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瘤胃微生物定量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郭同军 王加启 +5 位作者 王建平 霍小凯 卜登攀 魏宏阳 周凌云 刘开朗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9-24,共6页
当前人们对瘤胃中微生物的认识只有10%~20%,不断改进研究技术和手段,才能大大推动瘤胃微生态领域的研究。作者阐述了瘤胃微生物传统定量方法(滚管计数法和最大或然数法)和分子生物学定量方法,如探针杂交技术、荧光原位杂交、DGG... 当前人们对瘤胃中微生物的认识只有10%~20%,不断改进研究技术和手段,才能大大推动瘤胃微生态领域的研究。作者阐述了瘤胃微生物传统定量方法(滚管计数法和最大或然数法)和分子生物学定量方法,如探针杂交技术、荧光原位杂交、DGGE、定量PCR和流式细胞计量术(flow cytometry)等的应用状况及其各自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胃微生物 滚管计数法 最大或然数法 Real—Time PCR 流式细胞计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瘤胃脂类营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吉峰 王加启 《中国奶牛》 2005年第2期24-27,共4页
关键词 奶牛饲养 瘤胃微生物 脂类营养 消化代谢 日粮 乳脂 乳成分 研究进展 体脂 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对人工草地牧草生殖分配及种子重量的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包国章 康春莉 李向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362-1366,共5页
不同放牧强度对白三叶、红三叶、鸭茅的生殖分配及种子千粒重影响极显著。一定强度的放牧干扰有利于提高休牧后三叶草的花序密度 ,但鸭茅花序密度却随放牧强度的提高而出现明显下降。放牧草地三种牧草种群的生殖分配均低于对照草地。在... 不同放牧强度对白三叶、红三叶、鸭茅的生殖分配及种子千粒重影响极显著。一定强度的放牧干扰有利于提高休牧后三叶草的花序密度 ,但鸭茅花序密度却随放牧强度的提高而出现明显下降。放牧草地三种牧草种群的生殖分配均低于对照草地。在放牧草地 ,随放牧强度的提高 ,白三叶生殖分配逐渐增加 ,红三叶及鸭茅生殖分配逐渐减少。提高放牧强度后 ,三叶草千粒重出现递减趋势 ,而鸭茅却出现递增趋势 ,在无放牧干扰草地 ,三叶草种群趋于生产数量较少的大粒种子 ,在放牧干扰下 ,趋于生产数量较多的小粒种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人工草地 牧草 生殖分配 种子重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中添加维基尼亚霉素对肉牛瘤胃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郭同军 王加启 +5 位作者 卜登攀 王建平 刘开朗 李旦 栾绍宇 哈斯额尔敦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1-76,共6页
选用4头体重为559.4±30.1kg,健康且装有瘤胃瘘管的4岁龄杂交肉牛,进行重复交叉试验设计,处理组添加维吉尼亚霉素,旨在观察日粮中添加维基尼亚霉素对瘤胃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在每个正试验期第28天的饲喂前8:00和饲喂后12:00、16:00... 选用4头体重为559.4±30.1kg,健康且装有瘤胃瘘管的4岁龄杂交肉牛,进行重复交叉试验设计,处理组添加维吉尼亚霉素,旨在观察日粮中添加维基尼亚霉素对瘤胃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在每个正试验期第28天的饲喂前8:00和饲喂后12:00、16:00采集瘤胃液进行亨氏滚管法培养计数。试验发现日粮中添加维基尼亚霉素能有效抑制调节瘤胃微生物中淀粉降解菌数量和蛋白降解菌数量(P<0.01),但对纤维降解菌、总细菌和原虫的数量影响不显著。维吉尼亚霉素在不同采样时间点抑制调节瘤胃微生物数量的统计结果显示,维吉尼亚霉素在8:00时,能有效抑制调节淀粉降解菌数量(P<0.05),在12:00时,能有效抑制淀粉降解菌数量和蛋白降解菌数量(P<0.05)。维吉尼亚霉素在不同时间点对纤维降解菌、总细菌和原虫的数量影响不显著。但对照组和处理组中,原虫数量和总细菌数量随时间均呈现出"高-低-高"的趋势。结果表明,向日粮中添加维吉尼亚霉素能有效调节高精料条件下占主导地位的淀粉降解菌和蛋白降解菌的数量,从而缓解瘤胃酸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基尼亚霉素 亨氏厌氧滚管技术 微生物计数 肉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丹草生长早期耐旱性评价方法及种质耐旱性筛选 被引量:2
5
作者 桂枝 高建明 +3 位作者 袁庆华 罗峰 裴忠有 孙守钧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07-1012,共6页
本研究采用Hoagland营养液砂培法,以PEG-8000为水分胁迫物,建立了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生长早期耐旱性评价方法,并评价了22份苏丹草种质材料的耐旱性。结果表明:不耐旱基因型‘06-222'能忍受的PEG-8000的最高浓度为-0.675 MPa... 本研究采用Hoagland营养液砂培法,以PEG-8000为水分胁迫物,建立了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生长早期耐旱性评价方法,并评价了22份苏丹草种质材料的耐旱性。结果表明:不耐旱基因型‘06-222'能忍受的PEG-8000的最高浓度为-0.675 MPa。当PEG-8000的浓度为-0.600和-0.700 MPa时,22份苏丹草种质材料在相对存活率、相对株高及相对地上部干质量3个性状上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按照耐旱指数,将22份苏丹草种质材料分为5类,其中,‘内农1号'、‘89-105'及‘TS185'的耐旱性最强,而‘06-222'最弱。相对存活率和相对地上部干质量均与相对株高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因此,对苏丹草进行生长早期耐旱性评价时PEG-8000的最高浓度应在-0.675 MPa左右;在评价苏丹草早期的耐旱性时考察相对存活率和相对地上部干质量2个性状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草 种质材料 耐旱性 生长早期 PEG-80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奶保存方法和采样时间对乳尿素氮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郭同军 王加启 +4 位作者 卜登攀 王建平 魏宏阳 周凌云 石庆华 《中国奶牛》 2008年第6期22-24,共3页
选择4头中国荷斯坦奶牛,在早晨和晚上挤奶时分别采集开始挤奶和即将结束时的乳样,分别用冷冻保存和加防腐剂保存,并与鲜乳样进行乳尿素氮含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鲜样比较,冷冻保存和防腐剂保存的乳样乳尿素氮含量明显升高(P<0.0... 选择4头中国荷斯坦奶牛,在早晨和晚上挤奶时分别采集开始挤奶和即将结束时的乳样,分别用冷冻保存和加防腐剂保存,并与鲜乳样进行乳尿素氮含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鲜样比较,冷冻保存和防腐剂保存的乳样乳尿素氮含量明显升高(P<0.01);同时,乳蛋白含量下降。采样时间对乳尿素氮的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本试验表明:在冷冻保存和加防腐剂保存的乳样中乳尿素氮含量变化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尿素氮 冷冻保存 防腐剂保存 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次、日粮及环境温湿指数对奶牛HSP7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郭同军 王加启 +5 位作者 卜登攀 王建平 霍小凯 李旦 魏宏阳 周凌云 《中国奶牛》 2010年第8期8-11,共4页
本文主要研究初产和经产、不同比例的过瘤胃淀粉和脂肪日粮及环境温湿指数对热应激奶牛HSP70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54头中国荷斯坦奶牛,根据产奶量、泌乳天数和胎次相近原则,进行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试验奶牛分3个处理组(高过瘤胃淀粉低... 本文主要研究初产和经产、不同比例的过瘤胃淀粉和脂肪日粮及环境温湿指数对热应激奶牛HSP70表达的影响。试验选用54头中国荷斯坦奶牛,根据产奶量、泌乳天数和胎次相近原则,进行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试验奶牛分3个处理组(高过瘤胃淀粉低饱和脂肪酸组PF161、中等过瘤胃淀粉中等饱和脂肪酸组PF131和低过瘤胃淀粉高饱和脂肪酸组PF101),每个处理组18头奶牛。分别于正试期的第1天、第21天、第49天、第77天和试验结束时采集血样,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HSP70的含量。结果显示:在正试期间,牛舍环境温湿指数均值为79.67,奶牛处于中度热应激;初产奶牛血液中HSP70的含量高于经产奶牛;中等过瘤胃淀粉中等饱和脂肪酸组的HSP70含量高于其他两组;HSP70含量随THI变化呈现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 HSP70 奶牛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基尼亚霉素对肉牛瘤胃乳酸杆菌数量和L-乳酸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同军 王加启 +6 位作者 卜登攀 王建平 霍小凯 刘开朗 李旦 栾绍宇 周凌云 《中国奶牛》 2009年第5期15-18,共4页
本试验应用Real-timePCR和L-乳酸试剂盒分析了维吉尼亚霉素对瘤胃乳酸杆菌数量和L-乳酸浓度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中乳酸杆菌数量和L-乳酸浓度差异不显著,但试验组乳酸杆菌数量和L-乳酸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说明维吉尼... 本试验应用Real-timePCR和L-乳酸试剂盒分析了维吉尼亚霉素对瘤胃乳酸杆菌数量和L-乳酸浓度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中乳酸杆菌数量和L-乳酸浓度差异不显著,但试验组乳酸杆菌数量和L-乳酸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说明维吉尼亚霉素对乳酸杆菌数量和L-乳酸浓度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维吉尼亚霉素抑制乳酸杆菌数量变化而间接地抑制L-乳酸浓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基尼亚霉素 Real—time PCR 乳酸杆菌 L-乳酸 肉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氮能力强的优质牧草——红豆草
9
作者 张文淑 《农村百事通》 2006年第5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红豆草 优质牧草 固氮能力 天山北坡 驴喜豆 半阴坡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遗传育种的发展变化与我国育种偏差的纠正
10
作者 王立贤 《今日养猪业》 2014年第4期49-52,共4页
20世纪初以来,猪遗传育种工作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化,并取得了巨大成就。第一阶段,50年代以前,育种工作主要围绕以毛色、体型为主的表型选择。第二阶段,60年代时专门化父系和母系的提出,标志着现代养猪体系的形成。第三阶段,9... 20世纪初以来,猪遗传育种工作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化,并取得了巨大成就。第一阶段,50年代以前,育种工作主要围绕以毛色、体型为主的表型选择。第二阶段,60年代时专门化父系和母系的提出,标志着现代养猪体系的形成。第三阶段,90年代BLUP技术(bestlinearunbiasedprediction,最佳线性无偏预测)地应用开辟了猪育种的新纪元。第四阶段,90年代以后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地应用,逐步经历了遗传标记辅助选择和全基因组选择两个阶段,目前全基因组选择还处于研究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育种 猪体 分子生物学技术 最佳线性无偏预测 遗传标记辅助选择 纠正 偏差 育种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