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考拉F70及其后代在中国小麦品质改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德森 陈新民 +2 位作者 何中虎 张艳 张勇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95-999,共5页
品质和产量同步改良是小麦育种的重要目标。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本研究利用来自CIM-MYT的优质小麦叶考拉F70(Yecora F70)进行品质育种,先后育成优质面包小麦品系京771和中作8131-1、中优9507、中优206等三个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产量水... 品质和产量同步改良是小麦育种的重要目标。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本研究利用来自CIM-MYT的优质小麦叶考拉F70(Yecora F70)进行品质育种,先后育成优质面包小麦品系京771和中作8131-1、中优9507、中优206等三个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产量水平得到逐步提高。中优206较好地实现了优质和高产的结合。中作8131-1及其衍生系已成为中国小麦品质育种的重要优质源之一。本文系统介绍了YecoraF70及其后代在品质育种中应用的最新进展,目的是为中国小麦品质育种提供方法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面包品质 叶考拉F70 中作813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小麦育种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20
2
作者 何中虎 夏先春 +1 位作者 陈新民 庄巧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2-215,共14页
近10年我国小麦育种研究在3个方面取得新进展:育成一批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周8425B、鲁麦14和普通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在全国小麦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育种技术研究也取得重要进展。但育种工作也存在4个主要问题。从育种角度评述... 近10年我国小麦育种研究在3个方面取得新进展:育成一批高产优质多抗新品种,周8425B、鲁麦14和普通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在全国小麦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育种技术研究也取得重要进展。但育种工作也存在4个主要问题。从育种角度评述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连锁标记和功能标记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今后的重点领域。概括小麦品质研究中与育种密切相关的实用技术和方法,即面包、面条和饼干品质育种中的品质评价方法和选择指标,建议今后加强5个方面的工作。对未来小麦育种中的4个重要问题做了分析,提出国内进一步加强高产潜力研究的初步设想,建议加大持久抗性的研究力度,重视抗旱、抗热及适应性等与气候变化相关性状的研究,还分析了种业商业化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种 分子标记 产量潜力 加工品质 抗病性 普通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余年来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产量改良遗传进展 被引量:47
3
作者 周阳 何中虎 +3 位作者 陈新民 王德森 张勇 张改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530-1535,共6页
采用1965年以来北部冬麦区育成的10个主栽品种,在水、肥供应充足、病、虫、倒伏得到有效控制条件下,连续两年共进行4个点次试验;同时对1B/1R易位系和矮秆基因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品种产量年遗传进展为64.63 kghm-2或1.20%,其较大幅... 采用1965年以来北部冬麦区育成的10个主栽品种,在水、肥供应充足、病、虫、倒伏得到有效控制条件下,连续两年共进行4个点次试验;同时对1B/1R易位系和矮秆基因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品种产量年遗传进展为64.63 kghm-2或1.20%,其较大幅度的提高出现在1980年丰抗号品种育成时期。丰抗2号和丰抗8号是该地区最早育成的含有1B/1R染色体和Rht-D1 b矮秆基因的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的总趋势是抽穗期提前、株高显著降低、生物学产量基本保持稳定、单位面积穗数减少、每穗粒数有所增加、千粒重和收获指数大幅度提高,其年遗传进展分别为-0.10%、-0.70%、0.35%、-0.50%、0.63%、1.12%和0.79%。通过减少不孕小穗和小花数来增加每穗粒数,通过提高灌浆速率来提高千粒重,再把高穗粒重与较多的单位面积穗数结合在一起,是北部冬麦区进一步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产量潜力 农艺性状 矮秆基因 1B/1R易位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小麦蛋白质和淀粉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4
作者 张平平 何中虎 +2 位作者 夏先春 王德森 张勇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9-132,共4页
灌浆期高温胁迫是导致小麦产量降低和品质变劣的主要生态因子之一,严重影响小麦生产的稳定性。本文综述了生育后期高温胁迫对小麦籽粒蛋白质数量和质量、淀粉含量和组成的影响以及导致品质变异的遗传、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最新... 灌浆期高温胁迫是导致小麦产量降低和品质变劣的主要生态因子之一,严重影响小麦生产的稳定性。本文综述了生育后期高温胁迫对小麦籽粒蛋白质数量和质量、淀粉含量和组成的影响以及导致品质变异的遗传、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加深小麦品质变异分子机理的研究将有助于培育品质稳定的品种,提高对品质稳定性的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温胁迫 灌浆期 蛋白质 淀粉 加工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小麦育成品种和农家种中慢锈基因Lr34/Yr18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61
5
作者 杨文雄 杨芳萍 +3 位作者 梁丹 何中虎 尚勋武 夏先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09-1113,共5页
Lr34/Yr18是重要的慢叶锈和慢条锈基因,携带该连锁基因的小麦品种被广泛种植于世界许多国家。利用STS标记csLV34对慢叶锈和慢条锈基因Lr34/Yr18进行分子检测的结果表明,我国231份育成品种(系)中仅有14份材料携带Lr34/Yr18基因,占6.1%。... Lr34/Yr18是重要的慢叶锈和慢条锈基因,携带该连锁基因的小麦品种被广泛种植于世界许多国家。利用STS标记csLV34对慢叶锈和慢条锈基因Lr34/Yr18进行分子检测的结果表明,我国231份育成品种(系)中仅有14份材料携带Lr34/Yr18基因,占6.1%。不同麦区分布频率不同,其中北部冬麦区为零,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西南冬麦区和西北春麦区分别为3.0%、21.4%、16.7%和33.3%。在422份农家种中,359份含有Lr34/Yr18基因,占85.1%。Lr34/Yr18基因在不同麦区的分布频率也存在差异,北部冬麦区、黄淮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西南冬麦区、南部冬麦区和西北春麦区分别为89.6%、77.4%、93.1%、93.8%、96.6%和61.1%。csLV34标记扩增产物为150bp和229bp的片段,能有效鉴别品种是否携带Lr34/Yr18基因,是一个重复性好、准确率高的分子标记,可用于小麦Lr34/Yr18基因的鉴定与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Lr34/Yr18基因 STS标记csLV34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面条的标准化实验室制作与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70
6
作者 张艳 阎俊 +5 位作者 H.Yoshida 王德森 陈东升 T.Nagamine 刘建军 何中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8-165,共8页
标准化的实验室制作与评价方法是面条品质改良的前提和基础。针对原商业部SB/T10137-93面条制作与品尝评分标准存在的不完善之处,对面条制作过程中的适宜加水量、和面时间、压片和煮面方法进行了研究,制定出我国面条的标准化实验室制作... 标准化的实验室制作与评价方法是面条品质改良的前提和基础。针对原商业部SB/T10137-93面条制作与品尝评分标准存在的不完善之处,对面条制作过程中的适宜加水量、和面时间、压片和煮面方法进行了研究,制定出我国面条的标准化实验室制作方法与评价系统。具体程序如下:以加水后面团水分含量为35.0%来确定最适宜加水量;通过低速(1 min)、快速(2 min)、低速(2 min)三个搅拌过程完成和面;在压面机上压片八次,并在最后一次压片时切成面条;在等量(2 L)水中用相同时间(6 min)煮等量(150 g)面条,煮面结束立即把面条放入冰水中冷却2 min。改进后的评价系统为色泽15分、外观10分、软硬度20分、粘弹性30分、光滑性15分、食味10分;以雪花粉为对照,将待评样品与对照相比后给出适宜分值。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法优于SB/T10137-93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面条 制作方法 评价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等位变异在23个国家小麦品种中的分布 被引量:17
7
作者 杨芳萍 韩利明 +5 位作者 阎俊 夏先春 张勇 曲延英 王忠伟 何中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17-1925,共9页
为促进国外资源在我国小麦育种中的有效利用,以小麦春化基因Vrn-A1、Vrn-B1、Vrn-D1和Vrn-B3及光周期位点Ppd-D1标记对23个国家的755份品种进行检测,同时在河南安阳秋播,观察抽穗期和成熟期。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Vrn-A1、Vrn-B1、Vrn... 为促进国外资源在我国小麦育种中的有效利用,以小麦春化基因Vrn-A1、Vrn-B1、Vrn-D1和Vrn-B3及光周期位点Ppd-D1标记对23个国家的755份品种进行检测,同时在河南安阳秋播,观察抽穗期和成熟期。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Vrn-A1、Vrn-B1、Vrn-D1和vrn-A1+vrn-B1+vrn-D1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3.0%、21.1%、15.6%和64.2%,显性等位变异Vrn-B3在检测材料中缺失。春化基因显性等位变异Vrn-A1、Vrn-B1和Vrn-D1主要分布在中国春麦区和长江中上游冬麦区、意大利、印度、日本、加拿大、墨西哥、智利、阿根廷和澳大利亚,上述地区的小麦一般为春性类型;春化位点均为隐性等位变异或vrn-A1+vrn-D1+Vrn-B1的品种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美国中部和南部、德国、法国、挪威、乌克兰、俄罗斯、伊朗、土耳其、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塞尔维亚,这些地区的小麦为冬性类型。光周期迟钝型Ppd-D1a的分布频率为55.2%。光周期敏感等位变异Ppd-D1b主要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地区,即美国各麦区以及德国、挪威、匈牙利、中国东北地区、加拿大、智利和阿根廷,来自其余麦区的品种均携带光周期迟钝等位变异Ppd-D1a;携带Ppd-D1a的品种在河南安阳大部分能够成熟,而携带Ppd-D1b的品种在河南安阳基本不能成熟。在安阳春化显性等位变异Vrn-A1a未加速小麦抽穗,而携带Vrn-B1和Vrn-D1等位变异的部分春化需求品种能够正常抽穗,主要因河南安阳生长季节的温度能够满足春化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春化基因 光周期基因 分子鉴定 冬春性 抽穗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MMYT普通小麦品系Waxy蛋白类型及淀粉糊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穆培源 何中虎 +3 位作者 徐兆华 王德森 张艳 夏先春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71-1075,共5页
2003年将来自CIMMYT第35届IBWSN和第20届SAWSN国际鉴定圃的488份品系种植在内蒙古临河,对其Wx蛋白亚基组成和淀粉糊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单向SDS-PAGE鉴定出191份Wx-B1蛋白亚基缺失和28份Wx-D1蛋白亚基缺失品系。除峰值时间外,其余淀... 2003年将来自CIMMYT第35届IBWSN和第20届SAWSN国际鉴定圃的488份品系种植在内蒙古临河,对其Wx蛋白亚基组成和淀粉糊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单向SDS-PAGE鉴定出191份Wx-B1蛋白亚基缺失和28份Wx-D1蛋白亚基缺失品系。除峰值时间外,其余淀粉糊化特性参数在品系间都有较大变异,与中国春小麦相比,CIMMYT小麦表现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高,稀值和反弹值大,峰值时间长而稳定。Wx-B1和Wx-D1蛋白亚基缺失品系的最终黏度和反弹值显著高于和大于Wx蛋白亚基正常品系,Wx-D1蛋白亚基缺失品系的峰值黏度和稀值显著低于和小于Wx蛋白亚基正常品系,Wx-B1蛋白亚基缺失品系的峰值黏度和稀值显著高于和大于Wx-D1蛋白亚基缺失品系。第35届IBWSN品系的淀粉糊化特性优于第20届SAWSN品系,两者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和反弹值间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Wx蛋白亚基 RVA 淀粉糊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STS标记检测春化基因Vrn-A1在中国小麦中的分布 被引量:21
9
作者 张晓科 夏先春 +1 位作者 何中虎 周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38-1043,共6页
在证实Vrn-A1春化基因的STS标记与CAPS标记结果一致的基础上,用STS标记检测了全国主要麦区历史上大面积推广和当前主栽的250份品种的春化基因Vrn-A1。结果表明,中国品种Vrn-A1基因平均分布频率为36.8%,不同麦区的分布频率不同,依次为东... 在证实Vrn-A1春化基因的STS标记与CAPS标记结果一致的基础上,用STS标记检测了全国主要麦区历史上大面积推广和当前主栽的250份品种的春化基因Vrn-A1。结果表明,中国品种Vrn-A1基因平均分布频率为36.8%,不同麦区的分布频率不同,依次为东北春麦区=北部春麦区=西北春麦区(100%)>新疆冬春麦区(42.9%)>西南冬麦区(35.3%)>黄淮冬麦区(19.8%)>长江中下游冬麦区(17.4%)>北部冬麦区(3.0%),这与冬春特性有关。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西南冬麦区品种中,Vrn-A1基因分布频率随着时间推移呈降低趋势;在黄淮冬麦区品种中,20世纪50到70年代呈上升趋势,随后呈下降趋势。在年最大推广面积大于66.7万hm2的58份品种中,Vrn-A1基因的频率为27.6%。这些信息有助于改良小麦品种的适应性和提高产量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春化基因 Vrn-A1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质小麦品质性状与酥性饼干品质参数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9
10
作者 张岐军 张艳 +1 位作者 何中虎 R J Pea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25-1131,共7页
选用我国17份软质小麦品种(系)在3点种植2年,研究软质小麦品质性状与酥性饼干品质的关系,探讨优质饼干品种的筛选指标。结果表明,粉质仪和拉伸仪参数与饼干品质的相关系数较小;吹泡仪弹性、吹泡仪弹性,延伸性、碱水保持力(AWRC... 选用我国17份软质小麦品种(系)在3点种植2年,研究软质小麦品质性状与酥性饼干品质的关系,探讨优质饼干品种的筛选指标。结果表明,粉质仪和拉伸仪参数与饼干品质的相关系数较小;吹泡仪弹性、吹泡仪弹性,延伸性、碱水保持力(AWRC)、碳酸钠溶剂保持力(SRC)和蔗糖SRC与饼干直径关系密切,相关系数分别为-0.79、-0.75、-0.78、-0.79和-0.80,可作为饼干品质的筛选指标。筛选出建麦1号、皖麦19和皖麦48三个饼干品质优良的品种,提出了优质饼干小麦品种的具体品质指标,即籽粒硬度(SKCS)1~40,籽粒蛋白质含量9.0%~11.5%,面粉蛋白质含量8.0%~10.0%,吹泡仪弹性≤40mm,弹性,延伸性≤0.50,吹泡仪能量≤75×10^-4J,碱水保持力≤59%,水SRC≤53%,碳酸钠SRC≤66%,乳酸SRC≤83%,蔗糖SRC≤87%,饼干直径≥48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酥性饼干 溶剂保持力(SRC) 面团流变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化、光周期和矮秆基因在不同国家小麦品种中的分布及其效应 被引量:28
11
作者 杨芳萍 夏先春 +8 位作者 张勇 张晓科 刘建军 唐建卫 杨学明 张俊儒 刘茜 李式昭 何中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55-1166,共12页
为促进国外种质资源在我国的有效利用,将14个国家的100份代表性小麦品种在国内的8个代表性地点种植,调查抽穗期、成熟期和株高,并以4个春化基因(Vrn-A1、Vrn-B1、Vrn-D1和Vrn-B3)、1个光周期基因(Ppd-D1a)及2个矮秆基因(Rht-B1b和Rht-D... 为促进国外种质资源在我国的有效利用,将14个国家的100份代表性小麦品种在国内的8个代表性地点种植,调查抽穗期、成熟期和株高,并以4个春化基因(Vrn-A1、Vrn-B1、Vrn-D1和Vrn-B3)、1个光周期基因(Ppd-D1a)及2个矮秆基因(Rht-B1b和Rht-D1b)的分子标记检测所有品种的基因型。春化基因Vrn-A1a、Vrn-B1、Vrn-D1和vrn-A1+vrn-B1+vrn-D1的分布频率分别为8.0%、21.0%、21.0%和64.0%;显性等位变异Vrn-A1a、Vrn-B1和Vrn-D1主要存在于来自中国春麦区及意大利、印度、加拿大、墨西哥和澳大利亚的品种中,这些品种一般为春性类型;春化位点均为隐性等位变异或vrn-A1+vrn-D1+Vrn-B1的品种主要分布在中国冬麦区、美国冬麦区、俄罗斯冬麦区,以及英国、法国、德国、罗马尼亚、土耳其和匈牙利,这些地区的小麦均为冬性类型。秋播时,供试品种均能正常抽穗,且携带春化显性变异的材料较隐性类型抽穗早,显性等位变异表现加性效应,4个春化位点均为隐性变异的一些欧美材料因抽穗太晚在杨凌和成都不能正常成熟;而春播时,显性等位变异基因型抽穗的频率高,隐性等位变异基因型基本不能抽穗。光周期不敏感基因Ppd-D1a的分布频率为68.0%,主要分布在中国、法国、罗马尼亚、俄罗斯、墨西哥、澳大利亚和印度,而光周期敏感等位变异Ppd-D1b主要分布在英国、德国、匈牙利和加拿大等中高纬度地区;携带Ppd-D1a的品种较携带Ppd-D1b的品种抽穗早,大多数Ppd-D1a品种在长日照和短日照条件下均能成熟,大部分Ppd-D1b品种在短日照条件下不能成熟。Rht-B1b和Rht-D1b基因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3.0%和35.0%,其中,Rht-B1b主要分布于美国、罗马尼亚、土耳其、意大利、墨西哥和澳大利亚,Rht-D1b主要分布于中国、德国、英国、意大利和印度。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品种携带Rht-B1b或Rht-D1b之一,而这2个基因在高纬度地区分布频率较低。Rht-B1b、Rht-D1b和Ppd-D1a的降秆作用均达显著水平,Rht-B1b和Rht-D1b的加性效应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春化基因 Ppd-D1a Rht-B1b和Rht-D1b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麦面筋强度早代选择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勇 张立平 +4 位作者 阎俊 张艳 王德森 刘建军 何中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63-1670,共8页
以优质强筋小麦品种中优9507为母本,与安农91168、高优503、冀5099、晋麦45和鲁麦5号5个筋力不同的品种配制杂交组合,用亲本、F1、F2和F2:3家系研究了SDS沉降值与和面时间的分布,分析了沉降值的遗传力和选择响应。结果表明,组合间F... 以优质强筋小麦品种中优9507为母本,与安农91168、高优503、冀5099、晋麦45和鲁麦5号5个筋力不同的品种配制杂交组合,用亲本、F1、F2和F2:3家系研究了SDS沉降值与和面时间的分布,分析了沉降值的遗传力和选择响应。结果表明,组合间F2、F2:3沉降值及F2:3,和面时间超高亲比例存在差异,以强筋与强筋、强筋与中强筋品种所配杂交组合中优9507/安农91168、中优9507/高优503和中优9507/冀5099的超中优9507比例较高,F2和F2:3家系沉降值超中优9507比例分别为55%、30%、30%和74%、41%、53%,F2:3家系和面时间超中优9507比例则分别为76%、39%、27%。沉降值的狭义遗传力较高,为43%~70%,适合进行早代选择。沉降值的实际选择响应与选择强度关系不大,较高的选择压力并不一定能获得相应的选择响应,在本研究中,所有组合可都采用10%的选择压力。组合间沉降值的实际选择响应存在差异,以中优9507/安农91168组合(强筋×强筋)进行品质改良效果较好。在亲本选配时应尽量选用面筋强度中等以上的品种作亲本,建议在F2用沉降值、F3用和面仪参数作为选择指标来改良面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沉降值 和面时间 遗传力 早代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小麦微核心种质及地方品种籽粒休眠特性的分子标记鉴定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海萍 常成 +6 位作者 游光霞 张秀英 闫长生 肖世和 司红起 卢杰 马传喜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49-1656,共8页
为探索我国小麦微核心种质及地方品种籽粒休眠的遗传基础,利用已报道的4个3AS上的SSR标记(Xbarc57、Xbarc294、Xbarc310和Xbarc321)和1个3BL上的Viviparous-1基因标记Vp1-b2对107份我国小麦微核心种质及31份地方品种进行籽粒休眠的分子... 为探索我国小麦微核心种质及地方品种籽粒休眠的遗传基础,利用已报道的4个3AS上的SSR标记(Xbarc57、Xbarc294、Xbarc310和Xbarc321)和1个3BL上的Viviparous-1基因标记Vp1-b2对107份我国小麦微核心种质及31份地方品种进行籽粒休眠的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5个分子标记在试验材料中表现出丰富的等位变异,具有5~6种等位类型,与籽粒萌芽指数(GI)密切相关。根据一般线性模型分析结果,各位点的等位变异显著影响籽粒休眠,其中Vp1-b2和Xbarc294对籽粒休眠作用较其他标记大,可分别解释65.8%和61.2%的表型变异;其次是Xbarc310(56.3%)和Xbarc57(55.8%),最小的是Xbarc321(53.3%)。而5个标记联合可解释95.9%的性状变异,其次是Vp1-b2和Xbarc294的组合(89.1%),解释变异最小的标记组合是Vp1-b2和Xbarc321(79.4%)。5个分子标记即可解释籽粒休眠的绝大部分表型变异,说明我国小麦微核心种质及地方品种籽粒休眠特性受3AS和3BL上的2个主效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休眠 分子标记 微核心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慢病性的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4
作者 王竹林 刘曙东 +5 位作者 王辉 何中虎 夏先春 陈新民 段霞瑜 周益林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9-134,共6页
小麦白粉病和锈病是危害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白粉病和锈病最经济有效且环保的方法。慢病性通过成株期延迟病菌的侵染、生长和繁殖而表现出中等抗性.较小种专化抗性持久稳定。小麦慢锈性常由2~4个基因共同作用... 小麦白粉病和锈病是危害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白粉病和锈病最经济有效且环保的方法。慢病性通过成株期延迟病菌的侵染、生长和繁殖而表现出中等抗性.较小种专化抗性持久稳定。小麦慢锈性常由2~4个基因共同作用,慢务锈和慢叶锈分别由Yr和Lr基因复合系统(Yr或Lr基因与几个加性慢病基因互作)控制;慢白粉性表现为明显的数量性状特性,在小麦染色体中,有14对染色体与慢白粉性有关。慢病性的鉴定方法和指标尚无定论。一般认为.病程曲线下面积(AUDPC)较为可靠,而倒二叶严重度可作为简易指标。CIMMYT所采用的旨在聚合微效基因以提高小麦对锈病和白粉病的持久抗性的方法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慢病性 抗性遗传 病害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株高、粒重及抗病相关基因在不同国家小麦品种中的分布 被引量:15
15
作者 韩利明 杨芳萍 +5 位作者 夏先春 阎俊 张勇 曲延英 王忠伟 何中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24-831,共8页
利用分子标记对来自21个国家的745份小麦品种的株高(Rht-B1b和Rht-D1b)、粒重相关基因(TaCwi-A1a和Hap-6A-A)和Lr34/Yr18/Pm38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在745份品种中,42.1%和28.7%的材料分别携带Rht-B1b和Rht-D1b等位变异,分布频率... 利用分子标记对来自21个国家的745份小麦品种的株高(Rht-B1b和Rht-D1b)、粒重相关基因(TaCwi-A1a和Hap-6A-A)和Lr34/Yr18/Pm38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在745份品种中,42.1%和28.7%的材料分别携带Rht-B1b和Rht-D1b等位变异,分布频率在不同国家差异很大。一般来说,来自同一个国家的材料主要携带矮秆基因Rht-B1b或Rht-D1b之一,只有意大利和澳大利亚这两种矮秆基因的频率均较高,而高纬度地区如加拿大和俄罗斯等对株高要求不严,矮秆基因分布频率很低;(2)78.4%的材料携带TaCwi-A1a等位变异,除日本(50.0%)、德国(45.3%)和智利(48.8%)外,其他国家材料中TaCwi-A1a分布频率均很高。29.3%的材料在TaGW2-6A位点携带Hap-6A-A等位变异,主要分布在春性和弱冬性小麦品种中,而冬性和强冬性品种中Hap-6A-G分布较为广泛;(3)22.1%的材料携带Lr34/Yr18/Pm38,美国(18.5%)、乌克兰(28.6%)、俄罗斯(26.1%)、伊朗(20.0%)、土耳其(34.8%)、匈牙利(50.0%)、保加利亚(38.9%)、罗马尼亚(87.0%)、日本(80.0%)、加拿大(34.6%)和澳大利亚(44.6%)分布频率较高;(4)TaCwi-A1的分子标记CWI21和CWI22能很好区分等位变异TaCwi-A1a和TaCwi-A1b,TaGW2-6A的CAPS标记能很好区分Hap-6A-A和Hap-6A-G,准确性高、重复性好,可作为千粒重选择的有效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矮秆基因 千粒重基因 Lr34/Yr18/Pm38 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小麦籽粒硬度演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根英 夏先春 +2 位作者 何中虎 孙其信 黄承彦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72-1374,共3页
利用单籽粒谷物特性测试仪和PCR扩增、酶切及DNA测序技术,结合改良的friabilin提取及电泳分析方法,对山东省431份农家品种、63份历史品种和29份当前主栽品种的籽粒硬度分布以及Pina和Pinb等位变异类型进行研究,以探讨山东小麦籽粒硬度... 利用单籽粒谷物特性测试仪和PCR扩增、酶切及DNA测序技术,结合改良的friabilin提取及电泳分析方法,对山东省431份农家品种、63份历史品种和29份当前主栽品种的籽粒硬度分布以及Pina和Pinb等位变异类型进行研究,以探讨山东小麦籽粒硬度的演变规律。农家品种、历史品种和当前主栽品种中硬质麦比例分别为75.6%、12.7%和27.6%,混合麦分别占20.4%、19.0%和13.8%,而软质麦分别占3.9%、68.3%和58.6%。农家品种中共有6种基因型,Pina-D1b/Pinb-D1a和Pina-D1a/Pinb-D1p分别占硬质麦的38%和59.6%。历史品种中有4种基因型,8份硬质麦中Pina-D1b/Pinb-D1a占37.5%,Pina-D1a/Pinb-D1b占37.5%,而Pina-D1a/Pinb-D1p只占25.0%。当前主栽品种中,8份硬质麦全部是Pina-D1a/Pinb-D1b类型。长芒透垅白等3个品种的Pinb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发生了双突变,起始密码子下游96bp处碱基C突变为A,而且在265bp处发生了A碱基的缺失,将其命名为Pinb-D1a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籽粒硬度 Pina Pinb 等位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MMYT人工合成小麦改良品系的HMW-GS和LMW-GS组成及其对面筋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穆培源 刘丽 +4 位作者 陈锋 夏先春 张艳 王德森 何中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07-612,共6页
为了给中国春小麦面筋品质性状改良提供参考依据,对来自CI MMYT的167份人工合成小麦与普通小麦的杂交后代进行了HMW-GS和LMW-GS鉴定,并测定了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Zeleny沉淀值和揉面仪参数等品质性状。结果表明,亚基2*、1、7+9、5... 为了给中国春小麦面筋品质性状改良提供参考依据,对来自CI MMYT的167份人工合成小麦与普通小麦的杂交后代进行了HMW-GS和LMW-GS鉴定,并测定了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Zeleny沉淀值和揉面仪参数等品质性状。结果表明,亚基2*、1、7+9、5+10、Glu-A3d、Glu-B3j和Glu-B3b的分布较广,频率分别为49.1%、39.5%、58.7%、73.7%、39.5%、44.3%和32.9%。HMW-GS和LMW-GS组成对湿面筋含量的影响较小,对Zeleny沉淀值、和面时间、峰值高度、峰值宽度和8 min高度的影响皆达1%显著水平。各位点对面筋品质的贡献大小为Glu-B3>Glu-D1>Glu-B1>Glu-A1>Glu-A3;就单个亚基的贡献而言,Glu-A1位点,1>2*>Null;Glu-B1位点,7+8=17+18>7+9;Glu-D1位点,5+10>1.5+10>2+12;Glu-A3位点,Glu-A3b>Glu-A3d>Glu-A3a>Glu-A3e>Glu-A3c;Glu-B3位点,Glu-B3d>Glu-B3b>Glu-B3j。Glu-B3j(即1B/1R易位)广泛存在于人工合成小麦与普通小麦的杂交后代中,对面筋强度和耐揉性有不利影响,建议在品质育种中尽量避免选择含有该亚基的易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 普通小麦 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加工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对秆锈菌新小种Ug99的抗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8
作者 何中虎 夏先春 陈万权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0-173,共4页
为了及时了解国际小麦育种的发展动态,介绍了国外在小麦秆锈病新小种Ug99抗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成立国际锈病研究协作网,负责全球范围的小麦锈病研究;基本明确了Ug99的可能传播路线;在肯尼亚对17个国家和组织的4 157份小麦品种进... 为了及时了解国际小麦育种的发展动态,介绍了国外在小麦秆锈病新小种Ug99抗性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成立国际锈病研究协作网,负责全球范围的小麦锈病研究;基本明确了Ug99的可能传播路线;在肯尼亚对17个国家和组织的4 157份小麦品种进行了抗性鉴定,337份表现抗病,为抗病育种提供了重要亲本;明确了现有抗性基因的利用价值,建议利用Sr2、Sr24、Sr26、Sr36、SrTmp和来自1A/1R易位的未知抗性基因,采用持久抗性与主效基因相结合的策略,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高品种选育效率。最后提出了国内技术储备的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秆锈病 UG99 抗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抗穗发芽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9
作者 杨燕 张春利 +1 位作者 何中虎 夏兰芹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503-509,共7页
穗发芽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和产量。种子自身休眠特性、α-淀粉酶活性、α-淀粉酶抑制剂、迟熟α-淀粉酶活性、种皮颜色、颖壳抑制物以及穗部形态等,均是影响小麦穗发芽的重要因素,其中对子粒休眠特性和α-淀粉酶活性的研究较为深入。位于... 穗发芽严重影响小麦品质和产量。种子自身休眠特性、α-淀粉酶活性、α-淀粉酶抑制剂、迟熟α-淀粉酶活性、种皮颜色、颖壳抑制物以及穗部形态等,均是影响小麦穗发芽的重要因素,其中对子粒休眠特性和α-淀粉酶活性的研究较为深入。位于第3染色体组上的R基因、休眠基因以及4AL上的Phs基因均与小麦穗发芽密切相关。已开发出一些与穗发芽抗性相关的分子标记,其中位于第3部分同源群的三重R基因和位于3B染色体的STS标记Vp1B3,以及位于3A染色体的主效QTL位点QPhs.ccsu-3A.1均可直接用于穗发芽抗性的筛选。本文对以上内容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就今后如何提高小麦穗发芽抗性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发芽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面粉特性与饺子品质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叶一力 张艳 何中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0-285,共6页
为给饺子专用小麦品种的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依据,选用黄淮麦区的主要品种(系)24份,研究了面粉蛋白质含量、灰分含量、粉质和快速黏度分析仪(RVA)参数对饺子皮颜色和感官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面粉品质性状对鲜饺子皮颜色的影响大于熟饺子... 为给饺子专用小麦品种的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依据,选用黄淮麦区的主要品种(系)24份,研究了面粉蛋白质含量、灰分含量、粉质和快速黏度分析仪(RVA)参数对饺子皮颜色和感官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面粉品质性状对鲜饺子皮颜色的影响大于熟饺子皮,面粉灰分含量与24 h鲜饺子皮亮度L*值呈极显著负相关(r=-0.53),蛋白质含量与0 h鲜饺子皮亮度L*值呈显著负相关(r=-0.46)。形成时间和稀懈值对0 h鲜饺子皮红度a*值有显著正向影响(r=0.49和0.47),最终黏度对0 h鲜饺子皮红度a*值有显著负向影响(r=-0.43)。吸水率对24 h鲜饺子皮黄度b*值有显著正向影响(r=0.49),耐揉指数对24 h鲜饺子皮的b*值有极显著负向影响(r=-0.75)。粉质仪和RVA参数对饺子皮感官评价有显著影响,其中耐揉指数与饺子皮表面状况和风味呈极显著负相关(r=-0.64和-0.61),与饺子皮弹性和总分呈显著负相关(r=-0.42和-0.49),形成时间与饺子皮硬度呈显著负相关(r=-0.41),反弹值与饺子皮弹性呈极显著负相关(r=-0.57),峰值黏度与饺子皮弹性和光滑性呈显著正相关(r=0.42和0.41),稀懈值与饺子皮光滑性呈显著正相关(r=0.43)。制作优质饺子要求面粉具备相对较低的蛋白含量、灰分含量、耐揉指数、形成时间和反弹值,相对较高的峰值黏度和稀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面粉特性 饺子品质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