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相色谱方法定量检测大豆5种脂肪酸 被引量:38
1
作者 范胜栩 李斌 +4 位作者 孙君明 韩粉霞 闫淑荣 王岚 王连铮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8-553,共6页
为建立大豆脂肪酸组分的绝对定量方法,采用加热甲酯化提取法和气相色谱分析法(GC),以5种脂肪酸甲酯(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和亚麻酸甲酯)为标准样品,在制定5种脂肪酸甲酯组分的标准曲线(R2>0.99)和回归方程... 为建立大豆脂肪酸组分的绝对定量方法,采用加热甲酯化提取法和气相色谱分析法(GC),以5种脂肪酸甲酯(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和亚麻酸甲酯)为标准样品,在制定5种脂肪酸甲酯组分的标准曲线(R2>0.99)和回归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大豆脂肪酸组分的定量测定方法。该方法可以准确检测大豆籽粒中脂肪酸组分的绝对含量。通过对4个油份含量不同的大豆品种脂肪酸含量测定以及与粗脂肪含量的比较分析发现,该方法可显著提高籽粒中的脂肪酸提取率和检测效率,其检测的总脂肪酸含量占总油脂含量的94%以上。该方法不仅能检测样品中5种脂肪酸组分的相对百分比含量,还可以准确计算出籽粒中各个脂肪酸组分的绝对含量,对大豆脂肪酸检测及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脂肪酸 定量测定 气相色谱(G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感大豆品种接种胞囊线虫后根部异黄酮含量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林晓敏 谭晓荣 +2 位作者 王连铮 李斌 孙君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95-501,共7页
本文通过对2个抗胞囊线虫大豆品种(灰皮支黑豆和五寨黑豆)和2个感胞囊线虫大豆品种(中黄13和中黄35)接种胞囊线虫4号小种(SCN4)后的异黄酮含量变化分析,初步探索异黄酮在大豆对胞囊线虫抗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4个抗感大豆品种接种SCN4... 本文通过对2个抗胞囊线虫大豆品种(灰皮支黑豆和五寨黑豆)和2个感胞囊线虫大豆品种(中黄13和中黄35)接种胞囊线虫4号小种(SCN4)后的异黄酮含量变化分析,初步探索异黄酮在大豆对胞囊线虫抗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4个抗感大豆品种接种SCN4后根部异黄酮含量均诱导增加,但诱导增加程度不同,除灰皮支黑豆外,其他3个品种的异黄酮含量相比对照均显著升高。两个抗病品种的异黄酮诱导模式也不同,表明大豆对胞囊线虫的抗性可能存在多种机制,异黄酮可能参与其中的部分抗性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胞囊线虫 抗性 根部 异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CONSTANS同源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3
作者 纳小凡 简波 +3 位作者 吴存祥 侯文胜 蒋炳军 韩天富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2-149,共8页
CONSTANS(CO)是调控拟南芥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的关键基因。本研究利用RACE法从晚熟(光周期敏感)大豆品种自贡冬豆中克隆得3个大豆CO同源基因,分别为Glyma04g06240、Glyma13g01290和Glyma06g06300。电子克隆法检索发现另外5个同源... CONSTANS(CO)是调控拟南芥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的关键基因。本研究利用RACE法从晚熟(光周期敏感)大豆品种自贡冬豆中克隆得3个大豆CO同源基因,分别为Glyma04g06240、Glyma13g01290和Glyma06g06300。电子克隆法检索发现另外5个同源性较高的基因,这些基因均含一个内含子,其编码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AtCO的B-box和CCT功能结构域高度同源。qRT-PCR分析叶片中Glyma04g06240、Glyma06g06300和Glyma13g01290的表达发现,短日下三者表达均呈现昼夜节律模式,表现为白天降低,夜间积累,凌晨达到表达高峰;长日处理仅影响了这些基因在夜间的积累量。此外,Glyma06g06300和Glyma13g01290在大豆叶片、茎尖、花及嫩荚中有大量表达。短日处理时Glyma13g01290的表达在自贡冬豆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过程中逐渐增加,而长日处理至13d后其表达逐渐被抑制,表明Glyma13g01290可能参与自贡冬豆开花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CO同源基因 克隆 开花 自贡冬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豆回交导入系的脂肪酸组分QTL定位 被引量:5
4
作者 南金平 邹筱 +4 位作者 韩粉霞 陈明阳 孙君明 闫淑荣 杨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3-261,共9页
对不同环境条件下大豆脂肪酸主要组分进行QTL定位,为大豆脂肪酸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中黄13×东山69回交导入系群体BC2F2的100个家系为材料,分析回交群体的SSR标记多态性,结合气相色谱技术测定脂肪酸主要组分含量。构... 对不同环境条件下大豆脂肪酸主要组分进行QTL定位,为大豆脂肪酸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中黄13×东山69回交导入系群体BC2F2的100个家系为材料,分析回交群体的SSR标记多态性,结合气相色谱技术测定脂肪酸主要组分含量。构建了一张包含130个SSR标记的大豆遗传连锁图谱,图谱总长2433.29cM,包含19个连锁群,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为18.86cM。共检测到与5种脂肪酸含量相关的QTL47个,其中有21个QTL被重复检测到;QTLqFA-C2-4、qFA-D1b-1、qSA-J-1和qFA-O-1连续3年均被检测到。其中QTLqFA-C2-4检测到与亚麻酸相关,QTLqFA-D1b-1和qSA-J-1均与硬脂酸相关,而QTLqFA-O-1同时检测到与油酸和亚油酸相关。QTLqFA-C2-4、qFA-D1b-1、qSA-J-1和qFA-O-1是本研究中新发现的QTL。此外,QTLqFA-D1a-1和qFA-C2-4是定位到的与多种脂肪酸相关的新Q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遗传连锁图谱 脂肪酸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施硫酸根和蛋氨酸对大豆胱硫醚-γ-合成酶基因GmCGS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刘修杰 陈莉 +4 位作者 郭晨 蔡宇鹏 孙石 韩天富 侯文胜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7,共8页
大豆蛋白中蛋氨酸等含硫氨基酸含量偏低,探究蛋氨酸合成过程关键酶胱硫醚-γ-合成酶编码基因Gm CGS表达规律,对于改善这一缺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过表达At D-CGS转基因大豆株系及其受体品种Jack为材料,从上游物质硫酸根和下... 大豆蛋白中蛋氨酸等含硫氨基酸含量偏低,探究蛋氨酸合成过程关键酶胱硫醚-γ-合成酶编码基因Gm CGS表达规律,对于改善这一缺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过表达At D-CGS转基因大豆株系及其受体品种Jack为材料,从上游物质硫酸根和下游产物蛋氨酸两方面入手,探究硫酸根和蛋氨酸对Gm CGS在转录水平上的影响。结果显示,较高浓度的硫酸根会促进野生型材料中该基因的表达,抑制转基因材料中该基因的表达;蛋氨酸处理之后,对Gm CGS的表达没有显著影响;转基因株系中,Gm CGS表达量显著低于野生型材料中该基因表达量。以上结果说明通过外界硫肥等栽培措施的改变只可以小幅度改变Gm CGS表达量,难以有效改善大豆蛋氨酸含量偏低的缺陷,这为提高大豆蛋氨酸含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胱硫醚-γ-合成酶 硫酸根 蛋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