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草原不同功能群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汤靖磊 任治国 +5 位作者 张学渊 张依尧 王忠武 王珍 索明春 任海燕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939-1949,共11页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功能群是调节二者关系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对内蒙古多伦典型草原13个样点展开了群落调查,探究了不同水平下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关系,结果表明:典型草原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在主成...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关系是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功能群是调节二者关系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对内蒙古多伦典型草原13个样点展开了群落调查,探究了不同水平下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关系,结果表明:典型草原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在主成分分析中占有较高的解释度,多年生禾草、多年生杂类草是典型草原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主要贡献功能群。功能群水平功能群内物种数与生产力关系显著正相关;群丛水平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无显著相关;植被亚型水平物种丰富度与生产力显著正相关。剔除群落中非优势功能群灌木、半灌木后,群丛水平二者关系由无显著相关转变为显著正相关;植被亚型水平二者显著正相关关系增强。本研究揭示了典型草原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正线性关系受到了功能群组成的调控,优势功能群促进了群丛水平和植被亚型水平二者关系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功能 群落分类 功能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阿拉善荒漠啮齿动物群落组成物种数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卢志宏 武晓东 +8 位作者 郭利彪 付和平 满都呼 岳闯 柴享贤 包达尔罕 杨素文 叶丽娜 李燕妮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76-1982,共7页
群落的数量变动及预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将神经网络技术应用到啮齿动物群落数量预测中是一种新尝试。Elman神经网络通过在前馈网络中增加延时算子,实现了记忆功能,能够对啮齿动物组成物种数量进行动态模拟和预测。以腾格里沙漠东... 群落的数量变动及预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将神经网络技术应用到啮齿动物群落数量预测中是一种新尝试。Elman神经网络通过在前馈网络中增加延时算子,实现了记忆功能,能够对啮齿动物组成物种数量进行动态模拟和预测。以腾格里沙漠东缘荒漠为试验区,以啮齿动物数量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志重捕法,逐月监测2006─2014年每年的4─10月捕获量,建立Elman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利用2006─2013年的捕获量建立训练网络,以2014年的数据进行验证与测试,比较3种数据处理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后的平均误差和拟合度,确立最优模型,预测阿拉善荒漠啮齿动物组成物种数量动态。结果表明:(1)未经归一化处理预测结果的平均误差mse为5.30,最小误差1.52%,拟合度为0.80;(2)经[0,1]归一化处理的预测结果平均误差mse为4.51,最小误差1.54%,拟合度为0.82;(3)经[-1,1]归一化处理预测结果的平均误差mse为5.03,最小误差1.63%,拟合度为0.69;(4)3种归一化处理后Elman神经网络模型差异不显著。通过平均误差和拟合度的比较,文章认为采用[0,1]归一化建立的Elman神经网络能较好的预测荒漠啮齿动物数量的变化规律,应用该网络可以预测阿拉善荒漠啮齿动物组成物种数量变化趋势,对指导当地鼠情监控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MAN神经网络 阿拉善荒漠 啮齿动物 标志重捕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地生物量的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 被引量:62
3
作者 刘占宇 黄敬峰 +3 位作者 吴新宏 董永平 王福民 刘朋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1-115,共5页
为了推进高光谱遥感在草地生理生化参数定量化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从冠层尺度上估算草地生物量,该文选用美国A SD公司的A SD F ie ldSpec P ro FRTM光谱仪,对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天然草地进行高光谱遥感地面观测。在进行天然草地地... 为了推进高光谱遥感在草地生理生化参数定量化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从冠层尺度上估算草地生物量,该文选用美国A SD公司的A SD F ie ldSpec P ro FRTM光谱仪,对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天然草地进行高光谱遥感地面观测。在进行天然草地地上生物量与原始光谱和高光谱特征变量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将观测数据分成两组:一组观测数据作为训练样本,运用单变量线性、非线性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生物量高光谱遥感估算模型;另一组观测数据作为检验样本,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生物量与高光谱吸收特征参数变量的分析中,以840、1132、1579、1769和2012 nm等5个原始高光谱波段反射率为变量的逐步回归估算方程为最佳模型,模型标准差为0.404 kg/m2,估算精度为91.6%,说明可以利用高光谱反射率数据,从冠层上对草地生物量进行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草地 地上生物量 高光谱遥感 估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扰下阿拉善荒漠啮齿动物优势种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0
4
作者 武晓东 袁帅 +3 位作者 付和平 张晓东 张福顺 高全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65-1773,共9页
气候变化已对物种分布范围和丰富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荒漠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反应可能更加敏感。作为荒漠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者,了解荒漠啮齿动物特别是优势鼠种将对气候变化如何响应,对于荒漠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将具有重要意义。2... 气候变化已对物种分布范围和丰富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荒漠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反应可能更加敏感。作为荒漠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者,了解荒漠啮齿动物特别是优势鼠种将对气候变化如何响应,对于荒漠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将具有重要意义。2002—2010年,采用标志重捕法对阿拉善荒漠4种不同生境下啮齿动物优势种群进行了研究,分别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以及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对啮齿动物优势种群动态与年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啮齿动物优势种对温度和降雨的响应不同,尤其以子午沙鼠表现最为显著。跳鼠对温度的适宜性要高于仓鼠科的子午沙鼠和黑线仓鼠,而仓鼠科啮齿动物对降雨的适宜性高于跳鼠。较小尺度上的人为干扰更可能从改变食性和生境的途径上加剧或缓冲降雨对荒漠啮齿动物优势种的影响,而不是改变温度对啮齿动物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啮齿动物 气候变化 典范对应分析 荒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对越夏期高温与弱光胁迫下紫花苜蓿生长和光合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覃凤飞 李志华 +4 位作者 刘信宝 渠晖 平措卓玛 洛松群措 苏梦涵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6-160,共15页
为探讨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EBR)对高温与弱光胁迫下紫花苜蓿生长与光合性能的调节作用,采用绿色遮阳网模拟遮荫条件,设置3种光环境[全光照(L0)、46.30%透光率(L1)和28.63%透光率]和4种EBR浓度[蒸馏水(CK)、0.01、0.1和1 mg·L^-1]... 为探讨外源2,4表油菜素内酯(EBR)对高温与弱光胁迫下紫花苜蓿生长与光合性能的调节作用,采用绿色遮阳网模拟遮荫条件,设置3种光环境[全光照(L0)、46.30%透光率(L1)和28.63%透光率]和4种EBR浓度[蒸馏水(CK)、0.01、0.1和1 mg·L^-1],研究越夏期弱光胁迫下叶面喷施EBR对紫花苜蓿幼苗的形态、生长、光合色素含量、光合参数和光合-光响应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越夏期随遮荫程度增加,紫花苜蓿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红光与远红光比值(R/FR)、红光和紫外光波段占PAR的比例明显下降,绿光波段占PAR的比例明显上升;遮荫及EBR处理下,与对照相比,紫花苜蓿叶面积,叶重比,节间长,茎叶夹角,叶绿素a、b含量和胞间CO2浓度明显增加,叶面温度(Tleaf)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降低。轻度遮荫及1 mg·L^-1 EBR处理下紫花苜蓿净光合速率和最大净光合速率与L0无显著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越夏期遮荫条件下,紫花苜蓿冠层PAR、R/FR和紫外光波段占PAR的比例与光强显著正相关。遮荫及EBR处理下,紫花苜蓿根重比与光强显著正相关,主茎节数与光强无明显相关性。综合上述结果,越夏期遮荫条件下,外源EBR可调整紫花苜蓿植株结构,降低叶面温度,促进光合色素的合成,提高光合效率,缓解高温与弱光对紫花苜蓿生长的抑制作用。L1条件下,外源1 mg·L^-1 EBR对紫花苜蓿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越夏期 遮荫 光合色素 光合-光响应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人工草地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及其内稳性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秦文萍 刘翔 +4 位作者 陈杰 赵静怡 哈斯巴根 马志雯 石红霄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20,共10页
以三江源区建植3年、7年、16年和20年的高寒混播禾本科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人工草地土壤和植物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对建植年限的响应,对比植物群落和不同功能群碳、氮、磷含量、生态化学计量比及养分的内稳性特征。结... 以三江源区建植3年、7年、16年和20年的高寒混播禾本科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人工草地土壤和植物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对建植年限的响应,对比植物群落和不同功能群碳、氮、磷含量、生态化学计量比及养分的内稳性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建植年限的增加,人工草地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层的碳含量、氮含量、碳磷比和氮磷比总体上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磷含量和碳氮比分别呈现出升高、降低、再升高和降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特征,建植7年人工草地土壤碳、氮、磷含量最高。总体上,人工草地植物碳含量、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按照禾本科植物>植物群落>杂类草的顺序依次递减,氮含量和磷含量则表现为杂类草>植物群落>禾本科植物。随着建植年限的增加,植物群落和杂类草除碳氮比以外的其余指标均有着相似的变化特征,而禾本科植物碳含量、氮含量和碳氮比的变化特征与植物群落和杂类草相比存在一定差异。此外,不论在群落尺度还是功能群尺度,植物氮磷比均在8.0以下,表明人工草地植物的生长主要受氮限制。内稳性模型的拟合结果显示,植物群落和禾本科植物的氮含量和氮磷比表现为绝对稳态,磷含量表现为敏感态,而杂类草的氮、磷含量及氮磷比均表现为绝对稳态,表明杂类草对土壤磷素变化的适应能力可能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学 内稳性 建植年限 高寒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