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菌根学发展前瞻——菌根研究转向的预测
1
作者 张俊伶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2-344,共3页
我国菌根学领域的研究一直在发展中,研究方向更为多样化,菌根研究队伍在不断壮大。研究领域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鉴定发展到分子技术手段,从个体到种群到生态系统,从生理过程到分子界面机制,在菌根真菌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菌根真菌生理... 我国菌根学领域的研究一直在发展中,研究方向更为多样化,菌根研究队伍在不断壮大。研究领域从传统的形态学分类鉴定发展到分子技术手段,从个体到种群到生态系统,从生理过程到分子界面机制,在菌根真菌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菌根真菌生理及抗逆性、菌根真菌应用等方面取得很大的进步。近年来,随着组学技术的发展,在菌根真菌-植物共生分子机制及菌丝际微生物研究领域逐渐形成特色。然而,相较于丛枝菌根真菌的研究,关于外生菌根真菌和其他菌根的资源特征和作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根学 研究转向 生态功能 分子技术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F和PGPR单独或“跨界”互作促进植物耐盐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秦敬泽 秦泽峰 +4 位作者 倪刚 谢沐希 周大朴 王光州 张俊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54-1366,共13页
盐碱地改良和利用对拓展我国后备耕地资源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根际微生物作为植物的“第二基因组”,在提高作物抗盐碱胁迫能力,促进作物“以种适地”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其中,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 盐碱地改良和利用对拓展我国后备耕地资源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根际微生物作为植物的“第二基因组”,在提高作物抗盐碱胁迫能力,促进作物“以种适地”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其中,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均为重要的根际有益微生物,能显著提高植物耐盐性。本文分别总结了AMF和PGPR提高植物抗盐能力的相关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梳理了两者协同提高植物耐盐的机制,包括提高养分效率、调节激素内稳态、提高植物诱导抗性以及调控转录因子表达等,最后提出了基于两者跨界组合的改良方向。旨在充分理解盐胁迫条件下微生物耐盐促生的作用机制,为充分挖掘微生物资源潜力和发展生物技术治理盐碱地提供重要的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化土壤 丛枝菌根真菌 植物根际促生细菌 植物耐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微生物肥料对我国玉米产量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甘元炜 冯小杰 +2 位作者 李永华 杨璐 宁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47-2257,共11页
【目的】施用微生物肥料能促进玉米生长而提高产量,但其增产效应受到气候、土壤、栽培与水肥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定量分析微生物肥料施用对我国玉米产量的综合效应及其关键影响因素,为微生物肥料合理施用提供重要理... 【目的】施用微生物肥料能促进玉米生长而提高产量,但其增产效应受到气候、土壤、栽培与水肥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定量分析微生物肥料施用对我国玉米产量的综合效应及其关键影响因素,为微生物肥料合理施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搜集2000年1月至2022年5月已发表的文献共38篇(244对产量数据),通过Meta分析量化施用微生物肥料对玉米的增产效应,以及在不同气候类型、土壤养分状况和种植管理条件下的产量效应差异;采用随机森林方法量化各因素对微生物肥料增产效果影响的重要性。【结果】施用微生物肥料使我国玉米平均增产13%,且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增产效应(20%)优于单一菌剂产品。复合微生物肥料中,含有芽孢杆菌或木霉菌的肥料处理玉米增产幅度达22%~29%;归属于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的菌剂增产效应达到17%以上。温度较高或降雨较少时施用微生物肥料的玉米增产效应高于气温较低或降雨较多时,一般在年平均气温≤10℃和>10℃的区域,增产幅度分别为12%和15%;在年降雨量≤600 mm和>600 mm的区域,增产幅度分别为20%和11%。低产田玉米施用微生物肥料处理较对照可增产30%,而中产田和高产田增幅分别只有10%和9%。当施氮(N)量<100 kg/hm^(2)、磷(P_(2)O_(5))或钾(K2O)投入<50 kg/hm^(2)时,施用微生物肥料的玉米增产幅度为16%~28%,而养分充足供应条件下的产量增幅仅为9%~10%。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施用微生物肥料的增产效果也相应提高,在种植密度≥80000株/hm^(2)时玉米增产77%,显著高于低密条件下的增幅9%~10%。随机森林结果显示,年均温度、种植密度、土壤pH、年均降雨量、施氮量、施磷量、土壤全氮、土壤速效钾、有机质等是影响微生物肥料增产效应的关键因素,其中年均温度则是影响微生物肥料增产效果的最重要因素。【结论】施用微生物肥料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特别在玉米受到逆境胁迫时的增产效应更明显。在不同生态区域,选择含有芽孢杆菌或木霉菌复合菌剂的微生物肥料,适当提高玉米种植密度,可以充分挖掘微生物肥料的增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肥料 META分析 玉米 产量 中低产田 逆境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