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8篇文章
< 1 2 9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兽医研究所药厂顺利通过农业部兽药GMP检查验收
1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6年第6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检查验收办法 中国农业科学院 兽药GMP 《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农业部 研究所 中兽医 药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想消毒剂——氯毒杀 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临床试验报告
2
《中国动物保健》 1999年第5期10-10,共1页
浙江德清东立实生总公司生产的氯毒杀消毒剂经过临床试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情况如下: 一、试验材料 1.受检消毒剂样品:氯毒杀,白色粉剂。批号98923、98924、98925 2.小白鼠:2—3日龄吮乳小鼠(用于猪水泡病试验)、4—6日龄吮乳小鼠(用... 浙江德清东立实生总公司生产的氯毒杀消毒剂经过临床试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情况如下: 一、试验材料 1.受检消毒剂样品:氯毒杀,白色粉剂。批号98923、98924、98925 2.小白鼠:2—3日龄吮乳小鼠(用于猪水泡病试验)、4—6日龄吮乳小鼠(用于口蹄疫试验),哺乳母鼠均由本所实验动物场供给。 3.断乳猪:杂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剂 临床试验报告 毒杀 猪水泡病 断乳猪 口蹄疫 小白鼠 实验动物 小鼠 试验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兰州地区猫传染性腹膜炎临床诊疗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
作者 宋世斌 李玩生 +2 位作者 陈国华 李亚兰 朱永军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7期100-104,共5页
为调查兰州地区猫传染性腹膜炎(FIP)发病情况与猫的年龄、性别、品种、宠主护理、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应激情况、诊疗方法等的相关性,通过对兰州地区鑫世纪元、兰州宇瑞、百慈等多家宠物医院2024年3月至2025年2月期间收治的91例FIP阳... 为调查兰州地区猫传染性腹膜炎(FIP)发病情况与猫的年龄、性别、品种、宠主护理、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应激情况、诊疗方法等的相关性,通过对兰州地区鑫世纪元、兰州宇瑞、百慈等多家宠物医院2024年3月至2025年2月期间收治的91例FIP阳性病例的发病情况和诊疗过程进行调查、统计与分析,研究显示,FIP阳性病例在所有就诊病例中占5.80%,阳性检出率为56.17%;1周岁以内患猫发病率最高,占比41.76%;英国短毛猫、中华田园猫和布偶猫发病数量较多,分别占比32.97%、24.18%和12.09%。食欲差、体温升高、精神异常、体重下降、腹围增大为FIP最常见的临床症状。调查结果为兰州地区FIP的诊疗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传染性腹膜炎 统计与分析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学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在兰州召开
4
作者 赵朝忠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5年第6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中兽医药 学术年会 兰州市 学分 中国农业科学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 党委书记 研究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共生生物对肠道干细胞的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丁莹莹 张嘉芸 +5 位作者 唐龙轩 张少华 郭小腊 蒲丽霞 牟文杰 王帅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19-1026,共8页
肠道干细胞(intestinal stem cells,ISCs)在维持肠道稳态中起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肠道共生生物(如微生物和寄生虫及其代谢产物)对宿主的干细胞调节至关重要,可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肠道干细胞的更新分化。本文重点阐述了肠道菌群... 肠道干细胞(intestinal stem cells,ISCs)在维持肠道稳态中起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肠道共生生物(如微生物和寄生虫及其代谢产物)对宿主的干细胞调节至关重要,可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肠道干细胞的更新分化。本文重点阐述了肠道菌群和蠕虫及其代谢产物对ISCs的影响,并侧重总结了相关的细菌、代谢产物等对ISCs增殖分化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未来肠道损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肠道蠕虫 肠道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官方兽医队伍建设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凡 孟伟 +3 位作者 骆双庆 陈慧娟 包世俊 郑海学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3期39-44,共6页
官方兽医是我国畜牧兽医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强化我国官方兽医队伍建设,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走访等方式,汇总了我国官方兽医队伍在法律框架、人员构成及管理要求等方面的建设现状,总结了严格资质管理、加强证件管理、提升... 官方兽医是我国畜牧兽医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强化我国官方兽医队伍建设,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走访等方式,汇总了我国官方兽医队伍在法律框架、人员构成及管理要求等方面的建设现状,总结了严格资质管理、加强证件管理、提升队伍素质、加强警示教育、严格队伍管理、提升职业形象等方面的相关经验做法。同时也发现了人员力量弱化、资金保障不足、技术手段落后、规范履职意识不强等问题,从而提出加强制度建设、提升培训实效、加强技术支撑、深化作风建设、提升职业保障等建议,以期为新时期官方兽医队伍高效建设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方兽医 队伍建设 经验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氏菌毒力因子与胞内存活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尤留超 尹号 +3 位作者 陶政宇 黄蓉 付磊 储岳峰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75-1593,共19页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重要的呈世界性流行的人兽共患病,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公共卫生安全。布鲁氏菌可应用多种策略逃逸免疫系统,不仅可抵抗吞噬细胞的杀菌作用,还可使宿主细胞形成有利于自身存活的微环境...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重要的呈世界性流行的人兽共患病,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公共卫生安全。布鲁氏菌可应用多种策略逃逸免疫系统,不仅可抵抗吞噬细胞的杀菌作用,还可使宿主细胞形成有利于自身存活的微环境,最终发展为慢性感染,这些策略给防控布鲁氏菌病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作为进一步理解并防控布鲁氏菌病的前提,布鲁氏菌的毒力过程、胞内存活、免疫逃逸等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因此,本文从布鲁氏菌主要毒力因子、胞内存活和免疫逃避机制等方面,阐述其毒力因子及胞内存活机制研究进展,以期通过阐释布鲁氏菌致病机制为将来研发新型安全、高效的防控产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 毒力因子 胞内存活 致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部分地区蜱传斑点热群立克次体遗传进化特征研究
8
作者 李志 张海宁 +5 位作者 张学勇 朵红 沈秀英 殷宏 付永 郭志宏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9-426,共8页
目的鉴定青海部分地区蜱种多样性,分析蜱传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遗传分化特征,以期为该地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6S rRNA基因对采集的446份蜱样本,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外膜蛋白A基因(ompA基因... 目的鉴定青海部分地区蜱种多样性,分析蜱传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遗传分化特征,以期为该地区斑点热群立克次体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6S rRNA基因对采集的446份蜱样本,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外膜蛋白A基因(ompA基因)检测蜱样本中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感染特征,运用DNASP v6、IQ-tree v2.2.0、BEAST v2.7.4等软件进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单倍型分析、系统发育树构建及分化时间估计。结果采集的446份蜱样本分为3类,其中一类为血蜱,包括青海血蜱(n=192)、丹氏血蜱(n=37);另一类为革蜱,包括西藏革蜱(n=121)、草原革蜱(n=55)和森林革蜱(n=36),以及璃眼蜱属的边缘璃眼蜱(n=5)。在西藏革蜱、森林革蜱、草原革蜱、青海血蜱和丹氏血蜱均检测到劳氏立克次体,其感染率分别为95.9%、80.6%、69.1%、4.1%和2.7%;Rickettsia.sibirica subsp.sibirica BJ-90只在森林革蜱和草原革蜱中发现,感染率分别为5.6%和1.8%;Candidatus R.gannanii F107在丹氏血蜱和青海血蜱中的感染率分别为16.2%和7.8%;Ca.R.hongyuanensis仅在青海血蜱中发现,感染率为16.3%;埃氏立克次体在边缘璃眼蜱和丹氏血蜱中感染率分别为20%和2.7%。经单倍型和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后发现,劳氏立克次体的13个单倍型以H13单倍型为主(42/192),Ca.R.gannanii F107的7个单倍型以H4为主导单倍型(4/18),Ca.R.hongyuanensis的3个单倍型以H1单倍型为优势单倍型(11/13)。系统发育树表明,青海部分地区劳氏立克次体序列和埃氏立克次体与R.rhipicephali聚为一支;Ca.R.hongyuanensis与Ca.R.gannanii F107聚为一支;而R.sibirica subsp.sibirica BJ-90与R.sibirica聚为一支。6种立克次体的平均分化时间大约为2000 Mya(95%CI:1999.08~2001.02 Mya)。结论青海部分地区分布的蜱种具有多样性,且首次在青海发现边缘璃眼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在不同蜱种中的感染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较高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分子生物学鉴定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 单倍型 遗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乙酰肝素生物合成及修饰过程中关键酶的功能研究进展
9
作者 黄磊 袁红 +7 位作者 宫晓华 包慧芳 李冬 李平花 孙普 卢曾军 刘在新 白兴文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4-109,共6页
硫酸乙酰肝素(HS)是一类由多个高度硫酸化的糖醛酸和葡糖胺二糖重复单元组成的线性异构多糖。HS可作为细胞表面受体,与细胞因子和包括口蹄疫病毒(FMDV)在内的多种病毒粒子结合,发挥重要且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功能性HS大分子的合成包括胞... 硫酸乙酰肝素(HS)是一类由多个高度硫酸化的糖醛酸和葡糖胺二糖重复单元组成的线性异构多糖。HS可作为细胞表面受体,与细胞因子和包括口蹄疫病毒(FMDV)在内的多种病毒粒子结合,发挥重要且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功能性HS大分子的合成包括胞内的生物合成过程以及胞外的合成后修饰过程,涉及多种酶的参与。通过概述HS的多糖聚合以及蛋白修饰,分析HS生物合成及修饰过程,总结参与其中的关键酶及功能,以期为HS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和化学酶学合成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乙酰肝素 生物合成 合成后修饰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2024年中国部分地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分子检测及基因分型
10
作者 安乐乐 任晓婷 +5 位作者 蓝秋菊 莫永利 曹小安 丁玉林 马忠仁 马晓霞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328-5334,共7页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引起牛群中重要经济损失的病毒之一,尤其对幼牛的健康和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本试验旨在建立通用型BVDV 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BVDV SYBR GreenⅠqPCR)方法并对中国部分地区散养牛群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是引起牛群中重要经济损失的病毒之一,尤其对幼牛的健康和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本试验旨在建立通用型BVDV 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BVDV SYBR GreenⅠqPCR)方法并对中国部分地区散养牛群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掌握中国部分地区散养牛群BVDV感染情况、流行基因型及亚型。依据GenBank不同基因亚型BVDV 5′UTR序列建立通用型BVDV SYBR GreenⅠqPCR方法。使用该方法对2022年6月—2024年12月采集的712份散养牛血清样本及咳嗽、发烧、拉稀症状犊牛组织样本进行检测及遗传进化分析,同时对犊牛样本进行病毒分离、间接免疫荧光(IFA)鉴定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观察。结果显示,建立的BVDV SYBR GreenⅠqPCR方法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和重复性好。散养牛血清样本阳性率为19.10%,并成功分离BVDV-24GS毒株。在5′UTR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中,BVDV基因亚型包括1c、1m、1o、1i、1q、1b和2。以上结果表明,成功建立通用型BVDV SYBR GreenⅠqPCR方法并实施初步检测,中国部分地区散养牛群中均存在不同程度BVDV感染,病毒基因分型鉴定丰富了BVDV的分子流行病学基础数据,为BVDV的科学防控、疫苗研制和免疫策略优化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 分子检测 基因分型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种布鲁氏菌MgtC蛋白在抵抗低Mg^(2+)环境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11
作者 王恒泰 吕浪 +6 位作者 蒋卉 程君生 刘铭赫 储岳峰 许健 李朋 丁家波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5-377,共13页
MgtC蛋白在多种胞内寄生菌中是一个重要的毒力因子并表现出抵抗低Mg^(2+)环境的能力。布鲁氏菌是一种重要的胞内寄生菌,但是关于MgtC蛋白在布鲁氏菌中的生物学功能报道较少。为了全面阐述MgtC在布鲁氏菌中的生物学特性,本文研究了牛种... MgtC蛋白在多种胞内寄生菌中是一个重要的毒力因子并表现出抵抗低Mg^(2+)环境的能力。布鲁氏菌是一种重要的胞内寄生菌,但是关于MgtC蛋白在布鲁氏菌中的生物学功能报道较少。为了全面阐述MgtC在布鲁氏菌中的生物学特性,本文研究了牛种布鲁氏菌MgtC蛋白对低Mg^(2+)环境的适应性及其它可能的生物学功能。构建牛种布鲁氏菌(S2308株)的mgtC基因缺失突变株S2308ΔmgtC,同时采用质粒回补方式构建回补株S2308ΔmgtC(pBBR1MCS-mgtC),随后对其开展低/高Mg^(2+)环境中生长曲线测定,ATP含量测定,胞内存活,环境应激,生物被膜检测和小鼠攻毒试验等研究,全面分析MgtC在牛种布鲁氏菌中的生物学功能。结果显示:成功构建缺失株S2308ΔmgtC及其回补株S2308ΔmgtC(pBBR1MCS-mgtC)。牛种布鲁氏菌S2308在低Mg^(2+)环境中,mgtC基因转录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亲本株和回补菌株相比,缺失株S2308ΔmgtC在低Mg^(2+)环境中的生长曲线(P<0.001)、膜结构完整性(P<0.05)、生物被膜形成能力(P<0.01)均低于与亲本菌株和回补菌株,而菌体内ATP含量均高于亲本菌株和回补菌株(P<0.001)。此外,mgtC基因的缺失不影响牛种布鲁氏菌在巨噬细胞内的存活以及对小鼠的致病能力。在低Mg^(2+)环境下,牛种布鲁氏菌通过MgtC保证细菌ATP正常水解,维持自身正常生理活动和膜结构的完整性,但是MgtC对牛种布鲁氏菌的毒力和致病性无明显影响,本研究为深入了解牛种布鲁氏菌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种布鲁氏菌S2308 mgtC 低Mg^(2+)环境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链DNA退火蛋白介导细菌基因组同源重组的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12
作者 尹号 尤留超 +3 位作者 韩瑞 高鹏程 付磊 储岳峰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8,共10页
基因组编辑技术是研究细菌等微生物在基因功能、耐药机制及致病机制等方面的重要工具,而同源重组是细菌基因组编辑的重要方式之一,传统的细菌内源性重组途径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而一种来自噬菌体的单链DNA退火蛋白(SSAP)表现出了远超内... 基因组编辑技术是研究细菌等微生物在基因功能、耐药机制及致病机制等方面的重要工具,而同源重组是细菌基因组编辑的重要方式之一,传统的细菌内源性重组途径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而一种来自噬菌体的单链DNA退火蛋白(SSAP)表现出了远超内源性重组途径的基因组编辑效率,该蛋白具有单链DNA结合活性、介导基因组定向重组的特点,使其成为目前极具潜力的基因组编辑工具。本文主要对同源重组基本原理、噬菌体源SSAP介导的同源重组途径的基本元件、重组机制模型以及应用策略展开概述,旨在为进一步解析单链DNA退火蛋白介导的同源重组过程提供帮助,为研究更多细菌基因功能、致病机制以及开发工程菌株提供技术支撑,也为缺乏基因编辑方法的细菌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单链DNA退火蛋白 同源重组 机制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血液寄生虫耐药性研究进展
13
作者 柳志成 车金 +13 位作者 柴宜均 杨来康 陈伟 李丽霞 贠秀君 马艳萍 吴韬 徐利军 杨小梅 马利军 马长春 马鹏 关贵全 殷宏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91,共5页
血液寄生虫的感染对牲畜种群构成严重威胁。最常见的牛血液寄生虫为锥虫、泰勒虫、巴贝斯虫和无浆体,这些血液寄生虫每年给全世界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抗寄生虫药物种类单一且被长期重复使用,使得全世界牛血液寄生虫耐药性的... 血液寄生虫的感染对牲畜种群构成严重威胁。最常见的牛血液寄生虫为锥虫、泰勒虫、巴贝斯虫和无浆体,这些血液寄生虫每年给全世界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抗寄生虫药物种类单一且被长期重复使用,使得全世界牛血液寄生虫耐药性的问题日益严重。本文概述了寄生虫耐药性的产生及表现形式,列举了国内外部分抗血液寄生虫药物耐药性的现状,分析了各药物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总结了一些血液寄生虫耐药性的分析方法,旨在为科研和生产实践中血液寄生虫耐药性的分析及药物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寄生虫 耐药性 锥虫 泰勒虫 巴贝斯虫 无浆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 of Science产气荚膜梭菌研究的文献分析
14
作者 巴旭丽 金有顺 +1 位作者 李兆才 周继章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107,共7页
产气荚膜梭菌是革兰氏阳性杆菌,通过释放多种毒素和酶引发畜禽严重疾病,降低畜牧业生产。文献分析可把握学科发展方向,明确当前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然而,缺乏对产气荚膜梭菌文献的系统梳理,基于此,研究旨在利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 产气荚膜梭菌是革兰氏阳性杆菌,通过释放多种毒素和酶引发畜禽严重疾病,降低畜牧业生产。文献分析可把握学科发展方向,明确当前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然而,缺乏对产气荚膜梭菌文献的系统梳理,基于此,研究旨在利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以产气荚膜梭菌为关键词归纳,总结文献。结果表明:(1)1980-2022年,发表产气荚膜梭菌相关文献共计9093篇,其中“Foodborne Illness Acquired in the United States-Major Pathogens”,被引频次最多(1401次);(2)发文量较多的国家依次为美国(2688)>日本(850)>德国(644)>英国(561)>加拿大(501)>中国(500);(3)产气荚膜梭菌的关键词最大权重为toxin(1980-2022年),且以微生物,农业,食品科学技术,兽医学以及生物工程与应用生物学等学科交叉。产气荚膜梭菌的有效遏制是核心,快速根除是关键,该文分析产气荚膜梭菌的研究趋势,提出噬菌体治疗、疫苗免疫等今后研究新思路,为保障畜牧业生产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气荚膜梭菌 文献计量分析 Web of Science VOSview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基因组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15
作者 潘玉平 邓瑞雪 +3 位作者 胡小慧 贾怀杰 安芳兰 刘学荣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2-115,共4页
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LSD)是一种牛的传染病,该病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引起的牛全身性皮肤结节病变,给全世界养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疫苗是预防该病最有效的手段,减毒活疫苗使... 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LSD)是一种牛的传染病,该病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引起的牛全身性皮肤结节病变,给全世界养牛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疫苗是预防该病最有效的手段,减毒活疫苗使用最为广泛,然而该疫苗会造成疫苗重组株流行。为开发安全有效的诊断试剂和疫苗,理解病毒致病机制,深入了解其分子结构和功能非常重要。论文对LSDV的基因组及功能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LSD的防控和疫苗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结节皮肤病病毒 基因组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蠕虫感染与宿主肠道菌群互作机制研究进展
16
作者 许阳 刘怡慧 +4 位作者 郭小腊 郭爱疆 张少华 李继东 王帅 《农业科学研究(中英文)》 2025年第2期84-90,共7页
近年来,蠕虫感染与肠道菌群互作的相关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蠕虫感染会改变宿主肠道菌群,调节宿主免疫反应;肠道菌群的变化也会改变蠕虫寄生环境,影响虫体的存活。蠕虫和肠道菌群之间相互作用,改变宿主肠道内环境,进而影响疾病发展的各... 近年来,蠕虫感染与肠道菌群互作的相关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蠕虫感染会改变宿主肠道菌群,调节宿主免疫反应;肠道菌群的变化也会改变蠕虫寄生环境,影响虫体的存活。蠕虫和肠道菌群之间相互作用,改变宿主肠道内环境,进而影响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根据蠕虫分类,对线虫、绦虫、吸虫与肠道菌群的调控及其在宿主免疫反应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蠕虫感染 肠道菌群 免疫反应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17
作者 马春霞 张洋 +5 位作者 欧云文 刘雪霜 吴亚 潘琴 任绍科 邓书明 《现代畜牧兽医》 2025年第7期79-85,共7页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猪群引起的一种高度急性、烈性传染病。ASFV为有囊膜的双链DNA病毒,遗传变异多样,免疫逃逸机制复杂,尚无可靠疫苗用于猪群免疫,防控难度较高。...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猪群引起的一种高度急性、烈性传染病。ASFV为有囊膜的双链DNA病毒,遗传变异多样,免疫逃逸机制复杂,尚无可靠疫苗用于猪群免疫,防控难度较高。自2018年传入我国后,ASF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近年来,随着对ASFV的不断深入研究,相关诊断技术、疫苗和防控药物已取得显著成果。文章系统总结了ASF诊断技术、疫苗、中西药和生物安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我国ASF防控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非洲猪瘟病毒 诊断技术 疫苗 中药 生物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鸡艾美耳球虫兰州株的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闫鸿斌 田广孚 +3 位作者 贾万忠 刘红霞 张冬峰 才学鹏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66-269,274,共5页
在试验条件下,测定了鸡艾美耳球虫兰州株的毒力,为进行鸡球虫病疫苗免疫和药物防治效果评价试验等研究提供攻虫剂量的选择依据。试验设空白对照组(NC)、不同剂量感染组1组~8组,共9个组,每组20只鸡。结果显示:(1)NC组、第1组~第7组(第... 在试验条件下,测定了鸡艾美耳球虫兰州株的毒力,为进行鸡球虫病疫苗免疫和药物防治效果评价试验等研究提供攻虫剂量的选择依据。试验设空白对照组(NC)、不同剂量感染组1组~8组,共9个组,每组20只鸡。结果显示:(1)NC组、第1组~第7组(第8组全部死亡)相对增重率依次为100%、77.23%、77.02%、76.42%、72.86%、63.91%、67.19%和42.06%,其中NC组相对增重率极显著高于所有感染组(p<0.01);第1组和第2组显著高于第5组和第6组(p<0.05),极显著高于第7组间(p<0.01);第7组极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1)。(2)空白对照组、第1组~第7组各组料肉比依次为2.01、2.21、2.24、2.29、2.33、2.78、2.94和4.06,呈现出剂量依赖关系,其中第7组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第6组和第5组显著大于NC组和第1组~第5组(p<0.05)。(3)攻虫后第8d,每组剖检5只鸡,各肠段平均病变记分各组依次为0、1.79、2.33、2.54、2.63、2.5、2.67和2.8。(4)感染后排卵囊高峰期间,各组平均每克粪便中卵囊数(OPG)值分别为0、3.05×104、2.35×104、32.20×104、62.23×104、60.45×104、103.51×104和150.11×104(第8组除外)。(5)各组死亡率依次为0、5.0%、5.0%、15%、25%、40.0%、45.0%、95%和100%。结果表明:本试验所选用虫株均具有较强的毒力,每只鸡感染6个虫种每个虫种1×104个孢子化卵囊时,感染鸡生长严重受阻;感染剂量为6个虫种每个虫种2×105/只时,半数感染鸡死亡;6个虫种每个虫种3×105/只的感染剂量可导致全部感染鸡死亡,因此,攻虫试验时选择6个虫种每个虫种1×104/只~1×105/只的剂量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美耳球虫 兰州株 致病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荷斯坦奶牛IL-18基因的克隆与真核表达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乔军 孟庆玲 +4 位作者 陈创夫 才学鹏 刘佳旭 任艳 张辉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42,共4页
为了克隆并表达中国荷斯坦奶牛白介素18(interleukin,IL-18)基因,用牛白介素18基因特异性引物对刀豆蛋白(ConA)刺激后荷斯坦奶牛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b)总RNA进行RT-PCR扩增,并将扩增产物纯化后克隆入pMD18-T中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将目... 为了克隆并表达中国荷斯坦奶牛白介素18(interleukin,IL-18)基因,用牛白介素18基因特异性引物对刀豆蛋白(ConA)刺激后荷斯坦奶牛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b)总RNA进行RT-PCR扩增,并将扩增产物纯化后克隆入pMD18-T中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将目的基因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GFP-C1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GFP-IL-18,转染BHK-21细胞,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结果:该基因全长582 bp,编码193个氨基酸,与羊、犬和猪IL-18基因相比,核苷酸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但与小鼠和鸡IL-18基因相比有明显的种属差异,转染48 h后,可在转染细胞胞浆中检测到黄绿色的荧光,表明已成功克隆了中国荷斯坦奶牛IL-18基因,并实现了该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8基因 克隆 真核表达 中国荷斯坦奶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海穴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及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宗洲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9期39-40,共2页
后海穴又名交巢穴,为督经之穴,亦是督、任二经之交会穴,位于畜禽肛门与尾根间的凹陷处。其类似于人体“在脊骶端”之长强穴,认为是“纯阳初始”,有“使脏中生春阳正气,舒缓各部器官”的作用。《素问》:督脉为病,从少腹上冲心而痛。
关键词 后海穴 兽医 临床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