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犬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营养干预策略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伟伟 陈倩倩 +4 位作者 苗程怡 常笑寒 赵丽丽 王龙姣 熊炜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4-178,共5页
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CDS)是一种常见于老年犬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表现包括空间定向障碍、焦虑、社交互动改变及日夜节律紊乱等。基于CDS复杂的病理机制,营养干预已成为一种多靶点、低风险的管理策略。其核心作用机制包括提供替代能... 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CDS)是一种常见于老年犬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表现包括空间定向障碍、焦虑、社交互动改变及日夜节律紊乱等。基于CDS复杂的病理机制,营养干预已成为一种多靶点、低风险的管理策略。其核心作用机制包括提供替代能源、调节神经递质平衡、减轻氧化应激和抑制神经炎症反应。文章综述了老年犬CD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营养干预策略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旨在为提升老年犬生活质量和健康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犬 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 营养干预 中链甘油三酯 必需脂肪酸 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生物合成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管理现状及法规比较
2
作者 许文涛 粟元 +1 位作者 朱龙佼 马世灿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8,共8页
作为合成生物学技术应用的重要方向,生物合成食品添加剂和配料产业正凭借技术优势在全球食品工业领域崭露头角,并引发广泛关注。生物合成食品添加剂和配料不仅能够提供传统食品添加剂和配料无法实现的功能和营养,还有助于解决食品供应... 作为合成生物学技术应用的重要方向,生物合成食品添加剂和配料产业正凭借技术优势在全球食品工业领域崭露头角,并引发广泛关注。生物合成食品添加剂和配料不仅能够提供传统食品添加剂和配料无法实现的功能和营养,还有助于解决食品供应链中的可持续性问题。然而,由于生物合成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的新颖性,其管理与法规在全球范围内仍处于发展阶段,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管理策略和法规体系存在差异。比较和分析了国内外生物合成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的法规及管理现状、国内外法规体系、国内外管理机构与风险评估机制以及国内外标准体系构成。研究发现,我国对于生物合成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的管理相较于国外不够完善,法规体系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法规制定、实施和监管方面,同时管理机构和风险评估机制的不同影响了生物合成食品添加剂和配料的管理效率和效果,标准体系的不同也直接影响了监管的有效性和一致性,同时针对这些差异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我国生物合成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合成 食品添加剂和配料 安全性 管理 法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快速精准检测各种乳品中牛乳铁蛋白含量的广适性ELISA方法
3
作者 张婧 朱孔迪 +3 位作者 刘传铭 刘长振 王鹏杰 黄家强 《中国乳业》 2025年第3期91-99,共9页
[目的]验证夹心法ELISA技术是否可成为包括风味发酵乳在内的各种乳制品中牛乳铁蛋白含量的精准检测方法。[方法]利用优化的夹心法ELISA检测试剂分别检测牛乳铁蛋白(LTF)标准品溶液、巴氏杀菌乳样本、加标巴氏杀菌乳样本、12种北京地区... [目的]验证夹心法ELISA技术是否可成为包括风味发酵乳在内的各种乳制品中牛乳铁蛋白含量的精准检测方法。[方法]利用优化的夹心法ELISA检测试剂分别检测牛乳铁蛋白(LTF)标准品溶液、巴氏杀菌乳样本、加标巴氏杀菌乳样本、12种北京地区市场常见的风味发酵乳、7种加标风味发酵乳、7种混合巴氏杀菌乳的风味发酵乳中牛乳铁蛋白含量,计算加标回收率及CV值。用该检测试剂检测3种加标风味发酵乳中牛乳铁蛋白对72℃热处理的敏感度;并与牛乳铁蛋白国标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对比检测生乳和巴氏灭菌乳。[结果]该检测试剂可检测牛乳铁蛋白(LTF)标准品溶液和巴氏杀菌乳样本中牛乳铁蛋白,且加标回收率91.7%~106.4%。经检测,12种风味发酵乳中牛乳铁蛋白含量为无;7种加标风味发酵乳的加标回收率86.3%~109.1%,且检测CV值远低于12%;7种风味发酵乳与巴氏杀菌乳混合乳中牛乳铁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比值在92.3%~110.5%,且大多数检测CV值远低于12%;3种加标风味发酵乳中牛乳铁蛋白含量随72℃加热时间延长而降低,且下降曲线相似。与国家标准方法对比分析,夹心法ELISA方法检测生乳和巴氏杀菌乳乳铁蛋白含量的符合率分别为97.54%、111.2%,说明该检测方法的准确性达到国标标准。[结论]夹心法ELISA检测试剂可精准检测风味发酵乳中牛乳铁蛋白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铁蛋白 风味发酵乳 夹心法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塔格糖对海绵蛋糕面糊及其烘焙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孙雅晖 郭萃 +2 位作者 张金阳 刘思源 王丽娟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7,共8页
以塔格糖替代海绵蛋糕中的蔗糖,利用光学显微镜、旋转流变仪、质构仪和色差仪等研究塔格糖对面糊微观结构、黏度特性、蛋糕质构、色泽和感官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塔格糖替换量的增加,蛋糕面糊的相对密度逐渐增加(P<0.05),蛋... 以塔格糖替代海绵蛋糕中的蔗糖,利用光学显微镜、旋转流变仪、质构仪和色差仪等研究塔格糖对面糊微观结构、黏度特性、蛋糕质构、色泽和感官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塔格糖替换量的增加,蛋糕面糊的相对密度逐渐增加(P<0.05),蛋糕面糊黏度逐渐降低(P<0.05),硬度逐渐升高(P<0.05)。在塔格糖替换量为50%时,蛋液的打发性能和泡沫稳定性、蛋糕的比容和弹性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随塔格糖替换量的增加,蛋糕表皮及芯部亮度减弱,蛋糕红黄色调逐渐加深(P<0.05),美拉德反应增强。在感官特性上,塔格糖的加入整体上不会造成海绵蛋糕明显的接受度降低(P>0.05),结合面糊性质和烘焙品质来说,在塔格糖替换量不超过50%时,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格糖 海绵蛋糕 面糊性质 烘焙品质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热处理蛋黄脂质对小鼠学习认知能力下降的缓解能力
5
作者 吴瑶 刘铭坤 +1 位作者 方冰 张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7-376,共10页
为探讨不同温度处理下蛋黄脂质对小鼠学习认知能力下降的缓解能力的差异。本研究利用小鼠认知障碍模型,比较95℃(水浴30 min)和121℃(灭菌锅加热30 min)热处理蛋黄脂质组分改善小鼠学习认知能力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121℃热处理... 为探讨不同温度处理下蛋黄脂质对小鼠学习认知能力下降的缓解能力的差异。本研究利用小鼠认知障碍模型,比较95℃(水浴30 min)和121℃(灭菌锅加热30 min)热处理蛋黄脂质组分改善小鼠学习认知能力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121℃热处理的蛋黄脂质,95℃热处理的蛋黄脂质更有效地降低了Tau蛋白的磷酸化和Aβ1-40、GSK-3β表达,下调了促炎因子的表达,其提升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效果更好。95℃热处理蛋黄脂质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以及DHA较121℃热处理的蛋黄脂质显著增加(P<0.05)。因此,过度的加热条件,会破坏蛋品中DH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削弱蛋黄脂质的改善认知的生物活性。本研究为蛋制品的热加工工艺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黄脂质 热处理 学习和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长双歧杆菌长亚种细胞损伤的机制
6
作者 冯海红 王然 +5 位作者 葛绍阳 张永祥 赵亮 李晓霞 姚凯 桑跃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62-68,共7页
为明确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长双歧杆菌长亚种细胞损伤的主要阶段和损伤原因。该研究测定了长双歧杆菌长亚种BB68S在真空冷冻干燥不同阶段,包括预冻阶段、升华干燥阶段和解吸干燥阶段菌体细胞的存活性、水分变化、细胞壁完整性和细胞膜通... 为明确真空冷冻干燥过程中长双歧杆菌长亚种细胞损伤的主要阶段和损伤原因。该研究测定了长双歧杆菌长亚种BB68S在真空冷冻干燥不同阶段,包括预冻阶段、升华干燥阶段和解吸干燥阶段菌体细胞的存活性、水分变化、细胞壁完整性和细胞膜通透性等特征。结果表明,预冻阶段自由水在低温下形成冰晶,挤压细胞,导致细胞壁肽聚糖结构受损,降低了细胞壁完整度,细胞存活性下降14.1%;升华干燥阶段水分大量散失,导致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脱水后结构改变,通透性增加,致使乳酸脱氢酶、β-半乳糖苷酶等胞内代谢关键酶渗漏到细胞外,细胞活性剧烈降低49.7%;解析干燥阶段水分和细胞存活性变化均较小。因此,BB68S冻干过程中菌体细胞损伤的主要阶段为预冻阶段和升华干燥阶段,主要是由于水分变化引起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损伤,降低了其功能性,最终导致细胞活性下降。该研究解析了长双歧杆菌长亚种在冻干过程中细胞损伤的机制,为控制真空冷冻干燥工艺提高菌株冻干存活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双歧杆菌长亚种 真空冷冻干燥 细胞壁 细胞膜 关键代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马小型猪十二指肠及回肠末端双瘘管模型构建及评价
7
作者 秦锡雨 刘晓雪 +10 位作者 柴懿 赖孟瑄 任晓敏 张德鹏 张鹏 李军涛 李依璇 王然 郝彦玲 武会娟 王晓玉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78-2087,共10页
【目的】为解决现有肠道单瘘动物模型存在体重过大、瘘管易脱落和无法分别探究消化吸收时胃部及肠部作用等问题,试验旨在建立巴马小型猪十二指肠及回肠末端双瘘管模型,探究动物肠道双瘘管模型在营养物质或药物等胃肠道消化吸收相关试验... 【目的】为解决现有肠道单瘘动物模型存在体重过大、瘘管易脱落和无法分别探究消化吸收时胃部及肠部作用等问题,试验旨在建立巴马小型猪十二指肠及回肠末端双瘘管模型,探究动物肠道双瘘管模型在营养物质或药物等胃肠道消化吸收相关试验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用11只9月龄巴马小型猪(17.5 kg±2.0 kg),麻醉后在右腹部合适位置切口,暴露肠道并进行荷包缝合,插入瘘管后固定双瘘管并缝合切口。术后严格护理并观察动物情况,防止感染。试验动物术后恢复后,以直接超高温(dUHT)牛乳为研究对象,利用SDS-PAGE、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等检测肠道流出物和血液中蛋白质及氨基酸变化情况,分析牛乳蛋白在消化吸收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确认所建立模型在模拟食物消化吸收中的可靠性和实用性。【结果】11例试验动物在术后2个月内全部存活,无明显不适或并发症,且生长状况良好,动物平均体重增加12.23 kg,符合正常生长趋势。试验期间未观察到瘘管脱落情况,且瘘管功能正常,能够顺利收集十二指肠和回肠的流出物以及血液样本。测试试验中,检测流出物样品蛋白质微观结构,可观察到随着消化时间不断延长,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少;消化过程中,酪蛋白和β-乳球蛋白条带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检测摄食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液中氨基酸含量,得到摄食前后氨基酸吸收曲线,摄食后血浆中总氨基酸的曲线下增量面积(iAUC)为(12105.00±2145.57)μg·min/mL,符合正常的牛乳蛋白机体吸收动力学。【结论】试验成功建立了巴马小型猪十二指肠及回肠末端双瘘管模型,验证了手术技术和术后护理方案的有效性,证明该双瘘管模型在巴马小型猪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试验动物模型,为探究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新药研发和评估现有药物的吸收效果等提供了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马小型猪 双瘘管 消化吸收 术后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解析鲜炖燕窝中功能因子与肠道菌群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晓旭 林小仙 +7 位作者 张丹 张琪 尹雪峰 阴佳璐 张维悦 李依璇 王东亮 孙亚楠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52-2457,共6页
食用燕窝可以调节肠道菌群,改善人体免疫。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鲜炖燕窝进行光谱扫描,并用特征的光谱吸收峰与服用燕窝后的小鼠肠道菌群进行关联性分析,解析燕窝中的功能因子与肠道菌群的关联,为探讨燕窝调控肠道机理奠定研究... 食用燕窝可以调节肠道菌群,改善人体免疫。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鲜炖燕窝进行光谱扫描,并用特征的光谱吸收峰与服用燕窝后的小鼠肠道菌群进行关联性分析,解析燕窝中的功能因子与肠道菌群的关联,为探讨燕窝调控肠道机理奠定研究基础。结果表明,服用仙炖燕窝后肠道菌在属水平上:有益菌Lactobacillus和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呈现上升趋势,有益菌Faecalibaculum和Akkermansia呈现下降趋势;有害菌Desulfovibrio、Enterorhabdus和Candidatus_Saccharimonas均呈现下降趋势。两个产品燕窝的红外差异光谱主要集中在1700~1200 cm^(-1)波段范围,主要为酰胺键、芳香C-C键以及羧基C-O基团的分布区,这些官能团与有益菌Lactobacillus和Lachnospiraceae_NK4A136_group呈现正相关,与有害菌Desulfovibrio和Enterorhabdus呈现负相关。随后利用高分辨质谱对相应的鲜炖燕窝产品进行物质解析,发现主要成分有氨基酸类,脂类(磷酸酯类、脂肪酰、鞘氨醇等),酯类和唾液酸等物质,这些物质与肠道菌呈现不同的相关性,总的来说脂类物质中特别是一些磷酸酯类(磷脂酸、磷脂酰胆碱、磷脂酰甘油、磷脂酰乙醇胺)和脂肪酰类物质与有害菌呈现负相关,与有益菌呈现正相关。这些物质所含有的特征官能团也可以与红外结果相对应。以上结果表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可为探讨燕窝中功能因子调控肠道菌群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炖燕窝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功能因子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类硒蛋白基因组与营养代谢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家强 任发政 +1 位作者 雷新根 王鹏杰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601-3607,共7页
硒是家禽必不可少的微量矿物元素,满足家禽硒需要不仅可以增强免疫功能,而且能提高生产性能。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综述了禽类的硒蛋白基因组、禽类与哺乳动物硒蛋白基因组的区别,以及禽类的硒蛋白基因组与营养代谢病相关性的研究... 硒是家禽必不可少的微量矿物元素,满足家禽硒需要不仅可以增强免疫功能,而且能提高生产性能。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综述了禽类的硒蛋白基因组、禽类与哺乳动物硒蛋白基因组的区别,以及禽类的硒蛋白基因组与营养代谢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全面理解硒对家禽生理和营养代谢功能的作用提供参考,为家禽营养与硒的产业化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禽 硒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蛋白酸钠-棕榈油乳液提升烘焙薯片质构特性
10
作者 孙悦 张巧真 +2 位作者 高铭爽 刘思源 王丽娟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2-48,共7页
本实验探究不同条件下制备的酪蛋白酸钠-棕榈油乳液对马铃薯面团质构、流变特性及其烘焙产品——复合型烘焙薯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S-100组(m(酪蛋白酸钠)∶m(棕榈油)∶m(水)=2∶4.5∶228)的马铃薯面团内聚性和弹性增加... 本实验探究不同条件下制备的酪蛋白酸钠-棕榈油乳液对马铃薯面团质构、流变特性及其烘焙产品——复合型烘焙薯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S-100组(m(酪蛋白酸钠)∶m(棕榈油)∶m(水)=2∶4.5∶228)的马铃薯面团内聚性和弹性增加,硬度、黏性和咀嚼性降低。在静置60 min后,面团品质劣变程度显著降低,且利用S-100条件制备的复合型烘焙薯片硬度最小,这主要是因为被乳化后的棕榈油被包裹为小液滴(平均粒径为12.13μm),可以在面团中分散得更加均匀,且酪蛋白酸钠的保水性可以延缓面团的水分丧失,促进蛋白质与淀粉的相互作用。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增加马铃薯面团的弹性、降低其硬度,可以获得硬度较低的复合型烘焙薯片。综上所述,S-100条件对马铃薯全粉面团及其复合型烘焙薯片的质构品质提升效果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蛋白酸钠 乳液 马铃薯面团 烘焙薯片 质构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编辑技术在牛种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11
作者 余永霞 杜再慧 +1 位作者 朱龙佼 许文涛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4-41,共8页
基因编辑(gene editing)是指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生物体基因组特定目标进行修饰的过程,实现高效而精准的基因敲除、插入、替换等。现代基因编辑技术包括锌指核酸酶(ZFNs)技术、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ALENs)技术、成簇规律间隔短... 基因编辑(gene editing)是指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生物体基因组特定目标进行修饰的过程,实现高效而精准的基因敲除、插入、替换等。现代基因编辑技术包括锌指核酸酶(ZFNs)技术、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ALENs)技术、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关联蛋白9(CRISPR/Cas9)技术以及结合可编程核酸酶的自切除基因靶向(SEGCPN)技术。本文介绍了基因编辑牛突破性研究进展,包括著名的基因编辑无角奶牛Buri、Spotigy和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安全认证的PRLRSLICK等,并总结了基因编辑牛在生产、医学以及环境中的应用。旨在总结当前基因编辑技术在家畜牛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以期加快我国基因编辑技术的产业化进程,拓展基因编辑牛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编辑牛 ZFNs TALENs CRISPR/Cas9 SEGCP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热处理对苦荞中芦丁分布形态及感官品质的影响
12
作者 魏液 曹家玮 +4 位作者 王爱莉 邹亮 花旭斌 林巧 仇菊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72-280,共9页
为最大限度保留苦荞中的芦丁,探究炒制、蒸制、过热蒸汽3种热处理方式对苦荞中芦丁等黄酮类活性物质分布及存在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热处理达到相同糊化度(11%)条件下,与未经处理相比,热处理导致苦荞中结合态多酚及黄酮含量... 为最大限度保留苦荞中的芦丁,探究炒制、蒸制、过热蒸汽3种热处理方式对苦荞中芦丁等黄酮类活性物质分布及存在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热处理达到相同糊化度(11%)条件下,与未经处理相比,热处理导致苦荞中结合态多酚及黄酮含量显著降低(P<0.05);虽然苦荞全粉中游离态多酚及黄酮含量也降低,但是芯粉中的游离态多酚、黄酮,特别是芦丁含量却显著升高(P<0.05)。不同热处理方式相比,炒制显著降低了苦荞全粉中的游离态芦丁含量(P<0.05),而过热蒸汽和蒸制处理使得苦荞全粉中游离态芦丁含量得到显著提升(P<0.05),这说明高湿高温处理不仅促进了芦丁等黄酮类物质由结合态向游离态转变,而且促使芦丁从壳及麸皮外层向籽粒中心迁移。过热蒸汽作为传热效率更高的高湿高温处理方式比蒸制具有更高的芦丁保留率及更短处理时间,是提升苦荞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的有效前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带壳苦荞 芦丁 结合态 游离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育种和养殖技术助力牛乳品质改良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言 杜再慧 +1 位作者 朱龙佼 许文涛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50,共7页
文章介绍了奶牛育种与养殖技术在提升牛乳品质方面的研究进展及面临的挑战。在育种技术方面,基因组选择、基因改造、胚胎移植和体细胞克隆提高了优质奶牛的繁殖效率和基因水平;养殖技术方面,精准营养管理优化饲料配比,智能设备和大数据... 文章介绍了奶牛育种与养殖技术在提升牛乳品质方面的研究进展及面临的挑战。在育种技术方面,基因组选择、基因改造、胚胎移植和体细胞克隆提高了优质奶牛的繁殖效率和基因水平;养殖技术方面,精准营养管理优化饲料配比,智能设备和大数据监控提高管理效率,疾病防控和环境管控保障奶牛健康。随着生物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未来育种和养殖技术将在提升牛乳品质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品质 遗传改良 分子育种 精准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萝卜硫素纳米颗粒及其生物学应用
14
作者 高欣茹 许文涛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73,共12页
萝卜硫素是一种植物化学物质,具备抗氧化、抗癌、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然而,萝卜硫素稳定差、热敏性强等因素限制了它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基于纳米技术的载药系统为萝卜硫素的多维应用提供了可能。通过与纳米技术结合,可以提高萝卜硫素... 萝卜硫素是一种植物化学物质,具备抗氧化、抗癌、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然而,萝卜硫素稳定差、热敏性强等因素限制了它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基于纳米技术的载药系统为萝卜硫素的多维应用提供了可能。通过与纳米技术结合,可以提高萝卜硫素的生物利用率,促进其临床试验的发展。基于以上特点,本文围绕萝卜硫素不同生物活性的具体作用机制、萝卜硫素纳米颗粒的特点及其生物学应用展开详细的介绍。其中,重点综述了应用于萝卜硫素递送的无机纳米颗粒、有机纳米颗粒及无机-有机复合纳米颗粒的特点,并根据萝卜硫素纳米颗粒的治疗多样性对其具体应用进行归纳总结。此外,对当前萝卜硫素纳米颗粒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发展前景作出展望,以期扩展萝卜硫素的应用领域,为未来食品、保健、医疗科技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萝卜硫素 生物活性 纳米技术 药物装载 靶向递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燕麦麸皮对大米面包烘焙品质及消化特性影响
15
作者 张锦程 徐宝才 +1 位作者 仇菊 任长忠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7-34,共8页
谷物麸皮作为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是控糖食品的理想基料,但会影响面包等具有发酵持气结构特性产品的烘焙品质。本文探究不同添加量燕麦麸皮对无麸质籼米面包烘焙品质及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燕麦麸皮对大米淀粉糊化有抑制作用,... 谷物麸皮作为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是控糖食品的理想基料,但会影响面包等具有发酵持气结构特性产品的烘焙品质。本文探究不同添加量燕麦麸皮对无麸质籼米面包烘焙品质及消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燕麦麸皮对大米淀粉糊化有抑制作用,同时提高了淀粉体系抗老化能力;大米面包比容和烘烤损失与燕麦麸皮添加量成反比,大米面包组织结构随燕麦麸皮添加量增加由疏松多孔向紧实转变;添加燕麦麸皮使大米面包颜色加深,亮度和白度与燕麦麸皮添加量成反比;大米面包硬度、胶黏性和咀嚼性与燕麦麸皮添加量成正比,内聚性无显著性差异;燕麦麸皮添加减少了大米面包中的强结合水含量,增加了自由水含量,进而延缓了大米面包的淀粉水解,增加了抗性淀粉含量,质量分数20%燕麦麸皮有效降低eGI和eGL值至62.69和18.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麸皮 无麸质大米面包 烘焙品质 消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加工条件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粉体特性的影响
16
作者 赵文铎 张昊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42-149,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巴氏杀菌和超高温瞬时杀菌(Ultra-high Temperature Instantaneous Sterilization,UHT)以及不同喷雾干燥进口温度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oods for Special Medical Purposes,FSMPs)粉体特性的影响。通过润湿性、分散性... 本研究旨在探究巴氏杀菌和超高温瞬时杀菌(Ultra-high Temperature Instantaneous Sterilization,UHT)以及不同喷雾干燥进口温度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oods for Special Medical Purposes,FSMPs)粉体特性的影响。通过润湿性、分散性、溶解性以及休止角、卡尔指数、豪斯那比,分别探究不同加工条件对粉体冲调性及流动性的影响;进一步通过水分含量及活度、粒径形态和表面成分揭示具体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喷雾干燥进口温度为150℃时,UHT组样品的润湿时间相比于巴氏杀菌组显著缩短45.7%(P<0.05),水溶性指数显著升高13.8%(P<0.05),分散性指数显著降低16.1%(P<0.05)。喷雾干燥进口温度为170℃时,UHT组样品的卡尔指数和豪斯那比分别是巴氏杀菌组的59.3%和63.9%(P<0.05),水分含量是巴氏杀菌组81.4%(P<0.05),而平均粒径是巴氏杀菌组的1.94倍(P<0.05),扫描电镜下UHT组颗粒出现团聚现象,以及表面成分分析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结果显示UHT组表面脂质含量最高可达43.3%。随着喷雾干燥进口温度的升高,冲调性未呈现出显著变化趋势(P>0.05),而流动性呈现显著增加趋势(P<0.05)。综合来看,不同杀菌方式和喷雾干燥进口温度对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粉体冲调性和流动性、水分含量、粒径形态和表面脂质含量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揭示了不同加工条件对于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粉体特性的影响及原因,为生产工艺的优化以及产品商业价值的提升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SMPs) 巴氏杀菌 超高温瞬时杀菌(UHT) 喷雾干燥 粉体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谷物麸皮品质特性及其在面制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7
作者 刘安琪 常世敏 +2 位作者 李京芳 许文涛 古东月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2-229,共8页
谷物麸皮作为谷物加工的主要副产物,富含多种活性成分。但由于其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高、适口性差等原因,谷物麸皮利用率较低。文章综述了常见谷物麸皮改性方法和改性处理对谷物麸皮理化、活性成分等品质特性的影响,对比分析了改性处理... 谷物麸皮作为谷物加工的主要副产物,富含多种活性成分。但由于其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高、适口性差等原因,谷物麸皮利用率较低。文章综述了常见谷物麸皮改性方法和改性处理对谷物麸皮理化、活性成分等品质特性的影响,对比分析了改性处理前后谷物麸皮对面制品风味、感官、质构等品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物麸皮 全谷物面制品 品质特性 改性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良酸奶发酵剂菌株筛选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冯海红 葛晓欣 +2 位作者 王晓芳 姚凯 桑跃 《中国奶牛》 2025年第4期38-42,共5页
酸奶是我国主要的发酵乳制品之一,在酸奶生产过程中,发酵剂发挥主导作用,是影响酸奶品质的关键因素。我国的酸奶发酵剂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目前市场所用的产品仍依赖进口,导致企业生产成本较高,且产品同质化严重,亟需进行国产发酵剂的开... 酸奶是我国主要的发酵乳制品之一,在酸奶生产过程中,发酵剂发挥主导作用,是影响酸奶品质的关键因素。我国的酸奶发酵剂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目前市场所用的产品仍依赖进口,导致企业生产成本较高,且产品同质化严重,亟需进行国产发酵剂的开发。而菌株是发酵剂的核心,优良菌株的筛选是实现酸奶发酵剂国产化的前提。本文从高发酵活性菌株、特殊风味型菌株及弱后酸化菌株的筛选三个方面对国内外学者在发酵剂菌株筛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奶发酵剂 菌株筛选 发酵活性 风味 后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苷联合透明质酸锌对伪中间型葡萄球菌的体外协同抑菌效果研究
19
作者 陈倩倩 董浩 +3 位作者 王伟伟 常笑寒 王龙姣 熊炜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8-65,共8页
旨在研究芍药苷和透明质酸锌联合作用对宠物细菌性皮肤病主要致病菌伪中间型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并探讨其抑菌机制。通过测定芍药苷和透明质酸锌单独及联合处理对伪中间型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抑菌生长曲线、活菌数和细菌抑制率,... 旨在研究芍药苷和透明质酸锌联合作用对宠物细菌性皮肤病主要致病菌伪中间型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并探讨其抑菌机制。通过测定芍药苷和透明质酸锌单独及联合处理对伪中间型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抑菌生长曲线、活菌数和细菌抑制率,明确其体外抑菌效果,并基于芍药苷和透明质酸锌单独及联合处理对细菌生物膜形成、细胞内生物大分子核酸和蛋白泄漏情况,以及菌体细胞形态变化等指标,探讨其抑菌机理。结果表明,与单独使用2.5 mg/mL芍药苷和透明质酸锌时相比,2.5 mg/mL芍药苷和透明质酸锌联合处理,能显著增加对伪中间型葡萄球菌的抑制率、核酸和蛋白泄漏量,显著降低活菌数和生物膜形成率(P<0.05),并可诱导菌体细胞出现严重皱缩、塌陷和破损等形态的改变。因此,在试验条件下,芍药苷和透明质酸锌联合作用对伪中间型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显著强于单独使用,这种联合抑菌的机理主要是通过破坏生物膜的形成,诱导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外泄,影响菌体正常生长而达到抑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透明质酸锌 伪中间型葡萄球菌 体外抑菌 联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和质谱成像法考察烟碱暴露对小鼠脑内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
20
作者 郭露露 张辰 +8 位作者 黄延俊 刘兴余 刘德水 龙腾 孙晋浩 刘绍锋 李中皓 王加忠 毛健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63-371,共9页
烟碱具有明显的神经药理学活性,对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干预作用,然而烟碱入脑后对脑区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尚不清楚。研究烟碱暴露后对小鼠脑内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可为阐明烟碱的多重生理学效应提供更加全面的物质基础。本文基于... 烟碱具有明显的神经药理学活性,对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干预作用,然而烟碱入脑后对脑区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尚不清楚。研究烟碱暴露后对小鼠脑内内源性代谢物的影响,可为阐明烟碱的多重生理学效应提供更加全面的物质基础。本文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及代谢组学分析方法,系统考察了烟碱多次暴露后对小鼠脑内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质谱成像法,直观获取烟碱引发的差异性代谢物在不同脑区的分布及变化差异。实验结果如下:本研究共鉴定到759种代谢物,烟碱暴露后共筛选到575个显著差异性代谢物,其中434个代谢物下调,141个代谢物上调;通过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烟碱暴露后主要影响到脑内必需氨基酸代谢、脂质代谢、核苷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辅因子和维生素代谢以及其他氨基酸代谢通路;进一步通过质谱成像法分析差异性代谢物在脑内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烟碱暴露后全脑范围内胆碱、丝氨酸、天冬氨酸及苹果酸含量都被显著下调,皮层区域牛磺酸、海马区域乙酰基肉碱以及纹状体区域的腺苷类物质均被显著影响。这些结果为进一步揭示烟碱暴露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代谢组学 质谱成像 烟碱 鼠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