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草总黄酮对艰难梭菌的体内外抗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孙剑峰 任丽蓉 +1 位作者 黄博 刘希望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1-66,共6页
考察甘草总黄酮对艰难梭菌的抑菌活性及其抗菌机制,为艰难梭菌感染(CDI)的防治和甘草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计数法测定了甘草总黄酮对艰难梭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生长曲线和杀菌曲线。通过扫描... 考察甘草总黄酮对艰难梭菌的抑菌活性及其抗菌机制,为艰难梭菌感染(CDI)的防治和甘草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计数法测定了甘草总黄酮对艰难梭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生长曲线和杀菌曲线。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碘化丙啶(PI)摄取试验、胞外蛋白和ATP含量的测定,检测了甘草总黄酮对细菌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建立了小鼠CDI模型,以体重变化和存活率为指标,评价了甘草总黄酮的体内抗菌活性。结果表明,甘草总黄酮对艰难梭菌的MIC和MBC分别为12.5μg/mL和25μg/mL,具有快速杀菌的特征。甘草总黄酮可显著破坏细菌细胞膜,导致ATP和蛋白等胞内物质的泄露,使细菌形态发生显著改变,进而导致菌体死亡。甘草总黄酮可显著缓解CDI小鼠的体重下降,7 d存活率为100%,疗效与万古霉素相当。甘草总黄酮具有显著的体内外抗艰难梭菌活性,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是其可能的抗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难梭菌 甘草总黄酮 抗菌作用 细胞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市犬和猫艰难梭菌感染的流行调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温贵林 秦哲 +3 位作者 杨亚军 李剑勇 叶得河 刘希望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9-124,共6页
调查兰州市宠物犬、猫中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感染的流行情况,为艰难梭菌感染防控提供基础数据。通过细菌分离纯化、16S rRNA测序分析、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和多重PCR技术对采集到的菌株进行... 调查兰州市宠物犬、猫中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感染的流行情况,为艰难梭菌感染防控提供基础数据。通过细菌分离纯化、16S rRNA测序分析、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和多重PCR技术对采集到的菌株进行了分离、鉴定和毒素基因检测。结果表明,分离到的艰难梭菌粗糙、扁平,呈“油煎蛋”样典型菌落,革兰氏染色呈阳性;16S rRNA测序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与文献报道艰难梭菌的基因序列同源性>99%;MALDI^(-)TOF MS检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有典型的艰难梭菌特征离子峰,与16S rRNA测序结果一致;毒素基因检测结果显示24株分离株中,1株为毒素A阳性/毒素B阳性/二元毒素阳性(A^(+)B^(+)CDT^(+)),15株为A^(+)B^(+)CDT^(-),8株为A^(-)B^(-)CDT^(-)。兰州市居民豢养的犬、猫中艰难梭菌的分离率分别为10.3%(19/185)和8.1%(5/62),呈现较高的感染率,需加强宠物艰难梭菌感染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宠物 艰难梭菌 分离 鉴定 毒素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精油抗微生物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程峰 尚若锋 +5 位作者 杨珍 梁剑平 郝宝成 王学红 郭文柱 刘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1-337,共7页
茶树精油(Tea tree oil,TTO)是从互叶白千层的新鲜枝叶中取出来的一种无色至淡黄色的植物精油。茶树精油具有广谱的抗微生物活性,对许多细菌和真菌具有较好的杀灭或抑制作用,已被研发成多种类型的产品如防腐剂、抗菌剂和芳香剂,主要应... 茶树精油(Tea tree oil,TTO)是从互叶白千层的新鲜枝叶中取出来的一种无色至淡黄色的植物精油。茶树精油具有广谱的抗微生物活性,对许多细菌和真菌具有较好的杀灭或抑制作用,已被研发成多种类型的产品如防腐剂、抗菌剂和芳香剂,主要应用于化妆品、药品、食品香料及美容行业等诸多领域。本文综述了近年关于茶树精油对细菌、真菌的抑菌活性及机理、抗病毒活性以及抗寄生虫活性的研究,并对茶树精油抗微生物作用的主要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旨在为茶树精油在减抗替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精油 抗微生物活性 作用机理 活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苦马豆素疯草内生真菌及苦马豆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莫亚男 郝宝成 +6 位作者 杨珍 梁剑平 段慧荣 尚若锋 王学红 张红娟 刘宇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2-107,共6页
疯草(Locoweed)是黄芪属、棘豆属和苦马豆属中含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有毒植物的统称,具有抗旱耐寒,分布广泛的特性。牲畜长期采食疯草会引起蓄积性中毒,严重时导致死亡,严重危害了我国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疯草内生真菌是疯草... 疯草(Locoweed)是黄芪属、棘豆属和苦马豆属中含苦马豆素(swainsonine,SW)有毒植物的统称,具有抗旱耐寒,分布广泛的特性。牲畜长期采食疯草会引起蓄积性中毒,严重时导致死亡,严重危害了我国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疯草内生真菌是疯草具有毒性的根本原因,其毒性代谢产物即苦马豆素。论文对疯草在中国的种类与分布、疯草与内生真菌互作关系、疯草内生真菌种属及检测方法、疯草内生真菌传播方式与内生真菌育种;苦马豆素的来源、毒理机制及生物合成通路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疯草植株及其内生真菌的改造利用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疯草内生真菌 苦马豆素 毒理机制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拉沙星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体外释放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姜兴粲 李冰 张继瑜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7-72,共6页
为了制备沙拉沙星的新剂型,评价其体外释放度,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沙拉沙星/β-环糊精包合物微囊的制备条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C)进行表征试验,对环糊精包合物微囊的粒径和释放度进行评价。响应面法优化后的参数为沙拉沙星和β-环糊精混... 为了制备沙拉沙星的新剂型,评价其体外释放度,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沙拉沙星/β-环糊精包合物微囊的制备条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C)进行表征试验,对环糊精包合物微囊的粒径和释放度进行评价。响应面法优化后的参数为沙拉沙星和β-环糊精混合液以300 r/min转速在50℃下搅拌4 h,粒径试验表明包合物粒径平均值为1.0μm。体外释放度试验表明,SAR/β-CD包合物在60 min后累积溶出度达到97%左右并保持稳定,物理混合物60 min后累积溶出度仅63%左右,SAR粉剂在60 min后累积溶出率仅74.4%左右。将沙拉沙星成功制备成一种新型包合物制剂,提高了药物的释放性质,对沙拉沙星的推广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合物 响应面法 释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性16S rRNA甲基化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唐敏嘉 何卓琳 蒲万霞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369-2383,共15页
外源获得性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广泛分布于革兰阴性细菌中,介导对多种氨基糖苷类药物的高水平耐药。该酶能将S-腺苷-L-甲硫氨酸的甲基添加到16S rRNA氨酰tRNA识别位点的特异性核苷酸上,从而干扰氨基糖苷类药物与靶位点的结合。16S rRN... 外源获得性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广泛分布于革兰阴性细菌中,介导对多种氨基糖苷类药物的高水平耐药。该酶能将S-腺苷-L-甲硫氨酸的甲基添加到16S rRNA氨酰tRNA识别位点的特异性核苷酸上,从而干扰氨基糖苷类药物与靶位点的结合。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通常由转座子等活动性遗传元件介导并嵌入到可转移的质粒或染色体中,从而导致耐药基因广泛而迅速地传播。更令人担忧的是,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经常与blaNDM-1、blaCTX-M和qnrB1等其他耐药基因偶联,介导对β-内酰胺类药物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多重耐药。对于多重耐药16S rRNA甲基化酶阳性菌引发的感染,治疗方法非常有限。迄今为止,至少已有30个国家和地区对16S rRNA甲基化酶进行了相关报道,由此可见,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全球传播正成为一个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糖苷类药物 16S rRNA甲基化酶 多重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及奇异变形杆菌三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安基 李世宏 +4 位作者 徐浩 杨亚军 白莉霞 李剑勇 许笑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25,共7页
为建立检测奶牛乳房炎主要革兰氏阴性致病菌的快速诊断方法,选择大肠埃希氏菌phoa基因,肺炎克雷伯菌rcsa基因以及奇异变形杆菌urer基因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与探针,建立了奶牛乳房炎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及奇异变形杆菌三重Taq Man... 为建立检测奶牛乳房炎主要革兰氏阴性致病菌的快速诊断方法,选择大肠埃希氏菌phoa基因,肺炎克雷伯菌rcsa基因以及奇异变形杆菌urer基因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与探针,建立了奶牛乳房炎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及奇异变形杆菌三重Taq 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在120 min内通过一管反应体系特异性鉴定出3种常见的奶牛乳房炎革兰氏阴性致病菌,最低检测限可达1×10^(1)copies/μL且特异性和重复性良好,以此方法对80份奶牛乳房炎生乳样进行检测,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为35%(28/80),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21.2%(17/80),奇异变形杆菌检出率为11.2%(9/80)。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奶牛乳房炎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及奇异变形杆菌三重Taq 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适用于奶牛乳房炎的临床诊断,对革兰氏阴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及合理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实时荧光定量PCR 大肠埃希氏菌 肺炎克雷伯菌 奇异变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氯芬酸钠注射液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试验报告 被引量:3
8
作者 李世宏 孔晓军 +4 位作者 秦哲 刘希望 杨亚军 焦增华 李剑勇 《中国乳业》 2018年第6期52-56,共5页
通过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配合头孢噻酚钠注射液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有效降低了试验奶牛直肠体温和乳汁中的体细胞数,缩短了治疗疗程,降低了机体病原菌的耐药性和抗生素残留,临床治愈率和有效率为65%和80%。为有效治疗临床型乳房炎提供... 通过对双氯芬酸钠注射液配合头孢噻酚钠注射液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有效降低了试验奶牛直肠体温和乳汁中的体细胞数,缩短了治疗疗程,降低了机体病原菌的耐药性和抗生素残留,临床治愈率和有效率为65%和80%。为有效治疗临床型乳房炎提供了新的方法,同时为人类食用安全放心的肉制品和乳制品提供了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氯芬酸钠 治疗 奶牛 乳房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补血汤发酵产物对肉鸡免疫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陈柯源 宋向东 +3 位作者 程峰 张玉珺 梁剑平 郝宝成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92-999,共8页
本研究拟通过明确当归补血汤(Danggui buxue tang,DBT)发酵产物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以及十二指肠绒毛形态的影响,为新型中药发酵饲料添加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白羽肉鸡210只,随机分成5组:饲喂基础... 本研究拟通过明确当归补血汤(Danggui buxue tang,DBT)发酵产物对肉鸡生长性能、免疫功能、抗氧化能力以及十二指肠绒毛形态的影响,为新型中药发酵饲料添加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白羽肉鸡210只,随机分成5组:饲喂基础日粮的对照组、在日粮中添加1.0%DBT药粉的未发酵组以及在日粮中分别添加0.5%、1.0%和2.0%DBT发酵物的发酵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和DBT未发酵组相比,1.0%和2.0%DBT发酵组在生产性能方面,可显著降低肉鸡日采食量(P<0.05)和料肉比(P<0.05),提高肉鸡平均日增质量(P<0.05);在免疫性能方面,试验21d时,法氏囊指数、新城疫抗体效价以及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INF-γ)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在抗氧化性能方面,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升高(P<0.05),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在十二指肠绒毛形态方面,试验42 d时,1.0%DBT发酵组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比值同样显著高于对照组和DBT未发酵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1.0%的DBT发酵产物能够对白羽肉鸡的生长、免疫、抗氧化性能及十二指肠绒毛形态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且饲喂效果明显优于DBT未发酵组和空白对照组,DBT发酵产物可作为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应用于畜禽养殖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补血汤 发酵 生产性能 免疫功能 抗氧化能力 十二指肠绒毛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拉霉素对大鼠的慢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续文君 宋向东 +5 位作者 黄鑫 梁剑平 张嘉男 高艳 程青芳 郝宝成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08-1015,共8页
【目的】评估恩拉霉素对大鼠的慢性毒性作用,为其科学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选用240只SPF级Wistar大鼠为试验动物进行恩拉霉素的慢性毒性试验,根据其半数致死剂量(LD50)分别设高剂量组(1000 mg/kg)、中剂量组(200 mg/kg)、低剂量组... 【目的】评估恩拉霉素对大鼠的慢性毒性作用,为其科学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选用240只SPF级Wistar大鼠为试验动物进行恩拉霉素的慢性毒性试验,根据其半数致死剂量(LD50)分别设高剂量组(1000 mg/kg)、中剂量组(200 mg/kg)、低剂量组(10 mg/kg)及空白对照组,按高、中、低剂量分别将恩拉霉素添加至大鼠饲料中加工成定制饲料,每天饲喂1次,连续饲喂6个月,通过临床观察、血液学分析、血清生化检测、脏器系数和病理学检查等评估恩拉霉素对大鼠的慢性毒性作用。【结果】在整个试验周期(6个月)内,各恩拉霉素剂量组的大鼠饮食饮水、大小便均正常,精神状况良好,被毛光泽,未出现死亡。与对照组相比,各恩拉霉素剂量组大鼠体重均无显著变化(P>0.05,下同);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及给药时间的延长,恩拉霉素仅对大鼠中性粒细胞数有一定影响,对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及白蛋白等血清生化指标有轻微影响。在脏器系数方面,连续给药6个月后,仅高剂量组大鼠肝脏和脾脏的脏器系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其他的脏器系数均无显著变化。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及给药时间的延长,恩拉霉素对大鼠的肝脏、肺脏、肾脏和心脏等器官组织会产生轻微影响,主要表现为:高剂量组大鼠肝脏组织中央静脉周围的细胞呈轻微肿胀;肺脏组织有一定程度的淤血,肺间质轻微增宽;肾脏组织轻微充血,且肾小管上皮细胞轻微肿胀;心肌纤维轻度萎缩,心肌间质增宽。【结论】恩拉霉素的毒性极低,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及给药时间的延长,其对大鼠的慢性毒性作用非常轻微,即恩拉霉素的临床用药安全性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恩拉霉素 慢性毒性 脏器系数 组织病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奶源和养殖环境主要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及基因分型 被引量:2
11
作者 郝若晨 唐敏嘉 +5 位作者 刘光亮 张艳 Muhammad Shoaib 尚若锋 曹宗喜 蒲万霞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184-5197,共14页
本研究从2021年海南省两个奶牛场采集的52份样本中分离肠杆菌科细菌,并对分离菌株进行了毒力基因、质粒型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检测及肠杆菌科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分子分型(ERIC-PCR)研究,以期明确牛奶及奶牛场环境中肠杆菌科细菌分布流行... 本研究从2021年海南省两个奶牛场采集的52份样本中分离肠杆菌科细菌,并对分离菌株进行了毒力基因、质粒型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检测及肠杆菌科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分子分型(ERIC-PCR)研究,以期明确牛奶及奶牛场环境中肠杆菌科细菌分布流行状况及其生物学特性。首先,采用16S rDNA PCR和ERIC-PCR对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进行鉴定和去重,结果显示52份样本中分离到肠杆菌科细菌49株,其中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32株,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13株,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3株,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1株;其次,采用PCR方法进行了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ompA的检出率最高;之后,采用CARATTOLI创建的基于PCR的质粒复制子分型,结果显示K质粒的检出率最高;采用刚果红琼脂法对分离菌株进行了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定性检测,发现49株肠杆菌科细菌中有37株指示有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最后,通过ERIC-PCR分型进行了肠杆菌科细菌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49株肠杆菌科菌株可划分为17型(Ⅰ~ⅩⅦ),Ⅵ型为优势型(均为Escherichia coli),共20株。整体研究表明肠杆菌科细菌在奶源环境中广泛存在、生物特性多样,推测具有一定的致病力和耐药性,引起人类和动物疾病风险较高,提示养殖、运输中的卫生和规范操作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杆菌科细菌 分子分型 质粒型 生物被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丁香酚酯颗粒剂有关物质检测方法的建立与验证
12
作者 王志霞 白莉霞 +5 位作者 秦哲 刘希望 杨亚军 李世宏 葛闻博 李剑勇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500-3509,共10页
旨在建立阿司匹林丁香酚酯(aspirin eugenol ester,AEE)颗粒剂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5%磷酸溶液... 旨在建立阿司匹林丁香酚酯(aspirin eugenol ester,AEE)颗粒剂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5%磷酸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79 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10μL。结果显示: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AEE主峰与杂质峰分离良好;杂质A在0.25~60.0μg·mL^(-1)浓度范围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0.9992(n=8);回收率为98.34%~100.15%(n=9,RSD=0.68%);不同条件下耐用性良好,RSD值<3.33%。经方法学验证,该方法操作简单,专属性良好,适合于AEE颗粒剂有关物质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丁香酚酯 超高效液相色谱 有关物质 方法学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胃/肠液和大鼠肠道菌群对氟苯尼考磺胺噻唑稳定性的影响
13
作者 朱兆晗 刘希望 +6 位作者 杨亚军 白莉霞 秦哲 李世宏 李准 李剑勇 葛闻博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6-81,共6页
为新型偶联化合物-氟苯尼考磺胺噻唑(FST)研制和开发口服制剂提供数据支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FST在5种溶液介质(无蛋白酶人工肠液、人工肠液、无蛋白酶人工胃液、人工胃液及大鼠肠道菌群培养液)中不同时刻的含量进行了研究,判断其... 为新型偶联化合物-氟苯尼考磺胺噻唑(FST)研制和开发口服制剂提供数据支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FST在5种溶液介质(无蛋白酶人工肠液、人工肠液、无蛋白酶人工胃液、人工胃液及大鼠肠道菌群培养液)中不同时刻的含量进行了研究,判断其稳定性差异。结果表明,FST在人工胃液和无蛋白酶人工胃液0~6 h含量保持基本稳定;在人工肠液和无蛋白酶人工肠液中孵育30 min已完全降解,且新出现的色谱峰在相同色谱条件下与氟苯尼考和磺胺噻唑对照品出峰时间相同。由此可知,FST的代谢产物为氟苯尼考和磺胺噻唑;FST在肠道菌群中发生了降解,0~8 h,FST含量迅速下降,而8~12 h趋于平稳,降至50%。说明FST在人工肠液中有明显的降解,在人工胃液中趋于稳定,肠道菌群对其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苯尼考磺胺噻唑 人工肠液 人工胃液 肠道菌群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