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高原不同撂荒年限草地中紫花苜蓿营养价值波动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崔光欣 段慧荣 +6 位作者 路远 王春梅 贺泂杰 王晓力 张茜 胡宇 田福平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9年第6期33-38,共6页
为明确紫花苜蓿营养价值随生长年限的变化规律,以黄土高原撂荒第4、5、6、8、12、13、14、15年草地的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其基本养分、矿物质和消化特性等,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撂荒年限草地... 为明确紫花苜蓿营养价值随生长年限的变化规律,以黄土高原撂荒第4、5、6、8、12、13、14、15年草地的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其基本养分、矿物质和消化特性等,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撂荒年限草地的紫花苜蓿营养价值指标,除Ca、Mg、RFV(相对饲喂价值)变异系数较大外(10%~14%),其他指标的变异系数均较小(<9%),不同撂荒年限草地紫花苜蓿的粗蛋白含量均>19%,撂荒第14年和第15年草地的紫花苜蓿符合特级苜蓿干草制作标准,撂荒第5年和第6年草地的紫花苜蓿符合二级苜蓿干草制作标准,而其他撂荒年限草地的紫花苜蓿均符合一级苜蓿干草制作标准。综上,不同撂荒年限草地的紫花苜蓿营养价值均相对稳定,且为高品质牧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紫花苜蓿 撂荒年限 营养价值 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施硼肥对黄土高原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
2
作者 陈璐 胡宇 +3 位作者 路远 周恒 张茜 田福平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5年第4期54-56,共3页
为研究硼肥对黄土高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地上生物量和种子产量的影响,试验于2014年5月28日苜蓿开花前在中兰1号紫花苜蓿叶面分别施用硼含量为20.5%和15.0%的硼肥。两种硼肥分别设置4个施肥量梯度和2个对照,共10个处理,进行... 为研究硼肥对黄土高原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地上生物量和种子产量的影响,试验于2014年5月28日苜蓿开花前在中兰1号紫花苜蓿叶面分别施用硼含量为20.5%和15.0%的硼肥。两种硼肥分别设置4个施肥量梯度和2个对照,共10个处理,进行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喷施含硼量分别为20.5%和15.0%的两种硼肥,对8年生紫花苜蓿草产量及种子产量均有明显增产作用。当喷施肥量达到3 000 g/hm2时,硼含量为20.5%的硼肥对紫花苜蓿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增产效果显著;硼含量为15.0%的硼肥可使紫花苜蓿的种子产量显著增加。说明喷施硼肥可以增加紫花苜蓿的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及种子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硼肥 草产量 种子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草地类型对水稳性团聚体粒径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黄泽 田福平 +3 位作者 刘玉 张静鸽 苗海涛 武高林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6-221,共6页
本研究在甘肃兰州选择了4种不同类型的人工草地与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分别为苜蓿草地、冰草草地、柠条灌木草地及针茅草地,其中针茅草地为天然草地。分析了4种草地类型0~40cm土层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粒径分布特征、平均重量直径(mean wei... 本研究在甘肃兰州选择了4种不同类型的人工草地与天然草地为研究对象,分别为苜蓿草地、冰草草地、柠条灌木草地及针茅草地,其中针茅草地为天然草地。分析了4种草地类型0~40cm土层的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粒径分布特征、平均重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MWD)以及它们之间的差异性和相关性。结果表明,>2mm和<0.25mm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为优势粒径;在土壤表层0~20cm,针茅草地>0.25mm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显著高于其他草地类型(P<0.05),而在20~40cm土层,苜蓿草地最高,说明在表层针茅草地对土壤结构的改良最优,随土层加深苜蓿草地对土壤结构的改良效果突出;苜蓿草地MWD值由表层0~10cm的1.04mm降低到30~40cm的0.72mm,下降了31%,而其他草地类型下降了50%~80%,说明苜蓿草地对不同层次土壤结构改良效果的差异性最小。MWD值与>0.25mm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和有机质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水稳性大团聚体和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可有效促进土壤结构的改良,加强土壤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类型 土壤结构 平均重量直径 有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水增肥措施对黄土丘陵区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韩军 薛焘 +8 位作者 杨杰 胡宇 吴芳 何永涛 梁欢欢 晁孝荣 贠慧玲 杨倩倩 田福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399-5411,共13页
黄土丘陵区年均降水少,蒸发量大,季节性集中降水易造成水土流失,水分和养分亏缺成为限制该区域草地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保水剂(super absorbent polymer, SAP)是一类具有快速吸水,缓慢释水特性的高分子聚合物,起到保水保肥改善土... 黄土丘陵区年均降水少,蒸发量大,季节性集中降水易造成水土流失,水分和养分亏缺成为限制该区域草地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保水剂(super absorbent polymer, SAP)是一类具有快速吸水,缓慢释水特性的高分子聚合物,起到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重要作用。施肥是改良退化草地、提高牧草生产力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为研究保水增肥措施对黄土丘陵区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多样性的影响,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丘陵草地设置不同保水剂(SAP)和氮磷肥(N:尿素,P:过磷酸钙)添加水平(SAP:45、60 kg/hm^(2)和NP:150 kg/hm^(2)N+300 kg/hm^(2)P、250 kg/hm^(2)N+400 kg/hm^(2)P),揭示不同施量保水剂和氮磷肥单施及交互配施对黄土丘陵区草地土壤含水量、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单施45 kg/hm^(2)SAP(T1)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豆科植物的重要值和地上生物量,有助于提高草地生物量和植物多样性;(2)SAP与NP配施(T7:45 kg/hm^(2)SAP+250 kg/hm^(2)N+400kg/hm^(2)P)或单施NP肥(T3:150 kg/hm^(2)N+300 kg/hm^(2)P)能显著提高植物冠层高度、植被盖度、菊科植物重要值和生物量、群落地上和地下生物量;(3)施用氮磷肥或氮磷肥与保水剂的配施处理除T8(250 kg/hm^(2)N+400kg/hm^(2)P+45 kg/hm^(2)SAP)外其余处理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及Pielou指数有所降低。综上所述,单施适量保水剂在维持草地多样性的同时有利于生产力缓慢增长,保水剂与氮磷肥配施大幅度提高菊科和禾本科植物生物量,进而提高群落生物量,但会导致植物多样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草地 保水剂 施肥 草地群落特征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草田轮作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被引量:28
5
作者 田福平 师尚礼 +4 位作者 洪绂曾 时永杰 余成群 张小甫 胡宇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0-326,共7页
草田轮作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良土壤性状、实现土地可持续生产的重要措施。我国的草田轮作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就有记载。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草田轮作潜力及重要性、轮作效益、轮作模式及对土壤影响等方面。草田轮作既提高了粮食产量,... 草田轮作是提高作物产量和改良土壤性状、实现土地可持续生产的重要措施。我国的草田轮作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就有记载。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草田轮作潜力及重要性、轮作效益、轮作模式及对土壤影响等方面。草田轮作既提高了粮食产量,又为家畜提供了充足的饲料,促进了养分循环,是实现农牧民增收及我国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田轮作 历史 现状 重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被引量:15
6
作者 田福平 时永杰 +2 位作者 张小甫 陈子萱 路远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34-337,共4页
论述了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特点,我国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研究现状,以及目前我国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中国 野生牧草 种质资源 现状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主要植物种生态位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陈子萱 田福平 郑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84-888,共5页
采用样方法对施肥处理的玛曲高寒沙化草地进行了生态位特征的调查,计算了主要植物的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结果表明: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施肥第2年后,草地优势种为异针茅(Stipa aliena Keng),其重要值平均为0.31。高山唐松... 采用样方法对施肥处理的玛曲高寒沙化草地进行了生态位特征的调查,计算了主要植物的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结果表明: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施肥第2年后,草地优势种为异针茅(Stipa aliena Keng),其重要值平均为0.31。高山唐松草(Thalictrumalpinum L.)生态位宽度为0.993,具有最大的竞争力,生态适应性较强,是草地的主要杂草。最大的生态位重叠发生在矮藨草(Scirpus pumilus Vahl)和乳浆大戟(Euphorbia esula L.)之间,生态位重叠值为0.995;其次是异针茅与高山唐松草之间,生态位重叠值为0.993。施肥使禾草类生长旺盛,杂草类的优势地位逐渐失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高寒沙化草地 重要值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紫花苜蓿不同生育时期叶片C、N、P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文兰 师尚礼 +1 位作者 田福平 罗永忠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4-124,共11页
以紫花苜蓿甘农3号(Medicago satial L.‘Gannong No.3’)为材料,设计了210,263,315,368,420万株·hm-2的5个种植密度,在种植第二年第一茬的分枝期、现蕾期和初花期留茬5cm刈割,刈割部分从下到上以植株枝条第3茎节及以下作为下层,第... 以紫花苜蓿甘农3号(Medicago satial L.‘Gannong No.3’)为材料,设计了210,263,315,368,420万株·hm-2的5个种植密度,在种植第二年第一茬的分枝期、现蕾期和初花期留茬5cm刈割,刈割部分从下到上以植株枝条第3茎节及以下作为下层,第4茎节至第6茎节作为中层,以第7茎节及以上作为上层,研究不同密度对紫花苜蓿不同生育时期群落空间各层叶片C、N、P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大,同一生育时期各层叶片C、N、P含量均下降,而叶片C∶N和C∶P则升高,分枝期和现蕾期的叶片C含量及初花期的叶片P含量对密度处理较为敏感;随着紫花苜蓿生育期的推进,相同密度下紫花苜蓿各层叶片C、N、P含量均减小,而C∶N和C∶P则增大;同一生育时期相同种植密度下,叶片C、N、P含量及N∶P的大小顺序为上层>中层>下层,C∶N和C∶P为下层>中层>上层。分枝期和现蕾期平均叶片N∶P均处于11~12之间,这2个时期紫花苜蓿受N限制;初花期N∶P为11.63~14.48,紫花苜蓿受N、P共同限制。紫花苜蓿适宜的种植密度为368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种植密度 生育时期 叶片 分层 生态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和植物的硅素营养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田福平 陈子萱 +3 位作者 苗小林 常根柱 张礼军 白斌 《山东农业科学》 2007年第1期81-84,共4页
本文概述了土壤中硅素的存在形态、土壤的硅素状况和土壤缺硅的原因及硅在植物体内的形态、分布与含量、植物对硅的吸收与运输等。
关键词 土壤 植物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墨竹工卡县斯布牧场草地资源调查及生物量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田福平 时永杰 +7 位作者 路远 胡宇 李润林 普布次仁 达娃央拉 张强 张小甫 荔霞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98-301,共4页
通过对西藏墨竹工卡县斯布牧场典型样地70个样方进行调查可知,斯布牧场草地植物有28科64属100种。不同海拔斯布牧场草地地上生物量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4400 m海拔的草地平均地上生物量最高,为312.0 g/m^2;海拔在4256~450... 通过对西藏墨竹工卡县斯布牧场典型样地70个样方进行调查可知,斯布牧场草地植物有28科64属100种。不同海拔斯布牧场草地地上生物量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4400 m海拔的草地平均地上生物量最高,为312.0 g/m^2;海拔在4256~4500 m之间的牧场草产量较高,是该牧场主要的放牧区域;在4400 m以上,随着海拔的升高,草产量急剧下降,5041 m海拔的草地平均地上生物量仅为75.3 g/m^2。对草地分层地下生物量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海拔斯布牧场草地地下生物量差异显著(P<0.05)。4256 m海拔的草地平均地下生物量为109.5 g/m^2,5041 m海拔的草地平均地下生物量为仅为54.5 g/m^2,随着海拔的升高,地下生物量急剧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斯布牧场 草地资源 生物量 草产量 放牧区域 模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育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生态位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子萱 周玉雷 +3 位作者 田福平 胡宇 白璐 时永杰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03-306,共4页
封育是玛曲高寒沙化草地重要的管理方式。为研究封育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主要植物种生态位的影响,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主要植物种进行生态位特征调查,计算主要植物的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结果表明: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封育2... 封育是玛曲高寒沙化草地重要的管理方式。为研究封育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主要植物种生态位的影响,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主要植物种进行生态位特征调查,计算主要植物的重要值、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结果表明:对玛曲高寒沙化草地封育2年后,草地优势种为禾本科牧草异针茅,其重要值平均为0.29。乳浆大戟作为高寒沙化草地的主要杂类草,生态位宽度为0.973。紫羊茅、优势种异针茅与杂类草乳浆大戟生态位重叠较大。说明高寒沙化草地经过2年的围栏封育,禾本科牧草有了较大的竞争力,草地植物群落发生良性演替,可食牧草的比例上升,草地经济价值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沙化草地 封育 重要值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人工草地碳储量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田福平 时永杰 +4 位作者 胡宇 陈子萱 路远 张小甫 李润林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13,51,共5页
作为草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人工草地碳储量的研究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减排增汇措施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我国人工草地在生物量碳储量、土壤碳储量(包括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呼吸等,为揭示人工草地固碳机制及准确评估人工草地碳... 作为草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人工草地碳储量的研究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减排增汇措施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我国人工草地在生物量碳储量、土壤碳储量(包括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呼吸等,为揭示人工草地固碳机制及准确评估人工草地碳源/汇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草地 碳储量 土壤 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盐苜蓿新品种在永登盐渍土区的品比试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怀山 代立兰 +3 位作者 王春梅 杨世柱 王平 王国宇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7年第1期34-37,共4页
试验以陇中苜蓿为对照,对3个耐盐苜蓿新品系的物候期、株高、茎叶比和产草量等指标进行观测比较,并对其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3号和1号品系生长较快,比对照陇中苜蓿早5~11 d,在无霜期较短的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具有... 试验以陇中苜蓿为对照,对3个耐盐苜蓿新品系的物候期、株高、茎叶比和产草量等指标进行观测比较,并对其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3号和1号品系生长较快,比对照陇中苜蓿早5~11 d,在无霜期较短的甘肃中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具有明显生长优势;1号品系在现蕾期、开花期和结荚期株高均高于其他苜蓿材料,与当地陇中苜蓿对比具有显著生长优势;1号、2号和3号品系平均比当地陇中苜蓿增产37.6%、29.5%和34.5%,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8.35%、17.62%和18.09%。综合评价结果,1号苜蓿新品系的品质最好,综合性状突出,产量潜力大,再生性强,适宜在甘肃盐渍土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盐碱 紫花苜蓿 新品种 永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补血草属野生植物资源的分布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18
14
作者 田福平 时永杰 陈子萱 《草业与畜牧》 2010年第3期49-52,共4页
补血草属植物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但目前尚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对其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还没有形成产业化。文章概述了我国补血草属植物资源的分布及近年来的研究现状,旨在为补血草属植物的开发利用和产业化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补血草属 分布 利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寒生旱生灌草新品种选育研究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宇 《甘肃畜牧兽医》 2017年第5期9-19,共11页
草原(Rangeland/Grassland)是通过干旱、火灾、放牧和冰冻温度所维持下来的植被覆盖地区。草原包括温带无树草原、热带稀树草原、寒带冻原、林地和灌木地等类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资源研究所,2002)。我国《草... 草原(Rangeland/Grassland)是通过干旱、火灾、放牧和冰冻温度所维持下来的植被覆盖地区。草原包括温带无树草原、热带稀树草原、寒带冻原、林地和灌木地等类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资源研究所,2002)。我国《草原法》第二条指出,该法所称草原,包括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第七十四条对第二条中所称的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的范畴作了界定:草原包括草地、草山和草坡;人工草地包括改良草地和退耕还草地,不包括城镇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种选育 热带稀树草原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人工草地 联合国粮农组织 灌草 旱生 天然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种子丰产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小甫 田福平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4年第1期43-45,共3页
作者论述了影响苜蓿种子丰产的气候、地域、播种方式、施肥、灌溉、授粉与病虫害防治等因子的研究现状,为苜蓿种子的丰产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苜蓿 种子 丰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拐枣属植物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的研究
17
作者 田福平 杨志强 +2 位作者 时永杰 路远 张茜 《草业与畜牧》 2011年第11期15-18,共4页
沙拐枣属植物为灌木或半灌木,多分枝,是荒漠地区优良固沙和饲料植物。文章论述了沙拐枣属植物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制定的原则、方法及主要研究内容,对于规范全国沙拐枣属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鉴定、评价、信息与实... 沙拐枣属植物为灌木或半灌木,多分枝,是荒漠地区优良固沙和饲料植物。文章论述了沙拐枣属植物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制定的原则、方法及主要研究内容,对于规范全国沙拐枣属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鉴定、评价、信息与实物共享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拐枣属 牧草种质资源 描述规范 数据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废弃物菌糠和醋糟对次生盐渍化土壤修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代立兰 张怀山 +4 位作者 夏曾润 王晓力 王平 王春梅 王国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8-222,251,共6页
针对兰州市秦王川引大灌区的次生盐渍化土壤地区耕地盐碱综合防治的研究目标,以菌糠和醋糟两种有机废弃物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系统分析了4种有机废弃物处理(菌糠7 500 kg·hm^-2,JKⅠ;菌糠15 000 kg·hm^-2,JKⅡ;醋糟7... 针对兰州市秦王川引大灌区的次生盐渍化土壤地区耕地盐碱综合防治的研究目标,以菌糠和醋糟两种有机废弃物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系统分析了4种有机废弃物处理(菌糠7 500 kg·hm^-2,JKⅠ;菌糠15 000 kg·hm^-2,JKⅡ;醋糟7 500 kg·hm^-2,CZⅠ;醋糟15 000 kg·hm^-2,CZⅡ)对盐渍化土壤的容重、pH值、电导率以及小麦不同生育期叶片电导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醋糟对次生盐渍土壤的质地疏松、盐分抑制和修复改良效果总体上优于菌糠。施加有机废弃物耕种一季作物后,土壤容重下降6.45%~10.93%,土壤pH值下降0.59%~0.93%,土壤电导率下降36.84%~44.44%,且达到显著水平;有机废弃物对成熟期小麦叶片电导率影响最为明显,JKⅠ、JKⅡ、CZⅠ、CZⅡ4个处理分别显著低于CK 14.75%、16.76%、10.07%和20.14%;CZⅡ处理小麦产量最高,增产11.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废弃物 次生盐渍化土壤 理化性状 土壤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中1号’肥披碱草早期生产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何永涛 薛莉超 +8 位作者 刘振虎 胡宇 段慧荣 吴芳 韩军 梁欢欢 杨倩倩 刘雄洲 田福平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23年第4期46-50,共5页
为了研究‘陇中1号’肥披碱草早期的生产性能,试验以同德短芒披碱草、‘陇中1号’肥披碱草和野生肥披碱草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甘肃天水试验点、甘肃兰州试验点和新疆昌吉试验点2021年和2022年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结果显示,在天水、兰... 为了研究‘陇中1号’肥披碱草早期的生产性能,试验以同德短芒披碱草、‘陇中1号’肥披碱草和野生肥披碱草为研究对象,测定了甘肃天水试验点、甘肃兰州试验点和新疆昌吉试验点2021年和2022年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结果显示,在天水、兰州和昌吉3个试验点,‘陇中1号’肥披碱草两年的平均鲜草产量较同德短芒披碱草分别高71.86%、68.94%和24.92%(P<0.05),平均干草产量分别高63.03%、70.44%和22.74%(P<0.05);野生肥披碱草两年的平均鲜草产量较同德短芒披碱草分别高37.47%、28.45%和15.58%(P<0.05),平均干草产量分别高22.70%、20.53%和8.93%(P<0.05);‘陇中1号’肥披碱草两年的平均鲜草产量较野生肥披碱草分别高25.01%、35.02%和8.08%(P<0.05),平均干草产量较野生肥披碱草分别高32.88%、41.41%和10.91%(P<0.05)。综上,‘陇中1号’肥披碱草的草产量最高,说明其具有更大的生产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披碱草 生产性能 草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中部干旱山区党参覆膜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8
20
作者 代立兰 王嵛德 +4 位作者 张怀山 赵亚兰 徐琼 牛元 庄建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6年第6期52-55,共4页
针对甘肃中部干旱山区光照、积温不足,降雨量偏少,党参露地栽培生长周期长,产值效益低等问题,以渭党1号党参为参试品种,以传统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4种栽培A1(白地膜沉降栽培)、A2(白地膜平覆栽培)、A3(黑地膜沉降栽培)、A4(黑地... 针对甘肃中部干旱山区光照、积温不足,降雨量偏少,党参露地栽培生长周期长,产值效益低等问题,以渭党1号党参为参试品种,以传统露地栽培为对照,研究4种栽培A1(白地膜沉降栽培)、A2(白地膜平覆栽培)、A3(黑地膜沉降栽培)、A4(黑地膜平覆栽培)方式中的土壤水分、土壤温度、苗期、出苗率以及根长、径粗、单根重等经济性状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与传统露地栽培相比,采用地膜覆盖具有更强的保水性能,地膜覆盖对于土壤的昼夜温度变化具有一定影响作用,采用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党参生产的经济效益,A1(白地膜沉降栽培)、A2(白地膜平覆栽培)、A3(黑地膜沉降栽培)、A4(黑地膜平覆栽培)4种栽培方式平均增产14.74%~93.52%。A1与A2、A3、A4、A5(CK)之间的根长、单根鲜重以及折算产量差异显著(P〈=0.05),旱地党参最适宜的栽培方式为白膜沉降式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山区 党参 覆膜栽培 露头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