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长河中的农业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利用探索——基于内蒙古敖汉旗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何红中 白艳莹 《农业考古》 2019年第3期239-246,共8页
粟作文化遗产包括各类考古遗存和农具、传统农作制度与技术及以粟、黍为中心的复合产出和文化活动,内涵丰富而独特,兼具历史、文化、景观、教育等多元价值。近年来,虽然粟作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取得了不少成就,但还存其价值未得到充分重视... 粟作文化遗产包括各类考古遗存和农具、传统农作制度与技术及以粟、黍为中心的复合产出和文化活动,内涵丰富而独特,兼具历史、文化、景观、教育等多元价值。近年来,虽然粟作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取得了不少成就,但还存其价值未得到充分重视与挖掘、保护与监督机制不健全、传统栽培模式难以为继、缺乏可以聚焦传承人、农民主体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和挑战。为此,须要做好更加全面的调查与评估工作,进一步研究其历史源流及影响,建立和完善保护利用与监督机制,构筑与农民一体的利益共享与补偿体系,还要扩大在高科技、高增加值和文化领域的投入,加快实现产业升级与综合价值的有效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粟作 文化遗产 农业历史 敖汉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传统农业中的多种经营及其历史经验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达 《农业考古》 1985年第1期241-252,261,共13页
多种经营是与单一性生产相对而言的,它的发生是和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历史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同时,我国古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因此,我国传统农业实... 多种经营是与单一性生产相对而言的,它的发生是和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历史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同时,我国古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因此,我国传统农业实行以某种生产为主,兼管其它业务,诸如种植业、养殖业、家庭手工业及其它副业为辅的一种农业综合结构,是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食为民天,强调多种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种经营 历史经验 传统农业 提高经济效益 我国古代 农业资源 形成与发展 农业生态系统 小城镇 社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品经济与小农生产——旧中国苏南农家经济研究导论
3
作者 曹幸穗 《农业考古》 1991年第1期238-244,共7页
一、旧中国苏南农村土地占有的演变型式鸦片战争以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和国内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村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世界经济系统”,苏南平原的农业商品化因此而高速发展起来。农产商业化伴随而来的是土地商品化。农村的土地占... 一、旧中国苏南农村土地占有的演变型式鸦片战争以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和国内经济的发展,中国农村都不同程度地卷入“世界经济系统”,苏南平原的农业商品化因此而高速发展起来。农产商业化伴随而来的是土地商品化。农村的土地占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比以往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经济 小农生产 苏南农家经济 土地占有演变型式 家庭农场 家庭副业经营 生活资料商品化 农村租佃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琼花 被引量:4
4
作者 舒迎澜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2年第4期346-352,共7页
琼花系千古名花,古代琼花栽培虽不普遍,但在中国历史上曾是重要的议题。研究众多的文献资料表明,早在隋代以前,扬州己有琼花引种和栽培;各地有关琼花、八仙花与玉蕊花的辩论,众说纷纭,竟有千年之争。根据所描述的性状异同点分析,三者当... 琼花系千古名花,古代琼花栽培虽不普遍,但在中国历史上曾是重要的议题。研究众多的文献资料表明,早在隋代以前,扬州己有琼花引种和栽培;各地有关琼花、八仙花与玉蕊花的辩论,众说纷纭,竟有千年之争。根据所描述的性状异同点分析,三者当属同一物种,八仙花、玉蕊花即是琼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花 八仙花 玉蕊花 植物 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茶业历史概略(续) 被引量:6
5
作者 朱自振 《农业考古》 1994年第2期263-268,共6页
中国茶业历史概略(续)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朱自振四、宋元茶业的发展和变革宋元主要是宋代,是我国茶业发展史上一个有较大改革和建设的重要时代。因此,史籍中也有"茶兴於唐,盛於宋"的说法。宋代茶... 中国茶业历史概略(续)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遗产研究室朱自振四、宋元茶业的发展和变革宋元主要是宋代,是我国茶业发展史上一个有较大改革和建设的重要时代。因此,史籍中也有"茶兴於唐,盛於宋"的说法。宋代茶业的变革和发展,集中表现在这样几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茶业 茶马互市 茶叶生产 《王祯农书》 茶馆文化 榷茶 《太平寰宇记》 欧阳修 散茶 《都城纪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茶叶历史概略(续) 被引量:4
6
作者 朱自振 《农业考古》 1993年第4期235-241,284,共8页
三、称兴称盛的唐代茶业在上节,我们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茶叶文化,作了初步的归纳。其实这一时期,为我们勾勒的茶叶文化面貌,仍是朦胧不清的。如有关茶的生产、制造、贸易乃至饮用也即茶业本身发展的情况,文献记述就并不多。另外,在上面... 三、称兴称盛的唐代茶业在上节,我们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茶叶文化,作了初步的归纳。其实这一时期,为我们勾勒的茶叶文化面貌,仍是朦胧不清的。如有关茶的生产、制造、贸易乃至饮用也即茶业本身发展的情况,文献记述就并不多。另外,在上面我们也讲到,黄河流域在西晋以后,就不断有饮茶的可靠记载;但是,直至唐朝前期,我国北方饮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茶叶 茶叶贸易 陆羽 唐代中期 黄河流域 茶业 茶叶生产 饮茶 茶经 三国两晋南北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改良、利用盐碱土的历史经验 被引量:1
7
作者 咸金山 《农业考古》 1991年第3期203-211,226,共10页
盐碱土是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和滨海一带分布广、类型多、对农业生产影响大的一种低产土壤。目前全国盐碱土总面积达4亿亩,其中分布于农田的盐碱土约1亿亩,非农田及潜在的盐碱土各有1.5亿亩。盐碱土是我国北方的重要土壤资源,具有很大增产... 盐碱土是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和滨海一带分布广、类型多、对农业生产影响大的一种低产土壤。目前全国盐碱土总面积达4亿亩,其中分布于农田的盐碱土约1亿亩,非农田及潜在的盐碱土各有1.5亿亩。盐碱土是我国北方的重要土壤资源,具有很大增产潜力,因此如何开发利用好4亿亩盐碱土对缓和我国人多地少的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是世界科学文化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农业生产著称于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盐碱土 发生规律 发展规律 土壤改良 作物耐盐性 历史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中国社会的犬文化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利华 《农业考古》 1992年第3期265-270,274,共7页
家犬是我国古代家畜的重要成员之一。《史记》记载的所谓“五扰”、“六扰”之说,就都包括有家犬。早在史前,家犬便作为人们忠实的役畜,对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犬的驯化、饲养起于狩猎,最初也主要服务于狩猎;后来... 家犬是我国古代家畜的重要成员之一。《史记》记载的所谓“五扰”、“六扰”之说,就都包括有家犬。早在史前,家犬便作为人们忠实的役畜,对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犬的驯化、饲养起于狩猎,最初也主要服务于狩猎;后来,随着农业的发展,其它家畜特别是驴、马开始驯养,家犬才逐渐失去了它原来的经济意义和重要地位。所以,在文献记载中,家犬的历史,是一部扭曲了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油菜的名实考订及其栽培起源 被引量:15
9
作者 叶静渊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89年第2期158-165,共8页
我国是世界上栽培油菜历史较早的国家之一。本文根据大量史料对我国古代油菜,即白菜类型油菜(北方小油菜,南方油白菜)和芥菜类型油菜(大叶芥油菜,细叶芥油菜)的名实进行了考订,探讨了它们的种类、起源与栽培发展。
关键词 油菜 名实 考订 栽培史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类蔬菜在我国的引种栽培与演化 被引量:11
10
作者 叶静渊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6年第3期247-255,共9页
甘蓝类蔬菜包括结球甘蓝、球茎甘蓝、花椰菜、芥蓝等多种,是目前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的蔬菜种类之一。我国栽培的甘蓝类蔬菜主要有结球甘蓝,全国各地普遍栽培,在蔬菜周年供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次有花椰菜和球茎甘蓝,前者在南方各地栽... 甘蓝类蔬菜包括结球甘蓝、球茎甘蓝、花椰菜、芥蓝等多种,是目前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大的蔬菜种类之一。我国栽培的甘蓝类蔬菜主要有结球甘蓝,全国各地普遍栽培,在蔬菜周年供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次有花椰菜和球茎甘蓝,前者在南方各地栽培较多,后者在北方大面积生产。此外还有芥蓝,是华南广泛栽培的一种蔬菜。在我国历史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球甘蓝 球茎甘蓝 甘蓝类蔬菜 芥蓝 花椰菜 引种栽培 栽培方法 地方志 原生种 蔬菜周年供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明清时期的花卉栽培 被引量:8
11
作者 叶静渊 《农业考古》 1987年第2期308-315,共8页
我国的花卉栽培源远流长,栽培技术颇多独特之处。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近数十年来,花卉栽培业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在党的正确路线指引下,现在农牧渔业部把发展花卉作为改变农业结构的一个内容来考虑。全国各地的花卉栽培业都欣欣向荣,蓬... 我国的花卉栽培源远流长,栽培技术颇多独特之处。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近数十年来,花卉栽培业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在党的正确路线指引下,现在农牧渔业部把发展花卉作为改变农业结构的一个内容来考虑。全国各地的花卉栽培业都欣欣向荣,蓬勃发展。在这个大好形势下,回顾一下我国花卉栽培的历史经验,对今天花卉事业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可是迄今这方面的文章仍然较少。《农史研究》1983年第1期上刊登的《两宋精湛的花卉种植技艺》,对我国宋代的花卉栽培技术作了概括的论述,颇值得一读。明、清两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卉栽培 栽培技术 花卉种植 洛阳牡丹 明清时期 盆景 宋代 明代后期 历史经验 世纪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庵罗果”辨 被引量:5
12
作者 叶静渊 《农业考古》 1989年第1期258-259,共2页
古籍中记有“庵罗果”一名,它是杧果(Mangifera lndica Linn)的梵文名字āmra的音译,亦译作“庵没罗果”(《大唐西域记》646年),或“庵婆罗”(见下文)。但是,千余年来,对“庵罗果”究竟是什么果树,一直纠缠不清。记有“庵罗果”一名的... 古籍中记有“庵罗果”一名,它是杧果(Mangifera lndica Linn)的梵文名字āmra的音译,亦译作“庵没罗果”(《大唐西域记》646年),或“庵婆罗”(见下文)。但是,千余年来,对“庵罗果”究竟是什么果树,一直纠缠不清。记有“庵罗果”一名的古籍只有有限的几种,而且大都是佛书和本草类文献,而以佛书的著录为早。我国佛教的三大翻译家之一、后秦高僧鸠摩罗什(344-413年)翻译的《维摩诘所说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植物名实图考 音译 著录 果树 翻译家 古籍 梵文 唐西域 名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最早的农书《清良记·亲民鉴月集》 被引量:3
13
作者 曹幸穗 《农业考古》 1986年第2期418-423,共6页
《清良记》是日本战国末期南伊予(今爱媛县西南)著名武将土居清良(1546—1629)的传记,它主要记述清良一生的武功业绩。由于清良本人及其祖、父辈都是当时政治上、军事上的风云人物,因而本书的价值就远远超出一般的私人家乘的意义,成为... 《清良记》是日本战国末期南伊予(今爱媛县西南)著名武将土居清良(1546—1629)的传记,它主要记述清良一生的武功业绩。由于清良本人及其祖、父辈都是当时政治上、军事上的风云人物,因而本书的价值就远远超出一般的私人家乘的意义,成为研究日本战国末期社会的珍贵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民 农业生产 肥料 栽培技术 农业技术 十六世纪 蔬菜作物 日本 作物品种 古农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叶依能 《农业考古》 1985年第1期38-48,共11页
本文根据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提出“中国的小农经济具有容纳一定程度商品生产的内在条件,对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的论点,我们认为是值得注意的。文章还对今天太湖地区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设... 本文根据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提出“中国的小农经济具有容纳一定程度商品生产的内在条件,对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的论点,我们认为是值得注意的。文章还对今天太湖地区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对各地农村工作同志也是有参考价值的。我们欢迎大家撰写这样有史有实有议有论的农史文章,让农史研究工作更好地为现实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地区 商品生产 农村商品经济 明清时期 家庭手工业 农村发展 历史经验 经济发展 商品流通 农副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西部“三兴”地区茶史考略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自振 《农业考古》 1990年第1期298-306,共9页
太湖地区的“三兴”,现在听起来很生僻,但在历史上,至少在元朝,一度曾作为三吴的吉兆被人们信奉过。如元末张士诚占领太湖流域以后,在南浔镇筑城,从阴阳迷信之说,就特地取“三兴”(长兴、宜兴、嘉兴)之土为城奠基。不过,本文所指的“三... 太湖地区的“三兴”,现在听起来很生僻,但在历史上,至少在元朝,一度曾作为三吴的吉兆被人们信奉过。如元末张士诚占领太湖流域以后,在南浔镇筑城,从阴阳迷信之说,就特地取“三兴”(长兴、宜兴、嘉兴)之土为城奠基。不过,本文所指的“三兴”,主要是指太湖西部江苏的宜兴和浙江的长兴,吴兴(现改为湖州市郊区)三市、县。这三县,特别是长兴、宜兴,是丘陵和山地较多的地区。据分析,近两千年来,太湖地区的气候的波动,除明清间有一个小冰期下降较多外,一般变化幅度不大,加上河湖水体调节,这一带在历史时期的气温,从总的说,还是比较适宜茶树生长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史 太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古代田间管理中的抗旱和水土保持经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湛庆 《农业考古》 1991年第3期155-161,共7页
我国历史上在田间管理方面,有不少抗旱和水土保持的重要经验,主要是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和尽可能将雨雪等自然降水保存和蓄积在田里,使土壤成为一个蓄水库,从而提高对于旱的抵御能力。同时,还在田间修筑一些必要的简单设施,... 我国历史上在田间管理方面,有不少抗旱和水土保持的重要经验,主要是采取各种措施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和尽可能将雨雪等自然降水保存和蓄积在田里,使土壤成为一个蓄水库,从而提高对于旱的抵御能力。同时,还在田间修筑一些必要的简单设施,有利于水土保持而减少水土流失,在抗旱和抗涝二方面也增强了能力。这些经验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是很有效果的,在今天也还有它们的现实意义,主要的有以下四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古代 田间管理 抗旱保墒 水土保留 经验借鉴 耙劳镇压保墒 深刨壅土畜墒 压雪冬灌添墒 筑埂开厢留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地区农副产品中历史名产的经济价值
17
作者 闵宗殿 王达 《农业考古》 1985年第1期253-261,共9页
发挥农副产品中历史名产的优势是开展多种经营中值得重视的问题,本文结合大湖地区的历史名产历史联系实际提出一些意见,很值得各地农村工作同志参考,特向读者推荐。
关键词 太湖地区 名产 农副产品 发展历史 经济价值 多种经营 天目笋干 水蜜桃 嘉兴 洞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兽医“开天穴”考辨
18
作者 和文龙 《中兽医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50-53,共4页
开天穴是中兽医针治家畜混睛虫病的传统穴位,从唐代创立之日起就倍受历代兽医的重视,至今仍用于兽医临床,并作为治疗家畜混睛虫病的特效疗法收录于各类中兽医教科书。然而,这一很有意义的穴位的部位,却使人费解。笔者现就此考辨如下。(... 开天穴是中兽医针治家畜混睛虫病的传统穴位,从唐代创立之日起就倍受历代兽医的重视,至今仍用于兽医临床,并作为治疗家畜混睛虫病的特效疗法收录于各类中兽医教科书。然而,这一很有意义的穴位的部位,却使人费解。笔者现就此考辨如下。(一)开天穴穴位问题现在对开天穴的疑难,主要集中在对中兽医古籍中开天穴解剖部位的记载及其示意图上。据现有的史料来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兽医 开天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兽医针灸源流
19
作者 邹介正 《农业考古》 1985年第1期310-317,共8页
传统针法以机械刺激治病,灸法以温热刺激治病。二者的起源时期和地点并不一致,但都起源于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一、针灸二字的演变针,古写“箴”。《说文》:“箴。缀衣,箴也”。“又古者以石为箴,所以病。”指出针的创制始于缝衣,而创... 传统针法以机械刺激治病,灸法以温热刺激治病。二者的起源时期和地点并不一致,但都起源于我国旧石器时代晚期。一、针灸二字的演变针,古写“箴”。《说文》:“箴。缀衣,箴也”。“又古者以石为箴,所以病。”指出针的创制始于缝衣,而创制石针始于治病。《前汉书·艺文志》:“医经、箴石、汤火所施。”注:”箴所以刺病也。石谓砭石,即石箴也。”石针属于砭石类,但砭石是否为石针?若原始社会均用石针治病,对“针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医针灸 针灸原理 针刺穴位 针灸疗法 旧石器时代晚期 治病 中兽医 汉书·艺文志 针灸学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