂霞 陈宝瑞 辛晓平 熊圣文 郭永晨 冯金朝 黄璐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077-4079,共3页
对内蒙古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草原5种生境(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沙地)中蒙药冷蒿资源进行实地调查,主要包括生物学特性、生境、资源面积及其利用等,为冷蒿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冷蒿 蒙药植物 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