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水稻生产对历史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 被引量:44
1
作者 熊伟 杨婕 +2 位作者 吴文斌 黄丹丹 曹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09-518,共10页
有效的适应措施需要了解两类基础信息,一是农业生产所面临的各种气候变异风险,二是作物产量对潜在气候变异风险的反应及其机制。评价作物生产对历史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可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揭示气候变化的趋势及作物产量对其的反... 有效的适应措施需要了解两类基础信息,一是农业生产所面临的各种气候变异风险,二是作物产量对潜在气候变异风险的反应及其机制。评价作物生产对历史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可以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揭示气候变化的趋势及作物产量对其的反应,从而为适应行动的全面开展提供基础信息。通过分析1981—2007年水稻生育期3个气候因子(平均温度、日较差、辐射)的变化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评估我国水稻生产对这3个气候因子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及其区域分布状况。结果表明,1981—2007年间我国大部分水稻产区生育期内3个气候因子均发生了明显变化,存在着气候变异风险,其中以最高温的变化最普遍和明显,导致水稻生产中高温热害风险增加。部分区域水稻产量变化与单一气象因子的变化存在着显著的线性相关,这些地区气候因子的变化可以一定程度地解释水稻产量变化趋势,其中产量变化对辐射变化最敏感。当水稻生育期内平均温度上升1℃、日较差升高1℃、辐射下降10%时,我国部分地区水稻产量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其中辐射降低导致我国水稻生产的脆弱面积最大,其次为日较差。受3种气象因子变化趋势的综合影响,约有30%的水稻产区对1981—2007年的气候变化趋势敏感,少部分地区表现为脆弱,但水稻主产区受到的影响不大,且在东北地区还集中表现出产量增加的趋势,为我国水稻发展提供了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性 脆弱性 气候变化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无污染农产品重(类)金属元素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64
2
作者 孟凡乔 史雅娟 吴文良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2000年第6期356-359,共4页
分析了目前土壤标准制定的两类主要方法 ;比较了目前无污染农产品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存在的问题 ;阐述了土壤标准制定应考虑的原则和注意的因素。
关键词 无污染农产品 土壤 环境质量标准 重金属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有机农业运动及我国生态产业发展探讨 被引量:31
3
作者 吴文良 孟凡乔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7,共5页
系统阐述了当前国内外有机农业运动发展的前景、过程、现状 ,以及国外有机农业的法规和管理体系 :分析了生态产业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和与其他产业发展形式之间协调的措施 ,并对企业参与生态产业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 有机农业 生态产业 绿色食品 无公害食品 企业 有机农产品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畜牧业环境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被引量:27
4
作者 孙振钧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5,共2页
关键词 中国 畜牧业 环境污染 危害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地区土壤碳酸钙淀积过程模拟 被引量:31
5
作者 段建南 李保国 +2 位作者 石元春 严泰来 朱德海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18-326,共9页
根据化学热力学过程以及土壤剖面碳酸钙淀积过程的机理,借鉴前人的建模经验,构建了干旱地区土壤碳酸钙淋溶淀积过程模型CAEDP,并以晋西北黄土丘陵土壤为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模型仅需输入较少的数据和参数(如月平均气温、作... 根据化学热力学过程以及土壤剖面碳酸钙淀积过程的机理,借鉴前人的建模经验,构建了干旱地区土壤碳酸钙淋溶淀积过程模型CAEDP,并以晋西北黄土丘陵土壤为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模型仅需输入较少的数据和参数(如月平均气温、作物生育期、土壤水通量等),即可模拟干旱地区土壤剖面碳酸钙的淋溶往积过程以及土壤溶液的pH值,可应用于定量估计气候、生物、地形、母质和时间等状态因子以及人类活动对土壤碳酸钙淀积这一缓慢过程的影响,并可应用于全球变化和土壤变化的定量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钙 淋溶淀积 土壤发育过程 模拟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土和潮土K^+吸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龙怀玉 蒋以超 李韵珠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63-568,共6页
关键词 潮土 褐土 吸附动力学 动力学方程 适用性 土壤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nnAGNPS模型的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侵蚀定量评价 被引量:19
7
作者 贾宁凤 段建南 +2 位作者 李保国 李旭霖 陈焕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3-27,共5页
以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砖窑沟流域为试点,利用A nnAGNPS模型进行土壤侵蚀定量评价。采用流域8次径流事件监测数据进行模型检验,径流量和沉积物量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0%和-10%,A nnAGNPS模型能够比较理想地模拟流域长期的径流量和沉积物量... 以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砖窑沟流域为试点,利用A nnAGNPS模型进行土壤侵蚀定量评价。采用流域8次径流事件监测数据进行模型检验,径流量和沉积物量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0%和-10%,A nnAGNPS模型能够比较理想地模拟流域长期的径流量和沉积物量,并可应用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径流流失和土壤侵蚀定量评价。采用2004年土地利用状况模拟分析了流域土壤侵蚀量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该流域平均片蚀和细沟侵蚀强度为3508 t/(km2.a),属中度侵蚀等级,黄土沟壑地的平均侵蚀强度最大,属极强度侵蚀等级;严重的沟道侵蚀显著增加了运移到流域出口的泥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NAGNPS模型 黄土丘陵沟壑区 径流量 沉积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nAGNPS模型数据库的建立——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砖窑沟流域为例 被引量:15
8
作者 贾宁凤 李旭霖 +3 位作者 陈焕伟 段建南 李保国 郭青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36-441,共6页
年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AnnAGNPS)是一个由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和自然资源保护局联合开发的连续模拟来自流域的地表径流、沉积物、污染负荷的分布式参数模型,以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晋西北河曲县砖窑沟流域为例,建立了AnnAGNPS模型数据... 年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AnnAGNPS)是一个由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和自然资源保护局联合开发的连续模拟来自流域的地表径流、沉积物、污染负荷的分布式参数模型,以位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晋西北河曲县砖窑沟流域为例,建立了AnnAGNPS模型数据库,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土地利用等相关参数的确定过程,充分使用了GIS、RS、农田调查等技术和方法,重点分析了降雨特征、模拟单元的划分、土壤相关参数的转换、农田操作措施、地表粗糙度、施肥、径流曲线值等因子,为该模型在中国的合理使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NAGNPS 数据库 小流域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平原地下水化学演化的质量平衡模拟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东胜 沈照理 +1 位作者 钟佐燊 郭永海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34-440,共7页
石家庄平原地下水化学演化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规律,本文应用质量平衡模拟理论对其形成的水岩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表明,控制研究区水化学演化的主要水岩作用过程为:石膏、斜长石、黑云母的溶解,石英、伊利石的沉淀,方解石在上游主... 石家庄平原地下水化学演化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规律,本文应用质量平衡模拟理论对其形成的水岩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模拟结果表明,控制研究区水化学演化的主要水岩作用过程为:石膏、斜长石、黑云母的溶解,石英、伊利石的沉淀,方解石在上游主要表现为溶解,而在下游地段渐趋沉淀,在上游地段还发生了钙蒙脱石的沉淀,下游地段发生阳离子交换作用,这些水岩作用过程造就了石家庄平原的水化学分带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化学演化 水质 质量平衡模拟 水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森林凋落物和枯枝落时层的研究 被引量:34
10
作者 李叙勇 孙继坤 +3 位作者 常直海 郝瑶琴 陈冰 蒋平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06-417,共12页
通过1992-1995年的定位试验,对天山森林凋落物和枯枝落叶层的主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山森林生态系统中养分运转具有其独特性:(1)森林年凋落量较低,为2.1t/hm2,凋落物的季节动态变化呈单峰型;(2)以凋落物形式的养... 通过1992-1995年的定位试验,对天山森林凋落物和枯枝落叶层的主要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山森林生态系统中养分运转具有其独特性:(1)森林年凋落量较低,为2.1t/hm2,凋落物的季节动态变化呈单峰型;(2)以凋落物形式的养分年归还量为Ca>N>K>P。在凋落之前,大部分N、P、K被转移,K的转移量最大,而Ca则相对富集,归还量最大;(3)枯枝落叶层中养分贮量和蓄水量高,但有机物质分解率较低;(4)枯枝落叶层的养分淋失量以全K最大,其次为有机质、全N、全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天山 凋落物 枯枝落叶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土壤变化的坡面侵蚀过程模拟 被引量:22
11
作者 段建南 李保国 +2 位作者 石元春 严泰来 朱德海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7-53,共7页
借鉴国内外土壤侵蚀建模的经验与技术,针对我国干旱地区的实际情况,应用微机技术,建立了坡耕地土壤侵蚀过程数学模型SLEMSEP,并在晋西北砖窑沟试验区得到了验证。模拟过程以天为步长,可预报不同耕作措施条件下,基于日降水... 借鉴国内外土壤侵蚀建模的经验与技术,针对我国干旱地区的实际情况,应用微机技术,建立了坡耕地土壤侵蚀过程数学模型SLEMSEP,并在晋西北砖窑沟试验区得到了验证。模拟过程以天为步长,可预报不同耕作措施条件下,基于日降水量的坡面土壤侵蚀量,定量评价人类活动对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为水土保持的决策和具体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SLEMSEP模型可进行长期模拟,应用于土壤变化和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过程 土壤变化 数学模型 水土保持 降水量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浓度对潮土和褐土钾吸附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龙怀玉 李韵珠 蒋以超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26-234,共9页
研究了潮土、褐土在五种K十浓度下吸附K+的动力学,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下的表观吸附过程均可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描述;表观吸附速率常数ka及其与表观平衡吸附量q∞的乘积与淋洗液K+浓度之间均表现为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表观... 研究了潮土、褐土在五种K十浓度下吸附K+的动力学,结果表明:不同浓度下的表观吸附过程均可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描述;表观吸附速率常数ka及其与表观平衡吸附量q∞的乘积与淋洗液K+浓度之间均表现为极显著的直线正相关;表观平衡吸附量与浓度之间的关系符合Langmuir或Freundlich等温吸附公式。依据试验结果对土壤钾吸附动力学进行了讨论与推导,找到四个动力学参数n、k1、K2、qmax,通过这些动力学参数可以计算表观吸附动力学参数Ka、q∞和平衡常数K及吸附过程中的自由能变△G,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用来判断等温吸附的类型、估算等温吸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浓度 吸附动力学 等温吸附 潮土 褐土 钾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地区夏玉米农田土壤呼吸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80
13
作者 王立刚 邱建军 李维炯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3-17,共5页
本文通过对黄淮海平原地区玉米生长季土壤呼吸的测定表明:该地区土壤呼吸日变化呈现单峰曲线;土壤呼吸季节变化大体呈现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8月10日左右;土壤呼吸受5cm地温的影响最大,达到极显著水平。施有机肥对土壤呼吸影... 本文通过对黄淮海平原地区玉米生长季土壤呼吸的测定表明:该地区土壤呼吸日变化呈现单峰曲线;土壤呼吸季节变化大体呈现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8月10日左右;土壤呼吸受5cm地温的影响最大,达到极显著水平。施有机肥对土壤呼吸影响较大,氮磷配施也增加了土壤呼吸量,免耕比耕翻有较少的土壤呼吸量。运用DNDC模型模拟土壤呼吸变化趋势和土壤呼吸变化通量均与田间实测的比较接近,可以用来模拟分析黄淮海平原地区农业土壤碳氮的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地区 夏玉米 土壤呼吸 DND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农田土壤有机质、养分的变化规律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82
14
作者 孟凡乔 吴文良 辛德惠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70-374,共5页
以山东桓台县高产农田为研究对象 ,对全县 1982~ 1998年的平均作物产量、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化肥施用量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 ,从 1982年到 1998年 ,桓台县农田土壤有机质处于不断增加的状态 ,但增加的幅度随着秸秆还田的... 以山东桓台县高产农田为研究对象 ,对全县 1982~ 1998年的平均作物产量、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化肥施用量等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 ,从 1982年到 1998年 ,桓台县农田土壤有机质处于不断增加的状态 ,但增加的幅度随着秸秆还田的普及而逐渐变小。目前全县县域农田土壤有机质平均水平为 15 0 g·kg- 1,有可能是当前耕作方式、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下土壤有机质的平衡点。研究还表明 ,高产条件下土壤有机质与作物产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在吨粮田发展过程中 ,土壤速效氮和速效钾对作物产量的贡献逐渐降低 ,而土壤速效磷的贡献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秸秆还田 作物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冠层三维结构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郭焱 李保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1006-1009,共4页
自1953年门司和佐伯的研究开始,利用数学分析方法对作物群体光能利用规律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影响农田光传输和光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作物群体结构特征,已往的研究大多基于一定的假设,如门司和佐伯公式的基本前提是叶面积的空间分布为随... 自1953年门司和佐伯的研究开始,利用数学分析方法对作物群体光能利用规律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影响农田光传输和光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作物群体结构特征,已往的研究大多基于一定的假设,如门司和佐伯公式的基本前提是叶面积的空间分布为随机分布,这对于行播作物特别是在生长前期的研究会带来较大的误差。作物群体结构具有很大的时空变异性,由于数据采集手段的限制,该方面的研究一直较为缺乏。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机硬软件的飞速发展和测试技术的提高,研究人员已开始通过采集作物冠层空间坐标,利用计算机三维重建等技术来研究作物群体三维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冠层 三维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配水周期人工土快滤系统对城市污水的净化效果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英 李国学 崔理华 《农业环境保护》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32-335,共4页
在土柱内装填人工土滤料 ,利用中国农业大学排放的混合污水进行了3种配水时间4种湿干比污水处理试验。结果表明 ,在人工土运行过程中 ,短的配水周期和干化时间可恢复较大的渗滤速率 ,而较长时间淹灌 ,需要相应地延长其干化时间 ;春、夏... 在土柱内装填人工土滤料 ,利用中国农业大学排放的混合污水进行了3种配水时间4种湿干比污水处理试验。结果表明 ,在人工土运行过程中 ,短的配水周期和干化时间可恢复较大的渗滤速率 ,而较长时间淹灌 ,需要相应地延长其干化时间 ;春、夏、秋、冬4个季节人工土滤出水COD、BOD 5 和SS值均以配水8h去除率最高。全磷含量的配水8h最低 ,去除率一般在40 %~68 %。对氮的去除能力 ,湿干比越小 ,干化时间越长 ,则越有利于氮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土快滤系统 配水周期 净化效果 城市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土地持续利用情景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田淑敏 宇振荣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1-256,共6页
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根据农户调查数据以及黄淮海平原多年的试区试验研究 ,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分别计算了现状和可能替代技术条件下土地利用系统的投入产出技术系数 ;以纯收入为目标函数 ,以土地、水资源和其它自然、经济、环境条... 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根据农户调查数据以及黄淮海平原多年的试区试验研究 ,应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分别计算了现状和可能替代技术条件下土地利用系统的投入产出技术系数 ;以纯收入为目标函数 ,以土地、水资源和其它自然、经济、环境条件为约束条件 ,用线性规划方法构建了不同技术策略下的土地持续利用情景 ,用LINDO软件求解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系统 线性规划 土地持续利用情况 河北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蒜及其制品中的大蒜素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叙勇 史玉宝 明江波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6期50-51,共2页
采用人工合成的大蒜素做为标准品,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直接测定大蒜及其制品中的大蒜素含量的方法。使用Sphcrisob ODS2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60+40,检测波长254nm,进样体积25μL。大蒜素最小检测... 采用人工合成的大蒜素做为标准品,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直接测定大蒜及其制品中的大蒜素含量的方法。使用Sphcrisob ODS2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60+40,检测波长254nm,进样体积25μL。大蒜素最小检测量为 2.0 mg/L,相对标准偏差为2.8%,回收率为90.4%~103.0%,线性范围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大蒜素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作为补充N源对堆肥碳素转化和污染物去除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亚宁 李国学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4-157,共4页
在绿色食品基地北京巨山农场和南口农场分别利用农牧业废弃物(鸡粪、牛粪、稻秆和麦秸)作为原料,根据不同作物营养特性和堆料中营养成分以及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对C/N比的需要进行了高温堆肥,对添加尿素和不添加尿素的高温堆肥在碳素物质... 在绿色食品基地北京巨山农场和南口农场分别利用农牧业废弃物(鸡粪、牛粪、稻秆和麦秸)作为原料,根据不同作物营养特性和堆料中营养成分以及堆肥过程中微生物对C/N比的需要进行了高温堆肥,对添加尿素和不添加尿素的高温堆肥在碳素物质转化和腐殖质组成及污染物去除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堆肥时添加尿素和不添加尿素对有机质降低和C/N比下降影响不大,但初始C/N比愈低,腐熟时有机质和C/N比下降的幅度愈大。添加尿素和不添加尿素堆肥均有利于腐殖质的形成,随着堆制时间的延长,腐植酸占有机质的百分率、胡敏酸的含量和胡敏酸/富里酸之比等均呈增加趋势。而富里酸含量则相反,胡敏酸/富里酸之比值由堆肥初期的1.0左右,增至腐熟时的2~5之间。堆肥时添加尿素的堆肥和不添加尿素的堆肥均有杀灭致病菌的同样功效。添加尿素和不添加尿素对堆腐前后六六六和DDT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各处理堆腐前后六六六和DDT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均在60%以上,最高可达8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业废弃物 高温堆肥 N素化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多维灰色动态评价 被引量:9
20
作者 贾宁凤 段建南 +2 位作者 陈焕伟 李旭霖 毛俊耀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2005年第2期156-160,共5页
构建了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以砖窑沟流域为例,选择1989、1998、2010年3个时期,采用多维灰色评估模型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结果表明,高灰类和低灰类的土地面积均为上升趋势,但高灰类上升缓慢,中灰类呈迅速... 构建了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以砖窑沟流域为例,选择1989、1998、2010年3个时期,采用多维灰色评估模型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结果表明,高灰类和低灰类的土地面积均为上升趋势,但高灰类上升缓慢,中灰类呈迅速下降趋势。同时,划分了综合治理效益发展趋势类型,即高稳定型、低稳定型、上升型、下降型和不稳定型,其中低稳定型和下降型的发展趋势成为流域的主要类型。今后的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应采取新思路、新策略。图3,参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治理效益 指标体系 砖窑沟流域 多维灰色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