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历史长河中的农业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利用探索——基于内蒙古敖汉旗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何红中
白艳莹
《农业考古》
2019年第3期239-246,共8页
粟作文化遗产包括各类考古遗存和农具、传统农作制度与技术及以粟、黍为中心的复合产出和文化活动,内涵丰富而独特,兼具历史、文化、景观、教育等多元价值。近年来,虽然粟作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取得了不少成就,但还存其价值未得到充分重视...
粟作文化遗产包括各类考古遗存和农具、传统农作制度与技术及以粟、黍为中心的复合产出和文化活动,内涵丰富而独特,兼具历史、文化、景观、教育等多元价值。近年来,虽然粟作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取得了不少成就,但还存其价值未得到充分重视与挖掘、保护与监督机制不健全、传统栽培模式难以为继、缺乏可以聚焦传承人、农民主体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和挑战。为此,须要做好更加全面的调查与评估工作,进一步研究其历史源流及影响,建立和完善保护利用与监督机制,构筑与农民一体的利益共享与补偿体系,还要扩大在高科技、高增加值和文化领域的投入,加快实现产业升级与综合价值的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粟作
文化遗产
农业历史
敖汉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历史长河中的农业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利用探索——基于内蒙古敖汉旗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何红中
白艳莹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
中国
科学院
地理
科学
与资源
研究
所
出处
《农业考古》
2019年第3期239-246,共8页
基金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古代粟作与稻作文明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15SJD08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南京农业大学—塔里木大学青年教师开放科研基金项目“二十世纪前中原与西域农业科技文化交流研究”(项目编号:KYLH201503)
文摘
粟作文化遗产包括各类考古遗存和农具、传统农作制度与技术及以粟、黍为中心的复合产出和文化活动,内涵丰富而独特,兼具历史、文化、景观、教育等多元价值。近年来,虽然粟作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取得了不少成就,但还存其价值未得到充分重视与挖掘、保护与监督机制不健全、传统栽培模式难以为继、缺乏可以聚焦传承人、农民主体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和挑战。为此,须要做好更加全面的调查与评估工作,进一步研究其历史源流及影响,建立和完善保护利用与监督机制,构筑与农民一体的利益共享与补偿体系,还要扩大在高科技、高增加值和文化领域的投入,加快实现产业升级与综合价值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
粟作
文化遗产
农业历史
敖汉旗
Keywords
millet farming
cultural heritage
agricultural history
the Aohan Banner
分类号
S-0 [农业科学]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历史长河中的农业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利用探索——基于内蒙古敖汉旗的调查研究
何红中
白艳莹
《农业考古》
201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