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栅格法的农业机器人路径规划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姜龙腾 迟瑞娟 +4 位作者 马悦琦 董乃希 黄修炼 班超 朱晓龙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4,共6页
智能农业机器人是无人农场实现机器完全替换人工劳动的重要一环,而路径规划是农业机器人的重要关键技术。为此,针对农田特殊作业环境及农艺要求,提出了农业机器人全局路径规划方法和局部最优规划方法。阐述了农田全覆盖路径规划思想,设... 智能农业机器人是无人农场实现机器完全替换人工劳动的重要一环,而路径规划是农业机器人的重要关键技术。为此,针对农田特殊作业环境及农艺要求,提出了农业机器人全局路径规划方法和局部最优规划方法。阐述了农田全覆盖路径规划思想,设计了基于神经元激励网络法的全覆盖路径规划方法和基于Dijkstra算法的局部最优路径规划方法。通过MatLab仿真试验验证路径规划方法的可行性,建立栅格地图,并随机设置障碍物信息模拟实际作业环境。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激励与神经元激励两种规划方法覆盖完成率均为100%,路径长度与转弯次数两者相差不大,但神经元激励法的路径重复率5.49%远远小于生物激励法的12.66%;基于神经元激励网络法的全覆盖路径规划方法比生物激励网络法的全覆盖路径规划方法重耕率更低,可实现农田地块大规模覆盖作业;基于Dijkstra算法的局部最优路径规划方法可针对不同复杂程度的障碍物地图实现自主最优路径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器人 全覆盖路径规划 避障路径 栅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控制的插秧机LQR曲线路径跟踪控制器优化方法 被引量:6
2
作者 马悦琦 迟瑞娟 +3 位作者 赵彦涛 班超 苏童 李峥嵘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8,102,共9页
为了提高无人插秧机地头转向时的曲线路径跟踪精度,针对传统的误差权重矩阵固定的线性二次调节器(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路径跟踪控制器对插秧机的纵向速度、横向偏差以及航向角偏差的变化适应性较差的问题,基于车辆二自由度... 为了提高无人插秧机地头转向时的曲线路径跟踪精度,针对传统的误差权重矩阵固定的线性二次调节器(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LQR)路径跟踪控制器对插秧机的纵向速度、横向偏差以及航向角偏差的变化适应性较差的问题,基于车辆二自由度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通过模糊控制实时调整LQR控制器误差权重矩阵的路径跟踪控制器优化方法。该方法以纵向速度、横向偏差、航向角偏差为输入,以横向偏差和航向角偏差对应的误差权重为输出,建立模糊控制模型实时调整LQR控制器的误差权重矩阵。为了验证所提出算法的曲线路径跟踪控制精度和可行性,以改装后的洋马VP6E型无人插秧机为对象,进行Carsim和Simulink联合仿真试验以及实车试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在控制插秧机跟踪半径为2 m的1/4圆弧路径时,所提出算法控制下的横向偏差绝对值均值为0.014 m,最大值为0.032 m,小于0.04 m的占100%,航向角偏差绝对值均值为1.67°,最大值为4.94°,相较于传统引入前馈控制的LQR控制器,横向偏差绝对值均值降低50%,航向角偏差绝对值均值降低23%。实车试验结果表明,在插秧机跟踪半径为2 m的1/4圆弧路径时,所提出算法控制下横向偏差绝对值均值为0.027 m,最大值为0.048 m,小于0.04 m的占62%,航向角偏差绝对值均值为1.86°,最大值为4.94°,相较于传统引入前馈控制的LQR控制器,横向偏差绝对值均值降低40%,航向角偏差绝对值均值降低4.1%。该方法提升了无人插秧机曲线路径跟踪控制精度,为无人插秧机曲线路径跟踪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插秧机 路径跟踪 线性二次调节器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田滚动阻力变化率辨识和模糊PI控制的水稻插秧机速度-滑转率联合控制算法
3
作者 马悦琦 迟瑞娟 +3 位作者 付国辉 赵彦涛 班超 苏童 《农业机械学报》 2025年第8期274-282,共9页
水稻插秧机作业时驱动轮滑转率及其稳定性影响水稻插植株距精度,进而影响水稻产量。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水田滚动阻力变化率辨识和模糊PI控制的水稻插秧机速度-滑转率联合控制算法。通过卡尔曼滤波对插秧机驱动轮滚动阻力变化率进行辨识;... 水稻插秧机作业时驱动轮滑转率及其稳定性影响水稻插植株距精度,进而影响水稻产量。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水田滚动阻力变化率辨识和模糊PI控制的水稻插秧机速度-滑转率联合控制算法。通过卡尔曼滤波对插秧机驱动轮滚动阻力变化率进行辨识;基于模糊PI控制对速度和滑转率进行联合控制,根据驱动轮滚动阻力变化率、速度误差、滑转率误差对控制律增益系数进行实时调整。水田试验结果表明,当期望速度为1 m/s时,本文算法控制下插秧机滑转率均值为0.122,标准差为0.039;相较无滑转率控制时,滑转率均值降低39.3%,标准差降低61.7%;相较基于控制律增益系数固定的PI控制的速度-滑转率联合控制算法,滑转率均值降低12.8%,标准差降低45.1%。当期望速度为1 m/s时,本文算法控制下速度绝对误差均值为0.072 m/s,相较无滑转率控制时,降低53.5%,相较基于控制律增益系数固定的PI控制的速度-滑转率联合控制算法,降低47.1%。所提出算法可以有效提升水稻插植精度与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插秧机 滑转率控制 参数辨识 卡尔曼滤波 模糊PI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人工势场法的插秧机绕障策略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姜龙腾 迟瑞娟 +3 位作者 熊泽鑫 马悦琦 班超 朱晓龙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0-27,共8页
针对水田中存在的壕沟、田埂、石块、电线杆等障碍物使得插秧机无法保证作业连续性和插秧直线性等问题,设计了基于优化人工势场法的插秧机绕障路径规划策略。通过增加插秧机实时位置与目标作业点的相对距离作为判断条件来动态改变势场大... 针对水田中存在的壕沟、田埂、石块、电线杆等障碍物使得插秧机无法保证作业连续性和插秧直线性等问题,设计了基于优化人工势场法的插秧机绕障路径规划策略。通过增加插秧机实时位置与目标作业点的相对距离作为判断条件来动态改变势场大小,同时设立了虚拟局部目标点来弥补传统人工势场法目标点不可达和局部最小点的算法缺陷;将插秧机简化为二轮车模型,建立插秧机转向系统数学模型,得出插秧机速度、行驶航向角和前轮转角表达式,以横向偏差与航向偏差作为评判路径优化效果的因素。转向控制器以复合模糊PID算法控制插秧机的转角,不断减小理想前轮转角与实际转角的偏差,实现转角最优化;采用超声波传感器实时检测道路障碍物并结合RTK-GPS实时更新位置坐标,设计出插秧机绕障转向控制策略。通过Matlab对优化的人工势场法的避障路径控制策略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当障碍物不在影响范围内,插秧机直线追踪的最大横向位置偏差为5 cm,平均偏差约为2 cm,最大避障横向偏差小于0.5 m,优化后的算法具有较好的控制精度,可避免目标点不可达的问题。基于洋马VP6E插秧机作为实验平台进行了实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当插秧机以速度0.5、1.0、1.5 m/s行驶时,左侧绕障的最大横向偏差均不大于1.2218 m,航向偏差最大值为30.1491°,绕障前后直线追踪的平均横向偏差为0.025 m,平均航向偏差为3.12°;右侧绕障的最大横向偏差均不大于1.2459 m,航向偏差最大值为25.2294°,绕障前后直线追踪的平均横向偏差为0.023 m,平均航向偏差为3.36°,所设计的避障方法可满足插秧机在农艺作业过程中的避障要求,具有很好的可行性与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导航插秧机 人工势场法 避障路径规划 自主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