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遗传多样性与防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志 孟茹 +4 位作者 付永 韩元 尚佑军 高闪电 殷宏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6-112,共7页
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感染引起牛的一种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BVDV可分为BVDV-1、BVDV-2和BVDV-3基因型和众多的基因亚型,宿主范围比较广泛,... 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感染引起牛的一种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BVDV可分为BVDV-1、BVDV-2和BVDV-3基因型和众多的基因亚型,宿主范围比较广泛,而且可形成持续感染,抑制宿主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给防控带来困难。虽然在北欧一些国家利用监测淘汰实现了BVD净化,但在BVD流行率较高的地区,免疫控制策略现实可行。目前我国各地均有BVD报道,基于BVDV-1毒株的灭活疫苗已用于该病的防控,但用于预防多病原引起牛腹泻或牛呼吸道综合征的联合疫苗匮乏,多联多价疫苗的创制将有助于我国BVD防控和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基因型与生物型 致病性 免疫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某规模化鸡场禽腺病毒4型感染的诊断与分析
2
作者 豆玲 吉艳红 +5 位作者 李鹏飞 刘萍 杜国玉 刘志杰 何继军 尚佑军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7-63,共7页
针对近期甘肃某规模化蛋鸡场发生禽腺病毒4型(FAdV-4)感染的疑似疫情,系统开展实验室确诊及病原分子流行病学分析。通过对死亡鸡临床剖检、多组织病理切片分析、根据FAdV-4型Fiber-2基因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与核苷酸序列比对、同... 针对近期甘肃某规模化蛋鸡场发生禽腺病毒4型(FAdV-4)感染的疑似疫情,系统开展实验室确诊及病原分子流行病学分析。通过对死亡鸡临床剖检、多组织病理切片分析、根据FAdV-4型Fiber-2基因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与核苷酸序列比对、同源性分析;对患病鸡、同群未表现症状的假定健康鸡和健康鸡采集血液进行禽腺病毒抗体ELISA检测;对剖检后实质脏器进行细菌培养,进行16S rRNA的PCR扩增,测序后序列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病鸡表现进行性消瘦、贫血、产蛋停止、腹泻乃至死亡等症状,剖检显示心包积液,肝、肾肿大,弥漫性出血,肝脏质脆;多个组织病理切片检查可见心肌纤维坏死伴炎性细胞浸润,肺脏组织被膜增厚、肺小叶坏死,肾小管溶解坏死,肝细胞灶状坏死,小肠及腺胃组织黏膜层可见溶解坏死等系列病理变化;PCR检测FAdV-4型病毒的Fiber-2基因片段(358 bp)呈阳性,其测序结果与GenBank上公布的Fiber 2基因同源性为99.7%;ELISA检测FAdV-4型病毒血清抗体亦为阳性;病料细菌检测16S rRNA序列比对结果与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同源性达99.93%。表明该蛋鸡场发病主要是禽腺病毒4型感染所致,同时也存在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混合感染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腺病毒4型 心包水-肝炎综合征 蛋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IF敲除NA与BHK-21细胞系的构建及对狂犬病病毒增殖效率的影响
3
作者 黄伟涛 李家琪 +3 位作者 彭瑶 殷相平 郭霄峰 罗均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27-636,共10页
【目的】通过CRISPR/Cas9技术构建β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TIR-domain-containing adaptorinducing interferon β,TRIF)基因敲除小鼠NA细胞系与仓鼠BHK-21细胞系,评估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在敲除细胞系中的增殖能力,探究T... 【目的】通过CRISPR/Cas9技术构建β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TIR-domain-containing adaptorinducing interferon β,TRIF)基因敲除小鼠NA细胞系与仓鼠BHK-21细胞系,评估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ABV)在敲除细胞系中的增殖能力,探究TRIF在RABV感染过程中的功能。【方法】首先,设计单向导RNA(Single guide RNA,sgRNA),构建用于TRIF基因敲除的重组质粒pSpCas9-NA-TRIF-KO和pSpCas9-BHK-21-TRIF-KO,将重组质粒转染野生型NA与BHK-21细胞,通过嘌呤霉素初步筛选阳性细胞,并使用有限稀释法获得单细胞亚克隆。随后,对筛选的细胞扩大培养,并通过PCR扩增、测序以及Western blot鉴定,最终筛选TRIF敲除NA与BHK-21细胞系。最后,将RABV标准攻击毒株CVS-11与疫苗毒株BNSP-SAD分别接种TRIF敲除细胞系与野生型细胞系,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病毒N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利用TCID50检测病毒滴度,以评估RABV在不同细胞系中的增殖能力。【结果】成功构建了用于TRIF基因敲除的重组质粒pSpCas9-NA-TRIF-KO与pSpCas9-BHK-21-TRIF-KO,并筛选鉴定出TRIF基因敲除NA细胞系与BHK-21细胞系。与野生型细胞系相比,2种TRIF敲除细胞系接种RABV CVS-11与BNSP-SAD后,N蛋白的表达量均在感染24 h后明显升高,病毒滴度同样均在感染24 h后显著上升。【结论】相较于野生型细胞系,RABV在TRIF基因敲除细胞系中的增殖能力更优,TRIF可能具有抑制病毒复制的能力。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TRIF功能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RABV的培养与研究提供了新的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β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基因 基因敲除 狂犬病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鹅星状病毒Ⅰ、Ⅱ型和鹅细小病毒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4
作者 朱啟超 任曼 +5 位作者 张学刚 张进进 张鑫龙 李佳晋 曲光刚 李升和 《中国兽药杂志》 2025年第5期1-9,共9页
为建立一种可快速、特异检测鹅星状病毒Ⅰ型(GAstVⅠ)、Ⅱ型(GAstVⅡ)及鹅细小病毒(GPV)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根据GAstVⅠ型、GAstVⅡ型及GPV保守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特异性引物及三种荧光基团TaqMan探针,分别构建了带有三种病原靶基因... 为建立一种可快速、特异检测鹅星状病毒Ⅰ型(GAstVⅠ)、Ⅱ型(GAstVⅡ)及鹅细小病毒(GPV)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根据GAstVⅠ型、GAstVⅡ型及GPV保守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特异性引物及三种荧光基团TaqMan探针,分别构建了带有三种病原靶基因的重组质粒标准品。通过筛选引物,优化反应条件,分析了该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及重复性,并进行临床样品检测评价。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强,能够特异检测GAstVⅠ型、GAstVⅡ型与GPV,且与其他常见鹅病病原无交叉反应;敏感性高,对GAstVⅠ型、GAstVⅡ型及GPV对相应的标准质粒最低检出限均为10拷贝/μL;重复性好,重复性试验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3%;该方法对90份临床样品检测结果与已发表的三种病毒单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其中GAstVⅠ型符合率为98.89%,GAstVⅡ型符合率为96.67%,GPV符合率为96.67%。研究建立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能够快速、特异、灵敏的检测GAstVⅠ型、GAstVⅡ型及GPV,实现一管检多病,实用性强,效率更高,为GAstVⅠ、Ⅱ型和GPV的监测和防控提供了高效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星状病毒Ⅰ型 鹅星状病毒Ⅱ型 鹅细小病毒 多重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传染性脓疮病毒ORF047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5
作者 宋世斌 陈国华 《甘肃畜牧兽医》 2024年第3期62-67,共6页
为研究羊传染性脓疮病毒(Orf virus,ORFV)ORF047编码IMV上的膜蛋白在病毒与宿主互作过程中的功能,本研究选择pBT3-N和pBT3-SET两种不同表达特性的诱饵载体,分别成功构建了pBT3-N-ORF047、pBT3-SET-ORF047和pBT3-SETORF047-183AA三个诱... 为研究羊传染性脓疮病毒(Orf virus,ORFV)ORF047编码IMV上的膜蛋白在病毒与宿主互作过程中的功能,本研究选择pBT3-N和pBT3-SET两种不同表达特性的诱饵载体,分别成功构建了pBT3-N-ORF047、pBT3-SET-ORF047和pBT3-SETORF047-183AA三个诱饵质粒,并进行自激活作用和对酵母毒性作用的检测。结果表明:用诱饵载体pBT3-N构建的诱饵质粒pBT3-N-ORF047可用于筛选羊睾丸cDNA文库,这为后续以ORF047膜蛋白和羊睾丸细胞膜文库为研究系统、筛选病毒与宿主互作蛋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传染性脓疮病毒 ORF047 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痘病毒锚蛋白ORF140对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冯秋媛 余翰维 +8 位作者 杨云凤 张慧 韩武玮怡 孙心童 邵晓龙 刘俊林 陈国华 景志忠 陈轶霞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191-5199,共9页
NF-κB通路是病毒调控宿主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靶点,在病毒感染致病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证明,一些痘病毒编码的锚蛋白可通过多种方式调控NF-κB通路,但山羊痘病毒编码的锚蛋白对NF-κB通路有怎样的调控作用尚未有研究报道。为了... NF-κB通路是病毒调控宿主免疫功能的一个重要靶点,在病毒感染致病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证明,一些痘病毒编码的锚蛋白可通过多种方式调控NF-κB通路,但山羊痘病毒编码的锚蛋白对NF-κB通路有怎样的调控作用尚未有研究报道。为了探究山羊痘病毒编码的锚蛋白ORF140对NF-κB通路的调控作用,作者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山羊痘病毒锚蛋白ORF140对NF-κB通路的影响;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ORF140在HEK293T细胞中的定位;应用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在NF-κB通路被激活的不同时间点ORF140对NF-κB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结果显示:ORF140能够抑制NF-κB通路;ORF140定位于细胞质中,且在NF-κB通路被激活的情况下也未发生核移位;ORF140能够抑制NF-κB-p65的核移位与p-IκBα的降解。山羊痘病毒锚蛋白ORF140定位在细胞质中,通过抑制NF-κB-p65的核移位与p-IκBα的降解来下调NF-κB通路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痘病毒 锚蛋白 NF-ΚB ORF14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痘病毒EVM135和EVM085蛋白免疫原性及抗体中和活性的鉴定 被引量:1
7
作者 高真贞 蒙泽菁 +4 位作者 何小兵 房永祥 田慧慧 陈国华 景志忠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68-2477,共10页
正痘病毒属病毒的A33和H3L蛋白是其成员共有的中和抗体的两个主要靶标。为检测鼠痘病毒(ectromelia virus,ECTV)A33和H3L蛋白同源物的免疫原性及抗体中和活性,以ECTV-Moscow株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A33和H3L同源基因EVM135、EVM085目... 正痘病毒属病毒的A33和H3L蛋白是其成员共有的中和抗体的两个主要靶标。为检测鼠痘病毒(ectromelia virus,ECTV)A33和H3L蛋白同源物的免疫原性及抗体中和活性,以ECTV-Moscow株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A33和H3L同源基因EVM135、EVM085目的序列,分别构建pET30a-EVM135、pET30-EVM085原核表达载体,转化Rosetta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表达,利用镍层析柱纯化并进行逐步透析复性,免疫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建立间接ELISA方法测定其抗体效价分别达1∶120000和1∶360000,Western blot和IFA证实该多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反应性;ECTV病毒中和试验表明抗EVM135多克隆抗体中和效价为1∶16,而抗EVM085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128。本研究通过高效表达EVM135和EVM085蛋白,并分析其免疫原性及抗体中和活性,为深入研究痘病毒致病和免疫机理,进而快速建立其诊断方法,为猴痘防控技术措施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33 H3L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中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