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废弃物厌氧干发酵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陈润璐 李再兴 +3 位作者 冯晶 姚宗路 罗娟 赵立欣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365-373,共9页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废弃物产生量逐年增加,但资源化利用率较低。厌氧干发酵技术主要用于处理总固形物质含量在20%~40%(质量分数)之间的固态有机物,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具有用水量少、容积产气率高等优点。由于较高的含固...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废弃物产生量逐年增加,但资源化利用率较低。厌氧干发酵技术主要用于处理总固形物质含量在20%~40%(质量分数)之间的固态有机物,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具有用水量少、容积产气率高等优点。由于较高的含固率,厌氧干发酵技术还存在反应器启动慢、物料搅拌困难、传热传质差等问题。厌氧干发酵装置的创新与工艺参数的优化直接关系到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通过比较典型的序批式和连续式厌氧干发酵反应器的运行特点,分析主要工艺参数对厌氧干发酵运行过程的影响,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厌氧干发酵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提出了当前厌氧干发酵技术存在的不足,并在技术装备和工艺研究方面对该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开发厌氧干发酵装置中关键环节的设计方法;开展沼渣流变特性、微生物动态变化等深层次机理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污染防治工程 农业废弃物 厌氧干发酵 反应器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种植对农业土壤环境的胁迫 被引量:39
2
作者 费颖恒 黄艺 +2 位作者 严昌荣 晁元卿 何文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3-247,共5页
为研究集约化生产方式对农田环境的影响,实验测定了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的大田和大棚两种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微生物、重金属污染和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情况。本研究分别使用平板计数法和氯仿熏蒸法测定土壤中微生物区系及其生物碳量;采用... 为研究集约化生产方式对农田环境的影响,实验测定了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的大田和大棚两种不同种植方式下,土壤微生物、重金属污染和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情况。本研究分别使用平板计数法和氯仿熏蒸法测定土壤中微生物区系及其生物碳量;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土壤和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和植物体内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结果显示,随大棚使用年份的增加,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增加,而真菌数量显著减少,即细菌真菌比上升,说明大棚中农田微生物区系结构仍处于较好的状态;但同时微生物碳量明显减少,间接反映大棚土壤养分压力的增加。污染物积累方面,大棚土壤中的重金属积累和有机磷农药残留均与大田情况相当。因此本研究认为,短期(20a)内的大棚种植对农业土壤环境并未产生严重的胁迫。另外,微生物作为农田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因子,是土壤质量评价中较灵敏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棚 土壤 微生物 重金属 有机磷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工厂系列谈(二)——植物工厂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被引量:13
3
作者 杨其长 张成波 《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05年第6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植物工厂 发展趋势 研究现状 发展历程 相互联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土壤碳饱和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杜章留 张庆忠 任图生 《土壤与作物》 2015年第2期49-56,共8页
农田土壤有机碳是土壤肥力的核心,与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然而,土壤有机碳水平并非无限度增加而是存在一个最大容量,或称之为碳饱和水平。本文综述了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机制、碳饱和理论及其关联性,总结了土壤碳饱和概念模型和... 农田土壤有机碳是土壤肥力的核心,与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然而,土壤有机碳水平并非无限度增加而是存在一个最大容量,或称之为碳饱和水平。本文综述了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机制、碳饱和理论及其关联性,总结了土壤碳饱和概念模型和饱和亏缺预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我国农田土壤碳饱和效应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土壤有机碳 稳定机制 碳饱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表性浓度路径情景下的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和对中国的挑战 被引量:54
5
作者 陈敏鹏 林而达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2010年第6期436-442,共7页
介绍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为第五次评估报告开发的新情景——代表性浓度路径(RCPs),分析了RCPs情景的内在优势,并描述了4类代表性RCPs(RCP8.5、RCP6、RCP4.5和RCP3-PD)的特征。利用IPCC最新发布的RCPs数据,分析了高端、中... 介绍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为第五次评估报告开发的新情景——代表性浓度路径(RCPs),分析了RCPs情景的内在优势,并描述了4类代表性RCPs(RCP8.5、RCP6、RCP4.5和RCP3-PD)的特征。利用IPCC最新发布的RCPs数据,分析了高端、中端稳定和低端浓度路径下,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空间、区域分担和减排成本,并着重探讨了低端路径与全球温度升幅限制在2℃以下目标之间的关系及其给中国带来的主要挑战和应对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减排 代表性浓度路径 情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州不同季风期近地面大气气溶胶中~7Be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同步观测 被引量:8
6
作者 杨永亮 史敬磊 +3 位作者 张干 朱晓华 李勇 于寒青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2-82,共11页
2006年8月—2007年7月,在广州市天河区以每周采集2~3天的采样频率连续12个月采集近地面大气气溶胶样品,同步测定近地面气溶胶中7Be和有机氯农药(OCPs)、多氯联苯(PCBs)、多溴联苯醚(PBDEs)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值。7Be浓度全年平... 2006年8月—2007年7月,在广州市天河区以每周采集2~3天的采样频率连续12个月采集近地面大气气溶胶样品,同步测定近地面气溶胶中7Be和有机氯农药(OCPs)、多氯联苯(PCBs)、多溴联苯醚(PBDEs)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浓度值。7Be浓度全年平均值为2.59 mBq/m3,最高值出现在5月(8.5 mBq/m3),最低值出现在8月底—9月初(0.07 mBq/m3)。冬季和春季为7Be浓度值较高的季节,夏季和秋季浓度值较低。在2月份—4月份期间,7Be可能受到"春季泄漏"现象的影响。∑OCPs、∑33PCBs和∑31PBDEs年平均浓度分别为345.6 pg/m3、317.6 pg/m3和609.0 pg/m3。广州市近地面大气气溶胶中7Be与POPs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既有共性部分又存在差异。在夏季、秋季和初冬季7Be与∑PCBs和∑PBDEs的相关性则较好,相关系数r分别为0.9784和0.9006(p=0.01)。OCPs与PCBs和PBDEs的时间变化曲线完全不同,可能是OCPs与PCBs和PBDEs的来源不同以及物理化学性质差异较大,受大气气团的影响不同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Be 大气气溶胶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东亚季风 广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黎协定》适应和损失损害内容的解读和对策 被引量:16
7
作者 陈敏鹏 张宇丞 +1 位作者 李波 李玉娥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1-257,共7页
《巴黎协定》基本照顾了各缔约方的核心关切,坚持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原则,基本体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分。在适应部分,《巴黎协定》设立了与全球温升目标相联系的全球适应目标,明确了对发展中国... 《巴黎协定》基本照顾了各缔约方的核心关切,坚持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原则,基本体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分。在适应部分,《巴黎协定》设立了与全球温升目标相联系的全球适应目标,明确了对发展中国家的适应支持,并确定了具有一定法律约束力的全球适应信息通报和5年周期的全球盘点。在损失损害部分,《巴黎协定》锁定了《公约》下的华沙损失损害国际机制,并基本确定了一个各国通过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合作共同解决损失损害问题的框架。但是,《巴黎协定》仍然没有解决很多技术性问题和缔约方之间关键性和实质性的分歧。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将继续在适应和损失损害问题中面临着出资压力,应通过增强国内适应行动、强化适应和损失损害相关研究和高效利用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3个方面,为谈判争取主动并为推动全球适应气候变化减少损失损害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黎协定 适应 损失损害 应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季风时节北京近地面大气颗粒物中7Be和POPs的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朱晓华 杨永亮 +7 位作者 盖楠 陈舒 李勇 焦杏春 史双昕 于寒青 谭科艳 潘静 《地球化学》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01-113,共13页
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在东亚季风区中纬度城市北京连续一年以每周3天的时间尺度同步采集近地面大气中气溶胶样品并测定了宇宙射线成因核素7Be和8种有机氯农药(OCPs)、7种多氯联苯(PCBs)的浓度。7Be浓度全年平均值为(8.39±0.49)mBq/... 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在东亚季风区中纬度城市北京连续一年以每周3天的时间尺度同步采集近地面大气中气溶胶样品并测定了宇宙射线成因核素7Be和8种有机氯农药(OCPs)、7种多氯联苯(PCBs)的浓度。7Be浓度全年平均值为(8.39±0.49)mBq/m3,显著高于欧洲地区具有相同纬度的城市。最高值出现在9月(15.64 mBq/m3),最低值出现在5月(1.35 mBq/m3)。夏季7Be浓度值较低,春、秋季浓度值较高。对大气气溶胶中7Be进行不同季风时节的比较要比季节性的比较可更好地揭示7Be的变化规律及其来源。夏季的低值与东南季风导致的多降雨气象条件有关。秋季的高值为大气环流异常所致。OCPs和PCBs总浓度(∑OCPs和∑PCBs)呈现夏季低,秋、冬季高的现象。西风和西北风为北京市大气气溶胶中POPs浓度最高的季风时节。较高氯代PCBs(PCB153和PCB180)在冬季占主导优势。较高的PCB101和PCB118可能来自北京周边的污染源。在部分时期7Be与DDTs和δ-HCH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在春季和夏季PCB-101与7Be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气溶胶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东亚季风 北京 beryllium-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黎协定》特设工作组适应信息通报谈判的最新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4
9
作者 陈敏鹏 张宇丞 +1 位作者 刘硕 李玉娥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1-200,共10页
适应信息通报作为《巴黎协定》下联结国家个体适应行动、全球适应目标以及全球集体适应努力的纽带,是目前《巴黎协定》特设工作组(APA)下唯一的适应议题,会对未来全球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产生较大影响。本文总结了APA适应信息通报... 适应信息通报作为《巴黎协定》下联结国家个体适应行动、全球适应目标以及全球集体适应努力的纽带,是目前《巴黎协定》特设工作组(APA)下唯一的适应议题,会对未来全球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产生较大影响。本文总结了APA适应信息通报的谈判进程和最新进展,梳理了不同缔约方和谈判集团对适应信息通报目的、内容、报告渠道、指南和灵活性的立场和观点,展望了适应信息通报未来的谈判走势。中国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相比,开展适应行动及提供信息报告的能力较强,在适应信息通报谈判中立场相对灵活,但未来在有关适应的资金支持谈判等方面仍面临着压力,建议推动和深化适应气候变化领域南南合作以团结更多发展中国家,促进全球适应行动,回应发展中国家的关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信息通报 巴黎协定 全球适应目标 适应支持 国家适应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气候变化的成本分析:回顾和展望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敏鹏 林而达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280-285,共6页
根据经济成本对减缓和适应措施进行取舍是形成最优化应对方案的基本方法。然而,与减缓成本分析相比,适应成本研究相对少得多。目前,全球的适应成本研究可分为全球层次和部门层次的研究。相关研究表明,未来20年为了适应"中等"... 根据经济成本对减缓和适应措施进行取舍是形成最优化应对方案的基本方法。然而,与减缓成本分析相比,适应成本研究相对少得多。目前,全球的适应成本研究可分为全球层次和部门层次的研究。相关研究表明,未来20年为了适应"中等"程度的气候变化,全球透应成本为40-1000亿美元。由于适应的复杂性和跨学科性,目前适应成本的研究在国内尚未系统地展开,与国际研究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强化影响和适应之间的联系、案例研究的"尺度放大"、采用优化的适应水平和对适应成本不确定性的定量分析将是未来适应成本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 气候变化 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工厂系列谈(一)——植物工厂定义与分类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杨其长 张成波 《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05年第5期36-37,共2页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学会名誉会长卢良恕院士所言,植物工厂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以人工可控的环境设施和工厂化作业为主要特征,受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小,可以按计划和市场需求进行生产,作物生长周期短、速度快、...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学会名誉会长卢良恕院士所言,植物工厂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以人工可控的环境设施和工厂化作业为主要特征,受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小,可以按计划和市场需求进行生产,作物生长周期短、速度快、污染少,同时通过多层、立体式栽培以及周年多茬次的安排,单位土地面积的利用率和作物产量可以得到成倍甚至数十倍的提高。由于植物工厂是一项高投入、高技术、高产出的产业,其建设成本和早期运行成本较高,目前,我国尚未真正开展此项研究工作。但是,从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来看,尽快开展植物工厂领域的研究与建设不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既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是摆在广大农业科教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有关植物工厂的基础理论和关键配套技术的研究必将陆续在我国展开,一批相关的高新技术成果必将随之产生。为了使广大读者了解国外植物工厂的研究概况及其研究进展,从2005年第5期开始,我刊编辑部特约请《植物工厂概论》一书的作者杨其长研究员和张成波研究员,请他们陆续就植物工厂的发展历程、结构类型、主要特征、主要配套技术等方面进行介绍,希望使大家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工厂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分类 定义 科学技术发展 高新技术成果 农业发展 主要特征 配套技术 中国农学会 2005年 环境设施 自然条件 市场需求 生长周期 作物产量 土地面积 运行成本 建设成本 研究工作 社会经济 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蔬菜树”亮相寿光蔬菜科技博览会
12
作者 杨其长 汪晓云 +1 位作者 魏灵玲 王海鹏 《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04年第5期58-58,共1页
关键词 科技博览会 蔬菜树 中国农业科学院 生理机制 设施栽培 研究中心 设施农业 基质培 第五届 西红柿 国内外 株高 果菜 遗传 黄瓜 水培 茄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揭膜时期对土壤水、盐运移及棉花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君 吕军 +2 位作者 刘晓伟 李志强 何文清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27-1332,共6页
为探明揭膜时期对棉田土壤水、盐运移及棉花产量的影响,设置6个处理,分别在不同时期揭膜[T1(6月10日);T2(6月25日);T3(7月13日);T4(7月25日);T5(8月10日);T6(不揭膜)],研究揭膜时期对土壤水分利用、盐分的运移及棉花产量的... 为探明揭膜时期对棉田土壤水、盐运移及棉花产量的影响,设置6个处理,分别在不同时期揭膜[T1(6月10日);T2(6月25日);T3(7月13日);T4(7月25日);T5(8月10日);T6(不揭膜)],研究揭膜时期对土壤水分利用、盐分的运移及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覆膜相比,选择在棉花花期前揭膜可导致土壤含水量以及棉花产量显著降低;而在棉花花期后揭膜对土壤含水量无显著影响,并且在铃期揭膜(T5)棉花产量略有升高。不同揭膜处理的土壤盐分质量分数(0-60cm土层)分布均呈现膜面〉膜间〉棉花株间的趋势,而揭膜可降低膜面和膜间0-40cm土层盐分质量分数。综上所述,不同时期揭膜均可降低膜面、膜间0-40cm土层的土壤盐分质量分数,但棉花花期前揭膜导致棉花减产,花期后揭膜对土壤含水量及产量均没有显著影响,以T5时期揭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揭膜时期 棉花产量 土壤含水量 土壤盐分质量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解地膜的降解性及其对土壤水分和棉花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田玲枝 刘晓伟 +5 位作者 吕军 何文清 李志强 张媛 朱春梅 李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30期62-65,共4页
目的]探明不同类型降解地膜在棉田的降解性能及对土壤水分和棉花产量的影响。[方法]该试验设置13个处理,T_1~T_3处理为全生物降解地膜、T_4~T_6处理为光氧降解地膜、T_7~T_9处理为光氧-生物降解地膜、T_(10)~T_(12)处理为生物降解地膜4... 目的]探明不同类型降解地膜在棉田的降解性能及对土壤水分和棉花产量的影响。[方法]该试验设置13个处理,T_1~T_3处理为全生物降解地膜、T_4~T_6处理为光氧降解地膜、T_7~T_9处理为光氧-生物降解地膜、T_(10)~T_(12)处理为生物降解地膜4种类型降解地膜,以普通地膜(T_(13))做对照。[结果]各类型降解地膜在铺设90、43、57、57 d均发生降解,其韧性均在90 d后大幅降低,其中T_1、T_4、T_(10)处理横向纵向均发生裂解,T_8处理主要为横向裂解;并且地膜的厚度、降解天数均与地膜的保水性能无关,当无作物遮蔽时,地膜破裂后即失去保墒作用,此时土壤水分蒸发量达到峰值,其后与破裂程度无关;地膜降解过早降低了棉花株高、果枝台数和产量,在85 d后降解的地膜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已无显著影响。[结论]降解地膜降解时间在85 d后即棉花花期以后可有效发挥土壤增温保墒效应,达到稳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解地膜 降解性 棉花 水分 产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硼金刚石膜电极电化学消毒中有机物与大肠杆菌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正顺 陈佰韬 +1 位作者 朱洪 李红娜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考察掺硼金刚石膜电极电化学体系同时降解有机物和消毒的效果及互相影响机制。【方法】研究掺硼金刚石膜电极电化学体系在有无大肠杆菌存在情况下,对含有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苯酚、间苯二酚和间苯三酚5类有机... 【目的】考察掺硼金刚石膜电极电化学体系同时降解有机物和消毒的效果及互相影响机制。【方法】研究掺硼金刚石膜电极电化学体系在有无大肠杆菌存在情况下,对含有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苯酚、间苯二酚和间苯三酚5类有机物的水溶液的电解效果,分别测定有机物的降解速率常数及大肠杆菌的对数灭活率;并以间苯二酚为例,探讨有机物浓度及酸碱度对共存体系中有机物的降解效果及大肠杆菌的对数灭活率的影响。【结果】在大肠杆菌存在的情况下,有机物的降解率上升,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苯酚、间苯二酚和间苯三酚在大肠杆菌存在下的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774、0.972、0.990、1.818和7.902h-1,大于不含大肠杆菌时的降解速率常数(0.762、0.870、0.972、1.650、7.686h-1);与之相反,大肠杆菌的灭活变慢。初始浓度为0.030mmol/L时,0.230mg/L间苯二酚在5min内实现完全降解,而初始浓度为0.009mmol/L时只有0.080mg/L被降解;间苯二酚浓度从0.000到0.030mmol/L时,对应的大肠杆菌灭活率从5.40下降到3.24。酸碱度对共存体系有影响,pH=10体系与pH=7体系对间苯二酚的降解率快于pH=4体系。【结论】共存体系中有机物与微生物间的吸附,使得有机物的降解速率变快。同时,有机物的降解速率随其浓度的增加而减慢,但是降解量逐渐增加,在碱性(pH=10)条件下电解对有机物和大肠杆菌的处理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消毒 掺硼金刚石膜电极 有机物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生物质成型燃料质量标准现状 被引量:23
16
作者 霍丽丽 赵立欣 +5 位作者 郝彦辉 孟海波 姚宗路 刘昭 刘桐利 袁艳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45-254,共10页
中国生物质成型燃料标准体系建设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标准制定工作进展较为缓慢,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发展。该研究分析了国内外生物质成型燃料标准体系和质量认证体系现状,研究生物质成型燃料质量影响因素及质量要... 中国生物质成型燃料标准体系建设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标准制定工作进展较为缓慢,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发展。该研究分析了国内外生物质成型燃料标准体系和质量认证体系现状,研究生物质成型燃料质量影响因素及质量要求;与ISO国际标准比较,分析了木质、非木质生物质成型燃料各指标质量分级要求,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中国生物质成型燃料质量标准仍需进一步完善。同时与国内煤炭质量相关标准进行比较,生物质成型燃料灰分含量低,硫含量、砷和汞等重金属含量极低,对环境友好,是良好的替代散煤的固体燃料。通过研究提出建议成立生物质成型燃料国家标委会,亟需制定质量分级和污染物排放国家标准,并应区分商用、民用以及工业用等不同应用对象的燃料质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燃料 质量标准 认证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