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用有机肥对生菜产量和品质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夏思瑶 王冲 王新宇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12-318,共7页
通过研究有机肥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生菜的绿色生产及提质增效提供数据支撑。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分别以“生菜(lettuce)”或(or)“叶用莴苣(lettuce)”和(and)“有机肥(organic fertilizer... 通过研究有机肥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生菜的绿色生产及提质增效提供数据支撑。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分别以“生菜(lettuce)”或(or)“叶用莴苣(lettuce)”和(and)“有机肥(organic fertilizer)”为关键词,检索2020年4月20日前公开发表的有机肥对生菜生长相关的文献,采用Meta数据整合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施用有机肥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综合效应。施用有机肥可以显著增加生菜产量;并提升生菜品质,其中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及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30%、20%和18%,硝酸盐含量降低69%。有机肥可通过改善土壤环境,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进而加速植物根系生长,提高其养分吸收能力,最终提高生菜的产量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生菜 产量 品质 整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河谷区燕麦与箭筈豌豆混间作对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4
2
作者 向洁 王富强 +4 位作者 郭宝光 王庆刚 余成群 沈振西 邵小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55-564,共10页
在西藏河谷区,将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与燕麦(Avena sativa L.)种子按照不同比例进行田间混、间作试验,通过对混收牧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测定与比较,筛选出适宜当地生长的箭筈豌豆与燕麦的最佳播种比例。结果表明:1)与单播相比,混... 在西藏河谷区,将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与燕麦(Avena sativa L.)种子按照不同比例进行田间混、间作试验,通过对混收牧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测定与比较,筛选出适宜当地生长的箭筈豌豆与燕麦的最佳播种比例。结果表明:1)与单播相比,混、间作均能提高产量,还可显著提高箭筈豌豆的株高,但对燕麦株高的影响不显著;2)混、间作处理的粗蛋白(crude protein, CP)含量和箭筈豌豆的播种量成正比,且均高于单播燕麦,其中单播箭筈豌豆CP含量最高(21.9%),单播燕麦最低(5.5%);3)混、间作均能提高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含量,分别提高了27.3%~43.5%和2.4%~17.6%,且随着箭筈豌豆播种量的增加,NDF含量呈降低趋势而ADF含量则相反。根据产量与营养品质的测定结果,并通过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表明混播较间作更能表现出产量与营养品质上的优势,其最佳混播比例为箭筈豌豆60%+燕麦40%,适宜在西藏河谷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箭筈豌豆 燕麦 混播 间作 产量 营养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萨河谷区箭筈豌豆和黑麦混、间播建植方式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王富强 向洁 +3 位作者 郭宝光 余成群 沈振西 邵小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9-49,共11页
在西藏河谷区以箭筈豌豆与黑麦为材料,开展混、间播种植方式的比较研究,通过对牧草产量和饲用品质的测定分析,探讨适宜当地的种植方式。结果表明:箭筈豌豆和黑麦混播、间播处理使箭筈豌豆的有效分枝数和生物量受到抑制,黑麦有效分蘖数增... 在西藏河谷区以箭筈豌豆与黑麦为材料,开展混、间播种植方式的比较研究,通过对牧草产量和饲用品质的测定分析,探讨适宜当地的种植方式。结果表明:箭筈豌豆和黑麦混播、间播处理使箭筈豌豆的有效分枝数和生物量受到抑制,黑麦有效分蘖数增加,生物量显著提高;相对于间播,混播更能表现出利于增产的种间关系,更利于增强种间正相互作用而减弱负相互作用,箭筈豌豆在混、间播条件下处于竞争劣势,大多数处理中其RY值小于1,黑麦在混、间播条件下处于竞争优势,大多数处理中其RY值大于1;由于不同牧草的生态位分化和种间互作关系,牧草的资源利用率提高,相比单播,适宜的豆禾牧草混、间播处理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箭筈豌豆和黑麦2∶1间播的鲜草产量(5253g·m-2)和20%+80%混播干草产量(1572g·m-2)最高,但混播处理的产量总体优于间播处理;箭筈豌豆与黑麦混、间播处理使混合牧草的饲用品质相比禾本科牧草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箭筈豌豆 黑麦 混播 间播 建植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播或单播箭筈豌豆、绿麦草对水分胁迫的形态特征响应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富强 向洁 +3 位作者 王立威 余成群 沈振西 邵小明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9年第7期1826-1836,共11页
以一年生牧草箭筈豌豆(Vicia sativa)与绿麦草(Secale cereale)为研究对象,人工模拟不同水分胁迫对混播或单播牧草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16 d后箭筈豌豆单播的土壤含水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混播处理和绿麦草单播(P<0.05);水分胁迫影... 以一年生牧草箭筈豌豆(Vicia sativa)与绿麦草(Secale cereale)为研究对象,人工模拟不同水分胁迫对混播或单播牧草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16 d后箭筈豌豆单播的土壤含水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混播处理和绿麦草单播(P<0.05);水分胁迫影响了牧草的生长发育,抑制箭筈豌豆的叶长、叶宽及绿麦草的叶宽,而对绿麦草的叶长影响不大;同时水分胁迫会促进根系的伸长生长,各处理到水分胁迫20 d时(部分处理出现干旱导致植物死亡时的阶段胁迫结束)箭筈豌豆根长均达到本次胁迫处理的最大值,其中箭筈豌豆单播处理的根长最长(37.83 cm);绿麦草根长变化规律与箭筈豌豆相似,胁迫后期JL1(箭筈豌豆25%+绿麦草75%)处理中绿麦草的根长最长,为60.5 cm,显著高于其他混播处理(P<0.05);株高和叶长、叶宽的抗旱系数值均小于1,而根长的抗旱系数均大于1,表明在土壤水分胁迫的条件下,抑制了植物地上部的生长,促进了地下部根系的伸长生长;通过隶属函数法对箭筈豌豆与绿麦草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单播箭筈豌豆的抗旱性最强,试验设计的3个比例混播处理较单播而言没有明显的抗旱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箭筈豌豆 绿麦草 混播 水分胁迫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河谷区紫花苜蓿-根瘤菌高效共生体的筛选 被引量:1
5
作者 田丽 王富强 +5 位作者 汤继旺 叶彦辉 陈文峰 金涛 彭君 邵小明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26-1132,共7页
【目的】本研究筛选出适合西藏河谷区的紫花苜蓿-根瘤菌高效共生体。【方法】以5株苜蓿中华根瘤菌(CCBAU01290,CCBAU85104,CCBAU85109,CCBAU85213和CCBAU85240)为材料,采用液体菌剂拌种的方式,以不含根瘤菌的处理为对照,在西藏的林芝、... 【目的】本研究筛选出适合西藏河谷区的紫花苜蓿-根瘤菌高效共生体。【方法】以5株苜蓿中华根瘤菌(CCBAU01290,CCBAU85104,CCBAU85109,CCBAU85213和CCBAU85240)为材料,采用液体菌剂拌种的方式,以不含根瘤菌的处理为对照,在西藏的林芝、拉萨、日喀则3地对中兰2号紫花苜蓿进行田间接种试验。【结果】在林芝地区,接种CCBAU85240、CCBAU85109、CCBAU01290和CCBAU85104的处理与对照相比增产97.4%~130.2%;在拉萨地区,接种CCBAU01290、CCBAU85104、CCBAU85240和CCBAU85109的处理与对照相比,分别增产40.3%~92.7%;在日喀则地区,接种CCBAU85213、CCBAU85104的处理与对照相比分别增产225.2%和79.2%。另外,在3个地区接种高效根瘤菌后,土壤全氮含量与对照相比显著增加。【结论】接种高效根瘤菌能显著提高中兰2号紫花苜蓿的产量,而且同一根瘤菌在不同地区表现也不相同。各地种植中兰2号紫花苜蓿推荐使用菌株为CCBAU85240(林芝地区)、CCBAU01290和CCBAU85104(拉萨地区)以及CCBAU85213(日喀则地区)。相匹配的根瘤菌菌株接种后,在生长季中可提高土壤全氮含量。因此,不同环境中需要不同的共生菌株才能提高生产效益和提升土壤氮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紫花苜蓿 根瘤菌 共生体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施硒对萝卜硒吸收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9
6
作者 朱磊 胡婷 +1 位作者 刘德明 向昌国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3期127-131,共5页
以华灵高科笋都四季满身红萝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6个施硒组分(0、0.5、2.5、10.0、20.0、40.0 mg/L)分别在叶旺盛生长期、块根膨大期、成熟期叶面喷施亚硒酸钠,研究叶面施硒浓度对萝卜生长、硒吸收和转化、硒形态分布以及对... 以华灵高科笋都四季满身红萝卜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6个施硒组分(0、0.5、2.5、10.0、20.0、40.0 mg/L)分别在叶旺盛生长期、块根膨大期、成熟期叶面喷施亚硒酸钠,研究叶面施硒浓度对萝卜生长、硒吸收和转化、硒形态分布以及对萝卜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5 mg/L硒处理提高了萝卜果实产量,40.0 mg/L硒处理对萝卜果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随着叶面施硒浓度增加,萝卜叶子和果实中硒含量显著增加,且含量最高分别达到6.37、0.63 mg/kg。硒在萝卜叶子中主要以硒代蛋氨酸(SeMet)形式存在,含量为1.51 mg/kg;萝卜果实中硒主要以硒代胱氨酸(SeCys_2)存在,含量为0.29 mg/kg。与对照组相比,2.5 mg/L处理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增加了106.26%(P<0.05),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了14.87%(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无显著变化。适宜浓度的外源施硒能够增加萝卜产量、提高萝卜硒含量和增强抗氧化能力。因此,叶面施硒浓度2.5 mg/L为萝卜最佳施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硒酸钠 萝卜 硒形态 抗氧化能力 叶面喷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