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抽穗期基因OsFD1的遗传多样性及单倍型分析
1
作者 王银婷 周雷娜 +3 位作者 吴比 李梓萱 逄洪波 郑晓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44-1753,I0010-I0019,共20页
水稻(Oryza sativa L.)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抽穗期直接影响区域适应性和产量。OsFD1是调控水稻抽穗期的关键基因,但其遗传多样性及功能变异尚未充分研究。通过重测序技术对192份栽培稻和58份野生稻样本进行OsFD1基因的核苷酸多态性... 水稻(Oryza sativa L.)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其抽穗期直接影响区域适应性和产量。OsFD1是调控水稻抽穗期的关键基因,但其遗传多样性及功能变异尚未充分研究。通过重测序技术对192份栽培稻和58份野生稻样本进行OsFD1基因的核苷酸多态性和单倍型分析,并结合抽穗期数据探讨其功能。结果表明,OsFD1基因编码区和启动子区共包含1个InDel和18个SNP变异,形成7种编码区单倍型(Chap,coding region haplotype)和6种启动子区单倍型(Phap,promoter region haplotype)。功能单倍型分析表明,OsFD1编码区的5个变异(21292259 bp,CCT缺失;21292352 bp,C→A;21292370 bp,T→C;21292477 bp,G→A;21292634 bp,T→C)与栽培稻抽穗期显著相关,且CCT缺失导致FAC^(Hd3a)形成过程中氢键缺失。启动子区分析发现,Aus稻在21289993 bp处发生T→A变异,导致GATA-motif元件缺失,而粳稻保留了完整的GATA-motif元件,可能与亚种间抽穗期差异相关。野生稻在OsFD1编码区未发现特有变异,表明栽培稻驯化过程中不同变异逐步固定于不同群体,同时栽培稻产生了新的变异,导致抽穗期多样性。OsFD1的自然变异和单倍型多样性为水稻适应不同光周期和气候条件提供了遗传基础,反映了水稻的适应性进化,并为分子育种提供了潜在靶点。进一步研究OsFD1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将有助于精准调控抽穗期,推动水稻品种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抽穗期 OsFD1 单倍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