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原生态学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16
1
作者 邓绪芳 史子学 +3 位作者 邱亚峰 沈阳 邵东华 马志永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1-114,共4页
流行性乙型脑炎也称日本脑炎(简称乙型脑炎或乙脑),是由日本脑炎病毒(JEV)经媒介蚊虫传播的严重的人兽共患病。JEV能侵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病毒性脑炎,具有很高的病死率。JEV的宿主种类众多且自然分布广泛,为了有效地预防乙脑疫情... 流行性乙型脑炎也称日本脑炎(简称乙型脑炎或乙脑),是由日本脑炎病毒(JEV)经媒介蚊虫传播的严重的人兽共患病。JEV能侵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病毒性脑炎,具有很高的病死率。JEV的宿主种类众多且自然分布广泛,为了有效地预防乙脑疫情的发生,有必要开展乙脑的病原生态学研究。论文就乙型脑炎的病原学特征、地理分布、自然宿主、媒介载体、跨地区传播模式及病毒在蚊-猪-人传播与发病的关系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开展乙型脑炎病原生态学研究对控制该病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 日本脑炎病毒 病原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博拉出血热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阳 马志永 +3 位作者 史子学 王水明 王志亮 马玉堃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28-1030,共3页
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EHF)1976年首次发生于刚果民主共和国(前扎伊尔)埃博拉河流域,因其引起感染者全身出血症状,故命名为埃博拉出血热。EHF的病原是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属于丝状病毒科(Filoviri-da... 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EHF)1976年首次发生于刚果民主共和国(前扎伊尔)埃博拉河流域,因其引起感染者全身出血症状,故命名为埃博拉出血热。EHF的病原是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属于丝状病毒科(Filoviri-dae)丝状病毒属(Filovirus)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博拉出血热 刚果民主共和国 丝状病毒 FEVER 埃博拉病毒 出血症状 扎伊尔 感染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MGB荧光定量RT-PCR检测埃博拉病毒扎伊尔亚型和苏丹亚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3
作者 刘阳 史子学 +3 位作者 王水明 刘学辉 马玉堃 马志永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43-346,350,共5页
目的为了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埃博拉病毒(EBOV)亚型的方法。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EBOV N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MGB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一种检测EBOV扎伊尔亚型和苏丹亚型的一步法MGB荧光定量RT-PCR方法。结果以体... 目的为了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埃博拉病毒(EBOV)亚型的方法。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EBOV NP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MGB探针,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一种检测EBOV扎伊尔亚型和苏丹亚型的一步法MGB荧光定量RT-PCR方法。结果以体外转录的EBOV RNA为模板进行试验,该方法检测的灵敏度可以达到1.0×103个拷贝/μL,检测范围达到8个数量级为103~1010。建立的方法对马尔堡病毒(MARV)、登革病毒(DENV)、新疆出血热病毒(XHFV)、乙型脑炎病毒(JEV)、流感病毒(H1N1和H3N2)和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E基因组RNA无非特异性扩增。结论本文将荧光定量RT-PCR技术用于埃博拉病毒的定量检测中,并且建立了EBOV扎伊尔亚型和苏丹亚型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该方法的建立对加快我国EBOV诊断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博拉病毒 荧光定量RT-PCR MGB探针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博拉病毒科特迪瓦型核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被引量:2
4
作者 王雪敏 王皓婷 +6 位作者 邱亚峰 史子学 邵东华 王水明 刘学辉 王志亮 马志永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01-604,共4页
目的通过原核表达获得埃博拉病毒科特迪瓦型的重组核蛋白,并将蛋白纯化。方法将合成的埃博拉病毒科特迪瓦型核蛋白基因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C-NP,并将重组质粒转化BL21(DE3)感受态细菌,以IPTG诱... 目的通过原核表达获得埃博拉病毒科特迪瓦型的重组核蛋白,并将蛋白纯化。方法将合成的埃博拉病毒科特迪瓦型核蛋白基因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C-NP,并将重组质粒转化BL21(DE3)感受态细菌,以IPTG诱导蛋白表达,SDS-PAGE分析表达蛋白及表达量,并用利用His-Band Ni+柱进行亲和层析纯化,Western blot和蛋白序列分析鉴定表达蛋白。结果所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pET-28(a)-C-NP序列正确,SDS-PAGE检测到目的蛋白表达,表达蛋白正确。结论成功表达并纯化了埃博拉病毒科特迪瓦型核蛋白,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博拉病毒 NP蛋白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L-NBs参与干扰素介导的细胞先天性免疫抗病毒反应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向东 沈阳 +1 位作者 邱亚峰 马志永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97-500,共4页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romyelocytic leukemia,PML)蛋白最初发现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E)中,与染色体的移位密切相关。PML基因全长约35kh,含有9个外显子。该基因由于C段不同的剪接形式翻译成7种不同...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romyelocytic leukemia,PML)蛋白最初发现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E)中,与染色体的移位密切相关。PML基因全长约35kh,含有9个外显子。该基因由于C段不同的剪接形式翻译成7种不同的PML蛋白,分别为PMLI 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 先天性免疫 抗病毒 干扰素 反应 介导 白血病 L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尔堡病毒核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皓婷 王水明 +6 位作者 史子学 邵东华 魏建超 刘学辉 王志亮 王雪敏 马志永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1年第10期35-37,共3页
目的以原核表达的方式获得了马尔堡病毒的核蛋白,并纯化。方法将马尔堡病毒核蛋白基因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M-NP,并将重组质粒用热休克方法转化BL21(DE3)感受态细菌,用IPTG诱导蛋白表达后,以SDS-... 目的以原核表达的方式获得了马尔堡病毒的核蛋白,并纯化。方法将马尔堡病毒核蛋白基因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M-NP,并将重组质粒用热休克方法转化BL21(DE3)感受态细菌,用IPTG诱导蛋白表达后,以SDS-PAGE分析表达形式及表达量,并利用His-Band Ni+柱纯化。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M-NP,以1.0mmol/L终浓度的IPTG在37℃诱导表达5h后,破菌沉淀中有目的蛋白表达。结论成功表达并纯化了马尔堡病毒的核蛋白,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堡病毒 NP蛋白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基因表达沉默的稳定Vero细胞系的建立及特性分析
7
作者 刘超 邱亚峰 +2 位作者 沈阳 刘庆伟 马志永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3-88,共6页
利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建立稳定沉默p53基因的Vero细胞模型。设计针对p53基因的shRNA序列,构建p53shRNA慢病毒载体并感染Vero细胞;嘌呤霉素筛选阳性细胞,局部消化法挑选细胞克隆;利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p53的表达水平;利... 利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建立稳定沉默p53基因的Vero细胞模型。设计针对p53基因的shRNA序列,构建p53shRNA慢病毒载体并感染Vero细胞;嘌呤霉素筛选阳性细胞,局部消化法挑选细胞克隆;利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p53的表达水平;利用虫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分析p53的转录激活功能。RT-PCR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慢病毒介导的shRNA有效地沉默p53基因表达;与对照组细胞相比,干扰组细胞的p53的转录激活功能明显降低。慢病毒介导的shRNA高效、稳定地沉默了p53基因的表达,同时,有效地降低了p53的转录激活功能,为研究p53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有利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慢病毒载体 RNA干扰 筛选 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MDV gB CTL表位与鸡HSP108融和蛋白基因的构建及原核表达
8
作者 邱亚峰 葛菲菲 +3 位作者 曹瑞兵 周斌 马志永 陈溥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6,共6页
【目的】为新型马立克氏病(MD)疫苗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以SPF鸡肝脏中提取RNA为模板,利用RT-PCR反应扩增鸡HSP108基因;利用PCR方法扩增MDV gB CTL表位基因,并将MDV gB CTL表位基因与鸡HSP108融合在一起,构建融合蛋白基因rgBHSP108... 【目的】为新型马立克氏病(MD)疫苗的开发奠定基础。【方法】以SPF鸡肝脏中提取RNA为模板,利用RT-PCR反应扩增鸡HSP108基因;利用PCR方法扩增MDV gB CTL表位基因,并将MDV gB CTL表位基因与鸡HSP108融合在一起,构建融合蛋白基因rgBHSP108,将该融合蛋白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gBHSP108,将该重组载体转化E.coliBL21(DE3),并用IPTG诱导融合蛋白rgBHSP108的表达,对rgBHSP108进行SDS-PAGE电泳、可溶性分析、蛋白纯化及Western-blot分析。【结果】扩增到鸡2.4kb的HSP108基因和330bp的MDV gB CTL表位基因;克隆的鸡HSP108基因序列与GenBank上发表的鸡输卵管HSP108(NM204289)和来源于肝脏HSP108(AF387865)核苷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9.7%和99.0%。rgBHSP108融合蛋白基因构建成功;融合蛋白rgBHSP108以包涵体的形式获得高效表达并纯化。Western-blot分析表明,针对MDV gB CTL表位的多抗可以与融合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成功构建了鸡HSP108融合蛋白基因,利用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rgBHSP1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L表位 原核表达 融合蛋白基因 热休克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OV-Z和MARV的NP基因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表达及反应原性鉴定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宗尧 史子学 +5 位作者 刘阳 朱紫祥 吴德峰 王水明 刘学辉 马志永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4-108,共5页
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功地对埃博拉(EBOV)扎伊尔型病毒和马尔堡病毒(MARV)的NP基因进行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重组EBOV蛋白和重组MARV-NP与各自阳性血清有特异的反应原性,在血清学上无交叉反应。IFA检测感染重组昆虫杆状... 利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功地对埃博拉(EBOV)扎伊尔型病毒和马尔堡病毒(MARV)的NP基因进行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重组EBOV蛋白和重组MARV-NP与各自阳性血清有特异的反应原性,在血清学上无交叉反应。IFA检测感染重组昆虫杆状病毒的Sf9细胞表明,EBOV和MARV NP获得大量表达,呈现强烈的荧光,对照组细胞无特异荧光。该研究为EBOV和MARV流行病学调查和研制诊断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病毒 埃博拉病毒 马尔堡病毒 NP 杆状病毒表达 反应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