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质面包小麦品种济南17和豫麦34灌浆期高温胁迫差异表达基因的分离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浩 张平平 +2 位作者 查向东 夏先春 何中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44-1653,共10页
选用品质相对不稳定的小麦品种济南17和品质较稳定的品种豫麦34,于开花后15~18d(灌浆中期)及30~33d(灌浆后期)分别进行连续3d的高温胁迫处理(昼夜温度为38℃,25℃)。提取籽粒总RNA,通过cDNA-AFLP分析获得差异条带。回收差异条带,再经... 选用品质相对不稳定的小麦品种济南17和品质较稳定的品种豫麦34,于开花后15~18d(灌浆中期)及30~33d(灌浆后期)分别进行连续3d的高温胁迫处理(昼夜温度为38℃,25℃)。提取籽粒总RNA,通过cDNA-AFLP分析获得差异条带。回收差异条带,再经过克隆、测序、BLAST比对,济南17、豫麦34分别获得85个和99个高温胁迫下差异表达基因片段的序列。经过反向Northern杂交验证后,济南17获得25个信号明显的序列,其中22个来自热诱导表达的基因,主要与小麦的胁迫响应基因、热激蛋白等同源;豫麦34获得31个信号明显的序列,其中25个来自热抑制表达的基因,主要与乙烯合成酶、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等同源。说明高温胁迫总体上诱导品质不稳定品种的基因表达,而抑制品质稳定品种的基因表达。济南17的序列有15个来自灌浆中期样本、10个来自灌浆后期样本,豫麦34的序列则分别有29个来自灌浆中期样本、2个来自灌浆后期样本,说明高温胁迫对灌浆中期基因表达的影响比灌浆后期显著,在品质稳定品种中则比品质不稳定品种中更为明显。2个品种在高温胁迫下的基因表达模式存在显著差异,济南17诱导表达胁迫响应基因,豫麦34抑制表达乙烯合成酶和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及胁迫响应基因,这可能是两者品质稳定性不同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灌浆期 高温胁迫 cDNA—AFLP 基因表达 品质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小麦育种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20
2
作者 何中虎 夏先春 +1 位作者 陈新民 庄巧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2-215,共14页
近10年我国小麦育种研究在3个方面取得新进展:育成一批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周8425B、鲁麦14和普通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在全国小麦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育种技术研究也取得重要进展。但育种工作也存在4个主要问题。从育种角度评述... 近10年我国小麦育种研究在3个方面取得新进展:育成一批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周8425B、鲁麦14和普通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在全国小麦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育种技术研究也取得重要进展。但育种工作也存在4个主要问题。从育种角度评述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连锁标记和功能标记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今后的重点领域。概括小麦品质研究中与育种密切相关的实用技术和方法,即面包、面条和饼干品质育种中的品质评价方法和选择指标,建议今后加强5个方面的工作。对未来小麦育种中的4个重要问题做了分析,提出国内进一步加强高产潜力研究的初步设想,建议加大持久抗性的研究力度,重视抗旱、抗热及适应性等与气候变化相关性状的研究,还分析了种业商业化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种 分子标记 产量潜力 加工品质 抗病性 普通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及地方品种籽粒休眠特性的分子标记鉴定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海萍 常成 +6 位作者 游光霞 张秀英 闫长生 肖世和 司红起 卢杰 马传喜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49-1656,共8页
为探索我国小麦微核心种质及地方品种籽粒休眠的遗传基础,利用已报道的4个3AS上的SSR标记(Xbarc57、Xbarc294、Xbarc310和Xbarc321)和1个3BL上的Viviparous-1基因标记Vp1-b2对107份我国小麦微核心种质及31份地方品种进行籽粒休眠的分子... 为探索我国小麦微核心种质及地方品种籽粒休眠的遗传基础,利用已报道的4个3AS上的SSR标记(Xbarc57、Xbarc294、Xbarc310和Xbarc321)和1个3BL上的Viviparous-1基因标记Vp1-b2对107份我国小麦微核心种质及31份地方品种进行籽粒休眠的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5个分子标记在试验材料中表现出丰富的等位变异,具有5~6种等位类型,与籽粒萌芽指数(GI)密切相关。根据一般线性模型分析结果,各位点的等位变异显著影响籽粒休眠,其中Vp1-b2和Xbarc294对籽粒休眠作用较其他标记大,可分别解释65.8%和61.2%的表型变异;其次是Xbarc310(56.3%)和Xbarc57(55.8%),最小的是Xbarc321(53.3%)。而5个标记联合可解释95.9%的性状变异,其次是Vp1-b2和Xbarc294的组合(89.1%),解释变异最小的标记组合是Vp1-b2和Xbarc321(79.4%)。5个分子标记即可解释籽粒休眠的绝大部分表型变异,说明我国小麦微核心种质及地方品种籽粒休眠特性受3AS和3BL上的2个主效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休眠 分子标记 微核心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麦面筋强度早代选择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勇 张立平 +4 位作者 阎俊 张艳 王德森 刘建军 何中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63-1670,共8页
以优质强筋小麦品种中优9507为母本,与安农91168、高优503、冀5099、晋麦45和鲁麦5号5个筋力不同的品种配制杂交组合,用亲本、F1、F2和F2:3家系研究了SDS沉降值与和面时间的分布,分析了沉降值的遗传力和选择响应。结果表明,组合间F... 以优质强筋小麦品种中优9507为母本,与安农91168、高优503、冀5099、晋麦45和鲁麦5号5个筋力不同的品种配制杂交组合,用亲本、F1、F2和F2:3家系研究了SDS沉降值与和面时间的分布,分析了沉降值的遗传力和选择响应。结果表明,组合间F2、F2:3沉降值及F2:3,和面时间超高亲比例存在差异,以强筋与强筋、强筋与中强筋品种所配杂交组合中优9507/安农91168、中优9507/高优503和中优9507/冀5099的超中优9507比例较高,F2和F2:3家系沉降值超中优9507比例分别为55%、30%、30%和74%、41%、53%,F2:3家系和面时间超中优9507比例则分别为76%、39%、27%。沉降值的狭义遗传力较高,为43%~70%,适合进行早代选择。沉降值的实际选择响应与选择强度关系不大,较高的选择压力并不一定能获得相应的选择响应,在本研究中,所有组合可都采用10%的选择压力。组合间沉降值的实际选择响应存在差异,以中优9507/安农91168组合(强筋×强筋)进行品质改良效果较好。在亲本选配时应尽量选用面筋强度中等以上的品种作亲本,建议在F2用沉降值、F3用和面仪参数作为选择指标来改良面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沉降值 和面时间 遗传力 早代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小麦籽粒硬度演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根英 夏先春 +2 位作者 何中虎 孙其信 黄承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72-1374,共3页
利用单籽粒谷物特性测试仪和PCR扩增、酶切及DNA测序技术,结合改良的friabilin提取及电泳分析方法,对山东省431份农家品种、63份历史品种和29份当前主栽品种的籽粒硬度分布以及Pina和Pinb等位变异类型进行研究,以探讨山东小麦籽粒硬度... 利用单籽粒谷物特性测试仪和PCR扩增、酶切及DNA测序技术,结合改良的friabilin提取及电泳分析方法,对山东省431份农家品种、63份历史品种和29份当前主栽品种的籽粒硬度分布以及Pina和Pinb等位变异类型进行研究,以探讨山东小麦籽粒硬度的演变规律。农家品种、历史品种和当前主栽品种中硬质麦比例分别为75.6%、12.7%和27.6%,混合麦分别占20.4%、19.0%和13.8%,而软质麦分别占3.9%、68.3%和58.6%。农家品种中共有6种基因型,Pina-D1b/Pinb-D1a和Pina-D1a/Pinb-D1p分别占硬质麦的38%和59.6%。历史品种中有4种基因型,8份硬质麦中Pina-D1b/Pinb-D1a占37.5%,Pina-D1a/Pinb-D1b占37.5%,而Pina-D1a/Pinb-D1p只占25.0%。当前主栽品种中,8份硬质麦全部是Pina-D1a/Pinb-D1b类型。长芒透垅白等3个品种的Pinb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发生了双突变,起始密码子下游96bp处碱基C突变为A,而且在265bp处发生了A碱基的缺失,将其命名为Pinb-D1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籽粒硬度 Pina Pinb 等位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指纹图谱数据库的建立及SSR分子标记试剂盒的研发 被引量:64
6
作者 李根英 Susanne Dreisigacker +3 位作者 Marilyn L.Warburton 夏先春 何中虎 孙其信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771-1778,共8页
本研究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ICARDA)、法国Agropolis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提供的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包括134个SSR引物、2457个普通小麦基因型的指纹图谱数据库。利用荧光标记法的... 本研究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ICARDA)、法国Agropolis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提供的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包括134个SSR引物、2457个普通小麦基因型的指纹图谱数据库。利用荧光标记法的分析结果,用代表性基因型在某一位点的扩增片段作为银染法的读带依据,开发了SSR分子标记试剂盒,包括46对SSR引物及其PCR反应程序、代表性基因型的DNA样品、592个等位变异的代表性基因型清单及试剂盒使用说明等。该数据库的建立和试剂盒的开发,为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小麦种质遗传多样性研究,实现小麦遗传资源和信息资源全球共享提供了重要工具和技术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指纹图谱 数据库 SSR引物 标准基因型 试剂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BL·1RS特异性分子标记的筛选及其对不同来源小麦品种1RS易位染色体的鉴定 被引量:12
7
作者 唐怀君 殷贵鸿 +3 位作者 夏先春 冯建军 曲延英 何中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07-2115,共9页
1BL·1RS易位系在我国小麦育种和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快速而准确地鉴定1BL·1RS易位系对小麦品质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15个1BL·1RS特异性STS、SCAR和RAPD标记及22个1RS染色体上的SSR标记,检测不同来源的1BL·... 1BL·1RS易位系在我国小麦育种和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快速而准确地鉴定1BL·1RS易位系对小麦品质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15个1BL·1RS特异性STS、SCAR和RAPD标记及22个1RS染色体上的SSR标记,检测不同来源的1BL·1RS易位系78份以及非1BL·1RS易位系品种10份和黑麦材料3份,其中1BL·1RS易位系包括周8425B及其衍生系36份、兰考906及其衍生系5份、矮孟牛及其衍生系8份和洛类1BL·1RS易位系品种29份。结果表明,7个STS标记、1个SCAR标记、3个RAPD标记和3个黑麦SSR标记可作为鉴别1BL·1RS易位系的可靠分子标记,其中ω-sec-p1/ω-sec-p2、ω-sec-p3/ω-sec-p4、H20和SECA2/SECA3标记最好,扩增效果稳定,重复性好,条带清晰,实验操作简单。周8425B及其衍生系、兰考906及其衍生系、矮孟牛及其衍生系与洛类1BL·1RS易位系的1RS染色体在分子标记检测中没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1BL·1RS易位系 STS标记 SCAR标记 RAPD标记 SSR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揉面特性鉴定小麦1BL/1RS易位系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建军 肖永贵 +6 位作者 程敦公 李豪圣 刘丽 宋健民 刘爱峰 赵振东 何中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9-86,共8页
1BL/1RS易位系曾广泛用于小麦农艺性状改良,但对加工品质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利用404份F5至F8高代品系(试验I)和175份山东省主栽品种及高代品系(试验II),研究1BL/1RS易位对小麦揉面参数的影响,分析不同高低分子量蛋白亚基(HWM/LWM-GS)背... 1BL/1RS易位系曾广泛用于小麦农艺性状改良,但对加工品质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利用404份F5至F8高代品系(试验I)和175份山东省主栽品种及高代品系(试验II),研究1BL/1RS易位对小麦揉面参数的影响,分析不同高低分子量蛋白亚基(HWM/LWM-GS)背景下1BL/1RS的揉面特性,探讨利用揉面特性鉴定1BL/1RS易位系的方法。结果表明,1BL/1RS易位系的揉面时间、峰值带宽及峰后1 min带宽显著低于非1BL/1RS易位系,而衰落角和带宽比(峰值带宽/峰后1 min带宽)显著高于非1BL/1RS易位系,说明1BL/1RS易位导致小麦的揉面特性显著变劣。易位系的揉面谱带的主要特征为峰后1 min谱带急剧衰落并变窄,带宽比显著增大,而非1BL/1RS易位系的峰后谱带衰落、变窄平缓或者稳定时间较长,带宽比较小。带宽比1.6可作为判断易位系的有效指标,即大于或等于1.6为1BL/1RS易位系,小于1.6为非1BL/1RS易位系,准确率达85.2%(试验I)和96.8%(试验II)。尽管优质HWM-GS背景对Glu-B3j(1BL/1RS易位系)的揉面特性有一定正向补偿作用,但品质特性仍显著劣于其他Glu-B3位点,带宽比表现尤为突出。因此,揉面特性不仅能测定育种材料的面团流变学特性,而且还能有效鉴别1BL/1RS易位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1BL/1RS易位 揉面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S不溶性谷蛋白大聚体含量与和面仪参数的关系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平平 肖永贵 +2 位作者 刘建军 马鸿翔 何中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74-1079,共6页
选用品质差异较大的108份主栽品种和高代品系,测定其谷蛋白聚合体总量(双缩脲法)和贮藏蛋白组分含量及比例(凝胶色谱法,SE-HPLC),并分析了它们与蛋白质含量、沉降值以及和面仪参数等早代选择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品质特... 选用品质差异较大的108份主栽品种和高代品系,测定其谷蛋白聚合体总量(双缩脲法)和贮藏蛋白组分含量及比例(凝胶色谱法,SE-HPLC),并分析了它们与蛋白质含量、沉降值以及和面仪参数等早代选择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品质特性和贮藏蛋白组分含量的变异范围都较大。和面仪峰值时间变异范围为1.12-7.19min,变幅达6.07min;醇溶蛋白总量和SDS可溶性谷蛋白聚合体(EPP)变幅较小,而SDS不溶性谷蛋白大聚体(UPP)的变幅最大。硬度、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与和面峰值时间的相关系数较低(r=0.24-0.49)。醇溶蛋白总量与和面仪参数相关不显著,而与谷蛋白总量的比值(Gli/Glu)与和面仪参数呈显著负相关(r=–0.52-–0.61,P〈0.001),且不受蛋白质含量的影响。SDS不溶性谷蛋白大聚体百分含量(%UPP)与和面仪参数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为0.70-0.85(P〈0.001)。SE-HPLC法样品用量少,自动化程度高,且%UPP和Gli/Glu为相对值,与和面仪参数呈高度相关,可作为面筋强度早代选择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SDS不溶性谷蛋白大聚体 和面仪参数 面筋强度 凝胶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u-B1位点亚基色谱鉴定及7^(OE)对面团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平平 张岐军 +2 位作者 刘丽 夏先春 何中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575-1581,共7页
准确鉴定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及探讨其对面团特性的影响是小麦品质研究的重要内容。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对62份品种(系)的HMW-GS组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结合SDS-PAGE和RP-HPLC两种方法... 准确鉴定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及探讨其对面团特性的影响是小麦品质研究的重要内容。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对62份品种(系)的HMW-GS组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结合SDS-PAGE和RP-HPLC两种方法可以对Glu-B1位点,尤其是Glu-B1(7+8)进行有效鉴定。选用13份姊妹系为材料,使用RP-HPLC和凝胶色谱(SE-HPLC)方法,研究了Glu-B1al(7OE+8*)以及贮藏蛋白组分含量对面团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Glu-B1al(7OE+8*)可显著提高HWM-GS总量和面团强度,7OE可作为优质亚基用于强筋小麦育种。相关性分析表明,谷蛋白总量、HWM-GS、LMW-GS以及x-HMW含量与最大抗阻力呈1%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6、0.76、0.77和0.72。SDS-不溶性谷蛋白大聚体(UPP)占谷蛋白聚合体总量的百分比与揉面仪峰值时间、粉质仪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以及最大抗阻呈1%或0.1%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7、0.90、0.89和0.87。醇溶蛋白与谷蛋白含量的比值与揉面仪峰值时间呈1%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9;与粉质仪稳定时间和最大抗阻呈5%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和-0.64。HPLC可有效分离和量化HWM-GS,并作为小麦品质育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麦谷蛋白 Glu-B1位点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凝胶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u-1位点等位变异及表达量对麦谷蛋白聚合体粒度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平平 马鸿翔 +1 位作者 姚金保 何中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06-1612,共7页
选用我国春播麦区23份(试验I)和北部冬麦区21份(试验II)品种(系),研究了Glu-1位点等位变异及其亚基表达量对谷蛋白聚合体粒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Glu-1位点等位变异及其亚基表达量显著影响谷蛋白聚合体的粒度分布,且影响程度受蛋白质... 选用我国春播麦区23份(试验I)和北部冬麦区21份(试验II)品种(系),研究了Glu-1位点等位变异及其亚基表达量对谷蛋白聚合体粒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Glu-1位点等位变异及其亚基表达量显著影响谷蛋白聚合体的粒度分布,且影响程度受蛋白质含量,尤其是高分子量谷蛋白总量水平的影响。在高分子量谷蛋白总量较低时(试验I),Glu-B1和Glu-D1位点对不溶性谷蛋白大聚体含量(UPP)及其占聚合体蛋白总量的百分比(%UPP)的加性效应都达1%显著水平;Glu-B1和Glu-D1位点单个亚基对两者的贡献分别为7OE+8*>7+9>17+18>7+8和5+10>2+12,具有5+10亚基组合的%UPP显著高于具有2+12的亚基组合。高分子量谷蛋白的亚基表达量与UPP含量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9~0.93(P<0.01)。而在高分子量谷蛋白总量较高时(试验II),仅Glu-D1位点对%UPP的加性效应达5%显著水平,5+10亚基对%UPP的贡献显著高于2+12和4+12;亚基组合间的聚合体粒度分布无显著差异。高分子量谷蛋白的亚基表达量与UPP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42~0.86(P<0.05或0.01)。结合高分子量谷蛋白表达量和优质亚基进行选择,能有效提高不溶性谷蛋白大聚体的含量和相对比例,有利于面筋强度和加工品质的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Glu—1位点 谷蛋白聚合体 粒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沉淀值和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对面包烘烤品质的效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德森 何中虎 +4 位作者 张宏燕 张勇 阎俊 张艳 陈新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09-815,共7页
为快速高效地改良中国小麦品种的面包烘烤品质,将72份冬小麦品种(系)于2000-2001年度分别种植于河南郑州和山东济南,分析了它们的蛋白质品质和面包烘烤品质,评价了蛋白质含量、微量沉淀值及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对面包烘烤品... 为快速高效地改良中国小麦品种的面包烘烤品质,将72份冬小麦品种(系)于2000-2001年度分别种植于河南郑州和山东济南,分析了它们的蛋白质品质和面包烘烤品质,评价了蛋白质含量、微量沉淀值及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对面包烘烤品质的作用。结果表明,总体上中国冬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和微量沉淀值中等偏高,面包烘烤品质则较差,品种间差别较大。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等位变异与面包烘烤品质密切相关,Glu-D1位点具有5+10亚基和Glu-B3位点具有h亚基的品种,其面包各烘烤品质参数均显著优于具有其他亚基的品种,而Glu-B3j亚基(即1B/1R易位)对微量沉淀值、比沉淀值和面包体积、颈高、外观、质地、结构、色泽、评分等品质参数均具有较大的负向作用。沉淀值对非1B/1R易位系面包体积和评分的作用远大于蛋白质含量的贡献,而单位蛋白质含量的沉淀值即比沉淀值对1B/1R易位系的面包体积和评分更重要。在育种中应针对非1B/1R易位系和1B/1R易位系采用不同的品质改良策略,对非1B/1R易位系可考虑通过提高沉淀值,对1B/1R易位系则应考虑通过提高比沉淀值来改良面包烘烤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面包烘烤品质 蛋白质含量 微量沉淀值 麦谷蛋白亚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