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级细菌及新药研发方向 被引量:6
1
作者 侯晓 吴润 蒲万霞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2-106,共5页
随着耐药菌的快速发展,耐药基因也不断增多,通过水平或垂直传播,使得超级细菌家族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几乎能够引起人类感染的大多数细菌都能对临床上使用的各种抗生素产生抵抗。论文主要阐述了超级细菌新药... 随着耐药菌的快速发展,耐药基因也不断增多,通过水平或垂直传播,使得超级细菌家族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危害公众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几乎能够引起人类感染的大多数细菌都能对临床上使用的各种抗生素产生抵抗。论文主要阐述了超级细菌新药研发的几个方向,抗生素创新研发的途径,超级细菌疫苗的研发进展,中药对超级细菌的抑菌机理及研究进展,从其他微生物体内发现和提取抗菌物质,微生态制剂的抑菌优势和发展,利用群体感应系统参与耐药机制的形成调控耐药菌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细菌 耐药机制 新药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琥酯治疗泰勒焦虫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杰 张继瑜 +1 位作者 李冰 周绪正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816-2818,2827,共4页
青蒿琥酯(Artesunate)是抗疟药青蒿素(Artemisinin)的衍生物,在兽医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牛、羊的泰勒焦虫病(Theileriosis)以及双芽焦虫病(Double buds piroplasmosis)。作者对近20年来青蒿琥酯在不同动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泰勒焦... 青蒿琥酯(Artesunate)是抗疟药青蒿素(Artemisinin)的衍生物,在兽医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牛、羊的泰勒焦虫病(Theileriosis)以及双芽焦虫病(Double buds piroplasmosis)。作者对近20年来青蒿琥酯在不同动物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泰勒焦虫病的临床治疗以及泰勒焦虫病对中国畜牧业的危害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泰勒焦虫病 临床症状 临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溴酸槟榔碱片剂的制备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4
3
作者 周绪正 张继瑜 +5 位作者 金德磊 李剑勇 李金善 魏小娟 牛建荣 李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559-2561,共3页
为了确定氢溴酸槟榔碱片剂的制备工艺,通过辅料的选择,处方设计与筛选,确定最佳处方;结果表明,制备的片剂符合设计要求,本片剂制备方法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氢溴酸槟榔碱片剂含量的方法,该法简便快捷,特异性... 为了确定氢溴酸槟榔碱片剂的制备工艺,通过辅料的选择,处方设计与筛选,确定最佳处方;结果表明,制备的片剂符合设计要求,本片剂制备方法适用于工业化生产。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氢溴酸槟榔碱片剂含量的方法,该法简便快捷,特异性强,可以很好的控制药物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溴酸槟榔碱 片剂 处方设计 制备工艺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溴酸槟榔碱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周绪正 张继瑜 +4 位作者 李金善 李剑勇 魏小娟 牛建荣 李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268-2271,共4页
为了正确指导临床科学合理使用氢溴酸槟榔碱,对该药的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价。依据近年来对该药毒理、药理及药效的试验结果,结合文献资料,从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对靶动物安全用药范围、耐受情况及毒副反应和"三致"作用(致癌、致... 为了正确指导临床科学合理使用氢溴酸槟榔碱,对该药的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价。依据近年来对该药毒理、药理及药效的试验结果,结合文献资料,从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对靶动物安全用药范围、耐受情况及毒副反应和"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及生殖毒性3个方面进行综合评述;氢溴酸槟榔碱长期、大量给药具有一定的"三致"毒性及生殖毒性,作为驱虫药物在临床实践中由于给药次数和剂量更少,虽有呕吐、腹泻等副作用,但未发现有"三致"毒性及生殖毒性,且按临床推荐剂量(1~5mg/kg)对鸡、鸭、犬等畜禽绦虫驱除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溴酸槟榔碱 急性毒性 “三致”作用 生殖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拉菌素制剂的豚鼠最大化试验和Buehler试验 被引量:1
5
作者 汪芳 张继瑜 +6 位作者 周绪正 李金善 李剑勇 李冰 牛建荣 魏小娟 杨亚军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50-1652,共3页
为检验塞拉菌素制剂对皮肤的过敏性,以化学药物指导原则为指导,进行了豚鼠最大化试验(GPMT)和Buehler豚鼠封闭斑贴试验(BT)。用2,4-二硝基氯苯溶液作为阳性对照物,在GPMT试验和BT试验的阳性对照组的致敏率分别为80%和70%,对豚鼠的致敏... 为检验塞拉菌素制剂对皮肤的过敏性,以化学药物指导原则为指导,进行了豚鼠最大化试验(GPMT)和Buehler豚鼠封闭斑贴试验(BT)。用2,4-二硝基氯苯溶液作为阳性对照物,在GPMT试验和BT试验的阳性对照组的致敏率分别为80%和70%,对豚鼠的致敏率较高,2个试验受试物组的致敏率均为0,表明塞拉菌素对豚鼠没有致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拉菌素 豚鼠 斑贴试验 最大化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毒清对小鼠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于蓝 张继瑜 +3 位作者 孙晓林 牛建荣 周绪正 李金善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25-1427,1440,共4页
为探讨新型纯中药口服液制剂——菌毒清对小鼠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将小鼠分成4组,分别是1.5%、1.0%、0.5%菌毒清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CK),饮水给药7d,测定菌毒清对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抗体生成细胞数量(PFC)以及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能力... 为探讨新型纯中药口服液制剂——菌毒清对小鼠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将小鼠分成4组,分别是1.5%、1.0%、0.5%菌毒清处理组和空白对照组(CK),饮水给药7d,测定菌毒清对小鼠T淋巴细胞的增殖、抗体生成细胞数量(PFC)以及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中,1.5%、1.0%菌毒清处理组能显著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但0.5%菌毒清处理组影响不明显;在抗体生成细胞数量(PFC)试验中,1.5%、1.0%、0.5%菌毒清处理组都能显著促进抗体生成细胞数量;在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能力试验中,1.5%、1.0%菌毒清处理组能显著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而0.5%菌毒清处理组作用不明显。说明菌毒清对小鼠的免疫细胞活性具有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毒清 小鼠 免疫细胞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